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与双循环:17位一线经济学家深度解读新发展格局》
2021-05-17
国民经济活动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它要转起来,一定就是整个经济活动要活起来,这里面涉及的就是整个经济活动,它不能是断着的,如果断着的话,整个国民经济就会出大问题。所以说,一个经济运行的好坏,实际上就是看整个经济循环得顺不顺畅。
我们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经济效率出问题,很重要的就是它的循环出了问题,就是说靠一个集中的计划配置资源的方式是行不通的。另外就是价格机制,在整个经济循环中也不能有效地起作用。还有一个就是整个经济活动的这些主体,它的激励机制出了问题,在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过程,它不能有效地畅通,后来是因为这个出现问题。
我们改革的这个过程,实际上一直是在畅通整个国民经济循环的过程,所以改革就是把原来计划经济那些使整个经济循环和经济活动不畅的那些东西给它打掉,让它畅通。所以我们讲的改革,就是体制的改革,包括价格体制的改革、经济体制的改革、整个微观体制的改革,还包括使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链条之间畅通的一些改革,实际上就是为了畅通这个循环。
改革開放首先面临很大的体制机制问题。把这个问题慢慢地捋顺以后,整个经济活动主体的积极性开始得到调动,那整个市场就开始活跃起来,然后贸易也开始活跃,不同的主体在这个经济的体系下,它开始转起来了。
但是我们改革开放之初还面临一个问题,也就是资金不够。我们的办法是靠引进外资,这样我们就开始将整个中国的经济循环的体系跟国际接上了。接上了以后国际资本开始进入中国,同时把全球的企业家也带来了,我们靠纳入整个国际的这种经济循环的体系,解决了资本不足的问题,解决了企业家不足的问题。
国际资本和企业家进来以后也面临很大挑战,那个时候我们的整个国民经济循环实际上是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国内的需求不足,收入不够,消费不够,整个需求不够,当时中国的经济循环体系已经开始跟国际接上了,那就是出口也要跟国际接上。所以这个时候就开始大进大出,就是你的资本直进直出,国外的企业直接进入,这些进来以后实际上是把原来的,我们在计划经济时期的那个内循环给打掉了。打掉以后就是加入了国际循环,你生产的东西要往外走,因为国内的这个需求没有这么大的能力,你的收入水平很低。另外一个,就是我们当时的整个国企的改革、城市的体制改革,都没有跟上来,当你进行整个体制改革和国际资本进来以后,原有计划经济那套循环体系又发生了变化。
进到国际循环,这就是我们90年代那个时候提出来的出口导向和大进大出,就是通过国际的资本和国际的市场,加入了整个中国原有的这个体系,加上改革的推进,形成中国国际和国内的这两个循环。这是我们的第二个阶段。
第三个阶段面临的情况是随着我们的产品不断地全球化,往国际的市场走,大量的产品进到国际市场,原来资本不足的问题也开始得到解决了。我们整个循环体系面临的很大一个问题在哪里?已经进到这个国际的循环体系,中国的这一套循环在国际循环体系里是要面临竞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