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陌生化视角浅析艾米莉?迪金森的诗歌《草丛里的细长家伙》

2021-05-13周隽

青年文学家 2021年9期
关键词:叙事陌生化主题

摘  要:美国诗人艾米莉·迪金森一生创作了大量诗篇,其诗歌清新脱俗,新颖独特,语言风格独树一帜。本文试图运用俄国形式主义学家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来解读艾米莉·迪金森的一首自然诗《草丛里的细长家伙》,主要从诗歌的叙事层面、语言层面、意象和主题层面来对该诗的陌生化手法进行分析,以便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独特表达和思想。

关键词:《草丛里的细长家伙》;陌生化;叙事;语言;意象;主题

作者简介:周隽(1993-),女,汉族,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学外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9--03

一、引言

“陌生化”是俄国文学评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最引人注目的概念之一,对于这一概念的理解,什克洛夫斯基曾在《作为技巧的艺术》一文中指出:“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1]由此可见,陌生化通过背离人们经验下的常规习惯,打破了主体感觉的钝化和自动化,增加了感受的阻力,从而延长了体验的时间,突出了文学的艺术特征和审美特性。

艾米莉·迪金森是美国杰出的女诗人,给后世留下近1800首诗,其诗歌远远超出了她所在时代的局限。迪金森一生未婚,从未离开过自己的家乡马塞诸塞,一直过着离群索居的诗意生活。其诗风清新自然,语言生动洒脱,形式多变,不拘一格,诗歌主题涵盖广泛,如爱情、自然、死亡、艺术等。其中,自然诗有500多首,充分体现了迪金森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草丛里的细长家伙》便是迪金森一首著名的自然诗,从这首诗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无论是语言的表述,还是意象的选取,亦或是主题的阐明都能直观地体现出迪金森优秀的创作能力,给人以审美价值和思考空间。本文将从陌生化理论的角度解读这首自然诗,該诗共有六节,每节四行,内容如下:

A Narrow Fellow in the Grass

第一节

A narrow Fellow in the grass      一个细长的家伙

Occasionally rides;          有时在草丛里驰骋;

You may have met Him,--did you not,  你可能见过——是不?

His notice sudden is --    他的出现,很突兀——

第二节

The Grass divides as with a Comb,    草儿像被梳子分开,

A spotted shaft is seen;         现出利箭带斑;

And then it closes at your feet      然后在你的脚边合拢

And opens further on --       又一路打开向前——

第三节

He likes a Boggy Acre,        它喜欢潮湿的地盘,

A floor too cool for Corn --         泥土要凉得不生五谷——

Yet when a child, and Barefoot --    但当年小孩时,赤着足——

I more than once, at Noon,      我曾多次在上午,

第四节

Have passed, I thought, a Whip-lash  走过,当它是阳光里

Unbraiding in the sun--           摊开的绳鞭——

When, stooping to secure it,     想弯腰把它拾起

It wrinkled, and was gone --         它却蜷缩,然后不见——

第五节

Several of Nature's People       自然界好些人士

I know, and they know me--           我也认识,他们对我也熟悉——

I feel for them a transport    他们让我心里涌起

Of cordiality--               一片真情实意——

第六节

But never met this Fellow,  但每次碰见这个家伙,

Attended or alone,       不管是有伴,还是单独,

Without a tighter breathing,      总是呼吸急促,

And Zero at the Bone.  [2]     还冰凉侵骨。[3]

二、《草丛里的细长家伙》的陌生化手法探析

(一)诗歌叙事的陌生化

迪金森的这首自然诗《草丛里的细长家伙》在叙事上具有丰富性,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的交错使用,儿童视角与成人视角的穿插变换,使得此诗不拘泥于传统,给予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一方面,诗歌的第一、二节通过第二人称“You(你)”的引出,使得本诗从一开始便跳脱了陈旧的叙述者“I(我)”一人的自言自语式的陈述,使得诗歌从开篇就变得活泼起来,仿佛由自白变成了生动的对话,拉近了与读者的心理距离。与此同时,问句“You may have met Him,--did you not”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探寻的欲望。另一方面,诗歌的主体诗节是从成人的视角看待这个“narrow fellow(细长的家伙)”也就是蛇,而在诗的第三、四节则穿插了儿童视角,使得蛇传统单一的形象顿时变得丰富起来。正如里蒙·凯南在《叙事虚构作品》中提及的经验自我和叙述自我,前者正在经历往事,后者是从现在的角度观察往事。[4] 两种不同的视角反映出了不同时期对待同一事物的不同观点和看法,产生认知程度上的一种对比。就这首自然诗而言,儿童视角下蛇的形象与幼时的“我”之间的关系折射出人与自然的和谐,而诗人最后笔锋一转,通过对成人视角下蛇所带来的恐惧感的细致描述,打破了和谐画面,体现出人与自然存在的矛盾关系。因此,迪金森的这首诗通过在有限的篇幅里变换人称和视角,使得陈旧俗化的叙事变得生动起来,将原本简单的自然事物通过不简单的叙事手法渗透着对自然的思考,延长了人们的感受过程。

