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影响机理研究

2021-05-19郭旭桐云乐鑫陶润卿金铭慧

科技创业月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风险性商业模式高管

郭旭桐 云乐鑫 陶润卿 金铭慧

(青岛理工大学 商学院,山东 青岛 266520)

0 引言

当前我国的制造企业处于新旧动能快速转换的关键时期,商业模式创新反映的是企业业务潜在思维方式变化[1],源自于对问题和游戏规则的重新定义和重构,制造企业如何改变传统思维,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高管团队的决策引领着企业不断提高自身营销能力与变革商业模式方向,一个拥有创新性思维与前瞻性创业导向的高管团队是制造企业取得长足发展的重要动力。现有文献多聚焦于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2-3],并不断丰富两者之间的中介变量,如组织学习、吸收能力、商业模式创新[4-6]等,然而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内在机制仍然存在众多争论。商业模式是一个多维度概念,包含内容、结构和治理3个维度,商业模式内容创新是企业在创造什么价值问题上的新维度,是结构和治理创新的基础。因此本文从创业导向出发,结合营销能力、商业模式内容创新等相关理论,通过对107家制造企业的数据进行分析,探索 “创业导向如何影响商业模式内容创新”这一关键问题,并探究了营销能力在其中是否存在中介效应,摸清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内容创新的“外在表象”与创业导向的“内在属性”之间的匹配关系[7],使得高管团队创业导向与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内容创新的关系更加明确,力求在商业模式内容创新的推动变量方面提供建设性建议。

1 相关研究评述

1.1 创业导向

高管团队创业导向作为企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内生动力,是企业新动能转型研究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学界对于创业导向的研究过程从萌芽期到较成熟期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由最开始的启蒙探索阶段,继而创业战略姿态阶段并最终过渡到创业导向阶段。因此创业导向作为一个概念的提出经历了漫长的实证与研究。方曦[8]认为创业导向包含协同创新性、领先行动性、风险共担性和动态竞争性4个维度,并且这4个维度相互独立又具有内在的收敛性,而Covin和Slevin[9-10]构造了一个公司创业的概念框架,提出创业导向可采用3个维度进行判定,即利用创新、风险承担、超前行动来测量,并在此基础提出了创业导向与组织绩效关系的若干理论假设,继而成为后续诸多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吴琴[11]等认为在不同的国际化程度下,不同维度的创业导向对企业的绩效有着不同的影响;王健[12]等认为创业导向在组织遗忘对知识刚性的克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诸多学者的研究与概念定义的综合考量,认为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高管团队的创业导向有助于帮助企业创新并于本领域内同类企业之前采取相关行动以实现企业的新旧动能转换,并且企业要于不确定的创新方向超前发展定需承担相应的风险,又由于超前行动性与创新具有相互影响且密不可分的关系,最终选定将Covin和Slevin的公司创业框架中的3个维度合并为创新与超前性动性、承担风险性两个维度进行研究。创新与超前行动性指企业对新观念、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等的追求,进而比同领域内同类企业率先采取行动策略的倾向性;风险承担性指企业乐于将资源源源不断地投入到不确定事业并勇于承担其风险后果的倾向性[7]。在此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创业导向对市场导向、创新绩效、企业绩效、创业能力[13-17]等都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但是对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内容创新之间的路径很少有研究证明。2018年姚梅芳等[18]提出通过不同的中介所得到的最终的影响结果也不相同,本研究的目的正是研究这一路径并且希望通过探索营销能力在其中是否发挥着中介作用以实现制造企业商业模式内容创新。

