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灾种大应急时代背景下应急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21-05-14司俊鸿王乙桥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应急人才专业

司俊鸿,王乙桥

(华北科技学院 应急技术与管理学院,北京 东燕郊 065201)

0 引言

随着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全球化进程的持续加快,生产安全事故、自然灾害、公共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事件频发。21世纪的前20年,人类经历了事故灾难大爆发时期,如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2003年SARS事件,2008年汶川“5.12”地震、南方雪灾,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2015年“6.1”东方之星沉船事件、“8.12”天津港爆炸事故,2020年的COVID-19新冠病毒事件等,人类社会已经由单一灾害的低风险时代跨入了“全灾种大应急”新时代[1-2]。

2016年中央32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只有不断推进安全生产领域的改革创新,才能有新的作为,不能墨守成规。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国家应急能力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体系,2018年,国务院组建了应急管理部,凝聚各方力量共同应对复杂性风险和突发事件。

应急工作涉及范围较广、系统复杂动态变化性强、潜在风险和新隐患较多、突发事件防控和处置难度较大,且随着各类高新技术的发展和融入,未来应急技术将呈现交叉化、融合化和高端化的发展趋势[3]。因此,“全灾种大应急”新时代形势下的工作任务十分艰巨,依靠传统安全观念下的人才培养机制及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应急人才的需求。

目前全国范围内安全监管、安全服务、安全技术应用人才缺口约为43万人,针对此类人才培养主要依靠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的安全工程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及部分职业院校,缺乏专业的应急类人才培养[4-7],由于各专业的内涵均不同,因此,高校专业应急人才的培养刻不容缓。

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属于多学科交叉的新型急缺型专业,存在专业发展存在学科理论基础研究不足、课程体系建设滞后、基础学科支撑力度不够、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未来发展规划不够明朗等问题[8-10]。发展和完善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探索和识别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新风险、新情况、新挑战,解决实践中复杂应急技术与管理问题,建立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符合时代发展特色的、具备管理能力和技术研究型复合人才,满足国家对专业应急人才的迫切需求,提高我国应对灾害事故的能力,是应急管理学科发展的巨大动力和良好机遇。

针对应急管理涉及范围较广、实际问题较为复杂、需要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应急管理人才的现实情况,本文从“全灾种大应急”新时代背景下应急技术及管理专业的发展现状着手,通过分析应急科技人才的需求、学生培养方式,以华北科技学院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建设为例,探索实践创新型教学实践新模式,为同类专业的建设提供依据。

1 应急科技人才培养定位分析

1.1 定位策略

(1) 探寻专业特点,明晰相近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在国家“全灾种大应急”概念的倡导下,2019年教育部首次审批了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082902T),属于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的本科特设专业,截至2020年末,共有6所高校(太原理工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西安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华北科技学院、防灾科技学院)获得了该专业的招生资格,2020年教育部首次审批了应急管理专业(120111T),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仅武汉理工大学获得了招生资格。

应急管理专业主要研究突发事件发生之前、之中及之后整个周期过程的全方位、系统性防范与应对的规律、策略,侧重培养能够运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与方法解决应急管理过程中集体协作、资源配置、流程优化等系统问题的专业人才;安全工程专业主要培养能从事生产安全管理、安全防护工程、安全产品设计、事故防控规律研究、危险有害因素检测、工程风险评价、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监察与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侧重培养具备应急管理能力和技术研究型复合人才,偏向于采用工科与管理科学相结合的思想去解决实际复杂应急问题。

(2) 依托学校特色,明确应急科技领域

“全灾种大应急”时代背景下,应急科学技术涵盖四类突发事件。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属于边缘交叉学科,探寻人才培养定位时必须依托学校行业背景特色,采用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思路,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在人才培养时必须紧抓未来从业方向,缺乏行业背景依托的工科专业很容易沦为“万金油”型专业。

(3) 调研人才需求,拓展学生出口就业渠道

应急方向的人才需求主要面向应急管理系统内部以及服务应急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目前应急系统内部人才缺口较大,但受体制的制约,人才渠道不畅通;应急服务的企业单位对于应急产业发展的影响力逐渐上升,但由于目前应急产业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除个别领域发展初具规模外,整体上处于“散、弱、小”状态[11],随着应急产业的不断发展完善,对于专业应急技术人才的需求将会急剧增加。

通过与应急需求单位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实行可定制化的定向人才培养模式,选择与灾害事故频发的省市,并与当地应急管理部门或企事业单位建立常期合作关系,派遣实习生,不断拓展人才的就业渠道,是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1.2 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华北科技学院是应急管理部直属高校,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建设符合学校建设应急大学、服务支撑应急事业的发展目标。依托学校特色以及行业的安全危险程度,应先考虑针对社会公共安全(偏向社会应急系统内部以及社会公共安全基础设施)、灾害防治(偏向灾害预警系统内部)、工矿商贸(偏向管理和生产层面)行业和领域的高层次复合型应急人才的培养,也是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建设的重点方向。

