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车辆唯一性识别技术发展现状

2021-05-18马明月

汽车与安全 2021年2期
关键词:车辆管理

马明月

摘 要:车辆唯一性认定是车辆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辨识车身上打刻的车辆识别代号可以判断车辆身份是否被篡改,是发现车辆盗抢、非法改装、非法拼装等车辆违法行为的重要手段。但是随着车辆识别代号伪造技术不断发展,通过眼看手摸方法来识别车辆唯一性信息其可靠性和准确性不能满足当前车辆安全管理的需求。本文梳理了国内外车辆唯一性识别技术的作用机理、辨识方法、可靠性、使用成本等情况,对提高我国现有的车辆唯一性识别方法和技术具备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车辆安全;车辆管理;唯一性

Development status of vehicle uniqueness recognition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MA Mingyue(Research Institute for Road Safety of MPS,Beijing 100062,China)

Abstract: Vehicle uniqueness identifi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vehicle safety management. By identifying the vehicle identification number engraved on the vehicle body, we can judge whether the vehicle identity has been tampered. It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discover the illegal behaviors of vehicles, such as vehicle theft, illegal modification, illegal assembly, etc..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vehicle identification number forgery technology, the reliability and accuracy of identifying the unique information of vehicles by human experience method can not meet the needs of current vehicle safety management.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vehicle uniqueness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such as mechanism, identification method, reliability, use cost, etc.. It can be used to improve the existing vehicle uniqueness recognition methods and technologies in China.

Keywords: Vehicle safety; vehicle management; uniqueness

1 引言

车辆识别代号(Vehicle Identification Number, VIN)是識别车辆唯一性的重要信息。VIN由一组17位的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从VIN中可以识别出车辆的生产国、制造公司或厂家、车的类型、品牌、车型系列、车身形式、发动机型号、车型年款、安全防护装置型号、检验数字、装配工厂名称、出厂顺序号码等信息。车辆出厂时会被分配指定的VIN,根据国家标准GB 7258的规定,车上重要部件,如发动机、变速器、驱动电机(电动汽车)、ESP 等都要求打刻VIN或粘贴VIN条码,发动机ECU应储存可被读取的VIN信息。VIN在车辆安全管理工作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广泛应用于车辆销售、查验、维修、缺陷产品召回等环节。但近年来由于VIN 伪造技术越发成熟,技术成本不断减低,盗抢车、非法改装车、报废拼装车等不合规车辆为了获得合法身份,通过打磨重新打刻、刷写软件等方式更改车辆原有的VIN信息,这类车辆一旦上路将严重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如何提高车辆唯一性信息的安全性是车辆安全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2 存在问题

车身关键组成部件上打刻或喷涂VIN是目前保护车辆唯一性的主要技术手段。大多数国家法规标准中均规定了VIN 打刻位置、数量、尺寸大小等要求,如我国国家标准GB 7258规定,乘用车VIN应打刻在发动机舱内或其他规定位置能防止替换的车辆结构件上,打刻VIN的部件不应采用打磨、挖补、垫片、凿改、重新涂漆等方式处理,以确保VIN不被非法篡改。目前,VIN 刻印主要采用气动打刻,即在高压空气作用下在工件表面形成一定深度的“划痕”。该方法技术成熟、操作简单、识别性好,但存在VIN 易被打磨重新伪造VIN的风险。目前,我国汽车盗抢和非法拆解问题突出,嫌疑车辆均通过篡改打刻VIN 谋求“身份”改变,车辆管理部门在识别打刻的VIN是否被篡改时,主要采取传统比对VIN拓印膜的方式,通过手摸眼看来进行判断,实际工作中很难确保识别出所有篡改行为。虽然借助金属探伤仪等先进仪器,提高了局部VIN篡改行为的识别准确率,但对于整体部件替换等隐蔽性高的篡改行为仍然依赖检查人员的经验分析。

3 技术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球车辆安全管理领域的技术专家和研究学者围绕车辆唯一性的可靠识别和防篡改性提出了多项前沿技术,包括:防盗微粒技术、VIN永久标识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电子控制单元(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信息读取技术等。