1.2 营销能力

营销能力的提高不能仅仅依靠企业某一部分进行整合与营销,它需要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协调合作、整合资源来进行营销能力的综合提升。彭正龙[19]认为营销探索能力和营销利用能力均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绩效即营销能力在企业的市场战略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Day[20]认为,营销能力是企业综合运用知识、技术和资源以满足市场需求,并赢得产品和服务整合过程的能力,按照营销过程的不同可分为由外而内、由内而外、内外结合的3种能力,分别指的是企业在市场判断、顾客关系培养、渠道控制和技术控制等方面的能力,综合来看任何一个维度在综合营销能力上来说都缺一不可,具备各方面都较强的营销能力是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中的重要内生推动力。营销能力不仅仅体现在对于已有组织创造成果的理解与应用,更体现在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的创新性变革,企业通过根据市场发展方向提供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提供新服务、运用新程序、构建新流程等提高企业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商业模式内容更高效地创新。鱼文英[22]等认为营销能力对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陈晓红[21]等认为营销能力会通过企业研发投入和技术投入对市场绩效产生显著影响,而对于营销能力是否在变量中是否起着中介作用并没有进行详尽的论述。因此研究营销能力的实际效用对我国处于转型中的制造企业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处于新旧动能转换中的制造企业来说,营销能力有利于其生命的延续,对企业地位的提升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1.3 商业模式内容创新

商业模式存在于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于新旧动能转换的政策背景的支持,商业模式内容创新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早已成为企业能够在行业内保持地位与立足于更高的市场地位的重要竞争因素之一,而如何进行商业模式的创新则成为企业进行转型升级面临的重要问题。Teece[23]强调商业模式是企业如何为顾客创造价值, 并传递价值, 从而实现企业利润的商业逻辑。Boulton[23]等指出, 商业模式是企业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独特组合, 并使得企业有能力创造价值。本文结合了众多学术界的研究总结出适合本研究目的商业模式内容创新而提出内容维度,认为内容创新主要为企业加快商业模式内容创新进程中创造了新的价值以及和价值相关的活动属性[24]。孙永波[25]认为商业模式创新是竞争优势的驱动力,在当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商业模式创新可以支撑企业有效整合市场资源,发挥企业可持续发展优势,使企业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得以实现人力、物力、信息、服务等资源最大有效化利用。罗兴武[26]认为开拓性商业模式创新和完善性商业模式创新对企业绩效有着正向显著性影响,因此企业在创新时应优先考虑所做的变革是否能够为企业带来价值。企业通过有效、正向的商业模式内容创新于无形中提高了企业的附加值,巩固了企业的市场地位,并且企业可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来反思以往落后的商业模式,总结企业过去在不同时代发展进程中所积累的经验,为未来以更灵活的方式来面对云谲波诡的市场环境打下基础。

2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2.1 创业导向与营销能力

创业导向是企业对客户需求变化密切关注的一种表现。具有创新性和预见性的企业通常都不惧可能产生的损失,这其中创新性对企业更新产品,提高开发效益有很大的帮助;超前行动性使企业牢牢掌控住主动权,抢占市场先机。企业的营销能力体现在通过不断地整合企业现有的知识、资源与技术,使企业稳定长期的发挥竞争力优势,这就映射出了高管团队这一集体组织对营销能力的影响。高管团队的创业导向越崇尚先进、先动、风险、独立,即团队持有创新与风险的观念,并且高管团队将其导向通过现时变化的市场不断扩宽自身的思维而接纳新思想,有利于提高营销能力的点子便会接踵而来。高管团队通过不局限于固化思维、乐于探究当前市场未知领域并且勇于承受其带来的风险这一做法,使得企业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相结合,更有利于发挥高管团队创业导向的积极影响并显著提高企业的营销能力。基于以上提出假设:

H1a:创业导向创新与超前行动性对营销能力有正向影响;

H1b:创业导向承担风险性对营销能力有正向影响。

2.2 营销能力与商业模式内容创新

Weerawardena[27]发现营销能力对组织的创新强度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管理思想家德鲁克认为任何企业有也只有两项职能:营销与创新,据此,许多学者视营销与创新为是驱动企业在市场中前进的两只相互依存的车轮[28]。创新和营销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因素,如何去理解、开展、落实成为学者关心的焦点。创新需要打破固有思维、想法的牵制,将“固化定理”转化为“灵活能力”,基于此本文认为营销能力对于商业模式创新有一定的影响,而目前基于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之下对于营销能力与商业模式内容创新是否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的模型并不完善,营销能力作为企业提升自身价值所必须的一种能力在企业规划的每一步中都尤为重要。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企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经之路,对企业拥有较强的营销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企业的营销能力在商业模式中的重要作用也就更为凸显。 基于以上提出假设:

