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部英雄成长的铁血史诗

2021-05-13韦存和

初中生世界·八年级 2021年4期
关键词:保尔

韦存和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初初想给大家推荐一部英雄成长的铁血史诗,它就是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于1933年写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初初认为这部作品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展示了保尔从一名顽皮少年成长为钢铁英雄的过程。

最初,保尔跟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的孩子。曾经的他,十分调皮,因为质疑神父的教学而遭受惩罚,于是偷偷把烟末洒在神父准备做复活节糕点的面团上,结果被开除回家;曾经的他,是一个被人欺负的童工,虽然竭尽全力做好锅炉工的工作,但依旧饱受老拳;曾经的他,有点莽撞,自己手中没有枪支,居然从另一个孩子手里抢了一支,藏了起来;曾经的他,有点散漫,虽被分配在侦察连,却私自转入骑兵连,因为那里与敌人接触最紧密;曾经的他,抽烟、骂人……但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保尔,因为在生命中遇到了一些独特的人和事,读了一些书,懂得了一些做人的道理,逐渐成长为一个令我们敬佩的英雄人物。下面,初初就结合思维导图,给大家具体谈一谈保尔的成长历程。

一位引路人——朱赫来。朱赫来是保尔的精神导师。每当保尔在成长中遇到问题时,朱赫来都会及时出现,为保尔排忧解难,指明方向。

两位亲人——妈妈和哥哥。妈妈包容他的一切缺点,悉心教育和陪伴着他;哥哥阿尔焦姆无怨无悔地保护着他。他们是保尔成长过程中的堅强后盾。

三位女性——冬妮亚、丽达、达雅。冬妮亚美丽而有学养,让保尔心动,但两人因理想不同,最终分手。她让保尔懂得,爱情应该建立在共同的志趣上。丽达是保尔的理想伴侣,和他心意相通,但两人最终遗憾错过。她让保尔懂得,真正的爱会让彼此更加优秀。达雅是保尔的妻子,在保尔的帮助下进步很快。她让保尔懂得,婚姻需要付出和成全。

四次死里逃生的经历。入伍前,保尔因营救朱赫来,被维克多告密而入狱;后来由于敌人的昏庸,侥幸被释放。战场上,保尔头部被炮弹击中,昏迷13天后终于苏醒,但右眼从此失去了光明。建国前夕,肃反委员会繁重的工作让尚未恢复健康的保尔经常头晕,甚至晕倒。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修筑铁路时,过度的劳累使保尔患上大叶性肺炎兼伤寒,差点离世。这四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让保尔越来越坚强。

五本书:因质疑《圣经》,保尔最终被神父从学校开除,小小年纪就到社会上谋生,体会人情冷暖。《朱泽倍·加里波第》不仅拉近了保尔和冬妮亚的距离,也给保尔心中种下一颗英雄的种子。《牛虻》让战场上的保尔懂得要为理想而奋斗,让他变得更加坚强。《资本论》让保尔弄清了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复杂结构,坚定了保尔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信心。保尔自己创作的《暴风雨所诞生的》一书出版,这让身体瘫痪、双目失明的保尔获得重生——他用笔作为新的武器,重新回到战斗行列。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惊慌、脆弱、疑惑的瞬间或阶段,但是这至阳至刚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会帮助我们走出一切阴霾!初初期待大家都能喜欢这部英雄成长的铁血史诗,都能从作品中汲取自身成长所需要的养分,拥有像保尔一样的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以及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外国小说。如何阅读外国小说呢?除了关注小说的基本元素,如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等,初初还想与大家分享以下几点:

一、品味语言与文化内涵

奥斯特洛夫斯基虽然出生在乌克兰,但他是俄罗斯民族的优秀儿子,是在苏联的时代风云中成长起来的。每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学作品,都植根于该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之中。初初曾经读过学者李晓培的一篇文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文学命运》,文章分析了这本名著与俄罗斯文化传统的关系,认为保尔把理想、事业看得神圣无比,可以为之牺牲自己的一切的行为,继承和体现了俄罗斯文学传统中拉赫美托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正面人物的最高典型)式的自我牺牲精神。同学们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和初初一起阅读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这本书会让我们对保尔、保尔精神和俄罗斯文学有更深刻的认识。

除了品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文化内涵外,初初还想跟小伙伴们分享一下这部英雄史诗的艺术特色。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刻画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叙述和描写的手法,穿插了内心独白、格言警句、书信和日记等,使人物形象丰满有力;另外,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也非常精彩。初初在阅读时,就被作品的语言魅力深深地吸引了。试举一例:

在黎明前的薄雾里,第聂伯河隐隐约约地闪着光。河水冲击着岸边的鹅卵石,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靠近两岸的河水仿佛凝滞不动似的,泛出一片银白色的微光。河中央,黑沉沉的水流波浪起伏。凭肉眼就可以看见,滚滚流水正朝下游奔腾而去。这是一条美丽的、雄伟庄严的大河。

看到此处,小伙伴们是不是也愿意和初初一起去感受俄罗斯文化的魅力,与保尔一起成长呢?

