APP下载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管理信息化探究

2021-05-19李佳奕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21年1期
关键词:纪检监察监督信息化

李佳奕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在权力运行信息化时代,高校纪检监察部门必须将权力监管的范围主动向网络空间延伸,坚持以信息化促进纪检监察工作深入开展,为监督执纪问责,实践“四种形态”,驰而不息纠正“四风”提供有力技术支撑。探索与构建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流程管理和分析监控,努力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督无盲区、全覆盖,借助信息化客观、精准、高效的优势,为提升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管理水平打开新思路。

一、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管理信息化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党的十九大以来,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全面从严治党工作深入推进,但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高校作为立德树人、传播知识文化、进行学术科研的神圣殿堂,已由原先专注教学与科研的单一“象牙塔”,逐渐演变为常态合作和开发的“综合体”。高校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日益紧密,高校腐败案件频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积极推进体制改革和实施“三转”工作的背景下,纪委应该聚焦主业,履行监督专责,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动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预防腐败,促进党内监督和各项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把加强监督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具备前瞻性和预见性。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更加重视从体制机制上破解监督难题,进一步形成靠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长效机制,着力消除权力监督的真空地带,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衔接,相互贯通。高校自身规模大、业务多,纪委工作人员相对较少,只能对学院的工程建设、招标投标、招生录取、奖助学金等关键岗位和重要事项实行过程监督;纪检监察工作依然沿袭传统的监督方式,相关数据和汇报的纸质工作材料不利于保存、汇总、查询,影响工作效率,人力物力消耗大;信访案件和反馈意见通过邮政平信和对外邮箱受理,处理协调周期长,缺乏时效性。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的监督方式方法需要进一步创新。健全监督机制,形成监督合力,创新执纪问责手段,通过信息管理和网络技术进一步提升高校纪检监察工作质量,在做好廉政风险点监控的基础上力争做到监督全覆盖,应当作为今后纪检监察工作的突破口。

在推进纪检监察工作信息化应用领域,学界做了积极探索。比如:中纪委信息中心开发的信访与案件管理软件、陕西及安徽电力公司应用的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平台、北京某高校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信息平台等,在利用信息化和网络化推进电子监督系统建设方面走在了前面。借助大数据分析提升风险预警和科技防控能力,通过系统反馈、预警监督、监察提示、及时整改、责任到人等一系列执行轨迹最大限度降低廉政风险,体现了刚性约束、公开透明、实时监督的优势,促进了管理监督一体化,更好地解决了纪检监察与业务职能部门工作“两张皮”的问题。研究和开发纪检监察工作信息化系统在规范业务流程、减少人为因素干扰、推动监督管理一体化、提高学校管理透明度和公信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构建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思路和原则

通过前期调研我们发现,部分实现纪检监察工作信息化的单位在模块构建和系统运行上有待进一步完善:在管理信息化的业务层面,横向集成和纵向贯通存在欠缺;开发的廉政档案系统虽然进行了数据库处理,但有的仅采用了局部应用软件和网站管理,不具备系统概念;有的仅限于信访案件的统计和申报,功能单一、有悖系统概念。实现信息化监管应当与各业务系统同步建设、同步运行、有效衔接、逐步将高校存在廉政风险点的业务纳入纪检监察工作管理范围,这才是构建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初衷。

秉持主动发现,智能推送,精准处置,高效联动的总思路,结合现代信息化技术,将高校纪检监察工作梳理为监督工作、执纪问责、专项治理、廉政教育、队伍建设五大核心模块,依据业务分类和排查的廉政风险点,制订相应的业务标准和工作台账,构建以权力监督制约为核心,以岗位风险防控为基础,以完善制度建设为重点,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权责清晰、风险明确、制度保障、流程规范、监督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系统。借助信息手段将监督触角向基层延伸,为纪检监察部门打开了“天眼”,实现对学校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全方位监控,做到事前预防、事中监督、事后检查,同时根据监控情况研究量化具体测评办法,定期对业务部门的工作进行考核,最终结果纳入绩效,实现标准化和科学化管理。