H2:营销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有正向影响。

2.3 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创新

创业导向是企业从战略层面识别资源网络中有价值的商业模式创新机会并付诸实施的重要行为模式[29],高管团队的创业导向作为影响一个企业未来发展与规划的重要部分,是企业在进行商业模式内容创新中的重要条件之一。一个拥有开放性与先进性思维的高管团队,对于企业来说是不可多得的财富,就我国目前较为传统后进的制造企业而言,保守的领导团队所制定出来的落后的方案并不利于企业创造未来价值。因此对传统制造企业高管团队世界化开放性思维的培养既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选择的必然结果。

从创业导向创新与超前行动性维度来看,它有利于企业更好地把握市场先机,抢占市场有利地位,更早地踏入商业模式内容创新的进程,促进企业进行业态、模式、服务的革新与发展。高管团队创业导向的创新性与超前行动性往往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态势,企业的商业模式变革作为创业导向的反映,能够客观的映射出企业创业导向是否正确,但其中的内在机理有待商榷。因此本文根据对文献的研究认为高管团队的创新与超前行动性对能够促进商业模式的创新。

从承担风险性维度来看,企业的承担风险能力越强,在未来商业模式内容创新中就会进行更多的摸索与探究,更有利于找到模式创新的渠道与方法,为企业在创新过程中提供强有力的外部支持。企业是否愿意承担较大风险以及是否具有风险承担性意识,都对企业未来规划有着重要的影响,企业越勇于承担风险则所收获的利益也就越大,在商业模式创新中就越能够抢占市场先机,率先完成商业模式变革,占据有利地位。基于以上提出假设:

H3a:创业导向中创新与超前行动性对商业模式创新有正向影响;

H3b:创业导向中承担风险性对商业模式创新有正向影响。

2.4 营销能力的中介效应

营销能力是商业模式创新活动有效的助推剂,企业在强大的营销能力的作用下能够对商业模式内容创新进行有效的内容与形式革新。营销能力越出众和超常,企业的创业导向就更凸显时代发展背景,就进一步说明了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地位占领能力和抗压能力。从理论来看,营销能力对于商业模式内容创新有着一定的影响,而其也是创业导向的重要体现,那么营销能力是否可以作为一个中间变量来促进创业导向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就成为本研究的重点之一,因而本文认为:创业导向能够影响营销能力,而营销能力能够有效影响商业模式内容创新。基于以上提出假设:

H4:营销能力具有中介效应。

综上得出理论模型:

图1 理论模型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样本和数据收集

瞪羚企业是银行对成长性好、具有跳跃式发展态势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一种通称。本研究从“瞪羚数据库”中选取不同领域符合以下条件的企业作为研究对象:①制造企业,其中包括智能制造企业35家,其他领域制造企业72家;②最近8年上榜的“瞪羚企业”;③企业理念突出体现企业发展方向的“瞪羚企业”。评分人员自从官网等处搜集整理企业注册资本、成立时间、入榜时间、企业理念(文化)、经营范围、专利数量、风险预警、高管团队人数等基础变量,其中由于注册资本、成立年限、入榜年限、专利数量、风险数量、高管团队人数6个变量可能或多或少对研究数据产生影响,因而设定为控制变量。

本研究在参照以往现有文献中量表的基础上建立了创业导向、营销能力、商业模式内容创新3个量表:通过闫帅[29]创业导向量表和商业模式创新量表得到本文部分创业导向量表和商业模式内容创新量表,通过对焦豪[30]创业导向下企业动态能力提升机制研究文章中有关创业导向测量得到创新与超前行动性量表,借鉴王学军[31]营销开发能力和营销探索能力量表,得到本文中营销能力量表。每个题项的打分情况通过“专家打分法”得出:通过将107家企业分成34、34、39三组,每组企业由两位专家通过对基础变量的分析进行打分,通过整合两组分数后为了避免个人主观因素的误差,将同一企业、同一题项差异较大的分数进行讨论之后得出确定数据后对两人的评定标准进行平均,所得数据的信度、效度均大于0.75,且量表评定的执行时间为2019年10月,企业信息的搜集也都为近期最新的数据,为结论的可靠性与实时性有了一定的外部保证。

