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红楼梦》第三回林黛玉人物形象再探讨

2021-05-13任勇

青年文学家 2021年9期
关键词:林黛玉红楼梦

摘  要:《红楼梦》第三回较为全景地呈现了贾府的典型环境和主要人物,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形象特征,本文主要从形象塑造、形象特征及其原因几个方面对黛玉人物形象进行再分析探讨。

关键词:《红楼梦》;林黛玉;再探讨

作者简介:任勇(1969-),男,山东泰安人,山东外贸职业学院泰安校区思政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语文、普通话、应用文写作、思政教育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9-0-02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代表了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最高峰。小说不仅全方位地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世态百相和传统文化的特色,也给我们塑造了上百个形象鲜明的人物,像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更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红楼梦》第三回较为全景地呈现了贾府的典型环境,展现了贾府的建筑布局、贵族气派以及钟鸣鼎食的生活,为小说以后的情节发展和主要人物的命运变迁奠定了基础。同时把贾母、刑王二夫人、宝玉、熙凤、迎探惜等几个主要人物引出来,这些人物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语言和行为表现,也让我们初步或大致看到了她们(他们)的性格和形象的一些特征。本文就第三回中的黛玉形象结合自己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和一些思考进行再分析与探讨。

林黛玉作为曹雪芹喜爱和着力塑造的典型形象,是宝黛爱情的主角,也是和宝玉反抗封建礼教的同盟者,更是被称之为“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然而,不论是红学家、兴趣研究者还是普通读者,对于黛玉形象的分析和评价却是有着或褒或贬、不尽相同的观点和看法。有人同情她的多愁善感和悲惨结局,有人羡慕她的才思敏捷和学识渊博,有人敬佩她的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有人讨厌她的伶牙俐齿和小肚鸡肠,有人讽刺她的生性孤傲和不善处世。当然在小说的第三回中,曹雪芹是通过林黛玉初进荣国府这个角度巧妙地向读者介绍了整部小说的典型环境,也就是贾府的环境和主要人物。所以第三回只是整部小说的开始,我们看到的黛玉也自然只是她的形象特征中的几个侧面而不是全部。具体来说,小说第三回为我们塑造和展现了黛玉美貌多情、体弱多病、聪慧灵秀、知书达礼、有教养、言行处处小心谨慎的少女形象。

文中关于黛玉的描述和形象塑造可以说是贯穿了小说第三回的全部,前后共设置了五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黛玉初进荣国府,第二个场景是黛玉初见贾母、舅妈和众姐妹,第三个场景是黛玉拜见大舅家和二舅家,第四个场景是黛玉初见宝玉,第五个场景是黛玉与袭人夜晚叙聊。在这五个场景中,小说通过黛玉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和她的言语举止与应对,向我们呈现了黛玉的性格和形象上的几个特征。

小说对黛玉初进贾府的描述是这样的:“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1]这一段话实际上是小说第三回内容上的统领和黛玉形象特征的集中体现,点出了随后的黛玉的所有的言行举止都基本上按照这个要求去做的,从而集中刻画黛玉性格上的细心、敏感和形象上的端庄有礼、小心处事的特征。

具体来说,在大舅妈留黛玉吃饭时,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2]体现出了黛玉的顾全大局和处处留心。在二舅妈那里选择落座时,在王夫人房中,王夫人坐在西边下首,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而黛玉料定那是贾政之位,绝不肯坐,便向挨炕的椅上坐了。体现出了黛玉的小心谨慎。在贾母房里吃饭时,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当王熙凤拉黛玉入座时,黛玉也十分推让了一番,直到贾母作了解释后,方才告了座,坐了。还有洗手、吃饭、漱口和喝茶等几个吃饭过程中的环节,黛玉都是先观察贾家人的做法然后边学习边应对,更体现出了黛玉在落座和吃饭的每道程序上的时时在意。还有就是关于读书的回答,前有贾母的提问后有宝玉的提问,黛玉却给出了前后不相同的答案,从中看出黛玉的谨慎和适时改口,以及担心自己在众姐妹中显得过于出眾而遭到其他人的非议。