(二)诗歌语言的陌生化

诗歌的语言表达与人们日常生活所用的语言有所不同,日常用语重在实现交流的功能,而诗歌则更注重艺术审美。在形式主义者看来,诗歌其实在本质上是对于语言的一种文学上的应用。就迪金森这首自然诗的语言来看,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陌生化这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语言标点符号的非常规使用,迪金森诗歌的一大特点便是在标点符号上,尤其是在单词首字母大写和破折号上的不同于传统诗歌的运用,使得迪金森在诗歌意蕴和表达效果上与众不同。在诗歌《草丛里的细长家伙》中“Grass”和“Comb”首字母的大写突显出蛇的爬行状态,“Barefoot”和“Noon”的首字母大写则强调了儿时对蛇的无所畏惧,“Nature's People”和“Fellow”在后面诗节的首字母大写则突出成年后经验知识的积累加深了人对自然的认识,最后一行中“Zero”和“Bone”的首字母大寫则显现出成人对蛇的畏惧。除了多处的首字母大写外,这首诗也是延续了迪金森破折号的经典使用,强化了诗歌的意蕴和画面感。如“His notice sudden is -- ”的破折号强调蛇出现时的突然,“And opens further on --”的破折号突出蛇爬行速度之快,“Unbraiding in the sun-- ”的破折号则与蛇的运动之态形成对比,显示出蛇的静态,而第五节第四诗行“Of cordiality--”的破折号则展现出情感的涌动。二是语言上陌生化的选词,本诗的描述对象“蛇”是为人熟知的动物,但迪金森通过将“蛇”转化为“a narrow fellow(一个细长的家伙)”并在全诗中以这一名称代之,绝口不提“蛇”这一日常用语,打破了人们的常规认知,加深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加了审美趣味。这一名称描述的变换突出了蛇的神秘性,照应了圣经故事中引诱夏娃偷吃禁果的那条神秘的蛇的形象。此外,诗歌最后一行“And Zero at the Bone”中“Zero”一词的使用也突显出了陌生化这一手法的运用。“零”和“骨头”这两个本无关联的词被诗人并置在了一起,此处的“零”与人们常规经验理解中的数字“零”不同,与温度“零”也不同。诗人将“零”的常规意义抽去,“给读者托出一个抽象意象”[5],将其转化为一种心理上的恐惧感,强调蛇的出现带来的心理的紧绷和思维的空白。“Zero”这一词的陌生化的使用增加了读者理解的难度,但与此同时延长了读者的感受过程,增强了诗人意图达到的审美效果。

(三)诗歌意象和主题的陌生化

作为意象派诗人的代表人物之一,迪金森擅于对意象的选取,通过将一些人们习以为常的普通意象进行非常规的并置,产生了出乎意料的独特韵味和意境。在诗歌《草丛里的细长家伙》中,诗人并未用简单的人们熟知的蛇的修饰词来描述蛇的动态和静态,而是通过选取“Comb”和“spotted shaft”两个看似与蛇无关的意象来形容蛇爬行运动时的形态和速度,用“Whip-lash”这种意象来描绘蛇的静态。诗人抽象意象的运用突破了人们惯常的审美角度,使得原本熟知的事物变得新鲜感十足。此外,迪金森在主题阐释上也有所突破。自然是迪金森诗歌的重要主题,但其对于自然的观察和思考却并未拘泥于陈旧的传统,这一方面是受其离群索居的诗意生活所影响,尤其是新英格兰乡村的秀美和恬静赋予了迪金森自然诗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另一方面,受到爱默生和梭罗等人的超验主义思想的影响,迪金森对于人与自然间的关系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而这首诗歌体现的自然观主题具有一定程度的矛盾性,不是单一的和谐或不和谐的自然观,更多的是强调一种转变。正如诗歌中回忆儿时对蛇的态度和与蛇的相处与当下成年时的自己有所不同,这种与蛇的关系转变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变化,由儿时的融洽折射出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到长大后的畏惧显现出与大自然间的冲突。在诗人看来,“大自然是美丽的,但同时又是冷漠的甚至是充满敌意的”[6]。诗中的“我”对于蛇的态度反映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一种复杂的情感,在热爱和崇敬中也掺杂着害怕与恐惧。

三、结语

艾米莉·迪金森的诗歌富有灵气,正如《草丛里的细长家伙》,通过陌生化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的诗行中渗透着其独具一格的语言风格,匠心独运的意象选取,别出心裁的观察视角,以及生动深刻的主题阐释。一生从未踏离过家乡的经历在给予迪金森创作灵感和素材的同时并未限制其精神世界,对于细微事物的敏锐观察力使其诗歌在清新隽永的同时仍富有深刻性。

参考文献:

[1]什克洛夫斯基.作为技巧的艺术[C]/ /俄国形式主义批评: 四篇论文.内布拉斯加: 内布拉斯加大学出版社, 1965: 12.

[2]DICKINSON E. A Narrow Fellow in the Grass (J986).n.d. [DB/OL]. [2017-03-18]. http://www.edickinson.org/editions/4/image_sets/81138.

[3]王道余. 一个细长的家伙[EB/OL]. (2008-03-18)[2014-02-0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c5e46b0100n487.html.

[4]Rimmon-Kenan S. Narrative Fiction[M]. London: Methuen & Co.Ltd. 1983.

[5]江玉娇. 狄金森诗歌中的抽象意义──从文学理论“陌生化”视角探讨抽象意象的美学意义[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04):34-37.

[6]吕吉瑛. 迪金森自然诗歌的意象分析[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8(11):35-36.

猜你喜欢

叙事陌生化主题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略析沈从文小说创作的艺术特质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中的隐喻探究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
曰常性·传奇性·陌生化——电影《白毛女》的受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