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词汇中与法语同形异义的同源词探析
2021-05-19何小聪
何小聪
(浙江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杭州 310023)
对于研究某种语言现象,词源研究既要查考一种语言形式的起源又要考察其历史发展。通过确定该词或词素的基本组成部分,探索其最早的用法及其形式和含义,重现它的祖传形式来展现和说明词语的形式与意义的变化及其成因。对于词语理据[1]和词源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笔者倾向王艾录等[2]3的观点:任意性是一个贯穿始终的变量,它的存在支持着语言的变异性、选择性和多样性;此外,理据性是一个普遍潜在的动因,它支持着语言的有序性、机制性和可证性。鉴此,笔者从词源学的来源、变化和广义理据等三方面对英语词汇中由法语词汇借入,并与当代法语词汇同形的核心词汇加以查考,探析英语词汇中与法语同形异义的同源词。
1 核心词汇来源考察
核心词汇意指最基本的概念或最常用的词[3]。英语和法语中存在着许多拼写形式相同,即词形相同的词语,进而人们也不难发现,在今天的英语和法语词汇中存在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有些词汇形同义同,即一个词语不但拼写表述形式相同,在两国语言中的含义也是一样的;另外一种则是词语的拼写表述形式相同,而词义不同。形同或音同义异词指的是形或音同而意义不同的词,形同而音和义不同的词叫“同形异义词”[4]128。此处探讨后者,即同形异义词。但是,许多同形异义词纯属英法两国语言在各自词汇的演变和发展中出现的巧合。英语的这些词汇有的虽然拼写表述形式与法语相同,但彼此并不相干,或是异源的。
经过对5 500个左右的法语常见词和约6 500个英语常见词的对比筛选后(资料来源见选词参考文献[5-9]),真正借自法语,与当代法语同形异义的英语核心词目前仅发现12个。为了表述方便,笔者制作了这12个词语的词形及语义变化表(表1~4)(资料来源见词源参考文献[10-16]),词义根据语言单位的存在状态[17]108,取其中的第一类状态即词典意义,借以探讨这些词语在进入英语后所产生的变化。这些词汇借入英语后,除了figure、habit、issue和queue以外,词形大都发生了变化,而基本语义未变,见表1。
表1 所选法语借词进入英语后的词形变化
2 词义分化
同形异义词的形成有以下3种原因,即词义的分化、音变的汇合和词语的缩略[4]129。所选12词为同形异义词,已经明确了其借词的同源性,排除了音变汇合和词语缩略的可能性,所以本文主要讨论词义的分化。
2.1 词义的扩展
词义的扩展指词义的表达外延自小变大。表1中12个英语词汇均借自法语,但产生了异化。这些词汇的英语含义同原先的法语或拉丁语中的含义有着“源”的关系,但是在以后的发展和演变中,一些单词显现出一个突出的特征,即所谓的“词义扩展”,见表2。另一种情况是,单义词发展成了一词多义(polysemy)或多义词(polysemic),见表3。
表2 所选法语借词进入英语后的词义扩展
表3 所选法语借词进入英语后的多义变化
2.2 词义的缩小
词义的缩小指词的概念范围缩小收窄,其词义外延呈专门化,见表4。
表4 所选法语借词进入英语后的语义专门化
表4(续)
根据外来词的同化程度,英语里的外来词大致可分为完全同化、未完全同化和未同化3种类型。完全同化的外来词在语音、词形、词义等方面已经完全融入英语,被当成英语的固有词汇。未完全同化的外来词在语音方面、词形方面,或语音、词形两方面因英语词汇系统的影响而有所变化,但是未完全“归化”,仍然保留着它们原先的语音或词形等方面的特征。未同化的外来词则是“乡音”未改,一看就是外来词。本文中所讨论的由古法语借入,目前仍与当代法语的某些词汇在词形上一样,但是如今词义却有所不同的那部分特殊的英语词汇,应当属于完全同化的外来词。它们虽然来自法语,在词形方面古法语的痕迹依稀可见,其词形方面的演变甚至恰巧与某些当代法语词汇不谋而合,但是在语音、词形和词义上相比较于原先传入时的古法语都发生了如下变化:一是历经数百年的融入,语音已经适应了英语体系;二是出现语法功能转化的现象,比如有的单词产生了动词的使用形式;三是有曲折变化和派生的现象;四是有语义延伸的现象。
3 理据的考察
3.1 单纯词与合成词
王艾录和司富珍在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的构成要素的构拟分析之后,认为理据可分词内理据和词外理据。词外理据主要研究语言符号同外部世界的联系,而词内理据主要探究其内部形式。所谓内部形式,就是语法结构和词义结构。在语言的组织运转过程中,汉语以语素或“字”为基本点,而印欧语以词为基本点[2]22,170-171。
