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时间点入手浅析作品《山河故人》
2021-05-13刘新宇
摘 要:由贾樟柯导演执导的电影《山河故人》用1999年、2014年和2025年三个时间点讲述故事,从这三个时间点入手浅析作品,漂泊与回归的叙事让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个人、家庭成长的特点,以及从个人、家庭到社会,再到时代的变迁规律。此外,我们可以发现故事中透露出浓重的乡土情怀亦是让人喜爱,暗流般的形式主义符号让电影更加充实丰满。
关键词:《山河故人》;时代变迁;乡土;形式主义
作者简介:刘新宇(1998.1-),男,汉族,山东滨州人,南昌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本科。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9--02
《山河故人》是一部由贾樟柯执导,赵涛、张译、梁景东等主演的家庭剧情现实类型的电影,电影讲述了1999年到2025年间,汾阳姑娘沈涛的发小及其家庭三代人随时代变迁的故事。
故事从前后三个时间点讲述,1999年、2014年和2025年,时间跨度从千禧年前到未来岁月。1999年,汾阳姑娘沈涛陷入了和发小张晋生、梁子的三角恋之中,但最终选择了富裕的煤老板张晋生,梁子难以接受选择远走他乡。故事来到2014年,沈涛和张晋生最终离婚,张晋生得到了孩子张到乐的抚养权,并将其带到上海生活。梁子也成立了家庭,但常年的工作让他得上了肺病,需要一大笔钱救治,无力支付费用的一家人选择回乡找沈涛借钱。沈涛父亲在火车站去世,陷入巨大悲痛的沈涛叫回张到乐参加葬礼,时间渐渐疏离了亲情,面前的张到乐对于沈涛来说陌生极了。张到乐临走时不舍别离的沈涛给了张到乐一把家里的钥匙,让他想回来时母亲随时等着他。2025年,故事又来到了澳洲,只会说英语的张到乐与只会说中文并操着一口汾阳口音的老父亲渐生隔阂,在内心的呼唤下,张到乐急切去追求他的“自由”。母爱的缺失和身份的漂离感让张到乐与其老师Mia展开了一段忘年恋,张到乐始终将老家的钥匙挂在胸前,Mia建议他回去找母亲,但是他已然忘了母亲的姓名,陌生而刻骨。
一、成长的特点,变迁的规律
1.生机勃发——年轻与起点
作品对于1999年的时间段使用了4:3的屏幕比例,DV播放的形式符合二十世纪末的电影录制播放特点,泛青的电影构色,颜色单一但是鲜亮的服饰,年代的代入感很强。电影景别,声画因素等对比强烈,这一在荒原雪野中时髦的老轿车,老县城迪厅里的disco音乐给我们展现了在那个年代青年躁动的灵魂,冲脱传统古旧,独属于那个时代的年轻活力。从俄国形式主义的角度来看,面部表情、物象、景别等,构成了电影的修辞基础,而“上镜头性”中的“不可理喻性”就来自于电影艺术的“陌生化”,乡土的博大、古朴,青年的矛盾、不羁,爱情的希冀、渴望,在汾阳土地上成为必然的相得益彰又是遥远陌生的青涩脉动。佛教认为,一切法皆是依因果之理而生成或灭坏,沈涛给梁子送完请柬回来看到一架播种飞机坠毁,这为第二段烧纸的母子埋下伏笔,而这种悄无声息的转折,却不会区别配角和主角。第一段的叙事最揪心的不过梁子的远走他乡,第一段整体来看,欢喜而平常,殊不知人生若是无情,无论或喜或忧的开头都会通向苦路,无论过程的因果关系多么牵强附会。
2.世事无常——成长的轮回
