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巴以“两国方案”为何这么难

2021-05-17黄培昭郭媛丹陈欣王会聪

环球时报 2021-05-17
关键词: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加沙

本报驻埃及特派记者 黄培昭 本报记者 郭媛丹 ●陈欣 王会聪

编者的话:16日,巴勒斯坦与以色列的激烈冲突进入第7天。以色列当天清晨发动的空袭将加沙地带三栋楼房夷为平地,造成至少23人死亡、50人受伤,美联社说,这是此轮冲突中“最致命”的一次袭击。以色列军方16日则称,为报复以方前一天摧毁多家国际媒体所在的一栋大楼,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连夜发射了120枚火箭弹。国际社会在紧张期待,巴以能否避免局势失控。新争斗背后是旧恩怨,双方之间的冲突一直被视为中东“火药桶”。多年来,各国政治家一次次大声疾呼要推进巴以和平进程,然而现实是,落实“两国方案”难有进展。最近几年,美国舆论中甚至出现讨论“一国方案”的声音。不过美国Vox网站刊文说,对“一国方案”的探讨部分源于人们对巴以问题陷入僵局的无力感,另外也是担忧双方无法协商解决方案将带来事实上的“一国结局”,“两国方案”一直是国际社会解决巴以问题的“主流”办法。

“两国方案”的前世今生

“‘两国方案的核心是通过一定土地让渡或者出让以色列当前所占部分权益,来组建一个巴勒斯坦独立国家。”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王晋1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介绍说,该独立国家应包含绝大部分生活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以及东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人,以及在以色列境内不愿意拥有以色列国籍的巴勒斯坦人。“两国方案”的原则是通过巴以共存来实现持久和平。

美国彭博社说,“两国方案”最早可追溯至1937年。一战后随着奥斯曼帝国瓦解,英国人获得巴勒斯坦的托管权。此后,由于德国等欧洲国家出现排犹情绪,大量犹太移民涌入巴勒斯坦。“德国之声”说,当时的局势日益紧张,巴勒斯坦高涨的民族主义试图阻止犹太移民潮,双方因此爆发了冲突。伦敦试图寻找出路。1937年,英国政府负责调查巴勒斯坦骚乱的“皮尔委员会”提出结束托管,并建议将巴勒斯坦分为犹太和阿拉伯两个国家。但由于很快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成为英国不愿放弃的一块重要战略地区,因此“皮尔委员会”的建议未能得到实施。

1947年,英国将巴勒斯坦问题移交给联合国。“德国之声”描述说,当联合国1947年11月29日召开首次特别会议,就巴以命运作出表决时,该机构只成立了两年。当天应该没有人会想到,这一决议最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但人们仍然可以在全体大会上感觉到紧张的气氛。会议讨论的内容是,将历史上被称为巴勒斯坦的地区进行分割,建立一个犹太国家以及一个阿拉伯国家。时任伊拉克外长、阿拉伯国家联盟主席贾梅里在会上表示:“阿拉伯国家不能容忍这种分裂,这种对政治、经济独立性的威胁。”但最终,该决议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10票弃权予以通过。六个月后,以色列正式建国,英国从巴勒斯坦撤走了最后一名士兵。第二天,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

自此,中东战争数次打响。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据联合国网站介绍,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两国方案”想法在联合国大会上获得越来越多的支持。差不多同一时期,巴勒斯坦人对这一方案的支持度也逐渐变高。

近30年来,国际社会为巴以和平进程进行过多次外交努力,比如1991年在马德里举行中东和平会议,1993年巴以首脑在挪威首次举行直接会面,之后在华盛顿签署《奥斯陆协议》,该协议被认为是实现巴以初步和平的重大突破。但两年后,时任以色列总理拉宾遭犹太极端分子刺杀,和平进程停滞。卡塔尔半岛电视台认为,从1978年埃及与以色列达成的《戴维营协议》,到《奥斯陆协议》,再到1994年以色列和约旦签署的和平条约,都是实现巴勒斯坦人自决和总体上实现中东“和平”的必要步骤,但这些协议也都忽略了巴勒斯坦人民作为一个民族的存在及其基本权利。

