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蛋最早诞生于明代
2021-05-13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15期
皮蛋,又名变蛋、松花蛋、灰包蛋等,最早可追溯到14世纪的明代初。关于皮蛋的发明有很多传说,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明孝宗十七年的《竹屿山房杂部》:“混沌子:取燃炭灰一斗,石灰一升,盐水调入,锅烹一沸,俟温,苴于卵上,五七日,黄白混为一处。”这种“混沌子”就是皮蛋的雏形。
皮蛋是中国独特的蛋加工品,其制作方法各地不尽相同,没有统一标准。一般而言,就是在鸭蛋(或鸡蛋)外面裹一层草木灰,其中加入一些石灰之类的碱性物质。放置一段时间后,便可得到成熟的皮蛋。在这个过程中,石灰、草木灰中碳酸钾等碱性物质可穿过蛋壳上的细孔,渗透到蛋清和蛋黄中,使蛋白质凝固,并释放出少量的硫化氢气体。同时,渗入的碱进一步与蛋白质分解出的氨基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氨基酸盐的结晶体,其会凝结在蛋清中,像一朵朵“松花”。与此同时,硫化氢气体与蛋黄和蛋清中的矿物质发生作用,生成各种硫化物,于是,蛋黄渐渐变成了墨绿色,蛋清则变成了茶褐色,配合着茶叶中的单宁和芳香油,使得皮蛋别具风味。
如今,正规厂家制作皮蛋已经开始使用“無铅工艺”,也就是利用氯化锌或者硫酸铜代替氧化铅,在减少铅含量的同时,也可以起到封住洞孔的功效。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几年公布的信息,抽检的皮蛋制品很少铅超标。所以,只要是符合国家标准的皮蛋,都可放心食用。
(摘自《生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