2014年的画幅成为了16:9,画幅随着三代人世界观的扩大而延伸,变与不变在这一个不堪的时间点变得苦涩。在汾阳的土地上,扛刀的少年长大了,黄沙和孤楼成为了他的背景板,年幼时的队列已剩下他一个人,既是一位闯江湖的刀客也是一位故乡的留守者;沈涛的离异,沈涛父亲的去世,梁子的成家和患病,中年人的生活已陷入不同于青年時节的不堪,剩下少年时一脸懵懂的小到乐,别扭地行奉母亲教导的礼节,接过对于他来说无所意义的家门钥匙。在轮回感的照射下,个人的足印和世事无常碾过的车辙,逐渐成为了任何一代人生命成长的一部分,老中幼三个年龄段在陪伴和别离中向我们阐释了谁又是谁的将来,谁又是谁的过去的人生话题。
3.时代变迁——灵魂的虚空与回归
后面故事的设定为2025年,导演使用了更宽的画幅,2.35:1。澳洲的海岸线和汾阳的文峰塔形成鲜明对比,似乎嘲笑着走离起点到达终点的人生投机客心中需要返程的事实。年迈的张晋生和青年张到乐用两种语言争辩,滑稽的是,张到乐活在父亲终其一生辗转得来的自由资本里,却急切渴求他心中的自由。而所谓的自由像汾阳古刹中的钟一样在他的心中凝重地响声回荡,发现自由竟是汾阳的乡土和母亲,这缺失的爱跨越大洲河海,故人终是要见的,“牵挂是爱最痛苦的部分,或许疼痛的时候才感觉到爱”,一切都奔赴起点,一切都回归起点。20余年,通讯方式从皱褶的信件到透明的平板电脑,看似越方便的联系,真正的回归依旧还是需要双脚在现实中走完离乡的距离。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讲,张到乐缺失的是母爱和乡土情感的慰藉,这是他被夺走的,也是被忽视的。如果说第二段和第一段相比,表达的是世事无常的话,第三段表达的就是这个时代的变迁了,现代文明功成名就的贵人,最深沉的寄托永远是落叶归根,入土为安。
影片的镜头由山西汾阳到20余年后的澳洲,世界观一再扩大,观者的体验膨胀到了时代的范畴。而再回归到角色,他么依旧与我们一般,也只是时间玩弄下的时代小人物罢了,在每一个希冀达成的背后,每一个恐惧下的逃避,生活束喉感后缺失情感的补偿,都要是用个人命运去赌,除此之外,父母、子女、情人都有可能成为荒诞人生的赌资。
二、离得开的悲观主义,离不开的乡土情结
离开悲观主义的色调,电影表达更深层的内涵根源是导演的乡土情结,在悲观主义的时代规律面前,导演正是坐在乡土情结的土堆上表达一种批判的态度。张晋生的名字其义自见,却给张到乐起了美元名字,第三段故事中同学调侃张到乐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应该起名人民币,张晋生缺失的的确是一种对待故乡的骨气。乡土、同乡人、根源这几个词表达近乎同样的意思,那就是起点。张晋生作为土生土长的汾阳百姓,在第一段买下了煤矿逼职工梁子下岗,甚至出现买下炸药想炸梁子的情节;第二段梁子回乡,同乡人告诉梁子张晋生成了资本家,成为了一个背弃乡土,忘记底层人的资本家,然而到上海后依然野性不改,又赴往澳洲,在其价值观里的向上向前是背离母土,抢剥同类,张晋生的起点就是汾阳,就是汾阳百姓,显然他在骨子里愤恨这种血脉的“廉价”,可能就是沈涛父亲不喜张晋生的地方。而在第三段可笑的是,漂泊20余年的张晋生依旧没有改变他的汾阳口音,胡茬和装束并没有因为他去了外国而变的洋气,相反与年轻时候的他相比,更显得无助与可悲了,张到乐只会说英文,父子二人交流障碍,愤怒的张晋生对儿子张到乐讲“你能不能把你的中文学好”,在观者看来,像是张晋生乡土情结的复燃,良心的重现,一个做梦都要逃离乡土,剥除乡骨的人辗转人生多年依旧无济于事,依旧依赖于乡土,这看起来多么的可笑啊。
