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盾构工程穿越市政设施风险源施工控制技术
2021-05-17
(中国铁建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工程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00)
在城市交通拥堵程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地铁因载客能力强、运行速度快、安全等级高等优势,在大部分城市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在地铁工程作业期间,常用的作业手段是盾构法,该方法具备了施工进度快、安全系数高等优势,在地铁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1 地铁盾构工程穿越市政设施时面临的风险
1.1 技术风险
在地铁盾构工程穿越市政设施时,为了确保原有设施的稳固性,需要使用到许多施工技术,如竖井施工技术、施工测量技术、盾构推进技术、土方切削技术、壁后注浆技术、二次衬砌技术、防排水技术等。不同施工技术在应用中工序流程、质量管控要点、施工风险均存在差异,以施工测量技术为例。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存在放样点缺失、偏差过大、数量重复等风险,对后续施工活动顺利开展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1.2 非技术风险
与技术风险相对应,非技术风险是干扰施工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影响因素。
(1)地质风险:地层存在空洞、地下暗河、地表河流丰富、节理发育、岩层内瓦斯气体丰富等。
(2)自然灾害:地震、强降雨天气、台风、泥石流、洪水等。
(3)现场管理风险:人员综合素养较差、施工设备管理不合理、临时供电设施安全系数低等。
(4)经济风险:金融政策变动、汇率变动过大、通货膨胀等。
(5)社会风险:大环境政策变动、经济形势等。
2 地铁盾构工程穿越市政设施风险源施工技术要点
2.1 穿越铁路设施
2.1.1 技术控制措施
(1)明确掘进参数。前期在试验段进行尝试掘进,集合地层沉陷、应力波动等参数,确定最佳的掘进参数。
(2)深孔注浆技术。位于铁路正下方的土层,在盾构机完成开挖后,应及时回填注浆,注浆孔深度不小于0.6 m,结合土层情况布置注浆孔数量,起到稳固土层、降低土层沉降的作用。
(3)侧墙补强技术。外露桥梁采用贴附钢片、碳纤维结构,提升原有桥梁框架结构强度,施工时沿桥体跨度方向布设,在垂直加固方向设置横向压条,起到结构补强的作用。
2.1.2 管理控制措施
(1)进入铁路桥影响区域前,盾构机停机,对盾构机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排除故障。
(2)穿越时坚持每日早晚各1 h的设备保养,安排专人负责设备保养。
(3)实行施工现场主管人员轮班制度,加强对设备故障的排除能力,确保施工的连续性。
(4)在掘进过程中,各关键岗位(盾构司机管片拼装工、电瓶车司机、龙门吊司机)应选用丰富施工经验的人员,定岗定人,并做好相关安全技术交底工作。
(5)提前与铁路产权单位、管理单位保持联系,加强与铁路局的沟通。
2.2 过街天桥设施
2.2.1 技术控制措施
地铁站出入口多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区域,如商业街、金融大厦、居民小区等,在市政设施中,过街天桥较为常见,经过该风险源时,应采用相应施工技术进行处理。
(1)控制掘进速度:为降低掘进过程对原土层的扰动,应将速度调控在60 mm/min以内。
(2)控制土仓压力:结合土层情况降低出土速度,确保开挖面的稳定性,其压力应控制在100~150 kPa。
(3)控制出土量:单次出土量应控制在40 m3以内,每间隔25 cm进行一次测算,及时调整出土量,确保土层的稳固性。
(4)二次注浆作业:在盾构通过5~8环后,沿预留注浆孔压入双浆液,压力控制在0.5 MPa内,提升注浆过程的稳定性。
2.2.2 管理控制措施
(1)盾构机进入天桥覆盖范围前,暂停作业,对盾构机展开全方位检查,提前清除故障,确保工作状态稳定。