3.2 变量测量

为了消除样本数据量纲不同对于模型结果的影响,本研究对所收集到的量表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影响。

3.3 信度与效度

本文采用Cronbach的Alpha系数检验测量题项中的内部一致性,如表1所示。表1中4个维度中的Cronbach的Alpha系数最低为0.770,大于分界点0.700,说明量表的信度较好。

而对于题项的因子载荷数值来说,所有题项的因子载荷均超过0.600,且绝大部分超过0.700。因此,题项的信度检验结果较好。

4 数据分析

4.1 直接效应检验

表1 测量与校验

表2 各个变量的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矩阵

模型1检验控制变量注册资本、成立年限、专利商标注册数量、风险及预警数量、高管团队人数和入榜年限对于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注册资本、成立年限、专利商标注册数量、风险及预警数量、高管团队人数和入榜年限等控制变量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关系,即P值>0.1。

模型2在加入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引入创新与超前行动性和承担风险性这两个维度,检验创新与超前行动性和承担风险性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共同影响。F值为8.74,P值为0.000,在P<0.0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模型2的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承担风险性的P值<0.01,说明承担风险性对于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H3b成立;而创新与超前行动性的P值>0.1,说明其对商业模式创新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H3a假设不能得到数据支持,即H3a不成立。

模型3检验在加入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引入创新与超前行动性和承担风险性,创新与超前行动性和承担风险性对于营销能力的共同影响。F值为7.61,P值为0.000,在P<0.01水平下显著,表明模型3的回归方程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果显示,创新与超前行动性和承担风险性对于营销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1得到数据支持,即H1成立。

模型4在加入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引入营销能力,检验营销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F值为16.100,P值为0.000,故在P<0.0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模型4的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营销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2得到数据支持,即H2成立。

模型5在加入控制变量和创新与超前行动性和承担风险性的基础上引入营销能力,检验营销能力对创新与超前行动性、承担风险性和商业模式创新关系的中介模型。F值为13.89,P值为0.000,故在P<0.01的水平下显著,说明模型5的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同时引入创新与超前行动性、承担风险性和营销能力后,营销能力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仍然是显著的,而创新与超前行动性和承担风险性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弱化,说明营销能力在创新与超前行动性和承担风险性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因此,H4部分得到数据支持,即H4部分成立。

表3 商业模式创新回归分析结果

4.2 中介效应检验

中介效应即在考虑自变量X对于因变量Y的影响时,若X通过影响变量M来影响Y,则称M为中介变量[32]。在本文中,探究的是营销能力在创业导向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中所起的中介作用,如下图(图2)所示。

图2 中介变量示意图

为了验证文章中的中介效应是否成立,进行了相关检验,检验过程见图3,结果如表4所示。

图3 中介效应检验程序

表4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系数ci检验。创业导向的第一个维度创新与超前行动性P值为0.316,c1不显著,第二个维度承担风险性P值0.000,c2显著。因此,系数c2显著。

系数ai检验。创业导向的第一个维度创新与超前行动性P值为0.012,a1显著,第二个维度承担风险性P值0.000,a2显著。因此,系数a显著。

系数b检验。营销能力的P值为0.000,故b显著。

系数c’i检验。营销能力的P值为0.000,故b显著。创业导向的第一个维度创新与超前行动性P值为0.980,c'1不显著。第二个维度承担风险性P值0.004c'2显著。故c’i显著。

4.3 结果与讨论

通过数据证明了假设H1成立,即创业导向能有效提高营销能力。其中研究认为创业导向的创新与超前行动性对于提高营销能力具有正向影响。通过研究这一维度可知,创新对于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拥有核心竞争力必不可少,但是企业只有创新意识,即企业仅仅主观意识强大,而未采取相应行动来表现这一创新意识,即通过提高营销能力反应创业导向是远远不够的。高管团队的创新意识、行动能力等都对企业提高自身能力有着重大的影响,这一结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商讨了创业导向与营销能力之间的关系。数据表明企业创业导向的承担风险性对营销能力也具有正向影响。虽然从理论上来讲,承担风险性这一维度更大程度上强调了企业的硬件实力,但若一个企业高管团队从主观上认为企业具备着强大的抵抗风险的能力,并且愿意直面危机,乐于承担未知的风险对高企业提高营销能力亦有着可观的作用。承担风险性是企业制定市场战略中解决资源约束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高管团队应合理并依据客观现实而认识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通过采取相应的行动提高营销能力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积极作用,推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高核心竞争力,占据有利市场地位。

