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林业树木种植成活率的措施探析

2021-05-12史生贤

种子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成活率林业措施

史生贤

摘    要:现代社会对木材的需求量较大,这对林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有效提升树木种植成活率,通过合理的种植技术,让林业生产满足当下的木材需求。在树木种植时,不同因素均会影响树木成活率,例如苗木质量、种植技术等。为有效提升种植成活率,掌握种植成活率提升的现实意义,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种植优化措施探索,以供相关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林业;树木种植;成活率;措施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5-0096-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688       文献标志码: B

现阶段,林业属于我国的一大重要产业,它为各行各业提供木材资源。而国内对木材的消耗量较大,如何处理林业持续发展及资源消耗两者的关系,成为林业应重点关注的问题。为维持森林生态稳定,无论是提高林业生产效益,还是深度落实生态环保问题,不断提高种植成活率,都是在现阶段要持续探索的林业重点工作。

1   提高树木成活率的意义

在我国,对木材资源的需求量较大,做好合理开发林业资源的工作,可以带领国内的建筑行业健康发展,使得林业资源创造更大的价值[1]。相对而言,林业资源数量有限,在保障适度开采的前提下,种植好林木,有利于林业生态的合理循环,促使林业实现稳定发展。作为较为复杂的工作过程,在林业种植时,种植成活率会导致森林系统的有序循环受到影响。因此,提高种植成活率十分关键。现阶段,为保障树木成活率,林业应坚持科学管理,借助合理技术,让林业资源产量不断提高,在林业生产收入提高的同时,维护林业生态的稳定性,为国内供给丰富的木材资源,促使林业达成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2   提高树木成活率的措施

2.1   科学土壤处理

在树木种植前,种植人员要科学处理土壤,促使土壤提高肥力,为树木生长提供更有利的土壤条件[2]。土壤处理内容包括:苗木种植前,清理好土壤的表层,确保在种植区域中,没有垃圾或有害物质等;做好土壤翻耕,使土壤保持透气及松软特性,让树木生长获得最佳条件;在树苗种植前,部分土壤会存在湿度不满足种植条件的问题,此时应做好灌溉渠、排水沟等的修筑,提高种植区域的灌溉条件,合理保障土壤湿度;部分土壤会存在肥力不足的问题,因此,种植人员应适量施加有机肥,通过科学施肥技术,使土壤条件得以改善。

2.2   合理种植树木

在土壤处理结束后,种植人员要开挖树穴。在开挖中,应对树穴深度、大小做好合理的设计及控制,参考各苗木土球大小,合理确定开挖的尺寸深度,确保苗木土球能在新挖土坑内完整放入。此外,为保障苗木健康生长,种植人员应参考苗木的栽培需要、生长喜好等内容,对树穴纵横向的实际间距作出调整。

在树穴开挖后,便开始树木种植,在种植时,种植人员要选择科学种植技术。现阶段,分殖种植、植苗造林是两类林业种植中常用的技术,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适应范围、优缺点,应参考实际种植对其进行合理选择及应用,详细分析如下。

分殖种植:在种植期内,通过专业方式,在土壤内埋入原株林木的树干、根系等,促使被埋部分不断生根发芽的技术[3]。在此技术的应用中,应尽量确保母株健康,并合理改良种植区域中的土壤条件,确保树木获得合理的土壤及水分环境,促使分殖造林提升成活率。

植苗造林:在该技术的应用中,种植人员应细心养护幼苗,保障幼苗的成活率,此后在林区内种植,并加强后续的养护。该技术有着较广的适用范围,能保障苗木的成活率,但也存在明显缺点,即种植的工作量偏大、過程较为复杂等[4]。

2.3   全面施肥养护

首先,提高种植成活率,种植人员应保障苗木拥有能汲取充分营养的土壤环境。因此,在种植、苗木生长中,充分重视施肥。在林区施肥中,要参考各地真实的土壤条件,并基于各林木的习性,对肥料种类、施肥时间及量合理确定,确保施肥管理的有效及科学,有效提高林木种植成活率。例如,在春季时,此时植物正处在生长发芽的重要时期,因此春季要做好施肥,保障土壤肥力;在夏秋两季中,部分树木会逐步开花结果,此时应将氮肥、磷肥的肥量适度增加,满足树木生长需求[5-6]。

