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心之铭

2021-05-13

中国火炬 2021年5期
关键词:张思德陈望道誓词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100年来,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

革命先行者的建党初心:为中华民族谋解放——李大钊确立建党思想的历史背景

中国将来只有实行社会主义才能兴盛起来,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党,是李大钊特别关心的问题。在他的《团体的训练与革新的事业》等文章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解放,是李大钊建党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早期创始人的初衷。他的建党思想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突出的贡献。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李大钊发现这个国家并未解决当时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这引起了他对“中华民国”前途的担忧,使他重新思考中国前途和命运问题。为此他写下了《隐忧篇》,其中列举了当时中国的边患、兵忧、财困、食艰、业敝、才难六个方面的问题,表达了他忧国忧民的革命情怀。经过多年苦苦求索,他终于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关键所在——马克思主义。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他运用初步掌握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证明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真谛,并科学阐释了我国所面临的形势,指明“中国将来只有实行社会主义才能兴盛起来”,指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

李大钊考证了世界劳工阶级的巨大作用,认识到帝国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并把中国命运与俄国十月革命相联系进行论证,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中国内忧外患的国情,得出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的重要结论。于是他和陈独秀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决定建立无产阶级的政党,确定了党的指导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并强调党的组织必须是一个强密精固的组织,党的任务是领导“劳工阶级,促他们联合起来,推倒资本主义”“要想把现代的新文明,从根底输到社会里面,非把知识阶级与劳工阶级打成一气不可”“联合一个‘民主的联合阵线’”“抵抗国际的资本主义”,来实现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人民的国家。这是李大钊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建党的初心和使命。

(摘自《光明日报》2018年8月15日第5版)

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共产党宣言》——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

《共产党宣言》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无产阶级和广大劳苦群众走向光明,走向幸福,走向自由,走向富裕的指路明灯。

1920年2月初,陈望道接到上海《民国日报》社经理兼副刊《觉悟》主编邵力子的来信。信中称,《星期评论》周刊主编戴季陶约请陈为该刊翻译《共产党宣言》。

译书需要一个清静的地方,陈望道想到了自己的家乡——义乌分水塘村。1920年2月中旬,陈望道带着妻儿回到了分水塘村。为了方便译书,陈望道一眼相中了距离陈宅五六十米开外的一间柴屋,那是陈氏老宅。于是他便在那里“安营扎寨”,孜孜不倦地翻译《共产党宣言》。柴房里既没桌子又无床,陈望道干脆把一块铺板架在两条长板凳上,工作时,把一应所需摊在铺板上,倒也施展得开;累了就往板上一躺,权作卧榻。早春时节,乍暖还寒,山区里更添几分寒意,及至深夜,刺骨的朔风横冲直撞般地从四壁和窗户的缝隙里闯入屋内,陈望道那只握笔的手时常被冻得不听使唤。实在冷得吃不消了,陈望道就起身,跺跺脚、搓搓手,还不住地往手心里呼气,稍觉回暖,又专心致志地继续译书。

陈望道对于《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是如此专注,除了短暂的睡眠时间,他都“吝啬”到不肯在其他事情上多浪费一分一秒。一日,陈母特地包了几个糯米粽子,外加上一碟温补祛寒的红糖,送去给儿子吃。“粽子是刚出锅的,蘸蘸红糖,赶快趁热吃。”陈母搁下吃食,反复叮嘱道。陈望道“嗯”了一声,却还在低头写字。为了不打扰儿子,陈母便转身离去了。她在屋外站了片刻,并关切地问儿子,是否还要添些红糖。“够了,够甜的了”,陈望道的答复很利落。后来,待到陈母进屋收拾碗碟,见到儿子嘴唇周围乌黑一片,先是大吃一惊,再看看紧挨着那碟红糖的一方砚台,她明白了一切。

转眼间,已近谷雨时节,陈望道“费了平时译书的五倍功夫”,终于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他小心翼翼地把近两个月辛劳换来的那一叠字斟句酌的译稿装入一个纸袋里,抱着放于胸前。出得屋来,抬头望见远处山花烂漫的美景,陈望道的心头也充满了浓浓春意。

