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趋势:洞察未来经济的30个关键词》

2021-05-17

全国新书目 2021年3期
关键词:中间价汇率角度

徐瑾 著

东方出版社

2020.11

59.00元

徐瑾

青年经济学者、资深财经观察家。英国《金融时报》(FT)中文网财经版主编,公众号“徐瑾经济人”与“徐瑾经济学大师30讲”主理人,曾被权威机构评价为“中国最受欢迎的青年经济学者”。主要作品包括《白银帝国》《印钞者》《中国经济怎么了》等。

本书从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角度筛选出30个关键词,从历史角度追本溯源,从宏观角度理清脉络,落脚于大众密切相关的经济问题,直击经济生活的痛点,分享解决方案。

人民币:保量与保价的双重博弈

这几年,人民币改变了此前升值的态势,连续走低,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创下最近十年低位。人民币为什么走低?除了美元短期走高以及外部环境变化外,放在长时段里来思考,这一答案的线索会更为清晰。

这首先是对过去单边升值的市场修正。2010年年末以来,人民币一路走高,直到2014年年中升值至1美元兑换6元人民币的最高点,之后开始出现贬值趋势。最具标志性的事件是2019年8月5日,人民币汇率破7。汇率变化,对中国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这背后,无论是“买买买”还是各类企业出海的经济图景,都对应着中国居民的购买力。

其次,更长远一点思考,不仅应看到人民币的贬值,也应该梳理清楚汇率制度的变化。中国过去巨大的贸易顺差,在给中国带来不少国际压力之际,也使得人民币汇率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系,取得了一些进展;随后,随着人民币的贬值趋势开启,2015年“811汇改”,紧接着人民币加入SDR(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机制基本形成,即“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制度初步成型。

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即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内嵌了人民币贬值预期,使得贬值不可避免。事实上,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只是一种制度设计,其优点是使得人民币汇率更为透明。人民币中间价形成机制并不是贬值的根源,只是贬值的表象。恰恰是中间价机制的推出,使得人民币在岸市场受到了比以前更多的關注。

还有一种说法也很流行。很多人认为,人民币贬值压力来自外部,如贸易战等问题,其实人民币的未来走势,决定因素还是在内部。

从这个角度理解,对于人民币而言,最核心的决定因素,其实是中国的资产回报情况。只要中国资产回报率高,人民币资产就会维持吸引力,人民币汇率自然也会稳定下来。不过,这需要以中国推进结构化改革为前提。

人民币在纠结,症结在于中国经济的自身问题。与汇率贬值互为镜像的因素,则是外汇储备的流失。根据官方数据,以前的四万亿美元,现在共有三万亿出头。

人民币走低之下,最为难的是央行。为什么?在保持汇率稳定与外储数量之间存在“价”与“量”的取舍,央行的货币政策的腾挪空间随之降低。人民币的问题并不仅仅是汇率与外储的矛盾,人民币汇率趋势,对于未来经济政策也持续构成制约,房价泡沫、过剩产能甚至债务问题等原本相对独立的问题,也在汇率问题中聚焦,日益联系紧密。进而言之,人民币的问题实际上与经济症结互为表征。

猜你喜欢

中间价汇率角度
美联储加息与人民币汇率之间的相关性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ARIMA模型在人民币短期汇率预测中的应用
ARIMA模型在人民币短期汇率预测中的应用
角度不同
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