系统建设应遵循整体性、实用性、简洁性、规范性、扩展性、高效性等总体设计原则,充分考虑系统的基本约定,以满足设计目标要求,构建结构科学合理、优化整合的建设方案。重点解决长期以来由于体制和人员等客观条件影响纪检监督工作体系不完善的问题,系统设计应紧紧抓住“找、防、控”三个环节,致力于构建以岗位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点线面环环相扣、有机结合的监督工作体系。通过实时更新完善数据库,实现“精准点穴”,有效解决识别、报送、监管、处理衔接不畅的问题。对接智慧校园平台,通过大数据监督检查,确保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工作规范开展,形成科学高效完善的党风廉政风险监督防控机制。

三、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与实现

按照将风险点、监督线、系统面逐级扩展的构想,建立以明确“标准清单、责任清单、奖罚清单”为基础,形成“显性风险主动发现排查,隐形风险被动举报处置”的监督运行模式,构建起以“报备→审核→归档”为流程的纪检监察管理信息化系统。力争通过“常态控”和“重点控”相结合,督促监督部门和各职能部门修订管理制度,优化升级目标,充分发挥制度本身的约束力,使业务流程更加顺畅,履行职责更加规范,充分发挥职能部门自我监督为主体和纪检监察部门再监督为补充的两级监督机制的合力,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全覆盖。具体方案和措施如下:

(一)全面清理摸排廉政风险点

以工作岗位为点,以工作流程为线,从权利职能入手,对已梳理的风险点深入分级进行排查,做到查准、查清、查全、查透,实现廉政风险点排查及风险防范全覆盖无缝隙。按照“三对照两结合”(即:对照职权范围、对照权力流程、对照排查重点,热点难点正反结合、教学行政横纵结合)的要求,采取内部查找和外部监督反馈两种途径全面规范排查,使风险点定性有据,定量科学。同时根据工作实际,及时增补和修改风险点,借助信息化手段实时更新,体现动态管理,确保防控效果。

(二)明确风险防控制度和标准

为确保工作流程规范、防范重点明确、监管权限清晰的工作目标,在定义和排查风险点基础上,做到风险防控和制度建设相结合,按照制订的“三个清单”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监管方向,用制度督促履职尽责,以问责倒逼责任落实。一是制订标准清单(实体目标、程序目标有章可循)突出以健全体制机制强化监督制约。围绕风险点,从规范权力运行入手,对照业务流程,分析可能导致违纪违规行为发生的主客观因素,逐条逐项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措施,以科学高效的工作标准促使权力的运行更加透明、工作职责更加清晰、工作流程更加规范;二是明确责任清单(明确决策与执行边界)突出以常态提醒分解压实责任。以“控”为重点,开展末端治理,从程序上严格控制,厘清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边界,根据权力运行的风险实行分级负责、分级管理,努力构建权责明确、边界清晰的管理体制,避免责任多头、责任真空、责任模糊等问题,使履责有依据、监督有抓手、追责有方向。确保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决策制定、报备审批、具体实施、事后监管等一系列工作衔接有序,运行顺畅;三是严格奖罚清单(实施考核与兑现)突出以绩效与奖惩挂钩。落实责任清单必须要同步制订考评、奖励与追责的具体措施,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中实物与流程的监督检查、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不力的情形实施责任追究,通过奖励和问责推动责任落实。从根本上破解监督责任就是纪检部门的责任、监督工作就是纪委工作的问题等错误观念及其造成的困局,以利职能部门落实“一岗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大监督工作格局。

(三)把排查和处置作为实现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手段

纪检监察工作管理信息化的运行分为两种模式:显性排查处置系统和隐性举报处置系统。一是利用管理系统对五大核心模块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及时跟进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中的业务进展、制度执行情况,发现、收集、核查权力运行中的异常情况,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最大限度把显性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处置在源头;二是拓宽举报监督渠道,加大监督的力度。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微信、网络、电话和信件等渠道进行系统监督筛查,畅通信息来源渠道,及时实施预警,围绕疑似风险点开展专项检查,依据管理权限设置,抓好备案、核查、处置、反馈四个环节,综合运用四种形态,从严从实追责问责,层层传导压力,不断提升纪检监察监督工作精细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

