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滋肾益髓针法联合眼针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临床研究*

2021-05-13韩学医杨晓伟房位昊

针灸临床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眼针针法进针

韩学医,杨 洋,杨晓伟,于 磊,邢 佳,房位昊

(1.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北京 101300; 2.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 100078)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主要是由于急性脑血管疾病所导致的不同程度和各种类型的认知障碍,影响患者运动能力、注意力、社会能力、构造能力和感知觉空间知觉能力,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使患者生活质量降低[1-2]。目前西医在临床上主要通过营养脑细胞、改善脑细胞代谢等手段进行治疗,但是临床疗效并不理想[3]。卒中后认知障碍在中医上属于“呆病”“呆证”等范畴,主要发病部位在脑部,其本在肾,与脾肝心密切相关,滋肾益髓针法能够改善患者PSCI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认知功能[4-6]。本研究探讨滋肾益髓针法联合眼针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疗效及对MoCA评分和MMSE评分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4月—2019 年4月本院收治的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108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51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60.74±7.48)岁,病程15~80 d,平均病程(46.74±8.76)d,73例脑梗死,35例脑出血。采用分层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各54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9例,女性25例,年龄41~76岁,平均为(60.81±7.52)岁,病程15~80 d,平均病程(46.80±8.79)d,36例脑梗死,18例脑出血;治疗组男性28例,女性26例,年龄41~75岁,平均年龄(60.67±7.44)岁,病程17~80 d,平均病程(46.68±8.73)d,37例脑梗死,17例脑出血。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2.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认知障碍的诊断标准[7]。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关于“呆病”的诊断[8],阴虚风动证: 口眼歪斜、感觉减退、半身不遂、语言蹇涩。

1.2.2 纳入标准 患者符合以上关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相关诊断,患者目前意识清楚,视力及听力没有明显障碍;MoCA评分<26分。

1.2.3 排除标准 蛛网膜下腔出血者; 在卒中前伴有认知障碍者;患有甲状腺功能减低、额颞叶痴呆等非脑血管病导致的认知损害;伴有严重精神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入院后给予眼针疗法,选穴:主穴:双侧眼部下焦区和上焦区为主;配穴:阴虚风动、肝阳暴亢:肾区、肝区;气虚血瘀:脾区、心区;痰热腑实:胃区;风痰瘀阻:脾区、肝区。采用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0.25 mm×40 mm)进行针刺,操作者用左手手指将眼球压住,将眼眶部皮肤绷紧,采用酒精对穴区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在距眼眶内缘2 mm处斜刺进针,进针深度为15 mm,得气之后留针时间为5 min,避免使用手法,1次/d,治疗时间为4周。

1.3.2 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滋肾益髓针法,取穴: 涌泉、大钟、百会、四神聪和悬钟穴。针具采用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0.25 mm×40 mm)针刺悬钟、涌泉和大钟,垂直进针,大钟穴进针深度为16.67 mm,悬钟和涌泉穴进针深度为16.67~26.67 mm,采用提插捻转补法;使用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0.38 mm×25 mm)针刺四神聪和百会穴位,采用头皮平刺,进针深度为16.67~26.67 mm,捻转后迅速得气。进针间隔时间为5 min,留针时间为 30 min,1 d/次,5次/周,治疗时间为4周。

1.4 观察指标

1.4.1 临床疗效 根据MMSE量表积分降低或者提高百分率判定临床疗效:MoCA疗效指数=(治疗后MMSE评分-治疗前MMSE评分)/治疗前MMSE评分×100%。显效:治疗后疗效指数≥50%;有效:治疗后,20%≤疗效指数<50%;无效:-20%≤治疗后疗效指数<20%;恶化:治疗后疗效指数-20%[8]。

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2 MMSE评分 该量表包括地点定向力、时间定向力等7个方面,该量表总分为30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认知功能越好。

