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成绩写在大地上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六十载栉风沐雨“务农”记

2021-05-14沈建华姜瑾华刘俊逸

江苏农村经济 2021年4期
关键词:句容市草莓农民

沈建华 姜瑾华 刘俊逸/本刊记者

毕风兰/江苏省镇江市农业农村局 解科成/句容市农业农村局

“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颁奖时特别亲切地对我讲‘要把成绩写在大地上’,这既是表扬,又是鼓励。”2月25日下午,耄耋之年的他从北京载誉归来,望着高铁窗外疾驰而去的美丽风景,回想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盛况,心绪久久难以平静,他思考的是如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继续把成绩写在大地上,而且要写得更好。

“首先是要进一步放大‘戴庄经验’的示范效应,让更多的农民尽快富裕起来!”当晚回到镇江的他,来不及与家人分享获奖的喜悦,也忘记了80岁的高龄、忘记了旅途的疲劳,立即将心中的答案认真地“落实”下来,详细地整理好自己退休后在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村的工作材料,第二天一早就发给了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

“真歇不下来啊,还有很多工作等着我去做呐!”这是他日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1941年,他出生在江苏常州。1958年,他就读于宜兴农林学院,围绕一个“学”字,开始了60年的“务农”路:20岁学农学,30岁学科研,40岁学日语,50岁学营销,60岁学计算机,70岁学有机蔬菜种植,80岁学直播带货,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

面对“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等一项项荣誉称号,淡泊名利的他总是谦虚的一笑:“荣誉不是我一个人的!”他用六十载的务实奋斗,真诚地兑现着“为农民服务一辈子”的承诺,矢志不渝、脚步不歇,把成绩真真实实地写在了大地上。

他就是被乡亲们亲切称为“要致富,找亚夫,找到亚夫准能富”的赵亚夫,江苏省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镇江农科所原所长、党委书记,现任句容市天王镇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研究员。

初心:学农甘为农民奉献青春

梦想从青春开始。都说谁的青春不迷茫,这句话对赵亚夫却不适用。17岁的他到宜兴农林学院读书,期间的下放经历,使年轻的他第一次体会到农民的疾苦、农业的艰辛,便默默立志要用学到的知识帮助乡亲们摆脱贫困,决定要将自己的青春与“农”字牢牢绑在一起。1961年,20岁的赵亚夫毕业后到镇江农科所工作,主攻粮食增产,先后在武进、丹阳、宜兴等地蹲点7年,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服务。苏南丘陵山区最贫穷、最落后、农民最需要的地方,都有他忙碌的脚步和奉献的身影。

许多农民在跟着赵亚夫开展农业生产的起初也曾有顾虑,担心如果他升迁或者调任,农业生产便“失了顾问,丢了秤砣”。赵亚夫则多次作出庄严承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他坚持以农民为亲,以土地为家,不夺全胜,绝不离开。赵亚夫交了心,乡亲们定了心。一言既出,一诺千金。1993年,赵亚夫当选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难以割舍乡土情怀,提出不驻会请求,坚持到农村去、到基层一线去。2001年,从领导岗位退下来,本可以颐养天年,但看到茅山老区还尚未脱贫,农民还没真正富裕起来,他不顾年事已高、疾病缠身,坚持到贫困落后的戴庄村,努力要让一个最穷的村“大变样”。有官不去谋,有财不去发,他有多次机会走向更高的领导岗位,但他说“我的根在农村,心在农民!”

无私奉献是赵亚夫60年倾心“务农”的真实写照。他帮了那么多农民致富,却从没收过农民一分钱;省里市里奖励他的奖金,绝大多数用于农业技术推广;凭着领先国内的农业技术,他办公司、做项目,当千万富翁不成问题,但他亲手建立的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自己却没有任何股份;面对纷至沓来的高薪聘请、技术入股、有偿挂名,一个也没有答应!他载誉颇丰,头衔很多,但他的自我介绍却是“戴庄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研究员”,这是他最在意的身份,也是他为农奉献一生最朴素的表达。他作风低调,不喜张扬,却无偿把自己的名字和头像用于当地优质农产品的宣传包装,只要是农民需要的,他永不吝啬。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学习在先,奉献在后,60年如一日,赵亚夫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苏南丘陵山区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信仰、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的担当。

信心:带农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科技创新是脱贫致富的关键。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赵亚夫,认为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首先要做出样子,让农民亲眼看到实际的收益。一次出国学习的经历,让他做出了“实实在在带农民做事”的人生选择。1982年,41岁的赵亚夫去日本学习进修,每天学习工作超过16个小时。快40年过去了,不少日本友人讲起他当时的刻苦,至今还由衷地惊叹!第二年,他学成归国,带回来的是13箱农业书籍资料和20棵宝贵的原种草莓苗。就是这20棵草莓苗,开启了赵亚夫农业科技推广之路,点燃了茅山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希望。

