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科学素质提升,近4万件科普作品黔地绽彩
2021-05-12侯帮虎
侯帮虎
践行“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贵州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八年来,一直深根贵州省内科普作品的创作及科普事业的发展,在贵州省科协、省精神文明办、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和贵州日报报刊社的带领下,涌现出大批优秀的科普作品及科幻作品,获得社会各界的好评。
累计近4万件作品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多样化、全方位、高层次需求已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贵州省首届科普作品创作大赛应运而生,首届大赛得到了贵州省内各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科研院所及部分省外专家的支持,在短暂的时间内即获得了173件优秀科普作品,作品除了科普文学之外,還有科普动漫及幻灯片教学作品,体现出了、思想的创新性、原理的科学性、知识的普及性和群众的观赏性。
在随后的几年里,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一直秉承服务科学推动创新发展,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理念,持续不断地壮大发展,涌现的优秀科普作品数量逐年上升,第一届173件,第三届592件,第五届达到了4742件,第六届再创历史新高,5017件。第八届,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新冠疫情,主办方及大赛组委会在百般困难下继续前行,为了响应实事,大赛鼓励大家就疫情防范及卫生安全进行创作,还新增“勤俭节约”主题类征文,助力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节约为荣的社会氛围。同时还将投稿时间延长,让创作者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创作,最后我们获得了4710件优秀科普作品。
8年,我们累计斩获近4万件优秀科普作品,一批遍布贵州九市州内的潜力科普作家与大赛平台一起慢慢成长、崛起。而这近4万件包罗万象精彩纷呈的“说明书”,就是我们最值得炫耀的答卷。
遍布贵州九市州的创作者
助力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大赛重“内容”,也重于“形式”。为了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科普作品的创作中,我们不断地总结经验,从实际出发,逐年完善参赛规则与评比规则,先是加入“团队参赛”项目,让科普作品创作的过程中提供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元素,同时更多作者的参与可以让作品在整体层面上更加圆满。引入“辅导老师”,让专业性不够强的中小学生在参赛中多一份学习的机会,在评比时多一份竞争力。
如此一来,大赛的参赛者们很快就在贵州九市州生长蔓延开来,从一开始的科技工作者参赛为主慢慢变成学生与科技参赛者并驾齐驱,再到学生成为主力军,参赛者遍及科学家、博士到小学生。2012年,年近八旬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登月一期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在百忙之中为大赛撰稿,率先参与到科普活动中,最终在本次大赛中荣获“特别奖”。
值得提出的是,部分机关组织在多年的大赛中一直默默支持,持续组织创作,不仅收获了名次,还培养出了一批科普作家潜力军,其中包括贵州省气象局、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阳生产力促进中心、贵阳学院、遵义市教育局、六盘水市教育局、凯里学院、六盘水市第三中学等等。他们有的在自己专精的领域中揭秘一个个神奇的科学事件,有的则将自己家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文化诗意的传达出来,有的在还天马行空的幻象未来的同时不失严密的科学逻辑,呈现一幅和而不同、百家争鸣之景。
创作水平逐年提高,科幻近年呈大热之势
根据我国“十三五”中期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贵州省公民科学素质比例为5.01%,和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8.47%有不小的差距,和北京上海发达地区20%的比例差距更加明显。大赛前几年,省外众多优秀科普作者纷纷来稿参赛,作品在质量和数量上都表现出了优势。而随着大赛所建立的平台不断地进行线上线下的交流、学习、指导,省内的科普创作水平逐步成长起来,从第六届开始,主要在第七届第八届中表现出了强势的竞争力,这其中优秀的科普指导老师们功不可没。
科幻电影一直都是青少年热衷的话题之一,但是科幻作品的创作一直不温不火,而随着刘慈欣“三体”的大热,更多人开始注意到了科幻作品的创作并在几年内成长起来,且具备一定的规模。在近几年的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中,科幻作品的数量同样呈逐年增多的趋势,作者们对未来的幻象逻辑缜密,同时还紧扣时下科技发展趋势,作品中的未来看似荒诞、神奇,但仔细再想,它的出现却并非无稽之谈。
贵州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平台的成长,是大赛组委会与作者们共同努力的成果,我们在每年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源源不断的新面孔、新作品,以及新的话题。当然,也有那些多年以来一直持续支持大赛的专家、学者,他们百忙之中抽空从专业的角度不断呈现新的科普,丰富了大赛的作品内容,更提高了大赛的水准。
时任贵州省科技厅副厅长陈训在大赛第一届颁奖典礼讲话中即表示,科普工作不仅是传承科技薪火,更重要的是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旨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大赛一直积极为省内外的科普爱好者搭建一个更好的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平台,部分获奖作品被推荐至全国赛并获奖。与此同时,大赛中获奖的优秀作品被出版成相关书籍,扩充了省内科普图书资源,鼓励了众多优秀科普爱好者成为了科普作品的持续创作者与传播者。“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贵州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一直在努力。
(编辑/高纬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