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党组织创建全记录(四)淮北党组织诞生记
2021-05-12中共淮北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中共淮北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淮北是安徽省的“北大门”,面积 2741 平方公里,人口 221 万,辖濉溪县、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商朝十一世祖相土在此建城,自此拉开了淮北兴衰发展的历史长卷。淮北是一块红色热土,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共地方组织建立较早的地区之一,是豫皖苏边、淮北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淮海战役的主战场。自从有了党组织,淮北地区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揭开了淮北历史的崭新一页。在党的旗帜下,淮北人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写下了波澜壮阔的百年革命史诗。
马克思主义在淮北的传播
五四运动后,淮北地区反帝反封建的群众斗争持续不断。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进而发展成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淮北地区的传播。
1919年7月,郑子瑜、王建东、文天情等一批进步青年,在濉溪口创建进步青年组织“青年社”。该社广泛吸收进步青年入社,成员很快发展到数百人。青年社设有图书馆,购买大批进步书刊供广大青年阅读;还设立俱乐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他们经常聘请社会进步人士,如郑灿章、陈省三、李雪梅、周功斧等,讲解国内外大事,介绍苏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经验及其历史意义。青年社还开办了贫民夜校,自编适合工人和贫民学习的课本,广泛吸收工人和城市贫民入校学习。
1920年2月,具有进步思想的陈海仙担任宿县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校长(校址在濉溪县临涣镇),一批进步教师也进入学校任教。学校购买、订阅《新青年》等进步书刊,供广大师生阅读。濉溪籍青年学生郑子瑜第一个用白话文写文章,在当地影响很大。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濉溪7所私塾改为国民小学。
1923年寒假,郑子瑜、王建东回到濉溪,与同学一起组建了濉溪旅外学生会,开展新文化运动的宣传。一些地区还开办书社,向外借阅或出售进步书刊,在广大青年学生中产生了较大影响。随着新文化运动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以其高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逐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进步青年,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迅速成为一股时代潮流。
马克思主义首先在学校传播开来。淮北地区进步青年在外地求学期间接受马克思主义,放假回乡时,他们又把《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等书籍,以及《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刊物带回母校,在师生中广为传阅。学校很快成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师生们在接受马克思主义后,又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在社会上广为宣传。
1922年1月,在外地读书的朱务平、刘之武、徐风笑等返回家乡,在临涣创建了以“求得真知识,改造恶环境,推翻旧制度,实现真人生”为奋斗目标的青年进步组织“群化团”,发布《群化团宣言》,对现实社会进行认真剖析,指出造成畸形社会的根源,提出了改造现实社会的具体办法,要求“大家联合起来,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共建人类美好社会”,实现人们“物质、社会、精神”的理想生活。群化团团员一度发展到1000多人,成为皖、苏、鲁三省颇有影响力的青年进步组织。
淮北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的建立
马克思主义在淮北的广泛传播和学生运动的深入开展,为淮北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一批在外地求学的淮北籍学生朱务平、赵西凡、张华坤、谢箫九、段紫亮、刘之武等,分别在芜湖、徐州、济南和南京等地先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或中国共产党。他们于寒暑假回到家乡,传播先进思想并发展团员。1923年暑假,赵西凡、张华坤等回到临涣,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并积极开展活动。1924年1月,在徐州培心中学读书的朱务平回到家乡,主持成立临涣区非基督教同盟。4月19日,临涣区非基督教同盟组织近400名群众到临涣天主教堂门前集会,驳斥洋教所宣传的麻痹中国人民的谬论,揭露教会充当帝国主义侵华工具的丑恶面目,在群众中产生积极影响。暑假期间,郑子瑜、王建东等也在濉溪成立非基督教同盟和旅外学生会,积极开展反洋教斗争。