二、尝试摘抄与做笔记

教材提示,摘抄与做笔记可以帮助我们重温作品,积累语言素材,提升阅读质量,提高分析能力、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我们在阅读时,可以摘抄作品中的名言警句、精彩片段,并对摘抄内容进行分析、评价,记录阅读时产生的心得体会等。下面初初就给大家展示一段摘抄内容和一则读书笔记。

〔摘抄时间〕2020.9.18

〔语段来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摘抄内容〕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终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人应当赶紧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阅读笔记〕 保尔在第四次死里逃生之后,来到了家乡的烈士公墓前。他想到自己的革命经历,想到那些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同志们,心潮澎湃,对生命的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段内心独白,展示了保尔的高贵精神和崇高情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为了伟大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初初鼓励大家运用示例展现的方式,走进这部英雄史诗,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极大的收获。

三、进行专题分享与拓展

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初初很喜欢用专题探究的方法沉潜到作品中去,这样可以更深入地把握名著的精髓。比如,初初就曾进行了以下几个专题的探究:

此外,初初还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交流阅读中的发现和心得。正因为这样,初初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初初在阅读中发现,保尔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顽强奋斗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对此,小伙伴们不仅赞同,还补充说,保尔精神与我们的“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很贴近。这样的发现让初初和小伙伴们都非常开心,因为我们打通了时空隧道,将保尔精神和长征精神融为一体,让它们成为我们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它能帮助大家培养独立的思想和创意的品质。批注的位置可以是“旁批”(字、词、句的旁边,书页右侧),也可以是“尾批”(批在一段或全文之后)。常用的批注符号有:(1)· 生字、难字;(2)         总括句、重要句;(3)         佳妙句;(4)○ 段序(圈內写数字,放在句首);(5)△ 要注意处,发表感想处。下面,初初就以书中的经典段落为例,给大家提供一个批注的参考。

①她朝弯曲的垂柳俯下身去,伸出一只手拨开柳枝,看到一个晒得黝黑的光脚男孩,裤腿卷到膝盖以上。他身旁放着一只装着蚯蚓的锈铁罐子。那少年正全神贯注地在钓鱼,没有留意到冬妮亚的注视。

②“这里还能钓到鱼吗?”

③保尔生气地回头看了看。

④一个陌生女孩站在那里,手扶着柳枝,身子低低地俯在水面上。她穿着领子上有蓝条纹的白色水兵服和浅灰色短裙子。一双绣花短袜紧裹着晒黑的匀称小腿。脚上穿着一双棕色皮鞋。(△旁批:这一段是外貌描写,通过保尔的眼睛写冬妮亚的衣着和形体,突出了冬妮亚的青春靓丽。)

⑤拿钓竿的手微微抖了一下,鹅毛浮子在平静的水面上动了动,荡起一圈圈波纹。(△旁批:表面是写鹅毛浮子和水波,实际是写保尔内心的激动和不安。)

⑥背后传来激动的声音:

⑦“咬钩了,瞧,咬钩了……”

⑧保尔惊慌失措地拉起了钓竿。钓钩上的蚯蚓打着转转,蹦出水面,飞溅起一串串水花。

⑨“真见鬼,这还能钓什么?怎么跑出这么一个妖精。”保尔恼怒地想。为了掩饰自己的笨拙,他把钓钩向更远的水面甩去,正好落到两棵牛蒡(△旁批:读bàng,一种植物的名称)中间。这恰恰是他不应当下钩的地方,因为鱼钩可能会挂住水下的树根。

⑩保尔知道钩下错了地方,却头也不回,对坐在上面的姑娘小声说:“您瞎嚷嚷什么?把鱼都吓跑了。”

11立刻,他听到上面传来了讽刺、挖苦的声音:“嗬,它们一看见您,早就吓跑了。再说,大白天哪能钓到鱼呢?瞧您这个渔夫,多能干啊!”

12保尔虽然竭力保持礼貌,但是对方也未免太过分了。他站起来,把帽子扯到前额,这是他历来表示生气的动作,然后挑选最客气的字眼说:“小姐,请您走远一点好不好?”

13冬妮亚的眼睛眯成一条缝,接着又笑意盈盈地说:“难道我真的妨碍您了吗?”