华北科技学院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培养具备先进的应急管理理念、科学的分析方法和现代化应急技术,能够在公共安全、灾害防治、工矿商贸和消防等行业和领域,从事风险评估与防范、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技术研发、应急救援与处置、应急教育与培训等工作,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和应急管理事业发展需求的高级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2 人才培养目标因素指标体系

应急科技人才培养目标因素主要分为意识、知识、能力、素质四个方面,见图1所示。

图1 人才培养目标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1) 意识方面,应急科技人才必须具有坚定的思想政治立场、较高的组织纪律性,以及服务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

(2) 知识方面,熟悉现代公共安全、自然灾害、工矿商贸和消防等行业领域的监测、预警、救援及应急管理等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3) 能力方面,具有自主学习、协调沟通及组织管理能力,能够掌握应对突发事件发生前、中、后整个周期的关键技术,并对复杂问题进行实验设计与综合分析,得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4) 素质方面,能够胜任本专业的教学、科研、工程技术及管理工作。

3 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1 人才管理模式建设

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涉及领域较广,师资团队建设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既需要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较强,还需要有行业技术背景和管理经验。

根据理论与实践课程内容,按照相似课程或研究课题组,建设若干个课程组,采用校内专任教师与校外兼职教师联合培养的方式,如图2所示,实施导师制小组管理模式,实现学生分类分批管理,充分发挥校内教师理论能力与校外教师实践能力的特点,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2 专业特色课程树建设

课程体系及其课程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是专业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专业培养标准的落实[12]。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具有关键性、全局性、系统性和复杂性等特点,根据应急管理实际工作,必须根据实际专业人才需求,做到定向细分人才培养类型,如培养专业的应急指挥人才、应急管理人才、应急技术专业人才、应急培训、应急信息和宣传人才,满足不同岗位的需求。

通过分析专业课程设置的广度与深度匹配问题,提出基于定向细分人才的专业特色课程树模式,如图3所示。

课程树由树根、树干、树枝和树梢组成,树根为公共基础课,如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化学等;树干由专业基础课和核心专业课组成,专业基础课包括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系统安全工程、运筹与控制原理、应急大数据基础等;核心专业课分为应急技术和应急管理两个层面,如应急救援理论与技术、应急管理通论等;树枝为专业方向课,如公共安全风险管控方向开设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课程,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方向开设灾害学概论,生产事故风险防范方向开设燃爆理论与防控技术、灾变通风理论与技术;树梢为不同行业背景专业前沿课,可做选修课程,每一条树枝上包含多个树梢,可进一步根据人才需求增加细化方向课程。所有课程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具有内在的逻辑性,从树根到树枝,具有由易到难、从基础到专业前沿的特点。

3.3 实践创新型教学模式开发

应急技术与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专业,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实操能力。在校内与校外导师联合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专任教师指导理论教学+校外导师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学实践新模式,形成了“学用结合、以实践促教学”的实践教学理念。

首先,增加实践课程类别,在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增加应急预案编制与演练、现场应急指挥实战演习、专业综合实训、救灾现场观摩等内容;

其次,提高实践课程比例,将实践课程的设置比例由原来的15%提高到25%;

第三,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建设应急科学技术工程训练中心,满足学生对于应急基础知识的认识;

第四,通过与应急管理行政部门、应急救援单位、应急技术研发机构、应急装备生产企业、应急评估机构以及应急教育培训机构等单位签定实习实训合作,提高学生对于应急工作的理解。

4 结论

(1) 通过分析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特点、学校背景特色、学生就业渠道等问题,提出了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策略,如社会公共安全:偏向社会应急系统内部以及社会公共安全基础设施;灾害防治:偏向灾害预警系统内部;工矿商贸:偏向管理和安全生产层面。

(2) 从意识、知识、能力、素质4个方面对应急科技人才培养目标因素进行了分解,建立了相应的因素指标体系。

(3) 从师资队伍、专业特色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方面,提出了校内专职与校外兼职联合培养方式,探讨学生分类分批导师组管理的模式;研究专业课程设置的广度与深度匹配问题,提出了基于定向细分人才的专业特色课程树概念,构成可定制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专任教师指导理论教学和校外导师指导实践教学”的教学实践新模式,以及“学用结合、以实践促教学”实践教学理念,形成了应急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猜你喜欢

应急人才专业
人才云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部分专业介绍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