假设H2得到验证,即营销能力的有效发挥可以指引企业向更远的价值创造路径迈进、清晰未来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从而引导企业在新旧动能转换大背景下明晰商业模式的变革方向。商业模式内容创新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十分宽泛的发展方向,而通过培养强大的营销能力可以使企业在结合自身特点的同时对行业规律进行判断与总结,并进而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抉择与取舍来进行商业模式内容创新,这一举措能有效为企业扫清商业模式内容创新路径上的障碍,使企业更高效、精准地创新自身商业模式。

假设H3通过数据部分成立,H3a未得到数据支持,即创业导向中创新与超前行动性对商业模式创新影响不显著。我们结合数据并通过多次沟通交流认为:创新并非是一个线性、有逻辑可循或逐步优化算法的过程,而是结构内部多样化的排列组合之间的碰撞与交融。创新的本质是一系列决策繁复交织、协同作用的结果,这一方面决定了决策者的主观能动性有着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及效果,并且这种效果可能会由于各种逻辑关系的混合而相互抵消;另一方面决定了超前行动并非是对于不同个体在商业模式创新中必须共同采取的优先考虑的措施。创新成功的随机性与其复杂多端的内部激励使得创新有着难以寻找规律的特性,因此这两种期待行为可能并不会增加创新的成功性:想到一个看似完美无缺的创新计划;进行一次完全正确的创新行动。一个固定的、被大家所共同运用的商业模式可能会提供固定的市场、固定的客户、固定的利润,这就有利于企业构建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但是这一固定的合作模式终会因为时代的进步而被淘汰,而一个创新的、鲜为人知的商业模式可能并不被人称道,这就决定了在形成初期创新者有很大几率找不到与之相匹配的长期合作关系,这就使企业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因此企业不仅应当从自身需求、特性出发,更应当在“进退两难”的境地中寻找突破口,尊重创新的本质进行创新以表现出企业新的价值定位、企业新旧资源的融合与发展、优化的流程和管理方式、新的可降低成本的合作伙伴等,通过多种组合的碰撞,来寻求真正适合与本企业的商业模式内容创新路径。

假设H3b得到数据支持:创业导向中承担风险性对商业模式内容创新有正向影响。商业模式内容创新对于企业来说在任何方面都是富有挑战性和风险的,时代背景在不停变化,企业只有在当前时代背景中进行行之有效的商业模式变革创新才有可能在新背景下有存活并长久发展的空间,这就要求企业勇于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新形势中以谋求自身发展。高管团队亦要充分了解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并且将这一主观能动性的积极意义充分发挥利用于商业模式内容创新中,以充分发挥企业的竞争优势,促成企业向好发展。

假设H4中介效应部分成立。经过对创业导向中创新与超前行动性通过营销能力对商业模式内容创新影响不显著这一结论的讨论后,本文认为在中国的本土化和具有中国市场特色的大环境下,创新与超前行动是对当前现实的一个富有挑战的环节,企业未经有效深入的市场调研等就试图通过某一奇特的新兴产品,或是某一创新的营销手段来抓住消费者的内心并且使竞争者知难而退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营销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助推企业的新产品、新服务走向市场、适应市场,但是企业使这一本来就颇具风险的环节加上盲目创新等方式使其更具风险时,营销能力便可能会对这一路径影响不显著。而创业导向的承担风险性维度是企业主观认识企业自身的硬性能力,企业可以进行创新性的探索,但是这一探索应该在企业具有一定的承担风险的能力下进行的可行性尝试,此时,企业在商业模式内容创新探索时期不仅有承担风险的能力,还可以通过与市场对口的营销手段等提高产品、服务等的市场占有率,这双重保障可以使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的道路上愈战愈勇而较于其他同类别企业率先完成目标。

