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鞍山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及调控措施分析

2021-05-13

地下水 2021年2期
关键词:平原区鞍山市开采量

王 妍

(辽宁省盘锦水文局,辽宁 盘锦 124000)

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是摸清流域及区域水资源承载状况,核算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压力与承载负荷,对县域水资源承载状况进行动态评价,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对水资源承载负荷超过或接近承载能力的地区,可以提早实行预警提醒和限制性措施,构建政策引导机制和空间开发风险防控机制,促进区域水资源与人口经济均衡协调发展。本文通过对鞍山市现状水资源承载能力、承载负荷及承载状况进行计算评价,并根据全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和现状承载负荷,开展县域现状水资源承载状况与程度评价,划分水资源承载负荷等级,分析超载原因[1],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水资源管控措施建议。

1 鞍山市水资源量及开发利用现状

鞍山市多年平均降水深773.9 mm,降水量为71.58×108m3,地表水资源量24.86×108m3,地下水资源量10.92×108m3,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的重复计算两7.14×108m3,水资源总量28.64×108m3,人均水资源量825 m3。按照联合国分析指标人均水资源量在500~1 000 m3属重度缺水。从鞍山市水资源用水状况看,水资源存在严重供需矛盾,本地区地表水供水量为35 970万 m3,地下水供水量为63 036万 m3,其他水源供水量为32万 m3。用水量包括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和生态环境补水量。全市总用水量为99 038万 m3,其中农业用水量62 337万 m3,工业用水量18 063万 m3,生活用水量18 461万 m3,生态环境补水量177万 m3。

2 水资源承载能力核算

2.1 用水总量合理性分析

统计近5年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分析各年用水量及平均值,与用水总量指标进行对比,看是否有超指标用水现象。详见表1。

表1 鞍山市2011-2015年用水总量统计和控制指标表 万m3

为核算现状年用水指标是否合理,同时分析近5年用水量是否存在超过用水指标情况。统计鞍山市2011-2015年用水总量和控制指标。从历年用水总量分析情况看,总用水量基本呈现逐年减少趋势,故不存在用水总量超过控制指标情况。

2.2 平原区地下水开采量合理性分析

鞍山市从行政分区分析只有台安县为平原区,其它区域为山区及丘陵地区。故对近5年地下水开采量进行分析,分析其地下水开采量,与平原区地下水开采量指标进行对比,看是否有超指标开采现象。详见表2。

表2 鞍山市2011-2015年地下水开采量统计和控制指标表 万m3

从历年地下水开采量与地下水开采控制指标对比中,分析评价指标的合理性。由于丘陵地区的特殊性,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有着很大一部分属于重复计算的资源量[2],因此地下水资源量不单独分析计算。在这里只分析台安县情况,其地下水开采情况逐年成下降趋势。故不存在地下水开采量超过控制指标情况。

3 水资源承载状况分析

3.1 单指标分析

分别采用用水总量和地下水开发利用两项指标进行分析。

3.2 用水总量分析指标

将现状年用水总量指标口径的用水量(W)与用水总量指标(W0)进行比较,分析等级划分为严重超载[3]、超载、临界状态、不超载。具体分析标准为:

W≥1.2*W0为严重超载;

W0≤W<1.2*W0为超载;

0.9*W0≤W

W<0.9*W0为不超载。

3.2.1 地下水开发利用分析指标

根据现状年用水总量指标口径的平原区地下水开采量(G)与平原区地下水可开采量(G0)的关系分析等级划分为严重超载[4]、超载、临界状态、不超载。具体分析标准为:

G≥1.2*G0为严重超载;

G0≤G<1.2*G0为超载;

0.9*G0≤G

G<0.9*G0为不超载。

3.2.2 水量要素分析

严重超载:任一分析指标为严重超载(任一分析指标是指最不利的分析指标:即一个指标为超载[5]、另一个指标为严重超载则应判定为“严重超载”;若一个指标为超载、另一个指标为临界超载[6],则应判定为“超载”,下同);

超载:任一分析指标为超载;

临界状态:任一分析指标为临界状态;

不超载:任一分析指标均不超载。

3.3 水总量单指标分析

根据用水总量单指标分析标准表,来对鞍山市各行政区进行用水总量指标分析。详见表3。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用水总量分析结果,按照县域行政区划分析台安县为临界状态,其它行政区均不超载。