“再难,也要带农民尝试着干!”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罕至的高山,攀登者必须坚定信心,披荆斩棘,一往无前。赵亚夫带回的20棵草莓苗当年在镇江农科所繁育成功,没有一个农民愿意尝试种植,但他没有打退堂鼓。1983年,赵亚夫将草莓苗带到蹲点的句容市白兔镇解塘村,用近一亩地试种,给农民做示范。草莓试种成功后,有10名村干部和农民种植了11亩露天地草莓,赵亚夫带着科技人员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分白天黑夜,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取得了成效。种草莓赚钱的事实让农民开了眼,动了心,草莓种植在白兔等地得到迅速推广,很快就带动了一大批农民,也带出了一批万元户,茅山老区第一批楼房就这样盖了起来,农民称呼它们为“草莓楼”。

科技强农,与时俱进传技艺。赵亚夫多次赴日本,引进示范100多项新技术,推广运用科研成果30多项,编写农民科技读物多达百万字,每年免费为农民上辅导课100多场,累计培训农民达30万人次。多次带领农民和科技人员去国外学习先进农业技术,着手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同时手把手培养出10多名全国、省、市劳模,组建了省内一流的农业科技服务团队。草莓、葡萄、无花果、有机米等一个个品种相继被引进、消化、转化,一个个难题陆续被攻克破解,茅山老区农民的增收渠道越来越宽。在不断提升农技水平的同时,他还与时俱进学起了农业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以种植大户为龙头,牵头成立合作社,以方继生草莓专业合作社、丁庄葡萄等为代表的400多个农业合作社在茅山老区次第开花。句容市华阳镇姐妹桃园创办人王巧娣下岗后,在云塘村承包了30亩地种桃子。有一次,桃树出现虫害,她试着拨通赵亚夫的电话,过了一会儿“赵老师”就到了。他走进桃园、跪在地上,用手扒开树底的泥土,仔细告诉她哪个是虫害、哪个是肥害。“赵老师岁数跟我父亲一般大,看着他这么认真地教我,我快流泪了。”她动情地说。

废弃醋糟料化为“营养土”,美丽紫云英“翻身”做绿肥,桃花满树下鸡群健步走,清风拂面中村民乐淘淘……正是春耕好时节,戴庄村里生机勃勃,忙而不乱,一派绿色生态农业的好景致。谁能想到,曾经的戴庄,因地形复杂,地块零散,外水引不进,靠库塘蓄水灌溉,旱作物经常失收,历史上一直戴着“经济薄弱村”的帽子,2003年之前人均纯收入不足3000元。2019年戴庄村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31000元,平均3户就拥有1辆汽车。戴庄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坚持带农信念的赵亚夫开心地笑了!

决心:富农产业富民大路朝前

“要致富,找亚夫,找到亚夫准能富”。从一个村到千万户,赵亚夫要将精心探索出来的“戴庄经验”,复制推广到更多的贫困村。2008年汶川地震后,年近七旬的他主动请缨,先后18次飞往绵竹援建灾区,指导建成江苏援川农业示范园,带动农民增收3亿元。2013年以来,他和团队积极参与东西部对口扶贫,走进陕西、江西、湖北、贵州、新疆、广西、重庆等地,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350多万亩,惠及农户16万户,帮助农民增收近300亿元。帮扶的贵州沿河高峰村贫困发生率从34%下降至0,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两番。协助创办张家港善港农村干部学院,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101期、培训学员8326名、带贫减贫3万余人。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赵亚夫的大半生,与农民一起吃、一起住、一起劳作,对每一个村民的发家致富都了如指掌。现已八十高龄,依然如此。他不善言辞,但只要和农民在一起就有说不完的话。他的手机里存了数百个农民的电话,不少农民把他的电话号码倒背如流。凡是农民遇到农技上的难题,他一请就到。近年来,不少年轻人回村当职业农民,赵亚夫看准时机,又动员大家搞农家乐、发展休闲农业。戴庄村如今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一年四季都有果品,草莓、蓝莓、水蜜桃、无花果、葡萄等,琳琅满目。日本农业专家多次到戴庄参观,纷纷赞叹赵亚夫这些年的探索和实践。戴庄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最美休闲乡村”,被生态环境部两次核定为“有机食品基地”。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标志着中国已经全面脱贫,但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如何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的重要举措。“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赵亚夫满怀信心地说,“对我们江苏来说,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在乡村振兴上做得更好。”他琢磨着要放大“戴庄经验”的示范效应,进一步办好合作社,帮助更多农民共同富裕。办好合作社的前提是要加强党建,合作社在党的直接领导下,把全体农民发动起来、组织起来,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2020年11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在句容市赵亚夫事迹馆召开亚夫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暨2020年亚夫科技服务项目启动会,致力于把“亚夫精神”和“亚夫模式”推广到全省,2021年将建成20个“亚夫”科技服务工作站。

勿忘昨天的奋斗历程,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站在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的新起点上,赵亚夫老骥伏枥,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怀着对农民深沉的关爱,怀着对土地深厚的感情,又开始不知疲倦地奔忙着。别人看着他略显蹒跚的步伐,难免担心和心疼,而他则微微一笑:“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只要还跑得动,就会继续为乡村振兴事业干下去!”

猜你喜欢

句容市草莓农民
学生作品
教师作品
句容市行香中心小学教师作品
句容市行香中心小学学生作品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农民
草莓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