2003年4月,联合国、欧盟、俄罗斯和美国正式公布中东和平“路线图”,规定巴以应在2005年完成最终地位谈判并达成协议,建立与以色列毗邻的巴勒斯坦国。最近一次巴以和谈于2013年重启,但仍没有重大进展。▲

巴以民众复杂看待“两国方案”

美国舆论最近一段时间再次出现“‘两国方案是否已经终结”的讨论。布鲁金斯学会称,目前的巴以危机与以往任何一轮暴力冲突都不同,“这不是另一个2014年、另一个2009年或者另一个巴勒斯坦第二次大起义,这是新局面,‘两国方案死亡的后果就是这个样子”。美国《外交政策》杂志也说,随着“一国现实”的形成,政策制定者们再也不能依赖“一个假想的边界”来划分巴以两个国家。最近一项针对中东地区当前政策问题的学者和分析人士的调查发现,59%的受访者将“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当前的现实”描述为“类似于种族隔离的一国现实”。

《纽约时报》则说,以色列内部要求达成和平协议的公众压力“已经减弱”,对许多以色列人来说,“现状已经变得相对和平,可以忍受”。美国兰德公司今年2月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几乎所有政治光谱”的以色列人都倾向于“维持现状”。

这项研究是在此轮巴以激烈冲突之前进行的。美国《洛杉矶时报》13日社论称,“两国方案”虽然“濒临死亡”,“但它仍是最佳解决方案”,当前的暴力冲突正在提醒着人们,巴以双方缺乏一项和平协议将继续导致该地区生灵涂炭并陷入混乱。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王晋16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对“‘两国方案走向终结”的说法表达了坚决不认同的态度,他说,这只是如何去实现的问题,美国政府和以色列右翼团体“没有否认过这一解决方案”。

《环球时报》记者曾多次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加沙地带、约旦河西岸采访,与当地民众接触后发现,他们对“两国方案”的态度十分复杂。谈起对巴勒斯坦人的看法,以色列出租车司机雅格夫对《环球时报》记者称,自己“讨厌他们……不像我们犹太人,每天都在勤勤恳恳地工作”。在雅格夫看来,“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年轻人只想着怎样向以色列人投掷石块,不知道他们的生活来源是什么”。他告诉记者,自己并不反对“两国方案”,但不认为巴勒斯坦人能管理好国家。

几年前,《环球时报》记者到约旦河西岸的拉姆安拉采访,那里是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总部的所在地。“塔伊巴”牌啤酒厂老板纳迪姆告诉记者,他以前长期在美国工作,巴以签署《奥斯陆协议》后,他看到和平的曙光,并认为这能带来商机,于是返回祖国。但这么多年来,巴以关系起起伏伏,令他的生意饱尝磨难,2000年大规模冲突时,啤酒厂险些关掉。

“我希望‘两国方案早日实现,这样我的生意才能更有保障。”纳迪姆说,巴勒斯坦没有港口,他的啤酒想要出口须经过以色列港口,自家运货的车辆无法直接开到以色列境内,只能先将啤酒运到检查站经检查后,装载到以色列一侧的另外一辆车上才能继续运输,这样增加了成本和时间,而且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受局势影响而出现差错。

加沙地带靠近埃及边境,与约旦河西岸完全隔离,中间没有道路相连,面积365平方公里,但居住着200多万人口,且一半以上居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以色列在通往加沙的各个方向都修建了很高的隔离墙,加沙地带的居民过着仿佛“与世隔绝”的生活,与外界的联系主要依靠电视和互联网。对于外面的人而言,进入加沙也十分繁琐,需要得到以色列的许可,除了新闻记者,一般人不被允许进去。