语言符号可分为单纯符号和合成符号,本文讨论的这些英语单词也由单纯符号和合成符号构成。上述12个英语词汇中除了issue、patron、store、figure在从法语借入时词形和词义有合成符号的特征外,其余的单词则为单纯词。而在现代英语中只有patron有合成符号的特征。其中car、lect、sort、patr、figur已成为现代英语词根,car演绎出cargo、carriage、carrier等词;lect演绎出elect、neglect、legend、legendary、elegance、intelligence等词;sort演绎出sorter、assort、consort、resort等词;patr演绎出patriarch、patriot等词;figur演绎出figurative、transfigure等词。
词的理据丧失[18]有两种原因:一是由于形态的分合变化而形成的;二是词义的变化。本文探讨的英语单词由于绝大多数是不可分析的单纯词,并且由外来语借入后,词形、词义都发生了变化,因而导致词的理据部分丧失。此外,因为所讨论的英语词汇大都属于单纯词,不存在内部形式,所以笔者就不对其内部理据进行分析,而从词的外部理据,即从文化、历史理据[19]的角度对其进行查考,而这依然意味着对理据性[20]的探索。
3.2 历史理据考察
德国语言学家格林(Jacob Grimm)指出:“我们的语言就是我们的历史。”[21]英语是一种拼音文字,而拼音文字是借源文明的标志。借源文明的含义是:文明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不同文化的历史继承和共时间相互影响[17]248。因此,人们仍能够从这些与法语同形异义的英语词汇现象的背后,探寻其生成的历史文化及社会渊源,至少可部分解释它们产生的原因。
中古英语时期,从1123年至1483年,即自亨利二世至爱德华四世在位期间,法语成为英国统治阶层的语言达300多年之久,产生了强大的语言文化影响力。文中探讨的这些古法语词汇借入英语的时间,恰好同历史上英语向法语大量借词的高峰时期——中古英语时期(1150—1500年)相吻合。12世纪末以前,中古英语文学作品中的法语借字总数大约只有100个。在1250年至1350年间,大约有几百个法语借字进入中古英语文学作品。1250年至1400年间法语借字进入文学作品最多[22],根据统计显示(表2~4),文中讨论的12个英语单词全部都是在1200年至1500年期间借入英语的,其中8个于1225—1297年间借入英语。可见这些词在英语中的资历不可谓不老,存活力不可谓不强,使用价值不可谓不高。中古英语时期大多涉及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以及表示抽象、高雅的书面语都来自法语或拉丁语。这在笔者所筛选出的12个词语中也有所反映,比如lecture、tract、figure、habit、issue、patron、sort、stage、store等,它们甚至已经占到了这一小部分词汇的大半。然而,在这300年中,英国实际上在使用3种语言:官方使用法语,学校使用拉丁语,平民使用英语。语言使用的情况比较复杂。直到15世纪中叶,英国军队在贞德之役之后被驱逐出了法国,英、法两国三百多年的水乳交融般的语言交流也随之中断[23]。接下来是文艺复兴运动对早期现代英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个时期的英国学者直接从希腊文和拉丁文中借字,或通过法语向拉丁文借字。
16世纪以前,英语主要以口头形式存在于人们的交流之中。而到了16世纪,当人们开始用英语写作时,英语的拼写十分混乱:不仅各地有各地的写法,各人有各人的写法,甚至同一个人在同一篇文章中同一个词的写法都不一样;词的写法既不与读音一致,也不是固定不变的[24]。直到16世纪最后30年,人们才开始致力于“正字”。迄今为止,在查考、借鉴国外学者的词源研究时,也常常会发现,对某一个问题会有好几种不同的解释和猜测。因此,要完全厘清本文中涉及的来自中古时期的12个英语词汇的词形、词义变化轨迹及其理据难度确实不小。之后,在向现代英语发展的过程中,英语经历了规范化时期(1650—1800年),英国还开始了国际贸易和开拓殖民地的活动。17世纪英国向北美、非洲扩展,18世纪Samuel Johnson的《英语大辞典》(ADictionaryoftheEnglishLanguage)问世,同时,英语的语法开始建立,对当时英语书面语进行总结,此时的英国在向印度、大洋洲地区扩展。到了18世纪的最后30年,人们又开始“正音”。19世纪,英语似乎已经相对成熟,批判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文学作品进一步丰富了英语的词汇及其用法[25]。
