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主导的综合心理干预对早期宫颈癌术后患者的影响
2021-05-17牛肖云
牛肖云
(淇县人民医院,河南 鹤壁 456750)
目前,宫颈癌已成为女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1]。研究表明,宫颈癌可以影响患者心理状态、机体症状和家庭功能[2]。临床护理干预被认为是控制肿瘤患者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3]。本研究探讨护士主导的综合心理干预对早期宫颈癌术后患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鹤壁市淇县人民医院收治住院的早期宫颈癌患者109例。2014年8月~2018年2月就诊患者纳入对照组(n=54),2018年3月~2020年8月就诊患者纳入观察组(n=55);患者一般特征见表1。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n(%)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措施包括术后巡视指导、术后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观察组采用综合心理干预结合常规护理。心理干预每天持续约1 h。干预内容如下:疾病认知干教育:将宫颈癌相关知识编入自我管理教育手册,包括常规健康教育、图像和模型。告知患者进行自主阅读和学习,护理人员不定期开展小班授课,讲解手册中的重要内容。对于有宫颈癌家族史的患者,其家族女性应每年接受一次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并在家属监督下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护理人员的讲解可以帮助患者积极正视自己的疾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术后康复治疗。行为干预:指导患者进行渐进式肌肉放松。在安静的环境中,患者平躺在舒适的床上,并被告知要排除杂念,放松身体,双手自然放在身体两侧。播放轻音乐或纯音乐,指导患者收缩肌肉10 s,然后放松肌肉30 s,反复进行此练习。每天进行10 min的放松练习。情绪干预:对不良情绪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护士帮助抑郁症患者与护士、家人、朋友分享他们的内心感受。护士讲解手术治疗过程及术后康复目标,缓解患者疑虑。护士与不良情绪患者分享注意力转移方法和情绪自我调节方法。社会支持干预:家属和朋友可以为宫颈癌患者提供社会支持。护士应告知亲友陪伴患者,给予他们关心和必要的支持,并告知亲友他们对患者的态度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反应。此外,指导亲友了解患者的极端行为以及极端行为的处理方法。在与患者的日常交流中,话题应围绕过去积极的事情或对未来的期望,以增强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
1.3 评价指标
女性性功能指数:女性性功能指数得分越高,患者的性生活质量越好。生活质量评分(QoL)量表:根据中文简明版本确定得分,评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高。社会-家庭支持评定量表(SSRS):SSRS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社会-家庭支持利用,得分越高表明对社会-家庭支持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质量、性功能及家庭功能比较 分
3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恶性肿瘤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与其心理状态、疾病和治疗等态度相关,社会-家庭支持程度越高的患者更愿意配合治疗,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2,3]。本研究中,观察组SSR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组,提示综合心理干预比常规护理更能提高患者的家庭支持。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时,应获得患者亲友的支持,突出家属的作用,使患者在术后康复期间能感受到亲友和丈夫的关心和支持。临床实际中我们发现,积极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宫颈癌患者的不良情绪,且观察组的社会-家庭支持度较对照组提升更为显着。此外,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性功能水平高于对照组,这说明综合心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性生活水平,改善生活功能;性功能和生活功能的提高使患者能够积极看待疾病,更加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可以使患者身心得到放松,从而调节不良情绪,达到更好的睡眠质量。在综合心理干预中,实施了认知、情绪、行为和社会支持等多方面措施。护理干预后,患者对疾病的看法发生了改变,精神压力得到了缓解,可以积极与家属沟通,正确看待治疗和术后身体变化,对术后生活保持更高的信心。
综上所述,综合心理干预可显着改善宫颈癌患者消极情绪、社会-家庭支持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