《环球时报》记者在加沙采访当地人时发现,相当一部分人反对“两国方案”,支持以武力收回巴勒斯坦失去的领土,这与不少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支持“两国方案”形成鲜明对比。当然,加沙地带也有不同的声音,比如夏蒂区的中学教师萨伯利对记者说,只有“两国方案”才是可行的、符合客观情况的解决办法,“巴勒斯坦一旦有了自己的国家,我们就有了寄托和希望,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最具挑战性的四个问题

谈及“两国方案”为何至今没有实现,《纽约时报》说,四个问题最具挑战性,首先是就边界难以达成共识。一般来说,多数人认为边界应该按照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前的情况划定,但由于以色列已在一些地方建立定居点,作为交换,以方应该向巴勒斯坦人提供其他土地作为补偿。然而现实是,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沿线和内部修建了隔离墙,许多分析人士担心这会造成事实上的边界。其次,双方都表示耶路撒冷是自己的首都。“两国方案”要求将该城市划分为东西两部分,但要划清界限并不容易,犹太人、穆斯林和基督教圣地是“交织在一起的”。第三,是巴勒斯坦难民权益能否得到保障。最后是安全问题,对巴勒斯坦人来说,安全意味着外国军事占领的结束。对以色列人来说,这意味着要避免约旦河西岸被哈马斯等组织接管,以免威胁到以色列人。

在《纽约时报》看来,依靠政治层面达成“两国方案”困难重重。巴勒斯坦内部,法塔赫和哈马斯两大政治派别存在一定分歧。多年来作为谈判中间人的美国已经犯下不少错误。而以色列领导层虽然未否认过“两国方案”,但一直在扩建定居点。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14日刊文称,在前总统特朗普的“热情”支持下,以色列领导人在2020年试图结束《奥斯陆协议》承诺,将冲突推向悬崖边缘。以色列吞并约旦河西岸领土的前景是对巴勒斯坦的又一次深刻打击。去年8月吞并暂停后,巴以部分合作得以恢复。但是,以色列官方放弃通过谈判达成妥协,继续扩大定居点,强迫东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家庭和约旦河西岸社区重新安置,使得一场新的危机几乎不可避免。

特朗普政府对以色列的“偏袒”成为众多媒体眼中此轮巴以冲突的“源头”。拜登政府会怎么做呢?纽约大学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詹姆斯·特拉伍博14日撰文说,在上台后的头几个月内,拜登政府缓慢出台针对巴以问题的新政。在今年2月起草的一份题为“重启美巴关系及前进之路”的政策备忘录中,美国中东事务官员建议重申“两国方案”并恢复对巴勒斯坦人的资金支持。美国官员本以为他们有大量时间,但如今,巴以冲突骤然升级。特拉伍博说,拜登政府只能以“过时”的方式应对:在再次公开表示坚定地支持以色列的同时,声称对以色列持续在东耶路撒冷驱逐巴居民和拆毁房屋行为“深感关切”。尽管美国官员正与多国合作以结束暴力,但相关接触“不痛不痒”。

CNN16日称,一些民主党议员质疑拜登对维护人权的承诺,敦促他向以色列人施加更大的压力。在《外交政策》杂志看来,拜登希望对巴勒斯坦人“出手相助”,但他或许没有做好付出相关代价的准备。美国进步中心的中东问题专家布莱恩·卡图里斯表示,在改善巴勒斯坦人境况问题上,拜登可以采取一些更具体的做法,但这类尝试将导致拜登政府与以色列和美国国会发生冲突,毕竟国会中支持内塔尼亚胡的势力也很强。特拉伍博说,拜登曾目睹两位国务卿——希拉里和克里——如何在中东问题上折戟,他对“徒劳”的结果“毫无兴趣”。▲

猜你喜欢

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加沙
何以为家
收葡萄
加沙街头
囚犯日
打回去
中国人同情苦难加沙
以色列与哈马斯展开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