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伴有梭形细胞病变的卵巢库肯勃瘤1例

2021-05-14翟彬鑫倪观太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梭形免疫组化月经

翟彬鑫,叶 婷,郭 楠,倪观太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弋矶山医院)妇产科,安徽 芜湖 241001)

发生在卵巢内的梭形细胞瘤非常罕见,发病率仅为0.65‰~1‰[1],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例卵巢梭形细胞患者,并且术后病理提示为卵巢库肯勃瘤(kukenberg tumor),现汇报其治疗经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患者,女,37岁,G1P1,因“月经淋漓不尽半年余”至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患者半年前出现月经淋漓不尽,直至下次月经来潮,予以口服妈富隆好转,停药后再次出现月经淋漓不净,此次因月经量大住院治疗,病史中患者无任何胃肠道不适症状。

1.2 实验室检查入院后查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均正常,肿瘤标记物示:CA125:17.90 U/mL,CA199:38.35 U/mL,APP:3.97 ng/mL,Hcg:(-)。

1.3 影像学检查门诊B超示:左右卵巢增大,左侧约67 mm×44 mm,右侧约53 mm×40 mm,形态饱满,内部可见较丰富血流信号(见图A)。入院后考虑到B超提示卵巢内部有丰富血流信号,予以盆腔CT平扫+增强检查,结果示:子宫两侧后方各见一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块影,大小分别约5.9 cm×4.9 cm(左)、5.7 cm×3.1 cm(右),边界大致清楚,局部与双侧附件分界不清,密度欠均匀,CT值约22~28 HU,增强后轻中度延迟化,盆腔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盆腔少量积液(见图B)。

1.4 手术及结果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行腹腔镜下双侧卵巢部分切除术+双侧卵巢成形术,腹腔镜检查:未见盆腔明显腹水,上腹部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子宫前位,正常大小。双侧卵巢增大6 cm,呈马蹄状,色白,双侧输卵管外观正常,探查完毕后剪刀剪开右侧卵巢组织,质地韧,剪取部分组织送快速。术中病理示:左侧卵巢组织及右侧卵巢组织梭形细胞病变,考虑为增生的卵泡膜细胞。术后予以常规支持治疗后出院。

患者术后常规病理示:左右卵巢见梭形细胞病变,其间可见印戒样细胞,建议行免疫组化以鉴别库肯勃瘤及硬化性间质瘤(见图C.D)。遂通知患者及家属,07.15免疫组化结果示:次送检(左侧卵巢组织)及(右侧卵巢组织)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结果,考虑为库肯勃瘤,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癌细胞AE1/AE3(+),EMA(+),CDX-2(+),CK20(+),inhibi-a(-),β-Catenin(+),CD34(-),Ki-67(60%,+)。后患者于07.16至我院消化内科行胃镜检查,发现胃体病变,送检病理示:胃体低分化腺癌(见图F.G),入住我院普外科后经全院会诊建议暂无手术指征,后入住我院肿瘤内科化疗,现已行FLOT方案化疗3程,相关肿瘤指标控制较好。

2 讨论

库肯勃瘤是一种特殊的卵巢转移性印戒细胞腺癌,其并不常见,占所有卵巢肿瘤的1%~2%,平均年龄为40岁,主要起源于胃(70%)、结肠癌和胰腺癌,占卵巢恶性肿瘤的15%,双侧占80%[2]。胃癌转移到卵巢的路径与机制现仍未明确阐释,但是现有相关证据显示逆行淋巴扩散是最有可能的转移途径[3],Kakushima等人通过文献回顾发现8例库肯勃瘤原发性胃癌仅局限于粘膜及黏膜下层[4],因胃黏膜及黏膜下层有丰富的淋巴丛,癌细胞可经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到腰部淋巴结,并逆行转移到卵巢[5]。库肯勃氏瘤预后极差,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放化疗及内分泌和免疫治疗,其效果均较差。库肯勃瘤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发现时大多属晚期,卵巢库肯勃瘤与卵巢原发肿瘤通常难以区分,但在影像学上的鉴别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其对治疗和预后有一定的影响[6]。因此作为妇产科医师,要有发散思维及敏感性,做到对库肯勃瘤的早发现、早诊断,以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7]。本例患者较年轻,且平素无任何胃肠道不适症状,术前肿瘤标记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若没有出现阴道淋漓不尽流血症状,则可能导致病情的进一步延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梭形细胞肿瘤是指细胞形态为梭形或短梭形的一类肿瘤,细胞表现多样,部分可见巢状、假腺样结构,也可见围绕血管呈放射状排列等多种形态结构。梭形细胞肿瘤可发生在任何器官或组织,不同部位的梭形细胞肿瘤,组织形态变异大,其免疫表型既可表现为癌,也可表现为肉瘤,或表现为癌肉瘤结构等的一类肿瘤,故易误为癌或肉瘤[8]。国内外关于卵巢梭形细胞相关文献较少见,梭形细胞肿瘤可伴随多种恶性肿瘤存在,曹慧玲[9]报道了一例术中冰冻提示双侧卵巢梭形细胞恶性肿瘤,术后常规病理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罕见案例。本例术后病理提示卵巢库肯勃瘤伴梭形细胞肿瘤实属罕见,其发病原因及与库肯勃瘤是之间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论证。

综上所述,卵巢库肯勃瘤发病相对少见,同时伴有梭形细胞病变更为罕见,其发病隐匿,难以早期诊断,在治疗上需要多学科合作,目前更需进一步的研究论证以对提高其诊疗能力,尽可能提高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图A:患者术前B超图B:患者术前腹部增强CT 图C.D:术后卵巢病理

图E:胃镜下表现图F.G:胃镜活检病理

猜你喜欢

梭形免疫组化月经
首都博物馆东馆梭形钢柱体系施工技术
肾脏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
SOX6是鉴别上皮样间皮瘤和肺腺癌的一种新型免疫组化标志物
原发性前列腺梭形细胞肉瘤1例
免疫组化病理技术及质量控制方式的研究
人类独特的脑细胞
被忽视的月经贫困
自动免疫组化染色与人工染色对CerbB—2的影响
肺尤文肉瘤1例报告
月经带的改朝换代产品:月经杯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