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朱自清《扬州的夏日》
2021-05-13王渝淇
摘 要:宋代苏轼在《定风波》中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只要内心安宁在什么地方都如同在家乡一般,体现出他随缘自适的旷达乐观。“我家跟扬州的关系,大概够得上古人说的‘生于斯,死于斯,歌哭于斯了。”朱自清先生这样写道,扬州虽不是先生的出生地,但在扬州生活的十几年可谓是他一生中最安定的日子,所以我认为扬州对先生来说也是“此心安处”吧!先生将自己认为是揚州人,那么看待《扬州的夏日》就不可抱有和《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松堂游记》等一样的态度,这并不是普通的游记,因为在笔墨之间夹杂浓浓乡思。这篇笔墨简短的散文载于1929年《白华旬刊》,身处乱世时思及故乡,因此写下这篇名气不算大的散文。朱自清的一生似乎与“水”结下缘分,读书、工作,奔走于江浙各地,足迹遍及南北方各地。四处漂泊也为他热爱写游记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朱自清;散文;文学评论
作者简介:王渝淇(2000-),女,汉族,江苏江阴人,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文学评论。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9-0-02
一、开篇欲扬先抑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对于身处他乡的游子来说,故乡总是代表着美好温暖的港湾。然而开篇朱自清却说:“但在一个久住扬州像我的人,他却没有那么多美丽的幻想,他的憎恶也许掩住了他的爱好;他也许离开了三四年并不去想它。”这就令读者感到新奇,为什么会憎恶故乡呢?朱自清写过好几篇关于扬州的散文,他并不对这个“生于斯,死于斯,歌哭于斯”的地方有什么过分的溢美之词,甚至其中不乏对扬州人的批评,这和他所主张的写实主义有一定关联,主张求真务实,比如在《我是扬州人》里毫不客气地批评扬州人地域歧视的这个毛病:他们称徐州以北的人为侉子,那些人说的是侉话。他们笑镇江人说话土气,南京人说话大舌头,尽管这两个地方都在江南。”不过在这篇文章里,第一段所说之辞只是欲扬先抑,就连他自己也在《我是扬州人》里写道:“但是我并不折煞扬州的好处,曾经写过一篇<扬州的夏日>。”虽然对扬州人有诸多不满,但扬州的美景确实令人赞叹。欲扬先抑是一种写法技巧,“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是指贬低、按下。“扬”和“抑”都是一种强调手段,古人做文章讲究“蓄势”,其实也是欲扬先抑或先抑后扬的道理。“文似看山不喜平”,平铺直叙的文章往往并不吸引人,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可以使叙事情节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并很好地表达作者充沛的感情。在这篇散文中是可以看出他充沛的情感的,而这种情感蕴藏在扬州夏日的美景之中,与之交融,离开故乡多年,他依旧能对记忆中的美景、美食信手拈来,引领读者同他沿着古护城河一路游览著名景点。写尽美景后,在文末又写道“这时候又可以念‘又得浮生半日闲那一句诗了”,寥寥几笔道出他的悠闲自得,又怎能说他是真的被憎恶掩住了爱好呢?
二、语言融通俗与古典为一体
朱自清散文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为白话美文提供了典范。他曾说:“文艺用的语言,虽然总免不掉夹杂文言,夹杂欧化,但是主要的努力是向着活着的语言。”这篇作品笔墨简洁,叙述平易畅达,同他早期刻意雕琢的文人白话不尽相同,又于后期淡泊心态区别开来,应该算是其中期作品,融合了早期的重抒情和后期的重口语化,可以说是朱自清散文的美学佳作。“朱自清的作品一开始就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品。”这是近代散文家李广田对他的评价,语言朴实是朱清散文的重要特点,这种朴素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消除了文学与平民的隔阂。朱自清主张“用笔如舌”,提倡“谈话风”“像寻常说话一般,读来亲切有味。”他总以平常的口气来写作,描写细腻生动,还保留了口语化的生动风趣。他所用的口语并不生僻难读,例如《扬州的夏日》中“下河”、“小划子”等词,既通俗易懂,又使文章活泼自然。朱自清将扬州之美通过文字搬到了书上,这些语言从生活中提炼,无需华丽辞藻堆砌,可谓“清水出芙蓉”,形成了他独有的朴素自然的语言特点。单单语言朴素并不能使文章富有感染力,在朱自清散文的语言构造中,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为主,又融入典雅的文言文词汇词句。如“平山堂在蜀岗上。登堂可见江南诸山淡淡的轮廓;‘山色有无中一句话,我看是恰到好处,并不算错。这里游人较少。闲坐在山上,可以永日。沿途光景,也以闲寂胜。从天宁门或北门下船,蜿蜒的城墙,在水里倒映着苍黝的影子,小船悠然地撑过去,岸上的喧扰像没有似的。”经他这一写,读者的脑海里立刻有了诗意的画面,通俗与古典融为一体,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郁达夫评价他:“朱自清的散文,能够贮满一种诗意。”所谓诗意就是指真挚的情感、生动的形象、深邃的意境、缜密的结构和高明的语言艺术的和谐统一。朱自清总能以开放的心灵去感受人生与自然,获得令他心生感动的诗情并用诗化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
三、设眼有致
