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系有什么用?“心底有个泉永不枯竭”
2021-05-18杨朝清
杨朝清
近日,“中文系有什么用”的话题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实际上,这个话题并不新鲜,既是许多中文系老师经常被学生问及的问题,也是不少中文系学生所承受的质疑与焦虑。
在一个工具理性盛行的时代里,学中文难以进行立竿见影的利益变现,让一些人觉得“学中文无用”。有了先入为主的价值判断,那些提出“中文系有什么用”的人,似乎在等待中文系师生来进行反驳;然而,对于具有完全不同“意义之网”的人,中文系师生并不愿意花力气去说服他们。在学生权利日益受到尊重的当下,筆者所在的大学对学生转专业持一种开放的态度,从近些年的情况来看,中文系都是“转出去少转进来多”。那种认为“学中文无用”的观点,在现实中并没有得到大学生和家长们的认同。
深受众多网友喜爱的“网红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戴建业通过“魔性解读古诗”,让许多年轻人体验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之美和价值之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魏天无教授在给2020届毕业生的寄语中,有这样一段话:“文学教会我们什么?成为你自己,而不要成为其他人的拷贝,无论这个拷贝有多么精美。”
笔者专门就这个问题求证,几名中文系本科生分别这样回答,“学中文让人有精神寄托。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学中文可以清洁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学中文带给我的是一种更广阔的视野、独立辩证的思考、有温度的人文情怀,这些都是当下社会欠缺的。”“中文系的学习是一种‘延迟满足,你现在读过的书,将来或许会大有裨益。”
如果仔细揣摩,就会发现那些认为“学中文无用”的人,有一个潜在的价值预设——中文系毕业生难以像理工科毕业生那样迅速拿到高薪,找工作似乎也没有理工科那么容易。“中文系有什么用”隐伏的傲慢与偏见,在哲学、考古学、逻辑学等冷门的人文社科专业上同样存在。事实上,不论是中文系毕业生的就业率还是职业成就,并不低于许多理工科专业;唯一的缺憾是,学中文难以满足一些人“挣大钱”“挣快钱”的成功欲望。但人生说到底是一场长跑。经过大浪淘沙之后,不少中文系毕业生都成为各行各业的翘楚。看待“中文系有什么用”,要少些短视与急功近利,多些“过程意识”,多些定力与历史耐心。
哪怕有少数中文系毕业生过得不尽如人意,也不能证明“学中文无用”,或者,从更大范围内得出“学××无用”的结论。一个人不能将自己的得失成败过多地归咎于所学专业,不能因为一时的利益变现受阻,就觉得读书无用、学中文无用;实际上,不是读书无用、学中文无用,而是“你”无用——只具备在故纸堆里与前人对话,却不具备在现实世界周旋的本事;只会知识复制与拷贝,却缺乏知识创新能力。
中文系建构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精神家园,只要能够真正热爱它、认同它,相信每个人都不会后悔。这个道理,对于其他专业亦是如此。
(本文原载2021年2月1《南方都市报》,本刊有删节)
观点运用:有用与无用;别拿“即时变现观”衡量专业设置;要少些短视与急功近利,多些定力与历史耐心;质疑与焦虑;价值判断;建构一个与众不同的精神家园……
编辑/华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