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圈子种种

2021-05-17易中天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籍贯圈子气质

易中天

中国人友谊的一个特点,是任何人的结交,都有一定的“圈子”。

君子之交是一种圈子,小人之交也是一种圈子,清高之交也是一种圈子。虽然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但是,没有一定圈子的交往,事实上并不存在。就连水泊梁上之上,虽然都是哥们儿,但也有一定的圈子,比如智取生辰纲的几个就比较亲密,而李逵、花荣、戴宗等人则和宋江比较“贴心”。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同的人形成不同的圈子,原本是十分自然的事。所以,如果我们要了解一个人,认识一个人,只要看看他生活在哪一个圈子里,和什么人来往,跟谁交朋友,也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这就叫“不知其人而视其友”。

这种“观人之术”,应该说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每个人在结交朋友时,总是会有意无意地选择那些和自己在各方面都比较相同,至少在某一方面比较相同的人,或者气质、禀赋、个性、志趣、爱好相同,或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同,或者个人道德修养、知识修养、审美修养的档次、层次、境界相同。如果相异,就没有共同语言,甚至“话不投机半句多”,哪里还有友谊可言?

不过,圈子并不一定等于友谊。形成圈子的因素和条件很多,比如“行业”。“行(háng)”的本義是“道路”,其次是“行列”。同行也就是同道、同列。同行之间,只要不存在直接现实的利害冲突(如同在一个单位争夺同一个职位),一般说来,感情上总存在某种天然的联系,较之非同行要更亲密,也较易交往。所以历史上,不少行业都有自己的圈子、团体和组织,叫作行会、行帮或帮口,就连乞丐也有,叫丐帮。行会、帮口内部,有自己的规矩,叫行规;有自己的语言,叫行话。不懂行规行话,就很难进入他们的圈子,甚至很难和他们交往。

又比如“学历”也是。它包括三个内容。一是学什么,类似于行业。习武的,是“武林中人”;修文的,是“衣冠中人”。这就有圈子了。二是跟谁学,这就有门派、学派、师门之别,圈子更小。同一老师的叫同门,感情关系又更深。三是何时学成,学到何种程度。科举时代,同届考中者为同科,同科考中者为同年。同科、同年之间,无论先前是否相识,都有一种特殊的关系叫年谊。

形成圈子的有一种最常见的因素和条件是“籍贯”。中国人历来重籍贯,直至今日,中国人的档案材料中,差不多都有“籍贯”一栏。中国文化认为,不同地域的人,会有不同的文化气质,或刚,或柔,或憨,或狡,或粗犷,或细密,或耿直,或油滑。文化气质甚至影响到他们的行业职业,如“江南出才子,山东出响马”“宁波出裁缝,绍兴出师爷”等。同一籍贯的人,由于文化气质相近,当然也就“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了。于是同乡之间,也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叫乡谊。如果都是背井离乡、外出谋生者,哪怕先前并不相识,一旦认了“老乡”,也是必须互相照应的。

猜你喜欢

籍贯圈子气质
摄影作品
闲散生活
基于明清补服为基础的中式学位服设计
村居
吉仓AOI理想就是看似简单无奇却气质非凡的成熟Style
朋友无圈
What’s InsideDoesn’t Count
伊斯坦布尔:飘浮着骄傲和贵族气质
你的圈子在哪里
朋友无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