散文的最大特点就是“形散而神聚”,朱自清散文便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他的散文结构非常精巧,特别是在“文眼”的安排上,可谓“设眼有致”,“文眼”就是整篇文章最中心的一点,散文所有的描写都围绕着这一点,这个“文眼”是作者经过艺术的推敲集整篇散文的“聚光点”,围绕这一中心,将零零散散的文章内容有机地结合外一起,成为一篇结构完整紧凑的文章。文章结构讲究起承转闰,所以作家往往借助文眼左右文章气韵走向。抓文眼是分析文章的重要方法,找到文眼就可以较为轻松地把握文章中心,理清线索。而朱自清散文“文眼”的安设,能够做到不事雕琢,不露痕迹,在看似平常中显现出一种自然的美感。这篇散文的文眼落在“水”上,在篇首掷就提出“扬州的好处大半在水上”,起到引领全文的作用,朱自清在这篇文章中要表达的情感便以“水”为喷发点,并借“水”推动情节。接下来的笔墨便都落在水上了:从护城河往下,直到平山堂,中途是小金山、法海寺、五亭桥,一切都因蜿蜒曲折的河道而平添几分灵动和诗意。然后写到三种船:“一个人坐在船上,让一个人在船尾上用竹篙一下一下地撑着,可是一首唐诗,或一幅山水画。”可见这扬州之水的雅趣横生。最后一站是一面临河的茶馆,因临河便更生出一种别样的妙趣:“船行过时,茶客与乘客可以随便招呼说话。船上人若高兴时,也可以向茶馆要一壶茶,或一两种‘小笼点心,在河中喝着,吃着,淡着。”虽未具体描写扬州之水,却因沿河的风光、船上的人而富于情韵,让人身临其境。他的散文中文眼的安排运用精致有序,使其散文的构思缜密精巧,情景共融而又主题鲜明。缜密的结构和精妙的布局对于作品能否引人入胜是至关重要的,而《扬州的夏日》这篇寥寥千字的短文能一下子抓住扬州夏日的独特之处,可见作者对扬州的了解和写作的高明。
四、写作手法灵活多变
朱自清散文技巧娴熟,灵活多变。朱自清的散文极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在写作上,白描是指“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白描手法不求细致,只求传神,如文中描写茶馆与船客的一段:“船行过时,茶客与乘客可以随便招呼说话。船上人若高兴时,也可以向茶馆中要一壶茶,或一两种‘小笼点心,在河中喝着,吃着,谈着。回来时再将茶壶和所谓小笼,连价款一并交给茶馆中人。撑船的都与茶馆相熟,他们不怕你白吃。”作者通过描写茶客、茶馆的人与船客之间的互动,来表现临河茶馆的妙趣所在与浓浓的人情味,虽着墨不多,却令人印象深刻。在写景散文中,朱自清的比喻用的最为精妙,他不仅娴熟于比喻手法,更在于他予以比喻艺术性,使其产生新颖而又诗意的美感。他曾说,文学语言一要自然,二要创新。所以他的比喻往往出人意料:“一个人坐在船上,让一个人在船尾上用竹篙一下一下地撑着,可是一首唐诗,或一幅山水画。”瞬间展开了一幅夏日行舟图的画卷,撑船在朱自清的笔下变得生动优美,唤起读者对于美感的共鸣,朱自清比喻的精妙与他新奇的联想是分不开的,他没有局限于本体与喻体的相似,而是从不同角度选取喻体,尽量朝着美好的事物意向产生联想。比较法、衬托法也是朱自清在散文中常用的手法,对比可以使事物形象更鲜明,使感受更强烈。“北方和南方一个大不同,在我看,就是北方无水而南方有。诚然,北方今年大雨,永定河、大清河甚至决了堤防,但这并不能算是有水;北平的三海和颐和园虽然有点儿水,但太平衍了,一览而尽,船又那么笨头笨脑的。”“绿杨村的幌子,挂在绿杨树上,随风飘展,使人想起‘绿杨城郭是扬州的名句。里面还有小池,丛竹,茅亭,景物最幽。这一带的茶馆布置都历落有致,迥非上海、北平方方正正的茶楼可比。”与北方的水对比突出扬州水的灵动,与上海、北平的茶馆对比突出扬州茶馆的别致,同时也扩大了散文的意境,更体现出朱自清对扬州的喜爱与怀念之情。他的写景散文还常引用古典诗文,使诗词的意境与散文的意境融为一体,增强散文的古典美,营造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平山堂在蜀岗上。登堂可见江南诸山淡淡的轮廓;‘山色有无中一句话,我看是恰到好处,并不算错。”
五、总结
总结综上分析,可看出《扬州的夏日》的语言魅力,然而在收入1936年版《你我》集时,作者的自序只说其中“最中意的文字”是《论无话可说》,还连带提及大部分篇章的写作背景,却没有关于它的片言只语。然而,恰是这篇名气不大的作品,融合了作者早期散文的情致和后期散文更加口语化的语言風格,而且比较典型地体现了朱自清在漂泊中淡然澄观的散文美学——漂泊者的美学。它既有唐诗的丰神情韵,又渗透着宋诗的筋骨思理,与那些名篇一样值得细细玩味。朱自清的散文如行云流水,结构精巧,雅俗共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正如他在《山野缀拾》中所说:“于一言一动之微,一沙一石之细,却不轻轻放过。”朱自清散文成就对现当代散文的创作影响极大,是新文学初期继冰心之后又一位突出的小品文作家,以他“美文”创作的实绩,打破了复古派认为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建立了具有中华民族特性的散文体制与风格,并且他的作品为中国新文学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白话散文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华:《真的艺术 美的诗篇——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作家,2011年16期.
[2]解舒淇:《试论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名作欣赏,2020年08期.
[3]伍海霞:《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赏析》,巴音职教。2017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