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2021-05-17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1年30期
关键词:老槐树钟声女孩儿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朝夕相处的父母,长相厮守的爱人,同窗三年的好友;枕边的一本书,老师的一席话,心中的一方净土;枝头栖息的一只鸟,溪中横卧的一根稻草,春光中绽放的一抹绿,袖边牵过的一缕清风……

在我们的心中,总有一处留给曾陪伴过我们的他,她,或是它。

阅读训练一

坐在老槐树的怀里

槐树是从什么时候站在那里的,我不知道,我出生时,它已经在那里。

低矮的小草房前面,小院一边,一棵老槐树,枝虬叶茂,树冠几乎盖住了小院的半边。小时候,我最喜欢做的事,就是伸出双臂抱住槐树粗糙皲裂的树干。但我抱不过老槐树,老槐树却以它宽敞的怀抱将我拥入怀里,在我的整个幼年,甚至童年里。

最初发现老槐树可以做保姆的,是母亲。母亲找了根软布绳,哄我乖巧地伸出一条胖乎乎的小腿儿。绳子的一端拴住了我的脚脖儿,另一端交给了老槐树。那时年纪尚小,自是无法记得当时的情境,只能根据母亲的讲述加上自己的想象还原当时的场景:一棵绿荫如盖的老槐树底下,一个被拴了一只脚脖儿的小女孩儿,新鲜又好奇地打量着脚上忽然多岀来的那圈儿东西,软软的布绳儿拴得脚脖肉痒酥酥的,小女孩儿便“咯咯咯”地笑个不停。

也有来看稀奇的孩子,他们站在离槐树不远的地方,逗弄小女孩儿,或扔一块小瓦片,或扔一朵鲜亮的月季花,让小女孩儿去拿。我真的就蹒跚着走过去,却在离那些东西不到一尺远的地方被老槐树牵住了。我抱住脚,拼命去解绳子,小脸憋得通红,眼泪也急得掉下来,那个结实的扣儿却纹丝不动。我遂坐在地上,两脚蹬地,大哭起来。

哭了几天,我终于明白,再怎么哭也拉不回大人远去的背影,索性不再哭,开始慢慢将槐树下的日子当成一种享受。每天早晨,吃饱喝足,我开始主动拉着母亲的手,往槐树下走。走至树下,拾起地上的绳头,交给母亲,又去搬自己的小脚:“拴,拴……”母亲三下两下,将我交给老槐树。她已经很放心地把我交给这个稳重又沉默的老保姆了。

的确,老槐树是一个称职的老保姆。它知道如何逗弄一个一岁多的孩子,让我不哭也不闹。夏日毒辣的阳光伤害不到我,老槐树替我撑起一把巨大的遮阳伞。树上偶尔会有鸟雀降临,叽叽喳喳地躲在浓密的叶底下说个不停。我抬起头,支着小嘴儿跟它们说话。树下有蚂蚁,其中一只发现了我弄碎的饼渣儿,赶紧回头去呼朋引伴。一会儿工夫,大队人马驾到,肩推头扛,齐心协力把一块小饼渣儿运走了。

……我自己尝试着做玩具,老槐树给了我一树的果实——槐果,一串串,黄绿,晶莹,拿石头把那一串串的果实捣碎,挤掉绿色的汁液,把果肉团成一个黏黏的团,放到阳光下晒干,变成了黑黑的小球儿,外面缠上白色的棉线,一层一层,想要多大缠多大,最后拿线绷住,一个漂亮的小球就做成了。那時,乡下孩子买不起皮球,多用这个代替,一个小球,有多种玩法,单打、双打、混合打,可以玩上一两年。

后来,上学了,我每天放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老槐树下写作业。一块青石方桌,放在那里好多年,表面都已被磨得光滑如镜了。我就是在那张小小的青石方桌上学会了写“人、口、手”,学会了念“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拴在老槐树下的小女孩儿长大了。

家里生活好了,旧房子要拆,新房子要建。新房子的地基就挖在老槐树站着的地方,老槐树在劫难逃。

没有人会为一棵树伤心哭泣,除了当年曾无数次坐在老槐树怀里的我。砍树的那天,我站在树下,轻轻抚摸老槐树的寸寸树干,仰头,看茂密的枝叶仍然旁若无人地绿着,它似乎丝毫没有嗅到空气中的危险气息。

父亲下电锯时,我没敢待在家。等我回到家,老槐树已经躺倒在地上了,一院子的残枝碎叶,一院子涩涩的苦香。倒下的老槐树,被父亲做成了新房的门,那是老槐树在这个世上给我的最后馈赠——我又可以日日夜夜安睡在老槐树的怀里了。

(作者艾晓雨,选自《知识窗》2017年第4期,有删改)

思考

1.阅读全文,简要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与老槐树相关的哪几件事。

2.在《散步》中,莫怀戚写了一个全家三辈四口人散步的事件,抒发了交织在母子、父子、祖孙三代之间浓浓的亲情。本文则运用详略得当的手法,写出了另一种“陪伴”的生活。请结合文本,从内容、结构、表达上谈谈这样写的好处。(答题纸自备)

阅读训练二

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

待在家里的那几天,父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我却犯了愁:一是连着几日,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院;二是我不知道该怎样跟父亲提这件事。