5 结论与启示

5.1 结论与现实启示

(1)制造企业应注重创业导向、营销能力的提高对于商业模式内容创新的关键作用[33]。由数据分析结果可知,创业导向对营销能力有正向影响,且营销能力对商业模式内容创新有显著性作用,因此营销能力作为商业模式创新前期积累的重要条件是企业在新的大背景下所需具备的素质之一,在进行商业变革时值得引起企业的重视。企业在创业导向的制定中应充分考虑到营销能力的重要作用,并将营销能力提高作为要考虑的措施之一纳入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有效手段来提高营销能力,这样企业可以在对于市场进行的准确把握与掌控的同时,拥有有力的外部条件即强大的营销能力促成企业革新商业模式。

(2)提高风险识别与防控能力。通过创业导向中承担风险性维度对商业模式内容创新影响显著结论可知,企业高管团队不仅应提高自身识别风险的能力,还应该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识别市场风险,提高企业承担风险能力,为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内容创新打好企业外部基础。

(3)现实市场环境和实践结合追求创新。通过创业导向中创新与超前行动性维度对商业模式内容创新影响不显著的结论可知,在商业模式内容创新中,企业不能一味地追求想法新颖、行动超前,更应该结合企业与市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商业模式革新,企业要花费精力于探究现代市场宏观环境创新到底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发展规律可循?而不应花费时间钻牛角尖式地号召企业人员想出一个无与伦比的新点子并且快速加以实施,这可能无用于创新商业模式内容。

(4)多元化手段实现商业模式内容创新。由营销能力具有中介效应这一结论可知,企业不仅要意识到创业导向对于改造客观世界的重要意义,也要意识到企业依托营销能力亦能促成商业模式创新这一关键路径。营销能力不仅仅注重于营销方式,更重要的是注重了企业对市场的判断、顾客关系培养、发展渠道等,企业依托当前的市场环境采取与创业导向相匹配的措施,并通过营销能力实现措施,有利于企业更快、更稳、更准地进行商业模式内容创新。

5.2 理论贡献

本研究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1)本研究探究了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内容创新之间的联系以及营销能力的中介效应,将两个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联系用理论框架表现出来,并从微观角度出发理解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丰富了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内容创新的理论论述。

(2)以往的论述大多为“创业导向—企业绩效”这一论述链条,本研究将落脚点置于通过营销能力这一中介变量细致化研究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内容创新之间的路径以及机理,对以往的理论进行了丰富即提出“创业导向—营销能力—商业模式内容创新”这一关系链条,促进了两大主题的丰富发展。

(3)研究聚焦于分析创业导向各维度与商业模式内容创新之间的联系,通过得出某一维度显著或不显著影响最终变量的结论,强调创业导向与商业模式内容创新之间既存在着复杂关系网络中模糊的影响路径,又存在着彼此清晰关联共同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是一种站在全局角度来分析关系网络的有效试验。

5.3 研究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

本研究仅将107家制造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官方网站提供的信息可能不会涉及企业内部较为隐私的内容,因此可能会出现对某一家企业的了解与信息的采集上不够深入的情况,且本文数据利用专家打分法得来,由于主观差异性的存在,数据可能存在偏差,所以所得结论与以往研究结论存在着些许冲突,在未来研究中可增加研究对象数量,并且挑选单个企业进行具体案例分析,通过单一企业对制造行业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研究,在数据方面可以采用时间序列进行分析。本研究仅研究了“创业导向→营销能力→商业模式创新”这一单一路径对制造企业发展的影响,未对企业内部更深层次的关系网络进行理论与模型的梳理,并且本研究中仅研究了商业模式内容创新这一大方向概念,未对其进行细致化分类分析,未来可以此研究以及众多学者提出来的相关理论为基础,探究企业内部更深层次的关系网络,并可以通过研究商业模式内容创新的具体类型(效率型、新颖型等)[34-35],对制造企业新旧动能转换进程提出建设性意见。

猜你喜欢

风险性商业模式高管
基于InVEST和生态风险评估模型耦合的湿地生态风险评价——以吉林省为例
商业模式画布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重要股东、高管二级市场增、减持明细
每天超8小时睡眠 痴呆症概率增40%
Intertextile春夏面辅料展关注科技、环保创新应对商业模式之变
医院药学服务风险性探讨
从星巴克的成功谈商业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