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心突出 事件才典型

2021-05-17董问博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1年42期
关键词:日记本小树外婆

董问博

文题亮相

你留心过窗外的景致吗?不同的窗外有不同的景致,不同的时节有不同的画面,你看着眼前的景,会有怎样的想法?又会生发怎样的感慨?

阅读上面的文字,请以“窗外”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题目自拟;(2)立意自定,角度自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佳作展示

窗 外

◎王玺婕

风起树动,日影斑驳,我倚在窗边,眺望着不远处的那片小树林,看着满眼绿色,我倍感舒心惬意。前方突然出现两个身影,定睛一看,原来是一老一小在护林,老人在给树涂石灰粉,而那个孩童则蹦蹦跳跳地跟在老人身后,或俯身捡树叶,或给老人递东西,或帮着扶树木。看着眼前的景象,我的记忆之门倏忽间打开,外婆带我种树的景象浮现在眼前……

“外婆,外婆,快点快点!”一听说今天要种树,我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一个劲儿地催促外婆。外婆笑着从床底拉出一个古韵十足的木箱,打开,里面全是栽树的工具:铁锨、铲子、水壶……“哇,这么多工具,外婆,你肯定是栽树高手!”“哈哈!”外婆忍不住发出了爽朗的笑声。

外婆家的后院是我童年的乐园。蔷薇爬满了东边的墙面,花朵点缀在绿叶当中,煞是好看。整齐的田垄上,种着豆角、丝瓜、西红柿、黄瓜……每到夏秋时节,这些农作物便争先恐后地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成果。蜂舞蝶飞,鸟鸣虫语,后院里的一切都是那么富有活力。我时常流连于此,捉蛐蛐,采摘西红柿,童年时在后院度过的时光,是那么让人难忘。

一听说外婆打算在后院种一棵树,我便跃跃欲试。这不,帮着外婆把工具箱搬到院里后,我选择了一块“风水宝地”,对外婆大喊:“外婆,这里行不?我觉得这里好。”外婆笑了笑,摸着我的头说:“好啊!这里光线充足,而且还靠着窗,你可以天天看着小树成长,多好啊!”说完,我们便开始行动。我们先挖了一个大坑,然后撕开小树苗的保鲜袋,小心翼翼地将它拿出,放入坑里。我扶着树苗,外婆轻轻将土覆在树苗的根茎上。等土铺平以后,便提来水浇灌树苗,并且给树注射了营养液。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一棵小树便栽好了。我只要抬头望向窗外,就能看见这棵小树伴着阳光生长,傲然挺立在院中。外婆也时常拉着我的手,坐在小树旁,给我讲故事。外婆用她那粗糙而温暖的手抚摸着我,把我的思绪拉向遥远的时空……

眼前,窗外,那一老一小还在忙碌着,突然,泪水在我的眼眶中打转。望着他们的身影,我开始想念远在家乡的外婆:数月未见,您过得还好吗?

(陕西西安市铁一中滨河学校)

各抒己见

李慧珠:“窗外”这个文题,可写的内容有很多。我想写窗外的一棵树,它在不同时节中有着不同的变化,我想通过这棵树表达季节更替、岁月变迁的中心。

王楷涛:我的构思和王玺婕是一样的,通过眼前的景物,联想到以前的生活画面。不同的是,我想到的是我和爷爷早上去晨练的场景,想通过场面描写,表达热爱生活、热爱运动的主题。

李泽轩:我的构思比较独特,希望通过眼前的孩童玩耍的景象,联想到自己小学的时候和伙伴们玩耍,但是现在上了初中,功课加重,空闲的时间少之又少,我由此心生抱怨。父亲劝我:“每个年龄段有每个年龄段的任务,中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听了父亲的话,我豁然开朗。再面对繁重课业的时候,我不再抱怨了。

苏冠霖:我的构思不如你们的好,我就说说王玺婕的这篇习作吧。习作由眼前的一老一小护林的行为联想到自己和外婆种树的事情,我觉得这个联想点处理得非常好。结尾回到现实,由一老一小的忙碌想到了远在家乡的外婆,思路非常顺畅,中心突出,作文结构具有设计感,比单纯地写眼前的景要好很多。

