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兰褐育成蛋鸡圈舍笼养与林下散养对比试验
2021-05-14白彪玲
白彪玲,赵 丹,梁 妍
(兰州市畜禽育种推广中心,甘肃 兰州 7301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肉、蛋、奶产品的需求已转向追求健康、绿色、有机、生态的食品[1],因此林下散养海兰褐蛋鸡就具有较强的市场优势。海兰褐是四系配套,商品代母雏全身红色,公雏全身白色,可以自别雌雄[2]。母鸡在成年后全身羽毛基本(整体上)红色,在尾部上端带有少许白色羽毛[3]。海兰褐适合在全国很多地区养殖,适宜于规模化和农户饲养,具有抗病能力强、成活率高、产蛋率高、蛋料比高、开产日龄早、产蛋周期长的优良特点。不同的饲养方式对其生长速度、开产时间、产蛋数、耗料量会产生较大影响。在开产后要提供充足的饲料,保证蛋鸡自由采食,采食不足会影响卵泡发育,导致后期产蛋率降低[4]。同时,光照、饲料中钙磷的添加比例、温度均会影响其生产性能,尤其鸡舍的环境温度对海兰褐蛋鸡的健康和生产力影响很大。因此,只有创造良好的鸡舍条件,才可以保证鸡的健康,并提高其生产性能[5]。本试验主要观察海兰褐育成蛋鸡林下散养与圈舍笼养在生长速度、开产时间、产蛋数、平均日耗料量方面的差别。林下散养是将育成蛋鸡投放到林下、通过鸡只自由刨食林下的草籽、昆虫及土壤中的矿物质等,再结合人工补喂全价配合饲料的散养与舍饲相结合的饲养方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动物 选取由兰州某公司提供的健康无病的9周龄育成海兰褐蛋鸡(600~800 g)1 000只,于2019年7月15日投放到兰州市畜禽育种推广中心帮扶村榆中县贡井镇套岔岘村作为试验动物。
1.1.2 试验饲料 选取由兰州某公司生产的蛋鸡专用全价配合饲料2 000 kg作为试验饲料。
1.2 试验设计
将1 000只健康无病9周龄海兰褐育成蛋鸡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圈舍笼养组),一组为试验组(林下散养组),每组500只,大小体重均等。其中第一组为圈舍笼养,饲喂兰州某公司生产的全价配合蛋鸡饲料,饲喂方式为自由采食、自由饮水;第二组为林下散养,鸡只通过自由刨食林下的草籽、昆虫及土壤中的矿物质等,再结合人工补喂全价配合饲料的散养与舍饲相结合的饲养方式。树林旁边修建与圈舍笼养组相同的鸡舍,鸡舍内放置与笼养组相同的全价配合饲料及清洁饮水。试验组和对照组夜间鸡舍内温度、光照条件相同,但白天试验组可以在林下及圈舍之间自由活动,可以照晒太阳,对照组鸡舍内温度基本恒定在20℃。试验组和对照组均由同一人饲养,饲喂相同的蛋鸡专用全价配合饲料。试验期间,每天观察各组蛋鸡采食量、生长速度、精神状态、粪便情况、鸡群的整齐度、饲料的浪费及圈舍的干净程度等。饲喂14周龄及17周龄时各组生长情况均正常,没有死亡,并对各组进行称重,记录各组开产时间,60周龄、70周龄时平均产蛋数,18~70周龄平均日耗料量等。
2 结果与分析
经过连续70周的饲养和观察,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14周龄试验组蛋鸡平均体重1 250 g,对照组蛋鸡平均体重1 230 g,试验组平均体重较对照组高20 g;17周龄时试验组平均体重1 400 g,对照组平均体重1 350 g,试验组平均体重较对照组高50 g;试验组20周龄开始产蛋,对照组21周龄开始产蛋,试验组较对照组提前1周产蛋;试验组60周龄平均产蛋250枚、70周龄平均产蛋296枚,对照组60周龄平均产蛋248枚、70周龄平均产蛋290枚,试验组产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试验组18~70周龄平均日消耗饲料80 g,对照组18~70周龄平均日消耗饲料117 g,试验组较对照组平均日消耗饲料少37 g。
结果表明,海兰褐育成蛋鸡林下散养生长优于笼养,试验组蛋鸡饲喂17周龄平均体重、开产时间、70周龄平均产蛋数、18~70周龄平均日耗料量均优于对照组。海兰褐育成蛋鸡林下散养较好、成活率较高、适应性较强,采食较少的饲料可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而且饲养人员付出的劳动明显少于圈舍笼养。
3 讨论与分析
近年来,林下散养蛋鸡已成为许多地区的支柱产业,与其他产业相比,林下散养蛋鸡具有投资小、技术需求低、见效快、养殖环境要求低、防疫消毒设施设备需求单一等特点。海兰褐蛋鸡具有抗病能力强、成活率高、产蛋率高、蛋料比高、开产日龄早、产蛋周期长等优良特点,是吃得少产得多的蛋鸡,但不同的饲养方式对海兰褐蛋鸡的生长速度、开产时间、产蛋数及平均日耗料量具有不同的影响,本试验证明海兰褐育成蛋鸡林下散养较圈舍笼养具有明显优势。
表1 海兰褐育成蛋鸡圈舍笼养与林下散养生产性能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