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兴县打出科技改革政策引领体系建设组合拳锻造浙江省创新发展模范生

2021-05-17长兴县科学技术局

中国农村科技 2021年4期
关键词:科技型科技人才

文/长兴县科学技术局

近年来,长兴县通过大力探索科技体制综合改革,逐渐走上了一条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之路,为浙江省创新型省份建设提供了丰富的“长兴元素”。一是秉持探索为先理念,不断开展“长兴试验”。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继多次获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省科技进步先进县和省科技强县后,2015年以来先后入选省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试点县、省全面创新改革试点县和国家创新型县。二是秉持改革为要思维,不断积累“长兴经验”。依托各类试点,该县在全省科技系统创造了“七个第一”(第一个县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第一张跨区域流通科技券、第一批科技镇长团、第一批企业首席科技官、第一个县级股权交易中心、第一个企业内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省级地方标准、第一个县级科技创新委员会),近四年累计获得省、市领导批示肯定30余次。三是秉持融合为重原则,不断丰富“长兴篇章”。坚持引进集聚资源、集成融合要素,加速推动科技型企业倍增提质,布局构建“1+5+N”孵化体系。全县建有新能源装备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生态循环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浙江大学(长兴)省级农业高科技园区和新能源、智慧纺织两个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5家、省创新型领军企业5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974家,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4家、省级企业研究院22家。

打赢政策引领的主动仗 全力破解痛点堵点

2016年12月13日,长兴县召开省级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动员会

长兴新能源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突出精准施策,攀登科技项目攻关“高峰”。该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承担国家、省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对于入选的国家科技项目和省重点研发项目,按照上级财政资金的20%到100%不等比例进行配套,并在企业绩效评价、政策享受等方面提高一档,优先保障土地、用电等资源使用。积极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等普惠性政策,探索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和研发投入后补助政策,按照企业研发费用实际发生额的存量和增量分别给予奖励,最高奖励100万元。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项目设备进行补助,单个项目最高支持400万元。通过对科研项目、研发投入、新兴产业的有力支持,该县企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2020年承担国家级项目2项、省级项目8项,参与国家级项目4项,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预计达到3.0%以上。

突出梯度培育,构筑创新企业成长“高原”。该县构建县科技小微-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机制,给予一次性奖励、房租减免、贷款贴息、创投基金、融资担保等支持。对不同层次、类别的科技型企业,给予不同档次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做强做大。对在境内外上市的企业,最高奖励1300万元。每年开展县“50强”企业动态遴选,获评企业绩效综合评价直接列入A类,在社保缴费、城镇土地使用税、用电资源等方面实行差别化政策,在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60万元)之外,统一安排“50强”企业负责人体检、集中培训等。该县现有单项冠军企业3家、上市企业9家(其中2020年新增的4家全为科技人才类企业)。

突出能级跃升,建造创新平台提档“高楼”。该县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平台建设,对高水平科研平台给予一次性奖励和配套项目支持。如,超威电源重点企业研究院获一次性奖励1000万元、配套项目资金补助450万元;对于获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的中俄研究院,该县以基金形式投资3000万元,每年再补助研发项目资金200万元以上,免除6000平方米房租等。设立专项扶持资金推进“双创”平台提质增效,围绕平台功能配套、主导产业集中、高端人才集聚等开展专项考核激励,给予年度绩效考核奖励和一次性认定奖励,加快建设、提升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该县企业研发机构设置率达到44.36%,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省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22家。

2020年11月12日,长兴县举办长三角产业合作区科技交流大会

突出引育并重,练就创新人才储备“高手”。该县在全省率先探索实用型人才积分评价奖励机制,构建以工龄、荣誉、贡献等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模式,并将人才积分与工作津贴、购房补助、服务绿卡等高层次人才政策钩挂,与公共服务待遇“绑定”。全省率先探索特色产业职称制度改革,蓄电池行业高级工程师资格评审获省级授权。构建引才育才的加速通道,对入选的国家、省、市级人才项目实行直接补助和配套资助。如,入选国家级领军人才项目,给予最高300万元一次性奖励、500万元薪酬补助和500万元安家、购房、租房(生活)补贴;入选省“鲲鹏行动计划”人才,给予最高2亿元项目资助和1000万元薪酬补助;入选市级创新创业团队,最高奖励1000万元。全县现有顶尖领军人才119人、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3个、省海外工程师31人。

突出科金融合,打造创新生态优化“高地”。该县先后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启航投资基金、天使投资基金、科创投资基金、太湖产业投资基金等政府产业基金,有效解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组建长兴金控集团管理运营政府产业基金,强化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撑,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推动经济发展。该县产业基金管理规模共计10.5亿元,已投资项目32个,完成投资金额7.7亿元,其中落地或投资本地项目22个,撬动社会资本近30亿元。同时,给予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补助、专利权质押贷款补助等。坚持将创新能力纳入企业核心竞争力范畴,政策兑现对科技、人才设置一票否决条件。如,企业研发费用未达到县“50强”评定标准,实行“一票否决”;企业人才考核未达标,取消人才、科技、经信等领域政策享受。

