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性建筑融入旅游文创产品设计应用的思考
2021-05-18邓思洁朱宏
邓思洁 朱宏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ilemma of tourism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as well as the features of regional architecture, and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regional architecture featur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ourism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and the dissemina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It comes to the end with the application strategy of regional architecture in the design of tourism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trying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design of tourism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as well as the dissemina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伴随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地方文化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热潮。地域性文创产业作为带动地域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的新兴产业,成为了文化旅游业中的竞争核心。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地貌多變,气候多样,人文风俗也不尽相同。不同地域滋生了不同的建筑文化,由此孕育出极具当地特色的地域性建筑。而随着现代传媒的普及和人口流动的加速,地域性建筑也早已成为了地方文化重要的名片和标志。
那么,以地域性建筑为灵感,能否启发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提升其附加值和竞争力,并以此为地方文创产业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呢?
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现状与问题
近年来,人们的经济收入逐年增长,生活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旅游产业发展迅速。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12-2018年,中国国内旅游收入从2.27万亿元增长至5.13万亿,增长约126%;国内旅游客流量从29.57亿增长至55.39亿,增长约87.32%。庞大的旅游市场为旅游文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人们越来越愿意购买承载着地域特色的、带有纪念和收藏意义的文化创意衍生品。然而与购买力增长背离,是市面上的文创产品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期待与需求,在设计研发上主要有以下两大问题:
一、品类单一,欠缺地域性特色,趋同化严重
文创产品与一般产品的区别在于其透射了风土人情、工艺匠心等精神文化遗产。但近年来,类似“商品表面并未显示产地,但各家质地款式没有太大差异。如果不是每家装修布局不同,置身其中的感觉相差无几”“明明是买回来留念的,却连从哪个景区买回来的都分不清”“全国的旅游景区都是义乌小商品集散地”的吐槽见诸报端,着实令人尴尬。
目前国内地域性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大多仍以自发性为主,往往一个地方生产,然后发往全国各地,产品类型单一,同质化严重,不同地域的产品大同小异、差别甚微,与一般商品无异,人们很难找寻到地方文化的符号特征。同质化的设计不仅表现在地域与地域之间,还体现在地域内的不同景点之间,各类产品研发欠缺主题化、品牌化和精品化。该现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停滞不前的文创产品设计显然满足不了当前以及未来的市场需求。
二、生搬硬套,设计程度低
市面上的旅游文创产品大多直接由生产厂商完成设计与生产,为降低成本,往往会采用复制粘贴现有造型样式和功能,在已有的爆款产品上面做文化“贴图”。此类旅游产品原创程度低,复制难度低,甚至质量低下,长此以往,必然导致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和抗拒心理,不愿再为之买单。
除此之外,地域文化元素应用生硬,不做文化挖掘、特征提取和再设计,采用直接照搬的方式使得部分产品欠缺文化内涵和创意,仅仅停留在粗浅的挪用层面,附加值低。例如随处可见的印上各类标志性建筑物形象的明信片、正中间印有名家画作的帆布包等等。
地域性建筑的特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时也滋养了一方建筑。在地形地貌、经济技术、社会人文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和作用下,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更新,地域性建筑逐渐呈现出以下三点特征:
外观独特
地域性建筑在结构、材质、色彩等外部环境上呈现出鲜明的特征,尤见于传统历史地域性建筑。在建造时,人们往往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使其不仅是当地风土人情的极致体现,还早已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象征,参与构筑起各地游客对当地文化的初步印象。外观独特表现在结构、材质、色彩三个方面:
结构。徽州地区建筑较为密集,间距窄,起初人们通过隔几户建造马头墙的方式来阻止火灾发生后向周边蔓延,达到安全防火的目的。后随时间推移,马头墙结构逐渐成为了徽派建筑的典型特征,除此之外还有重檐翘角、天井等;再如渝东南、桂北、湘西、鄂西以及黔东南等地区,受地势和气候影响,逐渐形成了依山势靠河岸而建的吊脚楼式传统民居,近年来火爆全国的网红打卡地——重庆洪崖洞就是著名的吊脚楼建筑。
材质。受物质条件和施工技术手段等影响,传统地域性建筑往往就地取材。在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尤其是陕甘宁地区,气候干燥少雨,丰富厚实的黄土层成为了天然的建筑材料,人们利用地形凿洞而居,建造了黄土窑洞这一类绿色本土建筑。天然材料又自带色彩、肌理等特性,在建造过程中,既保留了人类与自然的依恋关系,同时又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形式美感,成为地域文化的结晶和瑰宝。
色彩。色彩是建筑的重要视觉艺术语言。传统地方建筑形态更是直接体现出该地区长久积淀下来的色彩文化意识。在建筑色彩的选择上,南方多用蓝、绿色,而北方则以黄、褐色为主。各地域内的建筑群在局部上色彩韵律和谐统一,同时又因建筑功能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如北京故宫建筑、颐和园建筑和民居四合院建筑的色彩就有很大不同:故宫和颐和园整体基调为黄、红色,四合院则以青灰色为主。在周围暗淡的民居建筑色彩的烘托下,宫殿建筑更显辉煌壮丽,可见建筑色彩还与当时当地的社会环境色彩相统一。
类型丰富
多元的地域文化为地域性建筑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地域性建筑除了房屋之外,还包含各类构筑物:例如山城重庆,又被称为“桥都”,大大小小4500多座形态各异的桥梁跨越山水,参与形成重庆独特的城市天际线;