(2)在作业现场施工期间推行轮班制度,对盾构机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督,及时处理施工期间遇到的机械故障,确保施工过程的连续性。
(3)提前与天桥管理部门进行沟通,做好施工期间天桥的巡视工作,做好施工期间的沟通工作。如果天桥出现沉降、裂缝等问题,应及时停工,待问题得到解决后再继续工作,以此提升施工环境的安全性。
2.3 市内河道结构
2.3.1 技术控制措施
在盾构工程施工过程中,易面临市内河道问题,若不能对其进行妥善处理,易导致顶板塌陷、隧道渗水等问题,威胁施工空间的安全性。
(1)借助超前支护技术对河流下方土层进行加固处理,注浆孔直径、深度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增加盾构上层结构的稳固性。
(2)使用二次衬砌施工技术,盾构管片前进5~8环后,利用湿喷混凝土施工技术对隧道壁进行加固,喷射压力控制在2~3 MPa,单次喷射厚度5 mm,中间可铺垫钢筋网片、锚杆等结构,进一步加强隧道支撑力,使其保持稳固的状态。
2.3.2 管理控制措施
(1)临近河道段时应暂停盾构机工作,对其进行细致检查,确定没有问题后再开展后续施工,保持施工过程的连续性,盾构机应提前装备高压舱,以备开舱时使用。
(2)做好地层沉降的监测工作,沉降量控制在15 mm以内,同时控制掘进参数和注浆参数,提升地层结构稳定性。
(3)如果区域地下水较为丰富,应提前在土舱内添加聚合物,避免压力卸载后出现喷涌。
2.4 地下商场或地下走廊
2.4.1 技术控制措施
为了提升土地资源空间的利用效率,部分城市会建立地下商场、地下通道,地铁作为后修建的工程面临与地下商场、地下走廊冲突的情况。
(1)采用二次注浆技术。邻近地下商场或地下走廊时,提前布置相应的注浆孔,深度超过60 cm,间距控制在10~60 cm,采用压力注浆的方法完成作业,提升上部结构的整体性。
(2)采用二次衬砌技术。在盾构机前进一段距离后,利用衬砌结构加固隧道环境,将上层应力分流到其他区域,提升隧道环境的稳固性,减少隧道土层的沉降量。
(3)采用径向注浆技术。为了降低盾构施工带来的影响,可利用盾构机中部盾壳上的径向注浆孔,通过盾构机内膨润土保压系统,采用优质膨润土填补盾构机掘进时刀盘与盾体间的间隙,使结构可保持较高的稳定性,降低地层开挖时的损失。
2.4.2 管理控制措施
(1)对土层压力进行合理控制,选择合理的监测点,监测土层应力变化情况,结合变化规律调整盾构机掘进速度,避免超挖问题的出现。
(2)调控盾构结构的推进速度,在穿越地下商场、通道时,适当降低施工速度,并保持匀速状态,避免突然加速或减速影响土层稳定性。
(3)合理控制轴线与姿态,在盾构机工作期间,应沿着既定的设计轴线推进,做好轴线偏差的控制工作。
(4)做好土地改良工作,多采用膨润土或泡沫添加剂,优化原土层综合强度,提升结构本身的稳固性[1]。
2.5 已有地铁设施
2.5.1 技术控制措施
在横穿已修建的地铁工程时,应采用合理的施工技术对其进行加固,提高结构本身的稳固性。
(1)自进式锚杆施工技术。该技术应用期间使用的自进式锚杆属于中空锚杆结构,该结构兼顾了钻进和注浆功能,在注浆时可通过钻头直接喷出填充锚杆管体,形成水泥柱结构,起到加固地层强度的作用。
(2)袖阀管注浆加固技术。该技术属于地层加固技术,在加固过程中先进行袖阀管施工,同时在管内插入止浆塞,以实现结构的分段注浆,实现了定域作业和精细化作业,可提升注浆质量。
(3)同步注浆技术。在盾尾处和壁后同步注浆,使地层形变损伤可以得到及时补充,减小土层沉降带来的影响[2]。
2.5.2 管理控制措施
(1)做好已建地铁基础情况的勘察工作,已建地铁的地层资料可作为盾构工程施工时的参考,可对已建地铁稳定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便于后续调整作业计划。
(2)做好地层形变量的监测工作,明确形变参数,待接近预警数值后及时调整参数,提升作业环境安全性。
(3)对盾构机的掘进速度、刀盘转速、出土量、土压力等参数进行管控[3]。
3 结语
综上所述,地铁建设主要功能是方便人们出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因此,地铁建设通常经过人员密集和建筑繁华的区域,市政设施密集。在施工过程中须结合施工周边环境,选择科学合理的盾构机及参数,不断优化和改进穿越方案,充分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制定突发情况应急措施,保证盾构施工和周边市政设施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