当好体系建设的主心骨 全力擦亮底色成色

在增强创新意识、健全创新机制上聚识。该县针对基层和企业创新意识淡化、县乡两级创新力量弱化等难题,强化组织领导,优化工作机制,营造创新氛围。一是坚持配置最强力量领导科技事业。成立以书记、县长为组长的科创领导小组,强化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整合科技、经信、人才、农业等多个部门资源,在全省率先组建县级的科技创新委员会,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工作。2020年,县委全委会审议通过《中共长兴县委关于对标“重要窗口”建设 加快打造人才强县创新强县 更高水平推进实体经济振兴的决定》,在全市率先绘制了今后5-15年的创新发展蓝图。二是坚持安排最早时间推动科技工作。每年春节上班第一会同步部署工业经济和科技创新工作,做到早部署、早安排、早落实。建立目标化、责任化、项目化工作体系,将科技创新列为乡镇(街道、园区)考核的关键指标,建立“每月晾晒、每季通报、全年考核”机制,加大工作落实力度,引导各方面切实把思想、行动和精力聚焦到科技创新上来。三是坚持推出最实措施培育科技主体。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谋划实施科技型企业“百企攀高”行动、“双十百千”行动等专项行动。2016年以来,该县共争取省级以上资金1.76亿元,企业承担省级以上重大专项23项,获得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22项。科技型中小微项目招引绩效显现,当前应税销售收入超千万元企业有107家,上规企业达到62家。

在改进创新手段、开辟创新路径上聚心。该县针对企业技术创新不平衡、研发投入不足、乡镇科技管理薄弱等难题,构建“创新标准+创新投入+创新镇长”良性循环体系。一是在全省率先探索建设企业内部技术创新标准体系。牵头制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和评价指南》省级地方标准,为企业建立难题发现、课题立项、资金保障、人才支撑等创新机制提供了重要参考,并广泛应用在县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县创新型领军企业评定。二是在全省率先建立软投入季度监测和考评机制。设计企业软投入季度调查报表表式,并成功纳入国家一套表平台统计监测,成为企业常规统计报表。该县2019年度全社会软投入达到46亿元,同比增长28.8%;软投入占综合投资比重13.4%,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三是在全省率先探索推行“科技镇长团”制度。立足县域产业发展和企业技术难题的实际需求,精准对接、精准选配,从高校、科研院所选调科技镇长。两批次共11名科技镇长在长期间,借助其双重身份及院校资源,促成(政)产学研合作136项,引进科技成果89项,直接解决技术难题65个,引荐各类专家182人次。科技镇长与乡镇专管员、企业首席科技官成为该县创新队伍“铁三角”组合。此外,依托省团队科技特派员力量实施多轮项目,大幅提升茶叶、花木产业科技含量。

长兴县组织到知名园区举办科技培训班

在搭建创新桥梁、汇聚创新资源上聚力。该县针对县域创新资源欠缺、孵化平台承载力有限、科技成果转化缓慢等难题,做实科技“搭桥”和创新“嫁接”文章。一是首创国内跨区域流通“创新券”。该县享有“浙江省创新券第一县”之称,早在2013年就与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达成合作,县内企业凭“创新券”享受平台加盟机构提供的科技服务,有效满足了在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材料等研制开发过程中的技术需求,切实加快了企业科技创新的步伐。截至目前,该县累计发放创新券2.13亿元、兑现1.41亿元,兑现率75.1%,直接带动研发投入7.89亿元。二是率先建立杭州飞地孵化器。2016年,该县在杭州西湖科技园设立跨区域孵化基地,推动杭州、长兴两地项目、人才、技术、资本、供应链等资源的双向流通和资源共享,招引、孵化高科技人才项目来长产业化。目前,杭州飞地共引进科技型企业52家,其中来长落地7家,累计引进硕士及以上人才92人,并获评省首批数字经济“飞地”示范基地。三是率先探索协同创新和技术攻关新模式。该县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大技术攻关力度,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产业链协同创新和综合体协同创新三大模式,创新效率明显提高。省级新能源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通过功能发布会“张榜招贤”发布“卡脖子”技术攻关方向,近两年共实施10项“卡脖子”项目,引导新能源企业投入研发经费4454.8万元,申报发明专利20项,实现经济效益达2亿元。

猜你喜欢

科技型科技人才
人才云
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发性金融融资战略的相关研究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2020年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开始啦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科技助我来看云
贵州省590家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并入库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