对于第三回中黛玉初进荣国府的“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和小心处事应对的形象特征,基本上没有多少异议,但对于黛玉为什么要这样,却是有着许多不同的解释和观点。有的观点认为是黛玉父亲的嘱托让其这样,有的观点认为是黛玉怕被人耻笑才这样,有的观点认为是黛玉工于心计而有意为之,有的观点认为是黛玉有寄人篱下之感才这样,还有的观点认为是其性格上的敏感多疑造成的。对于这些解释都有其道理,但也都有些片面,没有给出更为完整和更合情合理的答案。其实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给出解释,一个方面是客观因素,主要体现在黛玉当时的年龄、所受的教育以及所处的当时环境;一个方面是主观因素,主要体现在黛玉本身的性格。就客观因素而言,黛玉当时处在十一二岁的年龄(这个年龄段的小女孩又怎么能工于心计呢),同时觉得可能会在姥姥舅舅家长住,再加上黛玉初次走进从来没接触过的也没见过只是听说过的一个京城大院(荣国府)和新的氛围以及陌生的众亲戚,那么小小年纪的黛玉对自我的保护和谨慎应对便是自然产生的一种应激反应和应有状态。再者,黛玉父亲和母亲对黛玉的家教应该是严格的和较为系统的(包括让贾雨村给黛玉教书也是一种体现),因此黛玉谨慎处事、礼貌应对,便不难理解了。就主观因素来说,黛玉的身世和遭遇(母亲早逝、父亲在外做官、孤独少依靠)让其性格比常人家的孩子更多了一些的敏感、多疑、自卑、独立,所以当黛玉面对新的环境和陌生人的时候,也就表现出比常人更多一些的小心谨慎,唯恐被人耻笑其父母和其本人。当然黛玉的这种性格特征在小说后面的发展中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来,而且随着黛玉年龄的增长和在贾府的处境遭遇使其性格也在发展变化,甚至影响了她的情感和婚姻。

不仅如此,小说还从相貌神情角度进一步刻画黛玉这个人物的形象特征。在这一点上曹雪芹又从三个维度进行描摹塑造。第一个维度是众人眼中的黛玉。第二个维度是熙凤眼中的黛玉。第三个维度是宝玉眼中的黛玉。每一个维度的侧重点都不尽相同。在众人眼里,“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由此可以看出黛玉虽体质病弱但气度不凡。在熙凤眼里,“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3]可见黛玉的容貌是多么的标致,而且在熙凤对黛玉容貌的夸赞中还包含了对贾母的极尽讨好奉承。当然这都不算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宝玉眼中的黛玉,“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4]可以想象到,宝玉这是把黛玉上上下下完全看了个遍,甚至都快看到骨头里和灵魂里了。所以宝玉对黛玉的相貌和神情的评价才是最全面也是最迷人的,于是黛玉全部的相貌神情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让我们真正看到黛玉的外貌特征——美貌多情,娇弱多病,聪慧灵秀,这怎不让人怜爱!

小说第三回虽然对黛玉的小心处事和外貌神情极尽描绘,但用的却是“虚多实少”的笔法,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我们可以探讨这么几个意见:一是显其神而略其形,用虚笔写意展示黛玉的肖像,突出其才情女子超凡脱俗的空灵感,使黛玉形象更加美好,更浪漫、富有魅力;二是正如脂砚斋评:“不写衣裙装饰,正是宝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见。”[5]进而反衬宝玉的超凡脱俗和与众不同。

另外,我们还要看到一个不太合乎常理的现象,那就是小说第三回中很少笔墨写黛玉的服饰穿戴,与随后的对王熙凤和贾宝玉的人物形象描写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和对比,这又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我们也可以探讨这么几个意见:一是黛玉母亲已故去,而黛玉父亲忙于政务,再加林家家境清贫,所以黛玉对于自己的服饰穿戴也就没有那么讲究,因此没什么可写的;二是黛玉当时年龄也就在十一二岁,所以对于服饰穿戴黛玉还处在比较稚嫩的一个时期,不太注重自己的穿着或不太会打扮自己;三是略写其服饰穿戴,增加黛玉寄人籬下的辛酸感,增强其凄凉的悲剧色彩。

总之,小说第三回是以林黛玉初进贾府的场景描述为主线,先后引出了贾府的各色人物,凸显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和地位,也为小说情节的发展和贾府中人物后来的命运遭际埋下了伏笔,在整部著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小说当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更值得我们进行更多地研究和更加深入地探讨。

参考文献:

[1]曹雪芹 高鹗《红楼梦》上 山东文艺出版社1998,03:34.

[2]曹雪芹 高鹗《红楼梦》上 山东文艺出版社1998,03:39.

[3]曹雪芹 高鹗《红楼梦》上 山东文艺出版社1998,03:37.

[4]曹雪芹 高鹗《红楼梦》上 山东文艺出版社1998,03:45.

[5]张爱玲《红楼梦魇·红楼梦未完(1)》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林黛玉红楼梦
《红楼梦》处处都是慈悲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话中话:《红楼梦》直接引语中的元话语分析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林黛玉该不该吃五香大头菜
别样解读《红楼梦》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谈小说教学方法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林黛玉眼中的“大”和“小”——《林黛玉进贾府》建筑居室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