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贴时代发展 提升服务品质全力打造不动产登记便民服务一流品牌
——大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典型经验
2021-05-19任伟董欣
文/任伟 图/董欣
大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认真贯彻落实“国办8号”和“省办22号”文件精神,瞄准全国行业一流水准,将业务建设与主题教育专项整治相结合,与优化营商环境相融合,以“一网通办”为重点,加大改革力度,提升服务品质,登记窗口成为大连市公共服务行业一个品牌和亮点。《中国自然资源报》《中国不动产》杂志、辽宁电视台、《辽宁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宣传报道,连续两年受到省厅通报表彰。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坚持以政府统筹为主导,有力推动不动产登记改革向纵深发展
不动产登记事关群众合法权益的保护,事关社会稳定,牵一发而动全身。大连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将其纳入改善民生工程、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近两年多来,时任市长亲自到不动产登记大厅视察,分管副市长先后9次到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进行调研指导、现场办公,要求加强不动产登记质量建设,提方略、出思路、给政策,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期盼的事、登记中心想做做不了的事。政府副秘书长专项督办,12个部门信息共享全部链接,不用登记部门去要,更不用群众来跑;完善了窗口员额编制,增补落位40人,解决了人员短缺问题;确定工作人员统一着装,统一配发,财政出资保障。2021年1月6日,一把市长在《不动产登记登记中心年度工作情况报告》上批示:“成效明显,值得肯定。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改革创新,强力推进‘一网通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既激发和调动了大连市登记部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又为工作作出了目标定位,提出了更高要求。大连市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正在组织登记部门,制定规划、谋划对策,确保拿出新方案、推出新举措、落实新要求。
坚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扎实推进不动产登记业务“一网通办”
大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便民服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更是不动产登记的第一驱动力和力量源泉。一直以来,大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始终把技术创新、技术运用、技术普及作为不动产登记的核心内容,为落实“一网通办”立标桩、打基础、开通道,他们先后与10家银行合作,组织开发了软件程序,使不动产抵押登记、抵押注销与群众实现“不见面”办理;在全省率先实现与12个部门信息共享,与国家系统平台相链接,得到国家主管部门的认证;通过“辽事通”和“市民云”,群众利用手机APP随时随地可以查询登记信息,实现“掌上查”。目前,公有住房出售、购房资格证明、公积金贷款抵押登记、丢证补证等业务,全部实现网上办理。在大连市2020年底“一网通办”验收中,他们获得满分的好成绩,其“创新创优工作”获得全市优化营商环境 “三等奖”。
坚持以便民利企为主旨,精心培育不动产登记服务人文底蕴
大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年均办理各类不动产登记业务20余万件,日均接待办事群众2-3千人次,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乎政府公信力和形象力。他们恪守服务为民的宗旨,在培育人文底蕴、提高服务品质上持续发力,做到服务主动热情、环境整洁舒适、人文关怀到位、办件快捷高效,不断增强办事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压缩办证时限,企业存量资产抵押由2个工作日压至即时申请、即时办结、即时取证; 费用收缴在收取现金及POS机刷卡等方式的基础上,每个窗口都设置了二维码,手机扫码即可交费;登记大厅专设了自助服务区,安置15台自助设备,查询打证全天候不打烊;在一楼大厅用透明隔音的玻璃隔墙,设立了5间“专业咨询室”“投诉接待室”,中心领导每天轮流坐班,10余名业务骨干挂牌负责,对前来群众一对一接待受理、解惑答疑,及时合理处置各种投诉问题,反响普遍较好。
坚持以安全防控为底线,有效防范不动产登记管理行业风险
不动产登记业务的特殊性,既关乎群众切身利益,更关乎群众财产安全,必须把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产权安全作为大事来抓。特别是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不动产登记大厅作为人员高密集的场所,确保办事群众人身安全至关重要。大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既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做的。他们把业务安全和场所安全作为重中之重统筹起来,切实架起“高压线”,筑牢“防火墙”。在疫情防控上,不麻痹、不放松,严把大厅“入口关”,安排专业队伍严格进行证件扫描、健康扫码、通信登记、体温检测、口罩佩戴检查,做到来者保安全,去者能溯源。大厅每日三次消毒、定期通风,等候区“间隔就坐”,设置“排队一米距”“室内戴口罩”等提示标识,并设置专职监督员巡回检查提醒。在网络防护上,加强网络等保三级建设,通过部署防火墙、VPN、入侵检测、WEB防护、防病毒服务器等设备,提升网络环境安全,将内联区与外联区用网闸进行了隔离。在数据管护上,按照国标要求将数据进行加密,对数据标签、管理权限、访问痕迹、数据完整性等进行保护,同时进行异地备份和专业化检测,防止“黑客”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