表3 鞍山市用水总量指标分析结果

3.4 平原区地下水开采量单指标分析

根据鞍山市平原区地下水开采量指标和现状年平原区地下水实际开采量,得出平原区地下水开采量单指标分析结果。详见表4。根据地下水开采量指标分析结果,鞍山市只有台安县分析结果为临界状态,其它行政区均不超载。

表4 鞍山市平原区地下水开采量指标分析结果

3.5 水量要素综合分析

综合以上用水总量单指标和平原区地下水开采量单指标分析结果,依据本次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标准和要求,确定鞍山市现状年各行政区的综合分析结果。详细表5。

表5 鞍山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综合分析结果

3.6 评价结果

经过上述分析结果,鞍山地区台安县综合分析结果为临界状态,其它县(区)均为不超载。根据鞍山地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结果,有针对性的提出水资源调控措施及建议。

4 水资源调控措施分析

4.1 工程措施

4.1.1 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提高节水水平,尤其是灌溉水利用水平,进而提高用水效率[6]。目前,鞍山市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与前几年相比有一定提高。但是,对比节水灌溉先进地区,仍有一定差距,具有较大节水潜力。应加快推进渠道衬砌,减少灌溉水输水损失;大力发展管道输水、喷灌、微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同时,应退减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适当退减水田种植面积,发展高效节水农业。

缩减工业与城市生活用水。限制发展高耗水工业,淘汰高耗水落后产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水资源承载能力临界地区应停止审批高耗水企业,改进工艺降低水资源的消耗量;加大城市生活节水工作力度,逐步淘汰公共建筑中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设备及产品[7],大力推广使用生活节水器具,有效提高城市生活节水水平;同时加强城市供水管网建设和改造,减少城市生活供水管网漏失率[8]。

4.1.2 城市非常规水源利用

鞍山市非常规水源利用率很低,具有很大提升空间,非常规水源利用潜力很大。目前,鞍山市每年污水处理回用水量仅为32万 m3,雨水等其它非常规水源利用基本没有。

加强污水处理以及回用工作,在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率的同时,有效提高污水处理回用水量,提高水循环利用水平。同时,增加投入,建立雨水应用示范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增加雨水、中水等非常规水源的回收利用[9]。积极探索“海绵城市”建设。

4.1.3 兴修水利工程

针对大洋河流域水资源量充沛,水质优良的有力条件,选择合适区域,兴修水利工程。利用水利工程发挥防洪调蓄及合理分配水资源作用,提高流域内水资源的利用率,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4.2 非工程措施

4.2.1 合理调整产业规模和产业布局

合理控制经济社会发展布局、规模和产业结构,减少经济社会用水与污染负荷。优先考虑耗水量少且经济产出高的产业作为重点发展对象,充分发挥产业的影响力,使其对其他产业的发展起到较大的带动作用[9];耗水量大,但经济产出高的产业可以考虑给予高水价高配额的方式,在保障其产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控制其用水价格,实现水资源和经济增长的基本平衡。

4.2.2 强化水资源保护,充分发挥河长制作用

强化水资源保护,减少入河污染物排放。做好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加强入河排污口监控,切实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改善农业面源污染,加强化肥、农药等污染防治[10],确定农村面源污染敏感区,划分农药、化肥重点控制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倡导农业循环经济,推广使用有机肥、缓释可控化肥和高效、低毒生物农药,控制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淘汰高毒高残留农药。积极做好山林等植被的保护工作,减少水土流失,控制泥沙进入江河污染水体。

4.2.3 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

严格用水总量和用水效率控制管理,加强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对于取用水总量已经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对取用水总量接近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审批建设项目新增取水。加强执法力度,严格执法,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制裁过度和不合理地利用水域生态资源的行为。不断规范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行为,促进水资源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的有机结合。同时,应实施节水水价,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加强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建立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等。

猜你喜欢

平原区鞍山市开采量
成长相册
Factors that affect students’oral ability and their strategies
再谈河北省滦平县马营子乡高锶天然矿泉水特征与开采量估算
鞍山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河北省平原区新近系热储回灌的可行性与前景分析
利用统计分析法预测地热水可开采量应注意的问题
河北省平原区馆陶组热储地下热水动态特征
中国新疆石油开采量总额增长
鞍山市2011~2013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分析
关于北京市平原区测氡定位隐伏活动断裂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