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庙村的“心酸书记”
2021-05-17曾那迦
曾那迦
身穿浅色工作夹克,脚下踏着一双沾满灰土的运动鞋,蒋青淞正坐在村道路肩上和几名村民聊天。这是廉政瞭望记者对四川省简阳市纪委监委第二纪检监察室副主任、石钟镇火烧庙村驻村第一书记蒋青淞的第一印象。
从简阳城区出发向西北方向驱车约半小时,就能抵达火烧庙村。村子在当地地势较高处,道路修缮之前,从这里到最近的乡上场镇要走近1个小时,村民卖农产品极不方便。在蒋青淞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期间,路通了,村民的致富路也打通了。
不久前,在火烧庙村工作近4年的蒋青淞刚完成了人生第一次北京之行——2月25日上午,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接受先进个人表彰。从纪检监察干部到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蒋青淞用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担当。
主动请缨,抓基础设施建设
火烧庙村因历史上有过一座香火旺盛而屡遭火灾的寺庙而得名。2014年,火烧庙村成为省定贫困村。2017年3月,脱贫攻坚战正如火如荼,28岁的蒋青淞得知组织要选派年轻干部驻村帮扶的消息后,主动请缨,到火烧庙村任第一书记,协助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基层党组织是农村建设的核心力量,蒋青淞到村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抓基层党组织建设。他发现,火烧庙村党员年龄偏大,水平偏低,党组织生活开展得还不够充分。
蒋青淞通过开展重温入党誓词等组织生活,提升了整个村集体党支部的凝聚力,同时推进“两委”班子年轻化、高学历化,发展年轻党员。“现在我们村‘两委的班子,除了支部书记属于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其他干部年龄都在二三十岁。”
驻村头几个月,蒋青淞和驻村工作组把全村贫困户走访了一遍。“说句實话,刚开始时还是不习惯,因为自己过去从大学到机关,课本上、理论上学习得多,到基层一线工作机会很少。”蒋青淞回忆说。
当时进村的主路只有2米多宽,仅容一车单行,大型车辆难以进出,从进村到村上的办公室整个路段起起伏伏。蒋青淞深知:“要想富,必须先修路!”同时,村子远离水源,缺乏成系统的灌溉设施,农作物生产受到自然条件制约。
刚一履新,蒋青淞就开了一次会专门谈基础设施提升,会上有村民质疑说:“你说咱们的村道能够变宽,能够安太阳能路灯,这些什么时候能够实现,会不会是一张空头支票?”当时,火烧庙村部分村民对这个第一书记不太信任。
从那时起,蒋青淞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精准帮扶,全面落实扶贫政策,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改(扩)建村组道13.28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105盏,实施危房改造35户、贫困户安居工程15户,新(改)建蓄水池20口。
如今,蒋青淞指着已经拓宽的主道说:“我们一直是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当初的诺言。”
寻致富路,践行脱贫诺言
记者跟随蒋青淞来到火烧庙村产业发展项目所在地,对面是正在紧锣密鼓施工的金简仁快速路。曾经担任过大队队长的村4组村民曾全孝从三轮车上搬下两只蓝色塑料大桶和一些有机营养剂。看到蒋青淞,他亲切地招呼道:“蒋书记又来了哟,十天有九天都在村上忙来忙去。”
旁边的村民们纷纷开始调制营养剂,一边忙活着一边和蒋青淞打招呼。看到几个大姐忙碌着,蒋青淞上前帮忙,拿起大瓢往装药的大桶里舀水,直把一人高的大桶装满。
待村民们把调好的药水装进喷洒器,蒋青淞才和记者一起爬上种植着藤椒的土坡。他说,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在火烧庙村占大部分。这是他一直强调要发展集体经济的主因:把留守妇女及一些有劳动能力的留守老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在家门口挣钱。
但脱贫攻坚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蒋青淞和村“两委”研究产业升级之前,火烧庙村的土地里主要种植玉米、红薯等,这些作物产出后被用来喂猪,整个村子产业结构封闭、单一。“我们火烧庙村离简阳市区只有20多公里,但以前它相对封闭,整个经济就在内部循环。”蒋青淞说,传统种植观念成了脱贫增收的“拦路虎”。
2017年,火烧庙村开始尝试产业升级。蒋青淞选择种植了50亩抗旱能力较好、经济附加值较高的紫山药,并在当年有一定收成,产业开始起步。2018年,村里再一次种植了紫山药,蒋青淞和村民们看着长势喜人的紫山药,憧憬着好收成的到来。然而,当年夏天的一场绵延数日的暴雨差点击溃蒋青淞的信心。因大雨引起的涝害让大多数紫山药患病枯萎。眼见半年多的辛劳付诸东流,有村民泄气地说:“蒋书记,你是个有想法的人,可好心却没办成事儿啊……”
虽然给自己取了个外号叫“心酸书记”,蒋青淞却没有就此放弃,他总结这次失败,琢磨出一个道理:要种植好经济作物,必须摆脱“靠天、等天、看天吃饭”的困境。经过反复考察论证,2018年9月,蒋青淞和村“两委”第二次尝试发展村集体经济,建设蔬菜大棚,示范种植羊肚菌等经济作物。
他创新推出1个党支部+专合社+农企+农户的“1+3”管理模式,协调帮扶资金160万元率先示范种植羊肚菌30余亩。大棚建成后采取“菌菜套种”,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种植羊肚菌,3月至11月种植甜瓜、苦瓜等作物。全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转变。