14这回她的声音里已经没有嘲笑的味道,而是带着一种友好与和解的口吻。保尔本想对这位不知从哪儿跑出来的“小姐”说几句粗话,现在却被解除了武装。

15“好吧,如果您喜欢看的话,那就看吧。我并不是嫌您坐在这里。”(△旁批:这是保尔与冬妮亚交往的开始,双方交往的基础是“喜欢”和“不嫌弃”。)

(尾批:河边钓鱼是保尔与冬妮亚的第一次碰面。作者运用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等手法,写出了少年时期的他们的纯真和美丽。美好的东西总是那么容易消逝,此时的情景越美好,最终的分道扬镳越显得遗憾。他们的经历也让读者明白,如果没有共同的志趣,那么前行的每一步都会阻力重重。)

整个苏联文学中,暂时还没有如此纯洁感人、如此富有生命力的形象。

——苏联作家 法捷耶夫

这本书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大的影响,书中浓郁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献身主义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我精神生活最重要的支柱。

——作家 张 洁

这是小学三年级时从老师那里偷来看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人物和情节都在脑海里萦绕。读前还是少年,读后就觉得一只脚已经踏进了青春的大门。

——作家 莫 言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围绕保尔展开描写,成功塑造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光辉形象。保尔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革命,用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保尔只是千千万万个无产阶级战士中的一员,但正是因为有他这样的人存在,才使更多的人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们是英雄!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初级中学八(16)班 陈李青

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内涵的质量。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保尔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革命事业。他给我们留下了勇于奉献、对命运从不低头、对人生有明确目标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一名学生,我要学习保尔身上的优秀品质,努力奋斗,永不言弃!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初级中学八(16)班 沈欣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享誉世界的文学名著。它有着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尤其是保尔的四次死里逃生,让他如同经过反复锻打和淬火的钢铁,走向重生与崇高。我们也会遇到磨难,我们的人生也不会一帆风顺,让我们一起勇敢面对,做最精彩的那一个吧!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初级中学八(16)班 黄艺媛

我们也应当像保尔一样,拥有坚毅的品质。挫折带来的消极并不可怕,只要化消极为积极,找到自己下一步的方向,我们就能够克服困难,并使自己的内心更加强大。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初级中学八(4)班 朱晨语

著名作家梁晓声说:“俗话说,猫有九条命。文学作品也应该有几种魂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至少有三种吧。第一种,革命者的革命信念和革命行动。第二种,情爱,这是永恒的,不会消逝的。保尔对冬妮亚、对丽达的爱,对爱的理念,小说里都有动人的表述。这使作品魅力永存。第三种,与苦难和厄运抗争,战胜生命。这点更没有过时。”在梁晓声的眼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三种魂魄,从而成为经典。其实,只要同学们仔细分析,大家就可以发现主人公保尔身上存在三重生命空间,这使他成为文学殿堂中的经典形象。请同学们试着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把这三重生命空间展示出来吧!

提示:大家可以向老师请教或者跟同学交流,明确什么是生命空间,以及保尔的三重生命空间具体包含哪些层次。

【仿写范本】

秋雨打着人的脸。一团團深灰色的雨云,在低空缓缓移动。秋深了,森林里一望无际的林木已经光秃秃的。老榆树闷闷不乐地站着,满身的皱纹都藏在褐色的苔藓下面。无情的秋天剥去了它们的盛装,它们只好光着枯瘦的身子站在那里。小车站孤零零地隐在树林里。一条新修的路基,从装卸货物的石砌月台一直通到森林里。人们像蚂蚁一样在新修的路基周围忙碌着,讨厌的黏泥在靴底下吧唧吧唧直响。路基两旁的人们疯狂地挖着土。铁器发出沉闷的撞击声,铁锹碰着石头,砰砰直响。

细雨像筛子筛过一般不停地洒下来,寒冷的雨水浸透了衣服。雨水冲坏了人们的劳动成果,泥浆像稠粥一样从路基上流淌下来。衣服都淋透了,变得冰冷沉重。但是,每天一直干到很晚,人们才收工。

【范本分析】

奥斯特洛夫斯基擅长用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范本文字首先描写秋雨,一个“打”字,写出了秋雨的无情及其给筑路工人带来的极大不适。接着,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描写秋雨中的老榆树,剥去盛装的它们在寒冷的雨中“闷闷不乐”。此处不仅写出了秋景的萧瑟,更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秋天已经来了,冬天还会远吗?如果不尽快把铁路修好,如果木材无法运出去,城里的千万居民就会遭受严寒的侵袭。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不顾寒冷和疲劳,疯狂地挖着土。范本的最后一小节,作者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秋雨的细密;用细腻的触觉描写,展现了秋雨的寒冷;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泥浆肆意流淌的情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为了让城市的危机尽早过去,工人们每天干到很晚才收工。而这一切,都可以烘托出筑路工人的坚强意志和无私品质。

【仿写要求】

1.仿照范本,写一段话;

2.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猜你喜欢

保尔
替别人着想的奈保尔
放浪形骸奈保尔,情人送给银行家
奈保尔:最渣的诺奖得主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去世
奈保尔
除了爱你我没有别的愿望
金鱼接过了糖果的爱
两个关键人物对奈保尔创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