董老师:“窗外”这个题目,能写的内容很多,如看见窗外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看到窗外的某一处景致,看到窗外的人,等等;导语也给了我们提示:可以写一年四季的某一个景,也可以由眼前的景生发联想,回忆过往,这些都是可以写的点。

经验总结

从展示的佳作和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可以发现“窗外”可写的内容还挺多的。在写景的时候,只有抓住景物的特点,才能更好地突出习作中心。此外,写出来的景要“小众化”,如果读者觉得此景随处可见,就会大大降低阅读的兴趣。还需要注意用词优美生动,注意语言的感染力,在写人和事的时候,注意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的选择,突出事件的中心。这样写出来的习作,才是合情合理且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佳作。

美文在线

我们家里小孩多,布票远远不够用,母亲就买回一大匹极便宜的粗麻布给我们做衣服。我记得裤子是紫色的底子上起花朵,上衣是大紅底子起小绿叶。我一点儿都不喜欢这种色彩搭配,觉得怪扎眼的。可是没有别的衣服穿,只能穿它们。我穿着这身衣服忐忑不安地来到学校。有一个同学还特地到我跟前来问:“你怎么穿这种衣服啊?”我答不出,我的脸发烧,恨不得钻进地里去。

尽管样子难看,尽管从来出不了风头,尽管老师也因为我的“出身”看我时带着异样的眼神,但我却并不消沉。现在回想起这事来有点怪,或许是我体内超出常人的活力给了我某种自信?我总是蠢蠢欲动,跃跃欲试,从来没有一刻消沉过。

老师让我们每天写日记,交给他批改。他要求我们每人买一个正式的日记本,外面有塑料壳的那种。那时的塑料是很贵的、时髦的东西。

休息日,父母带我上街去买本子。我们来到百货店的文具柜,我看中了柜里的好几种,红的、黄的、有花儿的,我激动得一颗心在胸膛里怦怦直跳。可他们叫营业员拿出来翻了翻,又退回去了,说:“太贵了。”我大失所望。后来我们又去第二家,又看了一遍,父母还是说“太贵”。第三家是大百货公司,里头什么日记本都有,我看得眼花缭乱……我眼巴巴地看他俩商量了很久,最后,父亲居然叫营业员拿出一个墨绿色的、马粪纸的外壳,然后要了一个小小的写字本,将那简易写字本往马粪纸的外壳里头一套,说:“这不就是日记本吗?”我站在那里,眼泪几乎就要夺眶而出!

……

当我长大后,再去看父亲给我买的日记本时,才发现他深藏的一番苦心。本子的纸张十分好,根本不是低档货;墨绿色的外壳更是大方朴素,很有格调,确实比那些塑料壳本好看多了。我那个时候看不出,是因为我还没修炼到他那个份儿上吧。回想这一生,我的确从未真正轻浮过,主要还是得益于“老谋深算”的父亲的影响吧。母亲让我穿难看的红花衣是为了省钱,以维持家庭的收支平衡,父亲给我挑日记本则于无言中教会我什么是朴素之美。那一次的委屈刻骨铭心,是不是就因为这,我的小说里头才从来容不得花哨的形容词,也容不得轻浮呢?

(选自残雪《红花衣与日记本》,有删节)

品读

选文以“红花衣和日记本”为明线,以“家庭教育”为暗线,通过平实质朴的语言,讲述了两件事:因为家庭贫穷,“我”只能穿难看的红花衣,但“我”并没有消沉,而是力争做到最好;老师要求我们买正式的外面带塑料壳的日记本,父亲却只给“我”买了一个墨绿色的小本子,但“我”立志做到最好,这两部分都表现出作者在父母的教育和自我反思下,由自卑不满、追求外在花哨到学会自信自强、积极进取、欣赏内在朴素之美的中心思想。

猜你喜欢

日记本小树外婆
没有遗失的日记本
外婆
给外婆的一封信
外婆
外婆回来了
小小日记本
我的日记本
送你一棵小树
我们的小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