马克思有言“人的本质不是但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传统的乡土社会中,亲缘、地缘决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交织,构成了“人情”,进而变得稳定,它是乡土情怀具象化的重要成分。电影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导演把乡土具象化了,而具象化的枢纽便是由沈涛这位女性所构建出的 “人情”,和张晋生的夫妻情谊,与其父亲的父女情,与远方儿子张到乐的母子情,与青梅竹马梁子之间相互关护的暧昧感情,在女性身份的加持下,所有的纽带,爱情、亲情、友情等等,归结在汾阳这片乡土里,在此处,《go west》不再是吸引小镇青年离去的 “精神毒药”,而是汾阳广袤乡土渺小的一部分。女性的光芒在这里闪耀着,汾阳的雪野圣洁值得托付终身,记挂着与乡土的纽带,任时间延绵不绝的冲刷,不作改变,不为所动。
留不住人的现代文明,现代文明留住人简直就是一个伪命题,电影中,身处信件年代的主角们更渴望摩登梦幻的国外,而到了澳洲拿着透明的平板电脑,又开始期盼缺失的乡土,人永远会不知足,缺失什么,就要追求什么,孜孜以求未来的东西,不过是用现代文明的膏药疗治过去缺失的创伤罢了,而在这种治愈过程中,换汤不换药的文明碎片常常裹挟着遗憾的泥尘,在一个人濒临崩溃的夜晚,大斗大斗的流泻而去,变得毫无意义。现代文明发展的结局是被新的现代文明替代,夹杂在乡土和新鲜感之间簇拥着呼吸的一处便捷酒店,陪伴良久的还是来自于乡土的骨子里剔除不掉的那份牵念。
三、暗流般形式主义的细节让影片毫不单调
作为一部形式主义电影,隐喻、象征、呼应在作品里十分之多。第一段故事里三人站成了三角形,暗喻着三人矛盾的恋爱关系,也为下面的故事埋下伏笔;第一段故事中沈涛回家,在路边碰到了放烟花的人,而后便出现了飞机的失事,让人不禁联想,是烟花导致了飞机失事的意外;第三段张晋生购买了枪支,炫耀他的自由,在豪宅里落寞的张晋生苦叹自己连对手都找不到,我们想到电影的名称《山河故人》,经历了人生风风雨雨,辗转飘零二十余载的张晋生提及故人,發现不仅没有亲近之人,连敌人一般的故人也没有,实属人生无奈至极。本片重要的两首歌曲,如导演自己所说,《go west》是1999年年轻人蹦迪流行的迪厅金曲,这也是代表了导演自己的青春岁月,叶倩文的《珍重》有一种“相濡以沫的情义的感觉”,与《山河故人》这部电影在人情味上相契合,无须多管路遥远,情义永远最延绵。这些巧妙而契合故事情感的符号、情节、声画因素让观者在追忆流光岁月的同时,偶尔会感到陌生的不安感,一如平静海面下的惊涛骇浪,深夜行舟前方的暗流巨石,不知道角色下一个转折的人生轨迹是否顺遂,让人不禁对角色有时时刻刻的惦念和珍重,电影的主线也在这些充满离奇感的暗流般的小细节里大步迈前,顺流而下 。
小结:
导演通过分为三个时间点讲述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故事,虽是三个时间点,但却不见故事连接的拖沓和脱离。三个时间点之间相互比较,相互讲述,我们可以体会到小到个人成长到世事无常再大到时代变迁的厚重感,古朴变为现代找寻自由,又返归故土的人类规律,不再是好与坏的问题范畴,而是在得而复失,失而复得中随着这种规律螺旋向上,这部电影所表达的美学也随之充盈,得到更多人的喜爱。此外,乡土情怀在这部影片中表现得极为出彩,与现代文明相比,陪伴人一生的永远都是刻在人骨子里的乡土符号。作为一部形式主义电影,符号化的细节让剧情更加紧实流畅,让观者体验颇佳,是一部让人拍案叫绝的好影片。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OL]
[2]洪宏.简论俄国形式主义电影理论.当代电影,2004(6):127-129.
[3]李焕征.新时期乡土电影的概念与话语修辞.艺术百家,2019(3):122-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