3.1防盗微粒技术

DataDOT 防盗微粒技术,是将数以万计以激光技术印制VIN或发动机号码的DataDot 微小粒子,以高附着力喷涂于车身各处,确保整个车身都覆盖了上述防盗识别码,使其无法全部移除或破坏,并且该防盗识别码在一般光照下不容易显露,必须配合紫外线光源照射才会显现出来。因此,该技术防篡改技术效果好,能够全面的保护车辆唯一性,实现车辆及其零部件的可追溯性。但缺点是使用成本较高,且依赖人工检查和辨识。IDot 防盗微粒技术与上述方法类似,是利用雷射精密显微技术,将VIN、发动机号码、车主信息等数据蚀刻于约0.85mm直径的微粒上,以数千颗的IDot 超微粒混合具有高附着力的黏胶喷洒于车身里外每个重要零件上,IDot 辨识码具有特殊荧光成份,可通过紫外线灯源照射显现IDot 的位置,寻找到IDot 的微粒后,利用高倍数的精密电子显微镜,即可立即显现辨识码。IDot 防盗微粒技术与DataDOT技术类似,具備较高的防篡改性,但仍然存在成本高,辨识分析难度大的问题,普适应不好。

3.2VIN 永久标识技术

与现有的打刻VIN技术类似,VIN 永久标识技术是通过技术手段在车辆部件上留下难以除去的VIN信息,作为车辆唯一性标识。如VIN蚀刻标识技术是将VIN信息蚀刻到车辆的挡风玻璃、后窗和侧窗等处,使得VIN 永久保留在车窗上,不能被除去。隐形VIN标识技术是使用专门的荧光化学技术,通过透明图层、油漆层和底漆层进行化学反应,将VIN 永久标记在车辆主要部件上。同样在该标识在日常光线下不可见,仅在紫外线下可见。VIN 贴纸标识技术是基于贴纸式的防盗标签,标签撕毁后仍能查看到留下的车辆VIN 信息磷光痕迹。上述VIN永久标识技术的防篡改性不及防盗微粒技术好,但成本较低,普适性好。

3.3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近年来,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被广泛用于车辆电子车牌系统,依托路面读写设备通过感应天线读取途经车辆电子标识信息。基于RFID技术的电子标识可存储信息量大,能够提供车辆号牌、保险、年检、车主姓名等身份信息和行车速度、方向等实时信息,采集的信息更为丰富及时,并能够将信息上传到后台数据库,用于鉴定车辆身份、监督车辆状态、打击逃逸及假套牌车辆违法行为。该技术防篡改性好,但由于采用无线通信技术,需要在道路上安装固定式读写设备,使用成本较高,且无线通讯技术存在信息复制伪造、恶意阻塞、跟踪窃听、隐私泄露等信息安全问题。

3.4 ECU 信息读取技术

ECU 信息读取技术是利用车辆中的电子控制系统存储车辆信息,并允许外界通过专用设备读取,来确定车辆VIN、运行及排放状态。车辆电子控制系统涉及发动机、变速器、制动系统等多个关键组成部件,每个部件均有用于信息存储处理的ECU,各ECU 通过CAN 总线等车载通信网络实时传输数据。基于ECU信息读取技术,可有效识别车辆及各关键部件身份、监管运行和使用状态。该技术同样面临较大的信息安全风险隐患,需解决常见的擅自篡改程序、更换控制器、伪造通信信息等问题,其信息存储和通信安全有待进一步加强。

4 结论

上述车辆唯一性识别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车辆自身或部件身份信息的安全,实现特定部件的可追溯性,增大了伪造车辆身份信息的犯罪成本,对遏制盗抢、拼装、非法改装等车辆违法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不同技术在适用性上都存在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如何将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问题最小化是未来技术发展关键,对于车身上打刻或粘贴VIN的技术,需要解决识别依赖人工检查的可靠性的问题,对于RFID、ECU信息读取技术,则需要解决信息安全风险的问题,探索信息加密技术在车辆信息通讯系统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GB 7258-2017.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GB 16735-2019.道路车辆车辆识别代号[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7.

[3] http://www.carnews.com/m/Car/content/28966.

[4] http://www.36idot.com.tw/go168/front/bin/cglist. phtml?Category=119163.

[5] http://www.invisiblevin.com/chemicalantitheft.

猜你喜欢

车辆管理
如何做好企业车辆管理及考核工作
浅谈高校公务车辆管理现状及相关对策
企事业单位车辆一体化管理模型研究
医院车辆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车辆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浅谈基于传感器网络的车辆管理系统
浅谈如何做好企业车辆管理及考核工作
基于高清视频在停车场管理智能引导系统中的应用
基于“构建节约型高校”视角的高校后勤车辆管理实践探讨
高校车辆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