不过,第一次种羊肚菌的时候,好多老百姓表示不理解:“蒋书记,我们从来没听说地里能种这种菌的。”“咱们土地里就从来没有卖出超过10块钱一斤的作物,你还跟我们说能够卖到50、100块钱一斤。”
面对村民的困惑,蒋青淞建起现场教学点,邀请农学专家、种植能手为贫困群众讲授选种、施肥等田间管理技术,带动种植苦瓜、圣女果等经济作物,并发展藤椒产业200余亩。至今,火烧庙村全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8年20余万元增至2020年50余万元,贫困群众人均纯收入已从2017年6719.8元增至2020年13562.6元,年均增幅33.9%。
这些尝试促使村民思想观念发生转变。蒋青淞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咱们走的这条发展产业的道路是正确的,大家可以赚到更多的钱,实现脱贫致富。
村6组产业致富带头人刘位光受启发后发展种植业,短短几年间承包的土地从4亩上升至50来亩,种植耙耙柑、血橙、爱媛、李子、桃子等多种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去年,刘位光还和儿子一起新建了一个小型养猪场,全家收入达到10万余元。“开始我也根本没有这么大胆,是在蒋书记的鼓励支持下才有今天。”
现在已经有十多户人家和刘位光一样种植水果。“今年队上跟我买了不少柑橘苗,很多村民说,我都能卖掉他们也有信心。”刘位光笑着说,关键还是要把品质把控好。
为了提高农产品质量,蒋青凇和村“两委”成员经常到刘位光家交流种植经验。村“两委”还为种植户引进买主,果子还在地里就已经不愁销售。“这些果树已经种植下去两三年了,今年就要挂果了。”刘位光指向一块田地,眼中憧憬着丰收。
在火烧庙村,面对发展经济产业中的挫折,蒋青淞不轻言放弃、不轻易服输,与当地干部群众风雨同舟,想方设法闯出一条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的致富路。蒋青淞的热情和干劲也感染了不少纪检人。简阳市纪委常委李传松评价道:“蒋青淞同志工作热情高、思路清晰,有开拓进取精神,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他走出机关,下乡扶贫扶志,真正做到了从‘心到‘身都扎根于基层,用真心实意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申请留下,为乡村振兴谋前景
蔣青淞是四川安岳县人,驻村以来很少与家人团聚。“每次和家里打电话,母亲第一句都爱开玩笑喊:‘喂,蒋书记。”蒋青淞笑道。对于他扎根火烧庙村的想法,父母都很支持,特别是生在农村的母亲常常对他说,家里别担心,把自己工作干好,多为老百姓做点实事、好事。
记者在村中走访时看到一栋两层楼的屋子墙上贴着贫困户帮扶明白卡,上面显示火烧庙村5组村民王永川一家三口因为家属残疾的原因致贫。听记者谈起蒋青淞,王永川进屋端出凳子,邀请记者坐下来慢慢讲。
“他第一次来我家就说,我们家这种特殊情况需要经常关心。他经常来看我们,特别是驻村前两年。”王永川告诉记者,蒋青淞鼓励他,只有一个劳动力的家庭也可以参与村上新发展的产业。“把自己地里的活干完,就会去帮着种植羊肚菌等作物,一天也有几十元的收入。”去年王永川一家收入达到4万多元,相比前两年又增长了1万多元。
“蒋书记真的辛苦得很啊,他舍得干,不怕苦不怕累。”已脱贫的曾凡生对蒋青淞评价很高,他说这个个头不大的年轻人十分懂得和农村基层打交道。
蒋青淞坚持抓发展给曾凡生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家所在的8组原本位于村中较偏僻的位置,家门口的小路本是一条烂泥路,蒋青淞驻村后才把它重新修整成水泥路。“为了带我们致富,蒋书记开了很多学习班,给我们介绍多种经营。”
2017年底,火烧庙村实现贫困村退出、77户25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2019年3月,蒋青淞第一书记两年届满,他却主动申请继续留任。
“两年时间,我与这片热土,还有老百姓有了感情,这是我愿意继续留任的第一个原因。2020年要打赢脱贫攻坚战,我觉得自己有必要也有这个使命,把最后一班岗给站好。”蒋青淞说。
这些年,蒋青淞发现并解决村里问题达263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阻断了火烧庙村正常销售农副产品的渠道,给刚有起色的集体经济笼上一层阴影。除了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如何解决农副产品销售瓶颈,降低疫情对脱贫攻坚的影响,成为蒋青淞想得最多的问题。
几经思考,他将自己所在片区的16支驻村工作队力量整合起来,联合简阳市社区公益志愿者协会开展“城乡互助盼春归”行动,同时开展“第一书记直播带货”活动,借助微信群、QQ群、朋友圈等平台发布农副产品销售信息,通过直播带货、网络订购、定向配送的方式,将农副产品直接送至购买者小区门口。线上线下销售农副产品17吨。
脱贫攻坚告一段落,乡村振兴这个更大的考验到来。目前,蒋青淞又将全部精力放在乡村振兴上。从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返回村子的第二天,他就与村干部一起讨论如何进行乡村振兴,他强调要加紧人才引进,带动产业的提档升级。
穿村而过的金简仁快速路让蒋青淞嗅到了村子发展的机遇和前景。这条连接起金堂、简阳和天府国际机场的新路对火烧庙村而言将是一个新的起点。“下一步我们将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引进更多的业主,推动一、三产业融合、互动。”他直言,过去思考的是产业有没有、产品能不能卖出去的问题,现在思考的是产业强不强、产品如何提升品质和打响名气的问题。
“我们‘两委自己做好自己的事儿,做好协调和谋划。”蒋青淞总结这几年驻村的经验说,要坚持专业的事请专业的人来做。即使驻村工作队、村“两委”都在田间地头工作过,但是现代化的产业就应该引进专业的业主和村子一同发展,各司其职、各尽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