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杂交水稻的自述
2021-05-16陈昊天
陈昊天
最初,我是一株长在湖南安江农校实习农场早稻试验田里的水稻。
1960年的夏天,我正迎著阳光拼命生长,一位叫袁隆平的年轻人发现了我。他说我长得特别好,籽粒很饱满,亩产量估计可以达到五百公斤。第一次有人用这样深情的目光注视着我,我暗下决心,要一辈子跟着他。
第二年春天,他把我的种子埋入一块试验田。为此,他倾注了全部心血,但让我没想到的是,我的孩子们十分不争气,高的高、矮的矮,没有一株像我的。这让他意识到,最初的那个我属于天然杂交水稻。按照遗传学理论,天然杂交水稻的二代会产生分离,也就是说,我的孩子无法长得像我这般整齐、健壮。这个年轻人不禁陷入了沉思。
为了培育许许多多像我一样丰产的杂交水稻,年轻人决定用人工的方法,通过“三系”配套的方法研究杂交水稻,简单地说,就是将雌雄同蕊的水稻雄花人工去除,授以另一个品种的花粉,通过人工杂交,创造另一个我。
从那时起,他和几个人就天天头顶烈日,脚踩烂泥,在田野里寻寻觅觅。成功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有时,遭遇暴雨山洪,试验田被无情地冲毁;有时,稻禾刚刚抽穗,就被人偷走了,但他都没有气馁。经过3000多次的杂交测试,培育的结果却都不能像我一样,这让他想到,可能采用的稻种亲缘关系太近了。于是,他又先后到云南和海南,寻找野生不育稻开展实验……
历经千难万险,他和他的团队终于成功地创造出了另一个我!
20世纪90年代,面对“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我们国家提出了超级稻育种计划。我知道,那是要培育一个更加优秀的我。之后,他领衔的科研团队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超级稻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和1100公斤的五期目标全部完成,一次次刷新着世界纪录。
人们都说,是他创造了我,说他是“杂交水稻之父”;人们又说,是我养活了中国人,影响了全世界。而他却说,中国人要将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
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这个培养和创造了我的人,却在大家都能吃上饱饭的时代与世长辞了。
我想,他一定是到自己的梦境中去了。在梦里,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
他,正躺在禾下乘凉呢!
(福建三明市第十中学七·4班,指导老师:李耿源)
我来品评
(请从结构、内容、语言这三个方面进行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