1.4.3 蒙特利尔认知评定量表(MoCA) 该量表包括语言、记忆、执行功能、注意力与集中力等8个认知领域,总共11个项目,该量表总分为30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认知功能越高[10]。

1.4.4 Barthel指数量表(BI) 该量表包括洗澡、进食他穿衣等项目,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ADL能力越好[11]。

1.4.5 中医证候积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对中医证候包括乏力、头晕、神疲和面色症状进行评价,根据症状严重程度不同分为轻、中和重度,分别计2、4和6分[8]。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中医证候积分、MMSE评分、MoCA评分和BI评分等计量数据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临床疗效等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当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较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例(%)]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乏力、头晕、神疲和面色评分显著较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较多(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MMSE评分、MoCA评分和BI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MMSE评分、MoCA评分和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MoCA评分和BI评分显著升高(P<0.05);并且治疗组升高程度较大(P<0.05)。见表3。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表3 两组患者MMSE评分、MoCA评分和BI评分比较

3 讨论

卒中后认知障碍在中医上属于“呆病”“健忘”“呆证”等范畴,主要发病部位在脑部,其本在肾,与脾肝心密切相关;中风致阴阳失调,脏腑气血亏损,气血发生逆乱,肝风夹痰,从而上犯于脑,血瘀、痰浊和气滞诸邪内阻,导致闭阻脑窍,脑失清灵,灵机失用,清窍不通;气血发生亏损又致气血不足,肾精不足,脑失所养,髓海失充而致认知受损,表现记忆减退、神情呆钝和动作迟缓等[12-13]。眼针疗法是由彭静山教授根据公元 1602 年明代王肯堂的《证治准绳》等启发,结合经络、脏腑理论、八卦、八廓、五轮学说及长期临床经验所创的一种微针疗法。脑是元神之府,机体精血充足,两目灵动;如果脑髓失养,两目晦暗无光[14]。脑与眼紧密相关,“头是诸阳之会”, 六阴、六阳经均能够间接或直接联系于脑部,眼部是重要的联系要道,通过刺激眼周穴区具有疏通经络、醒神开窍等功效。眼针疗法能够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使脑部缺血区域侧支循环血管开放,改善脑部细胞的缺血和缺氧状态,有助于损伤脑组织修复[15]。张静等人在中医古典理论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临床经验提出滋肾益髓针法,督脉是“阳脉之海”,总督诸阳,刺之具有醒神开窍、填精益髓的功效[16]。百会穴在督脉之上,百脉交会于此,针刺之具有清热息风和开窍宁神的功效;悬钟穴是全身骨髓汇集之处的腧穴,八会穴之髓会;大钟和涌泉穴,属于足少阴肾经之腧穴;四神聪属于经外奇穴,针刺该穴具有醒脑开窍和镇静安神的功效。滋肾益髓针法具有活血化瘀、开通经络的功效,能够改善脑血肿引起的缺氧症状及卒中后所致的脑损伤[17]。

本研究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较高(P<0.05),主要是滋肾益髓针法具有活血化瘀、开通经络的功效;两组患者治疗后乏力、头晕、神疲、面色评分显著较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较多(P<0.05),提示联用滋肾益髓针法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主要是滋肾益髓针法能够改善脑血肿引起的缺氧症状;两组患者治疗后MMSE评分、MoCA评分和BI评分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程度较明显(P<0.05),可能与联合滋肾益髓针法能够提高血管收缩能力、改善脑组织低血流灌注状况等密切相关。本研究的立题依据与选题意义在于眼针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具有疏通经络、醒神开窍、调整经络脏腑阴阳和行气活血的功效,并且能够调节血管的舒缩功能,滋肾益髓针法具有醒神开窍、填精益髓的功效,联合滋肾益髓针法能够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采用滋肾益髓针法联合眼针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眼针针法进针
近10年眼针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
眼针治疗脑卒中及其并发症研究进展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多档位便携针灸进针器的研制
眼针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应用研究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眼针疗法近20年临床研究概况
初探皮部针法治疗腰肌劳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