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研究
2021-05-18刘建文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总承包经营分公司助理工程师
刘建文 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总承包经营分公司助理工程师
与其他类型道路施工相比,市政道路施工具有较高的特殊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其特殊性具体表现在施工工期短、施工结构复杂,施工分布通常在各类管线和行人天桥上。而上述因素的存在,给施工企业而言带来了诸多的难度和挑战[1]。目前,该领域相关研究主要是针对旧城区改扩建工程的成本控制、质量控制等方面,而对于大规模新建的市政道路施工的各环节管理研究相对较少,甚至没有[2]。因此,为提升市政道路工程整体管理水平,本文对其现场技术管理方法进行设计研究。
1 现场技术施工参数提取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结构复杂,会涉及到更多的信息数据,因此在对施工现场的技术进行管理时,需要对各项参数数据进行提取,并引入云平台计算技术,结合云端平台将提取到的市政道路工程使用数据传递到乙方[3]。
1.1 施工数据提取
当提取到相应的施工参数后,通过对数据集当中有效数据的提取,建立现场技术施工参数信息分析函数,并利用公式(1),对现场技术施工的目标价值进行计算,以此实现对现场技术施工中产生的各类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
在公式(1)中,p表示现场技术施工参数分析目标价值函数;λ表示与目标施工水平相关参数;σ表示为施工过程中周围施工条件影响的参数标准差;M表示为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在现场应用参数的抽样分析次数。在计算过程中可以看出,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在现场应用参数的抽样分析次数与施工过程中周围施工条件影响的参数标准差之间成反比例关系。因此,分析次数越多,则相应的分析结果的标准差越小,后续得出的分析结果精度越高。
1.2 划分现场施工技术具体类型及施工对象
根据上述操作,完成对施工道路工程项目现场技术施工参数提取和分析后,结合信息随机模拟理论,对现场施工技术的具体类型及施工对象进行区分,并将影响现场施工技术质量的因素划分为内部和外部因素。同时,在判断参数来源时,还应结合施工过程中相关供应链与分析信息多点交换的方式,将市政道路工程具体的施工范围划分为以(1,1)为单元的施工网格。在施工网格当中,按照一定的分布规律获取抽样点,并在抽样前提前设置多种参数分析函数,以此控制施工参数的交换频率[4]。假设抽样点中提取到的现场技术施工参数满足现场技术管理范畴,则计算施工参数的均方差,并将结果输出。若抽样点中提取到的现场技术施工参数不在现场技术管理范畴内,则直接跳过这一部分提取到的施工参数,进行下一阶段数据分析,直到对施工网格范围内的(1,1)单元格中的数据均完成一次分析后,再完成现场技术施工参数提取。
2 现场施工技术成本及质量管控
2.1 现场施工成本预算
在满足市政道路工程施工项目中规定的三线标准化调控基础上,采用管理施工质量成本的方式,构建现场技术管理三维可视化模型。根据现场施工技术相关的造价信息、建筑施工材料库存、原材料供应链等环节,对现场施工不同阶段的施工技术成本管控方向进行划分,并按照公式(2)计算多个施工阶段对施工现场技术成本的控制范围:
在公式(2)中,Vt表示施工现场技术成本控制范围;λ表示影响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技术成本的外界影响因素;t表示施工成本管控目标;V表示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周期。将上述计算结果作为市政道路施工现场技术管理的主要依据,再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图纸与施工计划方案进行比对,实现对其现场施工技术质量的管理和控制[5]。
2.2 现场施工质量管控
为方便管理,需要对现场施工技术质量进行量化,实现数字化管控。将现场技术施工过程中与其质量频繁交互的因素进行综合衡量,并将其作为指标量化的排列顺序。根据对不同质量管控指标的权重及应用价值,按照公式(3)进行排序:
在公式(3)中,e表示现场施工技术质量管控量化指标的价值;n表示质量管控集合中子项个数;a表示质量控制指标量化条件;p表示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现场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项集合。按照上述公式(3),明确不同质量量化结果在市政道路现场施工技术质量管控中的价值。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找出每一个质量管控集合子项当中的初始化质量数值,将其引入到施工各个环节中,找出潜在的规律,以此保证指标在质量管理量化过程中的实用性。
3 现场技术施工风险识别
由前文可知,市政道路施工结构复杂,受到多种不同干扰因素的影响,其施工风险更高。基于施工风险对整体施工质量的影响,本文还将在现场技术管理方法中引入对现场技术施工风险的识别。将现场技术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划分,分别为技术风险和人员风险。其中,技术风险主要包括施工技术、环境技术和信息技术方面;人员风险主要包括人员安全和人员健康方面。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通过引入专家调查、列表查询等方式,对施工现场的风险进行评价[6]。为确保评价结果的可靠性,针对实际市政道路工程施工项目存在的各类参数变化,结合施工需要,对风险评价结果的可变化范围进行确定。
当参数在变化过程中,超过了建立的可变化范围时,则认为当前应用的现场技术施工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立即采用相应的解决措施,将风险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当参数变化时未超过可变化范围,则认为当前应用的现场技术施工不存在风险,不会威胁到工程质量和施工人员安全,因此可继续使用,但在使用过程中依然需要进行全程参数监督,以免因操作失误导致施工风险产生。以此,通过本文上述管理方法,实现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现场各项技术的管理。
4 实例分析
选择某城市正在施工的市政道路工程项目作为实验对象,并将其作为本文对比实验的实验环境。分别利用本文提出的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方法和传统技术管理方法,对相同施工项目中的各项技术进行管理。在该项目完成建筑施工后,为保证两种管理方法具有可对比性,将资源消耗量作为评价指标,对两种技术管理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进行评价。为方便比较,按照上述实验条件完成实验后,将其施工结果中资源消耗量和施工成本进行记录,并绘制出表1。
在两种技术管理方法下,该城市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均能够满足施工质量的要求。但通过表1 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本文管理方法在三个施工阶段均能够使得施工资源消耗量和施工成本,低于传统管理方法控制得到的结果。因此,对比实验进一步证明,本文提出的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现场技术管理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能够实现对施工质量、施工资源消耗和施工成本的控制。同时,将本文管理方法应用于实际能够更有利于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绿色化发展,给施工企业带来更高的社会效益。
5 结语
本文针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提出了全新的现场技术管理方法,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除了需要严格按照本文提出的管理方法对现场施工技术进行管控以外,还需要现场技术监督人员和专业施工人员的配合,在满足施工质量的前提条件下,实现施工项目利益的最大化。
表1 两种现场技术管理方法实验结果对比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