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市政给排水设施规划研究
——以中山市为例

2021-05-14徐志标张梓豪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1年6期
关键词:规划区国土片区

徐志标,张梓豪

(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州510010)

1 引言

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 号)和《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7号)的有关规定,市政给排水相关专项规划关于市政给排水设施的用地规模、范围及具体控制要求应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中进行有效控制与落实。但实施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一方面不同片区的控规的组织编制人员及编制单位设计人员均不同[1],导致控规编制过程中对于市政给排水设施要求的落实标准不同;另一方面,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没有统一的审查标准[2],使有关市政给排水设施的规划要求很难全面、有效地在控规中得到控制与落实。论文以中山市为例,探讨基于控规的市政给排水设施规划编制的重点和要求,以期提高基于控规的市政给排水设施规划编制和管理水平。

2 已编控规存在问题

中山市域范围内已基本实现控规全覆盖。本文选取中心城区、翠亨新区、民众镇、古镇镇、小榄镇、黄圃镇、三乡镇等区域内69 个控规(含调整)作为本次研究的核查对象。

2.1 规划内容不同程度缺失

通过对现有69 个控规进行梳理,发现上述控规在给排水规划内容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主要体现在:核查对象中有78%的控规缺少排水设施现状方面的内容;99%的控规缺少关于上层次规划落实情况的说明;99%的控规缺少与周边控规衔接的情况说明。

2.2 不同控规间的衔接问题

不同控规间的衔接问题表现在以下方面:

1)控规重叠区域的规划内容存在不一致。如紫马岭公园片区与紫马岭南片区,重叠区域的规划路网、给水管径等不一致,且编制时间较晚的紫马岭南片区控规未在技术文件中对此重叠区域的规划内容进行说明,如图1、图2 所示。

图1 紫马岭公园片区

图2 紫马岭南片区

2)相邻控规给排水管线衔接不足。如黄圃镇团范中心区与马新片区控规接壤部分处,团范中心区的给水管径为DN300 mm~DN400 mm,而马新片区为DN200 mm~DN300 mm;团范中心区于南三公路未规划给水管,而马新片区规划一条DN800 mm 给水管,如图3、图4 所示。

图3 黄圃镇团范中心区

图4 马新片区

2.3 控规编制规范性问题

控规编制规范性问题主要表现为技术图纸制作中的表达形式不规范,包括图层设置不规范、管道及井管样式不规范、不同控规间表达形式各异等。如一中高中部西侧用地控规的给水工程规划图、雨水工程规划图中现状管与规划管图层一致,均为“w-gh-gs”;康华路中段片区控规雨水管道标注缺少管长、坡度,大部分控规井管标注均缺少地面标高;中心城区紫马岭南片区控规与康华路中段片区控规的雨水工程规划图,存在管线颜色、线型、标注形式不一致等情况。

3 控规编制趋势判断

3.1 专项规划编制主体的变革

2019 年5 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 号)(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涉及空间利用的某一领域专项规划,包括市政给排水设施等专项规划,由相关主管部门组织编制。不同主管部门主导编制专项规划,对规划的编制标准、编制深度的要求不同,难以保证编制成果能够对控规起到良好的规划指导作用,市政给排水设施规划编制难度进一步增加。

3.2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变革

2019 年1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科学指导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3 条控制线的划定落实,将3 条控制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落实划定3 条控制线,对国土空间结构和布局进行优化调整,意味着规划中市政给排水设施用地不能随意划定,必须选择在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内,对市政给排水设施用地的选择、管线的定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 成果数字化管理的新要求

《意见》指出,充分利用新数据和新技术,建立并完善国土空间大数据体系,逐步形成国土空间全域数字化表达和信息化底板,实现国土空间数字化成果全域覆盖[3]。规划全过程全面接入GIS 基础平台,建立并完善国土空间大数据体系,必然需要对控规的表达进行规范,符合入库要求,将对控规市政给排水设施规划的表达形式产生较大影响。

4 规划重点与要点

4.1 现状调研与资料收集

编制单位应确保市政给排水专业规划设计人员充分参与项目现场调研,并应提供现场调研照片和部门调研确认函;同时,应对规划区及周边区域市政给排水设施的建设情况进行详尽调查,规划区内独立占地的大型场站设施以及骨干型线性给排水设施应进行现场拍照,并纳入规划说明书。