父亲似乎看出我的顾虑,一再追问,我被迫说出此番回来的目的。

我说:“爸,我在北京的工作很稳定,没法回来陪你。但我的收入又不高,不能把你接到北京照顾。所以,我想帮你找家养老院,你在那里生活,我也放心一些。”我极尽诚恳地说着这一切,但心里明白,只是借口而已。父亲听完,神情黯淡下来。

虽然我知道他不会和我一起去北京,他肯定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可他如果真要待在家里,我难免又会心烦。毕竟这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在他的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时候,我不允许自己不以为意。

没想到,父亲回过神来,笑着说:“我觉得咱们社区的那家就很好,我明个就搬过去。”

那家养老院,我考察过,环境太差,我于心不忍。父亲却固执地开始收拾一些生活用品。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

看着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但是很快,我就抹去腮边的泪水,生活让我只能这样选择。

那个晚上,父亲的言语一直不多,他不停地摆弄家里的物件,翻翻这个,动动那个,一副极其舍不得又无奈的表情。我不忍看下去,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间。

那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从门缝里钻进来的灯光告诉我,父亲也是一夜未眠。A.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穿过厚厚的门板,冲击着我的耳膜。

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他一脸快乐的表情,仿佛从来没有伤感过,没有失落过。

早餐是父亲做的,煎蛋、豆浆,还有几个热乎乎的包子。我一眼便认出那几个包子是原来上中学时校门口那家的。我非常喜欢吃他们家的包子,后来上大学,偶尔回来,父亲一大早便骑上自行车,给我买回来。现在,父亲老了,骑不动车子了,一定是早上赶了好远的路才买回来的。

父亲见我发愣,笑着说:“快吃,快吃,一会儿凉了,我早上晨练,专门用保温瓶给你带回来的。”最后,我把早点一扫而光。收拾完毕后,父亲最后一次检查家里。

一路上,父亲一直走在前面,我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我能看到他的背影。想起小时候,父亲第一次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他一直把我抱在怀里,直到进了幼儿园,才极其不舍地把我交给老师。初去的那几天,我总是哭闹。后来,父亲把我送到幼儿园,就一直站在幼儿园的栅栏门外,看我在院子里玩耍。隔着栅栏门,看到父親,我再无惧怕,玩得很开心。每天放学,我都渴望父亲早些出现在幼儿园门口……

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感觉。而此刻,父亲就像一个孩子,我把他送进养老院,他是否也会不适应,是否也会想着有一天,我会出现在养老院门口,接他回家。

我再也忍不住了,泪如泉涌。正是眼前这个人,给了我一个家,陪着我渐渐长大。我从背后抱着父亲,开始觉得我是那样渺小、自私、卑鄙不堪。以前,父亲有我有家;后来,我离他越来越远,现在,我竟然让他连个家都没有。想到这里,我忍不住失声痛哭,父亲一直没有转过身,但我感觉到手背上有父亲掉落的泪。

我哽咽着说:“爸,咱不去了,咱回家吧。”他拼命地点头。

几天后,我带着父亲回了北京。我可以吃得差一点,穿得差一点,可是给了我生命、给了我家的这个男人,我再也不想让他受到半点委屈。B.自此以后,我会一直在父亲身边,站成一棵树,开满一树感恩的花,花叶不败,感恩无终。

(作者米立,选自《读者》2017年第6期,有删改)

思考

1.你怎样理解“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现在父亲面前时”,父亲却“一脸快乐的表情”?

2.品析文中的两处画线句子。

(参考答案见下期)

第5期参考答案

第2版

【阅读训练一】

1.树下唤孙、送饭、糊纸袋,补花,洗菜,扫院子,灯下学习(读《扫盲识字课本》、读报、请教)。2.写出了“我”在老海棠树的快乐时光,借此反映奶奶对“我”的关心,为下文进一步写“我”与奶奶浓浓的亲情作铺垫。3.老海棠树象征着奶奶,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阅读训练二】

1.(1)详写童年生活,交代“我”听到钟声的过程,突出了“我”幼时聆听“晚祈的钟声”所受到的震撼。(2)为后文在异地听到钟声感到“好像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整个世界都好像回到了童年”作铺垫,使“我”对童年的感受更加真切。(3)更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表达了“我”对故乡的新的理解。2.(1)“故乡”并不是一片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不受时空限制的辽阔无比的心情。(2)作者童年时对世界充满好奇,而“晚祈的钟声”对他幼小的心灵产生了极大的震撼,这是他童年时重要的心灵印迹。(3)当久逝的钟声在异地突然响起,童年的生活印记一下子就在脑海涌现,从而产生了对童年、故乡的怀念。(4)其实,我们在异国他乡时,都会因一个小的事物忆起对过去的某一段生活的回想,从而产生相应的、复杂的感受和心情,这种心情就是一种特殊的“故乡”情结吧。

猜你喜欢

老槐树钟声女孩儿
盛世钟声
新年的钟声
女孩儿如何保护自己
山羊奶奶的老槐树
老槐树
聆听钟声
夏季的风
帮女孩儿分清"爱"与"喜欢"
拒绝说话的女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