同时,建筑是时代的产物,“时代性”也是地域性建筑的基本属性之一。经过历史的积淀,上海不仅有以豫园为代表的传统江南建筑、以城隍庙为代表的南方大型建筑、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还有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海中心大厦、国家会展中心等现代化建筑。
由于以上三点原因,同一地域内的建筑又呈现出了诸多类型。
风格鲜明
受历史积淀和城市整体规划定位的影响,同一地域的建筑在整体上呈现出统一而又鲜明的风格:苏州园林作为江南地区历史传统、人文哲学与地方风俗的一种象征和浓缩,体现出古典的风格特征;窑洞更是沉积了古老深层的黄土地文化,自然、粗犷而淳朴;而上海则更以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闻名等等。
地域性建筑有着独特的结构、材质和色彩以及丰富多元的类型和鲜明的整体风格,是地域文化的极致体现。由于体量关系,地域性建筑的视觉特征具有极强的冲击感,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极大地传播地域文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地域性建筑也参与塑造了地域印象,拓展了地域文化的范围和多样性。因此,如何将地域性建筑文化转化为新时代的文创产品,是未来值得深入研究拓展的重要课题。
地域性建筑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价值
旅游文化创意产品是地域文化的缩影和象征,既要体现出丰富而独特的文化特征,又应当兼顾产品的艺术性、功能性和创新性,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情感体验与需求,为之带来超越产品功能形态本身的满足感。然而,现如今的旅游文创产品在设计上却面临着类型单一、同质化严重、设计程度低等诸多问题。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线上文创产品商城的出现,让各地的人们不用出门也能购买到地域性的旅游文创产品。当旅游产品的地域限定意义和纪念意义被削弱,其市场竞争力越来越体现为设计的竞争力和地域文化的竞争力。
通过上文对地域性建筑的分析可以看出:地域性建筑来源于地域文化,又参与构筑地域文化——它受地域性文化、政治、经济、自然等因素影响体现出鲜明的特征,同时又成为了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为旅游的主体吸引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可供再设计的特征元素。建筑元素与文创产品相结合,不仅能给人焕然一新的视觉体验,也有利于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充分挖掘地域性建筑的特征元素并应用到设计之中,对于解决旅游文创产品所面临的设计问题、提升产品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
地域性建筑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表层到底蕴、整体到局部的特征提取策略
在对地域性建筑特征的挖掘过程中,要立足本土文化,综合应用设计学、建筑学、心理学等方法和工具,由表及里,找寻更为底蕴化的特征和元素。与此同时,提取的重点应当从地域性建筑的整体特征过渡到对局部特征的深度挖掘上,在设计过程中也应当尽量避免整体形象的直接应用。
复杂元素抽象化的转化策略
在特征元素的转化过程中,要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建筑体量庞大、元素众多、图案复杂,除了部分具象的应用,还要求设计者能够根据产品特性删繁就简,将复杂图案元素等分解、简化、抽象、重组,使其更适用于现代设计中的构成法则,满足不同的设计需求。而在将地域性建筑造型结构特征元素由三维转化成二维的过程中,“符号化”和“简化”的转化策略显得更为重要——需对其“形”加以提炼与升华,由此创造出符合当下审美的、新的图案,更好地应用在文创产品上。
创意融合的再设计策略
在地域性建筑特征元素应用于旅游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要坚持创意融合的再设计策略。
对于提取的各项特征元素,应当联合其他产品设计要素进行设计融合,而不是直接的照搬使用。尤其是在传统建筑特征元素的应用上,更应做到拟古而不仿古,既要体现传统元素,又要兼顾现代审美,丰富产品的感染力,从而引发消费者更加多元的情感呼应,促进其消费。
既要保证创意性和艺术性,又要涵盖合理的功能性,拓展应用领域与价值。在地域性文创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要善用跨界思维,突破原有的艺术形式,为文化特征找到适宜的载体,并通过现代设计的理念与方法,多层次处理造型、功能、材质、工艺等要素,使之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功能需求,符合现代消费理念,广泛地融入到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中。除了色彩、轮廓样式等特征的应用,建筑的结构同样可以作为灵感来源,为产品的功能性提供方向。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进而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并逐渐融入、联结起各行各业,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从传统的资源消耗转型为文化创新驱动的必然选择和重要突破口。在此背景下,能够充分凸显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的创意文化产品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市场,这是当代设计师面临的时代机遇,亦是责任与挑战。
地域性建筑作为地方文化的集大成者,其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可以将当地独特的文化精髓紧紧地凝聚在产品中。而优秀的文化创意融合设计不仅能为产品带来极高的附加值,还能更好地弘扬地域文化,增进国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旅游文创产品将不再是一件简单的商品,而是能突破地域限制,真正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文化载体。
参考文献:
〔1〕赵曼丽.地域性建筑创作方法试探[D].重庆大学,2007.
〔2〕王立森.基于地域文化符号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7.
〔3〕宋慧洁.当代地域性建筑的特色[J].广东建材,2009(03):177-178.
〔4〕黄帅,孟利清.浅谈设计符号学在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工业设计,2018(12):52-53.
〔5〕李潇.探究徽州建筑图形符号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中外建筑, 2019(8):40-42.
〔6〕蒋园园,杨秀云,李敏.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效果及其区域异质性[J].管理学刊,2019(32):9-18.
〔7〕杨睿.理解·继承·发展——从传统文化层面谈我国地域性建筑的发展[J].建筑,2010,(14):74-75.
〔8〕田青,侯建軍.地域性景观建筑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以"采风文创抱枕"的设计实践为例[J].科技与创新,2019(19).
〔9〕董胜欢,张尧,郭泽亮,赵玮.地域性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策略研究[J].戏剧之家,2020(1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