随着英国社会的发展,上层社会的语言与平民语言不断交融,于是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交往中,许多法语词汇走出沙龙,进入民间,在与平民英语的碰撞中,迎合了不同场合、不同目的、不同需要,许多借入的古法语词汇因此而产生了词义扩展、一词多义(性)乃至发生了词义的演变。现在有一些比较令人信服的解释,比如:中古英语carre在1896年机动车出现后就形成car;由于有的人要晕车,接着car sick出现在1908年,并由此引申出sea sick;以后随着技术的发展,又有人称火车车厢为car,而car bomb因北爱尔兰问题出现于1972年;stage源自中古英语,1200年借自古法语estage,进入英语后,增添了含义“a set of positions one above the other”,并导致了更为确切的“story、floor、raised platform”,剧院中的“舞台”(platform)用法于1548年出现,“stage”于1589年出现了“演员职业”“演艺界”的含义。再如:issue于1200年借自古法语eissue,原意为“流出,出来”,到了1833年,由于当时英国新闻业的初步发展,在英语里则表现出了“词义扩展”的现象及词性和词义的多样化,出现了“出版、发行、报刊发行的期号”等名词的用法。尽管如此,仍然有许多词义形成和变化未能发现确切的理据,有的仅仅是“推测”而已。
相比之下,法语的词汇则在传承性和稳定性方面较为突出。12世纪,巴黎就成为法国首都,因而巴黎通行的法语方言压倒了其他方言,成为法国的正式官方语言。这与法国在语言上较早统一,并且采取了较为严格的语言文化政策有关。
3.3 文化理据的讨论
综合上述讨论,笔者认为现代英语中的这部分法语借词有以下特点:
1)这些词在由法语借入后,除了issue、figure、queue、habit等词以外,词形大都发生了变化。
2)这些词借入英语后,词义都发生了变化——缩小或扩展,但是基本上都是沿着原来的语源意义,伴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交流的需要而收缩或辐射开来。
3)这些词基本上都是名词,表明这些事物的概念在英语世界中的常用特征、历久的延续性,成为现代英语的核心单词;个别词汇衍生了动词的用法。
4)这些英语词最早的词源大都是拉丁语。正是“罗马帝国拉丁文是一种拼音文字”[26],一旦土地隔绝,言语相异的人各自用字母拼出各自的语言,不同的文字遂纷纷出现。由拉丁语意义衍生、发展而来的新词义证明了拉丁语对英语产生的巨大影响。
5)这些单词最早于1225年进入英语,如case、figure、habit,最迟于15世纪前后进入英语,如lecture、sort、queue,都由古法语或诺曼法语借入,融入中古英语(1150—1450年)发展而来,佐证了法语不但丰富了英语词汇,而且还是拉丁语通往英语的一个重要媒介。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些源自法语的12个借词,自中古英语时期传入起,历经数百年仍是英语中的基本词汇,在词义方面的变化很活跃(表现在一词多义,以及词义扩大/缩小的演变等)。究其原因,跟中古英语发展到现代英语的曲折复杂历程有关。
4 结 语
由于历史的原因,英语汲取了大量的法语词汇。在借助计算机进行常规对比筛选了5 500个左右的法语常用词和约6 500个英语常用词后,发现真正借自法语并与当代法语同形异义的英语核心词只有12个。根据法语词典进行制表讨论并从词汇学角度探讨它们发展形成的语言理据,结果表明,这些法语借词进入英语后在语义上呈现出多样性的分化,表明它们已经随着英国历史与社会发展而成为独立于源语言的、不容混淆的英语词语。
从词汇学的角度对这部分英语词汇中与法语同形异义的同源词的辨析,对厘清英语和法语中拼写相同而意义不同的单词在词源、内涵上的异同,避免产生歧误,正本清源十分有益;同时也对更好地认识、理解和运用它们,包括“尝试词汇教学的另一种可能性”[27]都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笔者认为,词源研究既要查考词语的出处、意义和变化,又要探讨其形成的动因。理论上讲,所有的词语都有可以查考的词源和理据,但是,由于不少记录业已消失于人类的历史尘封里,很多词语的理据无从考察。当然,这并不说明这些词没有理据。而正是由于语言历史的悠久和资料的缺乏,因此研究它们实非易事,这也一直是研究者面临的一个极为棘手的问题。但是语言理据学认为,正如世界上的万物都有其由来一样,语言及其词语也一定有其由来。事实上语源学、词汇学及汉语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等都已经或正在探究出越来越多的词义演变,其谜底也必将被逐步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