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苯酞联合脑苷肌肽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 活动能力的改善作用

2021-05-13赵连东翟正平孙军山

关键词:丁苯入院神经功能

姜 楠,赵连东,翟正平,孙军山

(涟水县人民医院1.介入科,2.神经内科,淮安 223400)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ACI)通常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使官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脑组织坏死[1]。脑梗死多发生于中老年患者,临床表现取决于梗死灶的大小,常为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向性偏盲、讲话不清等突发的局源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局灶性体征多在发病后10 余小时达到高峰[2-3]。脑梗死患者局部脑缺血由中心坏死区及周围脑缺血半暗带组成,该区脑组织损伤是可逆的[4],若能在短时间内恢复缺血半暗带血流,患者有可能存活并恢复神经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研究结果表明[5],丁苯酞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缺血脑区的微循环和血流量,恢复中枢神经功能。脑苷肌肽具有营养与供能作用,促进脑神经新陈代谢,可保护脑神经细胞。已有研究证明丁苯酞、脑苷肌肽可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但两种药物联用的研究较少,本研究着重探讨丁苯酞联合脑苷肌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作用,旨在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5 月~2019 年3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6]:①患者经头颅CT 或MRI 检查均符合“2010 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的相关标准;②患者意识清楚,能够配合检查和(或)治疗;③发病后48h内入院病人。排除标准[7]:①精神疾患,如精神分裂症、痴呆等认知功能障碍者;②对治疗药物过敏者;③脑出血、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或活动性出血倾向;④颅内占位性病变的病人。该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同意并自愿参与本研究,同时签署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3 例,男性25 例,女18 例,年龄48~75岁(平均(65.11±8.35)),吸烟20 例,饮酒23 例,梗死时间 6~72h(平均(41.82±1.23)),高血压病史27 例,冠心病史25 例,糖尿病史16 例,高脂血症25 例;对照组患者43 例,对照组男24 例,女19 例,年龄45~81 岁(平均(64.32±9.43)),吸烟21 例,饮酒22 例,梗死时间6~70h(平均(41.75±2.67)),高血压病史27 例,冠心病史24 例,糖尿病史15 例,高脂血症26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构成比、吸烟饮酒人数、梗死时间、基础疾病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情况比较[n(%)]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予溶栓、吸氧、控制血压和血糖、降低颅内压、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丁苯酞氯化钠(规格:100mL/瓶,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1)100 mL 静脉滴注,2 次/d;观察组患者给予丁苯酞联合脑苷肌肽(规格:10mL/支,多菲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2025048)将6mL 脑苷肌肽加入250 mL0.9% 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1 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d。

1.3 观察指标 (1)分别在入院时、治疗第7 天及第14 天采用CSS 以及NIHSS 量表对患者神经缺损情况进行评价。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由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修订而来[8],通过对意识、水平凝视、面肌、言语、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和步行能力进行评测,对脑卒中患者存留的或出现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识别和评定,总分0~45 分,得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再依照[9]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进行患者神经功能评价,满分为 45 分,0~15 分轻型,16~30 分为中型,31~45 分为重型。(2)分别在入院时、治疗第7 天及第14 天采用Barthel 指数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总分在0~100 分,得分越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好,0~20 分为极度严重功能障碍,20~45 分为重度功能障碍,50~70 分为中度功能障碍,75~95 分轻度功能障碍。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疗效判定参考文献[9]:临床疗效评定症状体征消失,神经功能及日常活动能力基本恢复正常为治愈;症状体征显著改善,神经功能明显提高,日常活动能力上升为显效;症状体征、神经功能、日常活动能力较治疗前有好转为有效;未见变化或病情恶化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均应用SPSS 19.0 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ean±SD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进行χ2检验和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88.37%vs67.44%,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的比较[n/(%)]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NIHSS)比较 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NIHSS)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d 两组CSS、NIHSS 评分与入院时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CSS 和NIHSS 评分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入院14d 与入院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比较

2.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 指数比较 治疗前两组Barthel 指数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d 两组Barthel 指数评分与入院时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 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入院14d 与入院7d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

2.4 治疗后两组患者主要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0.93%大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8.6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后的主要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ACI 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患者脑部血管堵塞导致缺血半暗带大部分细胞发生缺血坏死。目前,总的治疗原则是超早期治疗,力争发病后尽早选用最佳治疗方案,恢复缺血脑组织的供血和对缺血脑组织实施脑保护是挽救缺血半暗带的基础措施[9-10]。研究表明[11],急性脑梗死及梗死后再灌注最早出现神经元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损伤,是级联反应的启动点,因此,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不仅要改善缺血半暗带区域的血供,更要保护线粒体的功能。据报道[12],丁苯酞具有较强的抗缺血作用、增加缺血半暗带区域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开放,同时还能够提高线粒体酶的活性,保护线粒体的结构双重作用,维持能量代谢减少神经细胞凋亡,从而增加缺血半暗带和梗死区域血流灌注。而脑苷肌肽注射液具有神经修复与再生、神经保护、供能作用,还能够通过抑制病理性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自由基产生,从而减轻脑水肿和神经细胞损伤[13]。本研究采用丁苯酞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作用,来判断治疗疗效。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88.37%vs67.44%);说明丁苯酞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由于单用 丁苯酞,这与[14]等人研究结果相同。研究发现,治疗后7、14d 两组CSS、NIHSS 评分与入院时比较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CSS 和NIHSS 评分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两组入院14d 与入院7d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结果说明丁苯酞联合脑苷肌肽治疗在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方面显示出独特优势,吴娟[15]等人也发现丁苯酞还具有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液中炎性因子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等作用。治疗后7、14d 两组Barthel 指数评分与入院时比较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 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说明,丁苯酞联合脑苷肌肽治疗可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痛苦。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头晕、过敏性皮疹、呼吸困难、腹泻、腹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由此说明联合应用丁苯酞、脑苷肌肽安全性较好。

综上所述,丁苯酞联合脑苷肌肽治疗脑梗死病人效果显著,可以使患者神经功能得到良好恢复,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

猜你喜欢

丁苯入院神经功能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价值分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