1924年5月下旬,朱务平领导徐州培心中学学生开展反对基督教会学校实行奴化教育的斗争,并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报上发表《徐州教会学生的奋斗经过》一文,揭露帝国主义利用教会学校对中国学生进行奴化教育的罪行。结果,朱务平被培心中学开除,遭到反动军警的追捕。为躲避追捕,他返回临涣,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并先后介绍群化团的主要领导人和骨干分子徐风笑、陈文甫、吴醉松等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7月中旬,朱务平、徐风笑将在外地读书返乡及本地的青年团员召集在一起,正式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涣支部,朱务平被推举为书记。
1925年2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涣支部改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临涣支部,有共青团员10余人,书记张继光。1925年8月,共青团临涣支部改为共青团临涣特别支部。1926年上半年,共青团临涣特别支部中的党员组建了中共临涣特别支部,团临涣特别支部改成共青团小组。5月,团员发展到10余人。经请示共青团中央,又成立了共青团临涣特别支部。
五卅运动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群众斗争高潮。淮北地区共产主义青年团组织在斗争中逐步成熟,马克思主义得到进一步传播。
1925年暑期,共青团宿县独立支部成立,团临涣支部改属其领导。同期,共青团濉溪支部成立,书记苏少立,属共青团宿县独立支部领导;共青团童韩小组成立,组长王子玉,属团临涣特别支部领导。
1926年秋,共青团童韩支部成立,书记王兴基,干事谢箫九、王子玉。团童韩支部下辖共青团童亭小组、共青团韩村小组,组长分别为孙景运、刘光先。1927年1月,团童韩支部派薛凤楼、陈元秀深入各乡村,以拜年为名,向农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2月中旬,抬头寺逢会唱大戏,王兴基、谢箫九带着20多名学生打着红旗来到戏台前,王兴基首先走上戏台演讲,号召農民群众起来反对苛捐杂税,反对剥削压迫。
淮北地区的一些团员在入团后不久即转为中共党员,还有一些人直接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共产党组织在淮北地区的建立做了必要的准备。
淮北党组织的创建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淮北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培养了组织骨干。
从1923年到1925年,在外地读书的朱务平、丁景吉、郑子瑜、赵皖江、王建东、赵西凡、黄化育等人相继由青年团员转为中国共产党员或直接入党。他们利用假期,在家乡发展党员,建立中共地方组织,有的在外地从事建立、发展党组织的活动。
1923年,郑子瑜在济南求学时,先后加入当地的非基督教同盟和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结识了王尽美等共产党人。当时,共产党员在学校的活动十分活跃,通过演讲、办报、出墙报等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郑子瑜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系统地接触了马克思主义。
1924年春,郑子瑜经王尽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他又遵照中共三大的决议,加入中国国民党,与济南的国民党员取得联系,改组了国民党济南市党部,被推举为市党部的主委。7月中旬,郑子瑜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王建东利用假期,把濉溪地區的国民党员召集起来,研究成立了国民党濉溪区党部,郑子瑜等担任濉溪区党部的执行委员。7月下旬,朱务平、江善夫、郑子瑜等共产党人,在临涣、宿县、濉溪先后成立国民党区党部的基础上,联合组建中国国民党宿县临时党部。同年10月,郑子瑜为便于开展团的工作,在济南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担任团济南地方执行委员会委员、济南第二团支部书记。
1925年初,郑子瑜从济南回到濉溪,介绍梁宗尧、文天情、丁茂修、刘景春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组建中共濉溪小组,推举梁宗尧任组长,这是淮北地区建立的第一个党小组。郑子瑜返回济南后,把组建中共濉溪小组的情况向王尽美作了汇报,经王尽美同意,将中共濉溪小组划归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领导。党组织成立后,郑子瑜等一批共产党员以中国国民党党部的名义,积极在濉溪和济南等地组织和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后来,又先后发展张灿五、苏少立、王友石、余亚仙、丁茂修、张协五、萧亚珍等人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8月,在濉溪老城前大街(石板街)8号组建成立中共濉溪支部,有党员12人,苏少立任书记。支部下辖中共濉溪小组、刁山小组和濉溪通讯小组。支部利用《皖邮之光》开展宣传工作。郑子瑜又前往上海,向中共中央汇报了中共濉溪支部的组建情况,要求把中共濉溪支部置于中共中央的直接领导之下,得到中共中央的批准。1926年7月以后,中共濉溪支部改属中共宿县(临涣)独立支部领导。
