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干预效果
2021-05-17李梦亚
李梦亚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0)
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通常为各类危重症患者,运用各种先进的监护及医疗设备,给予其加强治疗及护理,以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1]。脑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主要是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其发病原因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老化等密切相关[2]。目前,脑出血的临床治疗以手术为主,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及不同程度的运动、认知等神经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后续生活质量。[1,2]本文就优质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127例脑出血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2020年9月~2021年3月收治的患者为常规护理组,2021年4~11月收治的患者为优质护理组。常规护理组患者62例,其中:男30例,女32例,平均年龄(59.87±4.23)岁,丘脑出血19例,小脑出血21例,基底出血22例。优质护理组65例,男31例,女34例,平均年龄(60.14.±5.25)岁,丘脑出血18例,小脑出血24例,基底出血2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重症监护室接受常规治疗。给予常规护理组患者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生命体征检测、环境护理、呼吸道护理、引流管管理、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等。优质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优质的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a)心理护理:选用《心理状态评估量表》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并做好记录。对于心理情绪波动较大的患者,主动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分析不良情绪出现的原因,针对原因对患者进行心理建设;对于不愿意交流的患者,不要急于求成,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与尊重,态度温和,循序渐进的帮助患者敞开心扉,配合治疗;给予所有患者言语鼓励,并告知良好情绪对疾病康复的重要作用。b)护理风险管理:由1名护士长及3名护士组成护理风险管控小组。每日2次对医疗设施、病房环境等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检查,降低意外发生率;每周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并进行考核,使其具有较强的护理能力及专业素养。c)生活细节护理: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帮助长期卧床的患者更换体位,每日1次进行床上擦浴工作,防止压疮。在饮食方面,告知家属为患者准备清淡饮食、低盐低脂、禁忌辛辣。每日进食后给予患者口腔清洁,防止细菌滋生。保持病房环境整洁卫生,每日早晚2次进行病房消毒,室温保持在20~25℃,定时通风。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焦虑情绪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神经功能借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评价,对意识水平、上下肢运动、构音障碍等多项内容进行综合评估,分数越高表明神经受损越严重,总分42分。焦虑情绪选用HAMA量表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明焦虑情绪越严重,超过25分提示患者存在焦虑情绪。不良事件主要包括脱管、感染、应激性溃疡、导管堵塞。总不良事件发生率=(各项不良事件发生数之和/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功能评分、HAMA量表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功能评分、HAMA量表评分比较 分
2.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例
3 讨论
脑出血属于老年人较为常见的危急病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的饮食及生活方式同时也发生极大改变,这也促使脑出血发病逐渐趋于年轻化。脑出血发病急,患者病情普遍较重,手术治疗后恢复期一般较长。医护人员需要加强护理干预以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3]。因此,科学合理的优质护理干预同样是脑出血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研究发现,与常规护理比较,经优质护理干预后的脑出血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及焦虑情绪均明显改善,两者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组;优质护理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6.15%,低于常规护理组的20.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袁晓红等[3]研究证明优质护理干预在缩短脑出血患者住院时间的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总之,给予重症监护室脑出血术后患者优质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缓解焦虑情绪,同时还可以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值得临床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