(来源:政协头条)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根据张思德事迹确立共产党人价值观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1944年9月8日,张思德的追悼会在延安枣园操场举行。毛泽东亲笔写了挽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并在追悼会现场发表了著名的讲话《为人民服务》。讲话中,毛泽东明确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我们这个队伍中的一个同志。”毛泽东在讲话中提到共产主义的生死观,并提到“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作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这不是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为人民服务”。早在1939年2月20日,毛泽东在致张闻天的一封信中,谈到儒家旧道德之勇时,他指出那种“勇”只是“勇于压迫人民,勇于守卫封建制度,而不勇于为人民服务”。(《毛泽东书信选集》,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版,第147 页)这是我们所见到的毛泽东最早提出“为人民服务”这一命题。

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毛泽东继续深化“为人民服务”的内涵。他在座谈会上提出,“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他引用列宁的说法,“列宁还在1905年就已着重指出过,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

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为人民服务”被毛泽东再次深入阐述,这句话也同张思德的名字一起响彻了中华大地。此后,毛泽东同志在不同场合多次题写“为人民服务”,不断展现其蕴含的精神力量。1945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被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

(来源:封面新闻)

共产党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入党誓词——当年藏在屋檐下的入党誓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1951年,中央派慰问团到南方老革命根据地进行慰问。其间,有一位叫贺页朵的江西永新农民专门找到慰问团,激动地把一块折叠整齐的破旧红布递到了慰问团负责人的手上。红布中间用毛笔写着五列竖排大字:“牺牲个人,言首(严守) 蜜(秘密),阶级斗争,努力革命,伏(服)从党其(纪),永不叛党。”在字的上方还有三个英文字母“C.C.P.”(中国共产党的英文缩写),两侧分别写着“中国共产党员贺页朵,地点北田村”“一九卅一年一月廿五号”,还各画了一个五角星和镰刀斧头图案。这是一件记载着中国共产党早期入党誓词内容的实物。

关于入党誓词,早期是没有写入党章的,既没有明文规定,也没有统一内容,直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入党誓词才有了明确的规定,统一了内容,并写入了党章。入党誓词在不同时期内容各不相同,在同一时期不同支部也有差异,入党誓词拟定较为灵活,一度甚至党员也可自拟。历经沧桑,当年贺页朵的入党誓词与今天我们在党章里所见到的入党誓词有很大的区别。

贺页朵是江西省永新县才丰乡北田村农民,1927年投身革命。他以榨油职业为掩护,为红军收集情报,还多次参加红军战斗的后勤保障工作。1931年1月中共永新县四区区委根据贺页朵的要求和表现,同意吸收他加入共产党。入党那天他找来一块红布,在自己的榨油坊内写下了庄严的入党誓词。由于贺页朵文化水平较低,识字不多,仅有24 个字的入党誓词他便写错了6 个。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贺页朵宣誓时的神圣感,这份入党宣誓书依然熠熠生辉。

20世纪30年代初期,国民党当局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极其残酷的“围剿”,1934年贺页朵在一次伏击战中负了重伤。由于不能跟随红军一起长征,又身陷敌人白色恐怖之下,他失去了与党组织的联系。但是他的革命斗志和对党的忠诚并没有丝毫的减弱,他时刻谨记着入党时所立下的“初心”。为防止敌人查获,他把入党宣誓书包在油纸里,藏在榨油坊的屋檐下。

这份入党宣誓书于贺页朵而言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行的路,照亮了他头顶上的黑暗。正是通过这种特殊的方式锤炼了党性,加强了修养,提升了境界,为后人树立了“不忘初心”的典范。

(来源:《学习时报》)

猜你喜欢

张思德陈望道誓词
重温誓词
到底是谁让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
为了人民 服务人民
陈望道: 误把墨汁当红糖吃
张思德:为人民的利益工作
张思德“尝”百草
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人
火线重温入党誓词
从小学先锋 长大做先锋
重温入党誓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