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院708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2021-05-17邹春梅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年龄段器官抗菌

邹春梅

(大同市三医院,山西 大同 037008)

随着抗菌药物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使用的频次越来越高,诸如耐药、过敏、菌群失调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显著提升,对患者的健康和医疗安全造成了负面影响[1-3]。使用抗菌药物时一定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关注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做到安全、合理使用。本文对某院708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希望发现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安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某院2018年12月~2020年11月期间,上报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的7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将发生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药物类别、给药途径以及不良反应的表现、累计的器官、转归等因素输入Excel 2007表格系统,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性别及年龄分布

708例抗菌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的报告中,男性为409例(57.77%),女性为299例(42.23%)。发生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年龄最小8个月,最大86岁,发生不良反应的年龄段分布特征详见见表1。

2.2 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给药方式(见表2)

表1 发生不良反应患者年龄段分布特点

表2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中给药方式分布

2.3 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临床表现(见表3)

表3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所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主要表现

2.4 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抗菌药物种类以及构成情况(见表4)

表4 造成不良反应抗菌药物的类别及构成情况

2.5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转归

708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显示,有499例(70.48%)治愈,209例(29.52%)好转。无后遗症及死亡病例。

3 结论

3.1 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患者性别、年龄的关系

本组研究显示,发生不良反应的男女比率为57.77%和42.23%,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能的原因是煤矿总医院,男性总体住院人数高于女性所致。药品不良反应可发生在各年龄段,以50岁及其60岁以上所占比例较大,可能是这部分人群体中,基础性病症患者较多,肝、肾等器官的功能降低、机体对于药物的代谢减慢、排泄速率降低,造成延长药物体内的停留时间,进而造成不良反应[2]。所以年龄较大者使用药物时,争取做到个性化用药。

3.2 不良反应与给药方式关系

静脉滴注导致的不良反应比例较高84.37%,主要原因是目前临床上,通过此途径给药群体基数较大,另外静脉滴注时,抗菌药物直接进入体内循环,药液中的微粒、内毒素以及pH值、渗透压等均会在一定程度上诱发机体出现不良反应[3]。通常患者可通过口服给药,且药物吸收完全的情况下,不应选用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对于重症患者初始治疗应通过静脉滴注,来保障所获得足够的药物浓度,但应严密观察其不良反应。

3.3 不良反应与所用抗菌药物的关系

不良反应发生率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头孢菌素类抗菌谱广、杀菌能力强、副作用小等多种优点,目前是临床中干预治疗严重感染的第一选择,不良反应病例人数与日俱增[3]。氟喹诺酮类,其具有抗菌力强、组织中药物浓度高的优点,应用的频次逐渐提升,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容易造成消化系统等不良反应。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及多药混用也是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升的重要原因。因此,医疗机构必须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监管,避免无指征用药,减少预防用药、联合用药、超剂量使用和超长疗程用药。

3.4 不良反应累及器官和系统

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器官损害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居为首位,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可能因为皮肤反应的临床表现易于观察和诊断,不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其他器官或系统造成的损害较为隐匿,医患双方都不易判断,从而造成上报率低[1,2]。

综上所述,造成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通常与多种因素存在关联,有的为药物本身因素,有的则是患者身体状况或所患疾病有关,不断提升医护人员对与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的认知,规范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民众用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提升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水平和监测水平,进而达成提升医疗质量的目的。

猜你喜欢

年龄段器官抗菌
什么是抗菌药物?
不同年龄段妊娠早期妇女维生素D含量水平分布
儿童不同年龄段呼吸疾病与中医体质关系
各年龄段人群对网上健康教育的认知和期望的调查报告
类器官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适合各个年龄段的黑胶爱好者 Sony(索尼)PS-LX310BT
ORGANIZED GIVING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皮肤是个大大的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