此后,党的活动在淮北地区逐渐成燎原之势。1925年春,朱务平、赵西凡组建了中共百善小组,接着又组建了中共临涣小组,并于夏末,将中共临涣小组改建为中共临涣支部。1926年3月中旬,在原中共临涣支部的基础上,组建了中共临涣特别支部。7月,更名为中共宿县(临涣)独立支部,统辖宿县各地中共组织。1926年上半年,又建立中共临涣小组,组长刘之武。10月,中共宿县(临涣)独支代理书记徐风笑调去宿城后,在临涣又组成中共临涣支部。11月,中共宿县(临涣)独支改建为中共宿县地方执行委员会,下辖临涣、濉溪、百善、古饶、徐楼、刁山、童韩等中共支部,有党员33人。
1926年上半年,中共百善小组改为中共百善支部,书记赵西凡,委员有陈钦盘、黄瑞甫、满时强、萧亚珍、陈文甫等,支部驻前赵营村,属中共临涣特别支部领导。支部下辖中共胡楼、前赵营、五铺、土营、满乡等小组。
1926年5月,王香圃在宿城经朱务平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回古饶小学任教。同年冬,王香圃先后介绍赵含宏、赵俊英、赵培元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共古饶小组,组长王香圃。后又发展梁文焕、赵克英、赵承科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春,建立中共古饶支部,书记王香圃。支部下辖中共乔店孜、马务山、南楼等小组。支部有党员10余人,属中共宿县地方执行委员会领导。
1926年夏,徐清汉在临涣学校经朱务平、徐风笑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徐风笑、徐清汉又在徐楼先后介绍徐从荣、徐清江、徐从山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成立中共徐楼支部。支部先后属中共宿县(临涣)独立支部、中共宿县地方执行委员会领导。
1926年8月,中共宿县(临涣)独立支部派中共党员张华坤到童亭小学当校长,王兴基由团员转为党员,谢箫九、王兴基又介绍王村农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秋,成立了中共童(亭)韩(村)支部,书记谢箫九,下辖中共韩村小组、童亭小组。支部驻童亭,先后属中共宿县(临涣)独立支部、中共宿县地方执行委员会领导。
1927年春,濉溪党组织派张继光、丁茂修等到刁山地区开展农民运动,和赵守存、赵纯正一起发展赵贤升、赵纯节、赵贤于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成立中共刁山支部,书记赵纯正。支部驻刁山,属中共宿县地方执行委员会领导。
淮北党组织领导工农运动
淮北地方党组织建立后,广泛发动工农群众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一是组织各行业工人,开展罢工斗争。1926年春,临涣党组织把各行业工会负责人召集起来,成立临涣工人联合会。不久,又建立临涣商民协会。1926年7月,濉溪酒业工会、搬运工会相继成立。1927年3月,共产党员梁文焕发动烈山煤矿数千船运工人、煤矿工人开展联合大罢工。这是淮北地区中共组织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工人大罢工斗争。罢工开始,数千名罢工工人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向矿方提出增加工人工资、允许成立工会等要求。罢工得到宿县总工会和濉溪、临涣、古饶各行业工会及古饶、蔡里、宋疃农民协会的支持和声援,最后取得了胜利。此后,烈山煤矿临时工会、烈山煤矿船运工会和濉河码头搬运工会相继成立。1927年5月,中共濉溪支部以酒业工会和搬运工会为基础建立濉溪工人联合会。濉溪工人联合会成立后,立即发动各行业工人开展要求增加工资、改善生活条件的斗争。1927年6月,中共古饶支部领导成立古饶摊贩工会。古饶摊贩工会成立后,组织开展了反对“凤阳捐”的斗争。
二是农民运动高涨。1924年秋,朱务平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涣支部为核心,以国民党临涣区党部的名义,在群化团、宿县西南区小学教职员联合会和学生联合会等社会团体的大力协助下,联合各乡村农民协会,成立临涣区农民协会,朱务平、徐风笑分别当选为正、副委员长。临涣区农民协会的成立,推动了宿县农民协会的建立和农民运动的发展。1926年2月,宿县农民协会成立,张实之任委员长。1927年2月,在中共江浙区首次代表大会上,朱务平当选为区委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随后,他在宿城主持举办两期农民运动训练班,为农民运动培训了大批骨干。至1927年上半年,淮北地区先后建立起临涣区、百善区、濉溪区、古饶区、白沙区等多个区农民协会,其中临涣区和百善区普遍建立了乡村农会。全境农协会员达数万人。
各地农民协会建立后,公开提出“加入农协会,才能不受罪”“打倒土豪劣绅”等口号,带领广大农民开展了一系列反对地主阶级、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的斗争。1926年春,在中共临涣特别支部领导下,临涣区农民协会发动农民开展了反对增加烟苗税的斗争。1926年夏,临涣徐楼农民协会把贫雇农组织起来,要求雇主增加雇农工资。1926年秋,在中共百善支部的领导下,百善区农民协会带领债户反对百善团防局长陈梦周和团防队长寿振岭贪污税款,狠杀了土豪劣绅的威风。1927年3月,童韩农民协会组织开展反对地方行政当局和反动势力任意摊派苛捐杂税的斗争,并取得胜利。该地区农民协会迅速发展到3000多人,形成了以童韩为中心的强大的农会组织。1927年6月,在中共濉溪支部领导下,濉溪区农民协会发动200多名农协会员,强收濉溪周姓大地主的麦子,并收缴了地主武装的枪支。
中共淮北地方组织的建立,标志着淮北人民的革命斗争从此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从而开创了淮北历史的新纪元。此后,淮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历经艰难险阻,初心不改,奋勇向前。
(责任编辑:章慧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