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人徐斌: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2021-05-17张之洁方静弦
张之洁 方静弦
与航天结缘
徐斌
1995年,徐斌从技校毕业后来到晨光集团工作。数十年的寒来暑往,徐斌从一个毛头小伙成长为一名技术过硬、管理水平高的专业人才。
徐斌与晨光集团结缘还要追溯到6岁时。当时他就读的幼儿园就在工厂附近,看到穿着工作服的工人们就觉得精神帅气,没想到多年后自己也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
25岁前,徐斌在工作上还很懵懂,后来换了一个车间,整个人都开了窍。“车间里的工作氛围很好,每个人都喜欢看书,大家常常聚在一起探讨问题。我向别人请教时,他们也乐意解答,并在原有问题基础上延伸出许多新的知识。那时候,我就想着自己也要努力追赶大家的脚步。”
有了目标,徐斌奋起直追。他的技术一天比一天精湛,完成了多项技术攻关任务,在行业内声名鹊起。一些外企、民企纷纷伸来橄榄枝,想高薪聘请他。有一家企业甚至连续一周去他家里谈,徐斌一直不为所动。他说:“父亲从小教育我要感恩,我这些年的成长离不开工厂的培养,也舍不得同事间的兄弟情。对于收入,我比较知足,够花就行。”
攻坚克难
近年来,晨光集团的生产任务繁重,徐斌认为最重要的是提高效率,也就是巧干。为此,他开动脑筋,研究出了很多新方法。
钛合金、高温合金等难加工材料精密内螺纹加工日益成为数控加工的重头戏。该类加工材料切削加工性差、尺寸小、精度高,加工过程中容易发生断刀现象,且无法保证公差,导致加工质量差。对此,徐斌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上千次的试验,提出改制刀具以及优化切削参数,实现了难加工材料内螺纹的高效数控加工,并建立了新的精密内螺纹数控加工工艺方案。该项成果在保证加工效率的同时,让加工质量大幅提升,成为难加工材料改善加工质量的典范。
在徐斌眼中,处处都有技术创新的点。一些产品部件由于孔深造成孔长与孔径比增大,导致加工难度大、质量问题多。徐斌琢磨:过去惯常的加工方法有没有改进和创新的空间呢?凭借多年积累的加工经验,他通过工艺流程再造,设计出一套全新的工艺方法,并研制出新刀具、新夹具,优化切削参数,通过“引导钻”刀具开浅孔,“深孔钻”刀具钻深孔,彻底解决了排削困难、刀具易损、切削液难以渗入等导致的质量问题。切削效率提高后,每批次产品部件加工就能节约成本7万余元。
某产品部件加工合格后,转入19分厂进行后道工序装配时出现了漏油问题。其实,部件加工合格,就与11分厂没有关系了。但是,徐斌并不这样认为。他主动与19分厂总装班组的同事沟通,共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据分析出来的影响因素,徐斌着手尝试改进加工方法。他查资料、做方案、改工艺、变参数、换刀具,一遍又一遍进行加工试验,为此还专门设计了一种新刀具。优化加工工艺方法后,不仅解决了问题,让6件漏油部件“起死回生”,还确保了该产品后续50余件部件装配的合格率。事后,徐斌对这一新刀具设计方案申报了新型实用专利。
徐斌在攻坚克难的同时,还积极“传帮带”,有效发挥“徐斌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平台作用,做好技能传承和人才培养,使工作室形成了极强的团队战斗力。在他看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他带领这支融工艺、操作为一体的创新团队,完成了几十项重要的工艺技术攻关。
掌握核心技术
2020年8月,徐斌出席了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三届委员会全体会议、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并再次当选为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常委。
会议一结束,徐斌就赶回繁忙的车间,回到同事们中间。他要把会议的精神、参会的喜悦传递给身边的人,共同汲取奋进的力量。
谈起参会的感受,徐斌十分激动:“我深深感受到国家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深刻认识到我们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作为当代青年,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担当、勇于创新,始终牢记航天人的强军之责,把国之重器的核心技术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徐斌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对产品质量把控严格,从不放过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任何瑕疵,一定要找到問题所在,想办法解决。徐斌先后获得了多项创新专利、航天技能大奖、中国航天基金奖,并被评为航天技术能手。在徐斌看来,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以往工作的肯定,更是鞭策和激励。他说:“作为一名航天人,要义不容辞地做好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发挥模范作用,引领带动身边的年轻人,共同为建设航天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王冬艳 4374083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