构建系统运行体系

1.从业务功能和框架支持两方面设计模块化架构

系统采用模块化的设计(如上图),将基础框架功能和业务功能分别进行强化。基础框架是系统基础平台,主要提供数据保存备份,安全权限管理,流程支持,日志审计等功能。业务系统搭建于基础框架之上,主要模块包括:①监督工作:主要包括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督;②执纪问责:主要包括信访线索管理、审查调查等;③专项工作:包括巡视巡察、检查督察、专项治理活动等;④党风廉政教育:主要包括主题教育开展、党纪党规教育、法律法规教育、以案促改警示教育、谈话提醒等;⑤纪检监察队伍建设:主要包括理论业务学习、履行职责记实、专题学习培训、内部监督检查等;⑥档案卷宗管理:主要完成以上几个模块所产生的各种制度、公文、卷宗档案等资料的汇总,打包,整理,备份,导出等。

2.从技术层面确保系统设计与运行安全

运行安全。主要包括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病毒的检测与防控、网络漏洞的管理和修复等。系统数据采取整体备份、部分备份和数据导出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数据的安全备份和可恢复性。结合适时进行系统查毒杀毒、系统漏洞扫描修复等操作,确保系统平稳运行。

信息安全。系统数据传输基于HTTPS协议,通过数字证书、加密算法、非对称密钥等技术完成网络数据传输加密,实现网络传输安全保护,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抗抵赖性。

安全设计。安全管理包括各级管理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和管理技术三个方面。在管理技术方面,系统权限设计充分考虑与现有智慧校园环境融合,高校纪检监察管理信息化系统对接智慧校园平台,学院纪委与职能处室、各二级学院的数据在保证安全情况下,进行稳定安全的数据交换,实现横向集成,纵向贯通。系统采用基于角色访问控制(RBAC),权限模型可扩展、可配置、多序列、多层级,根据用户角色分配相应权限(可扩展、可撤销)。按照纪检监察工作管理信息化建设体系设计方案,信息化平台主要存在三类角色:学院领导、纪检监察人员、基层工作人员。用户登录密码采用可靠的算法加密,在数据库中进行密文存储。系统界面采用动态设计,根据角色权限不同动态挂载菜单和相应功能模块。系统通过提供操作日志和系统运行日志,根据异常操作和系统运行错误的留痕记录,辅助进行系统的安全监测。

3.利用工作流引擎满足管理的集成化和个性化

工作流是一个结构化、可视化、预先定义的活动集,可以按步骤的基本顺序进行推进,也可以与指定的依赖项、规则和需求并行处理一系列复杂事物。从工作的起点和终点、前进方向、可能存在决策点的位置以及结果的期望出发,为每个步骤分配责任归属。工作流引擎是促进各项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智能化的有力助手,在系统管理和数据流转环节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实时进行沟通协调,对具体实物和业务流程进行监督,保障制度落地,提升工作执行力。

4.从物理与逻辑架构实现系统操作的灵活高效

系统客户端采用动态Html页面,服务端采用先进成熟且灵活的多层架构,后台数据库采用主流的大型关系数据库。用户登入系统后,依据自己的权限访问页面请求数据,通过AJAX异步技术,并以轻量级的JSON格式作为与服务端进行数据交互的传输载体;服务器响应请求后从数据库获取数据返回,通过数据组件在客户端界面上按照规范的格式呈现给用户,实现信息的主动发现和智能推送,为廉政风险的排查和处置打好基础,促进纪检监察业务和信息化技术的深度融合,以精准高效监督推动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向纵深发展。

信息化技术克服了人为主观干扰,实现了业务流、信息流和数据流的“纵横联合”。纪检监察工作中的信息化建设,在提高监督管理效能、防范化解风险,解决责权利统一问题等方面充分发挥了“探头”作用,日益成为正风、肃纪、反腐的有力武器。高校纪检监察工作管理信息化的研究与实践,成为全面落实纪检监察监督职能,拓宽党风廉政建设渠道,创新执纪问责手段,促进校园监督管理一体化,助力高校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

猜你喜欢

纪检监察监督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纪检监察干部要争做勇于担当的排头兵
医院纪检监察信访工作的探讨
中石化佛山石油兼职纪检监察员配备工作的实效探讨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