4.2 相关规划解读与衔接

4.2.1 关于相关规划解读的要求

简述上层次规划的给排水工程发展目标与策略,重点说明上层次规划安排在规划区的市政给排水设施情况;简述规划区周边地块控规关于市政给排水设施的规划情况,重点说明规划区与周边地块控规边界处给排水管线等的衔接要求。

4.2.2 关于相关规划衔接的要求

万事开头难,而相应的,只要头开好了,后面的路就会一帆风顺。在婚姻理财这个问题上,亦是如此。30年、40年、50年或是一生的幸福生活,在财务方面的保障其实在结婚头3年可能就已经注定了。

按照“刚弹结合”的原则,对上层次规划给排水设施进行分类落实。对需独立占地的大型场站设施或骨干型线性给排水设施,应进行“刚性约束”和严格落实;对不影响区域系统功能的场站设施或支线型线性给排水设施,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弹性控制”和适当调整;进行线性给排水设施布置时,应关注与周边地块控规的衔接情况,并在市政给排水设施专业图纸中标明与周边控规线性给排水设施衔接的相关信息。

4.2.3 关于特殊情况说明的要求

在进行相关规划落实或衔接的过程中,如需对上层次规划需独立占地的场站设施、市政干管等重要市政设施进行调整或当与周边地块控规的市政管线等无法衔接时,则应就相关情况作重点说明和技术论证。

4.3 市政给排水设施布局规划

4.3.1 关于市政给排水设施布局的要求

以“市政给排水设施规划一览表”的方式(见表1)说明规划区市政给排水设施的类别、名称、数量、规模、布局及其他控制要求。对环境或安全有特殊影响的给水厂、污水厂等设施,应明确其卫生、安全防护距离、范围及规划控制要求。

表1 市政给排水设施规划一览表

4.3.2 关于管线的布置要求

在落实上层次规划骨干管线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规划区内的支管线路;结合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专项规划的相关要求,明确规划区纳入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给排水管线具体范围;同时,结合相关专业规范、标准,明确规划区内高重要市政廊道的走向、宽度等控制要求。

结合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相关要求,明确规划区不同地块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下沉式绿地率、透水铺装率等控制指标,并将上述指标纳入地块规划控制指标表。

4.4 给排水图形文件制作

4.4.1 关于图纸类型的要求

市政给排水设施技术图纸一般应包括市政给排水设施的现状图和规划图两类;若规划区尚未进行相关市政给排水设施建设,可不绘制现状图,但应在规划图中做必要的情况说明。

4.4.2 关于设施绘制的要求

各类图纸中的市政给排水设施应进行分层绘制,设计图纸中的管线需要进行详细绘制,包括管线的位置及管线的标示。不允许出现所有管线都在同一个位置,管线位置需与工程管线综合横断面图一致。

4.4.3 关于信息标注的要求

各类市政给排水设施的标注信息应全面、准确和规范,给水厂、污水厂等场站设施标注一般应包含设施名称、现状规模(如有)、设计规模、占地面积、用地界线等信息,管线标注一般应包含管线尺寸、管长等信息,并应对标注信息的前缀、小数位及单位进行规范。

5 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市政给排水设施规划编制过程中,应注重数据来源的可靠性、测算过程的合理性以及逻辑推导的严谨性,确保规划成果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2)应重视与相关规划的衔接,包括对上位规划的落实和与周边地块控规的衔接。对上层次规划,可遵循“刚弹结合”的原则对设施进行分类落实;对周边地块控规,应在进行给排水管线布置时重点关注其衔接情况。

3)图形文件制作过程中,应注重市政给排水设施的绘制及信息的标注应全面、准确和规范,以适应未来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成果数字化管理的新要求。

猜你喜欢

规划区国土片区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规划区水土流失动态变化研究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塞罕坝林场森林草原生态保护规划探讨
片区综合开发的投资模式探讨
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
青岛新片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鲜花盛开的国土
白塔寺片区地图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
守望国土的藏族姐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