其次,全面的养护工作,也能保障种植成活率。在树木生长时,养护人员应关注苗木的真实生长情况,以此完成合理的修剪整形,让树木能保持最佳生长态势。养护人员应将枯枝败叶及时修剪,并合理剪去影响树木塑形的多余枝叶,让养分在被树木有效利用的前提下,确保植物提高美观性,合理塑造林业景观。

同时,为确保树木成活,在苗木种植的首年内,也要将浇水养护工作做好做全。当新植苗木栽好后,当天应完成浇水工作,并合理把握浇水量,保障浇水的细致,避免浇水过急及水量过大,确保种植穴被浇透;在种植后的3 d内,要完成二次浇水,7 d内完成第3次浇水。和首次浇水有所差异的是,浇水工作应对浇水量适度增加,在浇水完成后,应在土壤表面做好松土覆盖,避免受太阳直射的影响,导致土壤水分被大量蒸发,并避免土壤存在板结问题;后期养护中,养护人员要基于土壤状况、各地气候等因素,对浇水的量及频次合理确定,避免存在浇水过度的问题。当浇水过度时,会导致水渍问题,让植物根系不能顺畅呼吸,而过少浇水又会带来树木水分极其缺乏的问题,最终导致树木死亡。为此,在养护时,应坚持不干不浇、浇便浇透的重要原则;在秋冬季中,树木种植在两次浇水后便能封穴过冬[7]。

2.4   病虫害科学防治

在树木种植中,病虫害是影响其成活率的关键因素,若防治工作不及时,便会带来树木生长变慢、树木死亡等问题。由此可知,在树木种植时,病虫害防治需要得到重点关注。在林业的传统防治中,农药喷洒是一类应用广泛、更为常见的防治手段,但此方式会导致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并让害虫逐步提升抗药性,从长远眼光来看,防治效果不佳。在现阶段,应对环保、绿色的防治手段做好推广和应用,具体如下。

在做好研究调查后,合理调整林地的种植结构、生物系统,在林区建造中,加强混交林的营造;通过对现代科技的应用,完成病虫害监控的工作,以此保障病虫害隐患能够及时发现,采取科学的防治手段,避免大面积蔓延的病虫害影响林木;在林区,应对能遏制病虫害的各生物种类人为培养,且该类生物不能威胁林木生长,通过生物防治的形式,促使害虫数量得到控制,避免其迅速繁殖影响林区[8]。

此外,在防治病虫害时,林区可通过生物防治、农药防治的结合,借助混合防治,充分降低病虫害的影响,让树木能顺利生长,提高其成活率。在生物防治中,一般借助害虫天敌、鸟类等养殖,达成虫害防治的目标,并促使林区生态更为多元化,保障生态环境的合理建设。例如,杜鹃等鸟的食物是松毛虫,林区做好杜鹃养殖,便能缓解松毛虫害;林区要禁止对鸟群的扑杀,并做好专门护鸟员、护林员的安排,保护雏鸟及鸟巢,在林区完成人工鸟巢的安置,为益鸟提供合理生活环境的方式,有效防治病蟲害。

在病虫害防治中,物理防治也属于一类科学手段,林区可做好杀虫板、杀虫灯等的布置,从病虫的特性出发,合理布置陷阱,保障害虫杀灭的效率,让树木正常生长。而树木病枝会带来一定的病虫害蔓延问题,当有树木受到病虫害影响时,林区应对病枝做好修剪,或将病木及时移除,避免影响其他树木,保障树木整体的成活率[9]。

2.5   合理选择苗木

除上述树木成活率外在影响因素之外,苗木本身的质量也是影响树木成活率的重点因素。对苗木的合理选择非常关键,它能保障苗木增强抗倒伏、抗旱等能力,保障苗木能适应环境,最终保障其成活率。

一方面,在苗木选择中,林区可外调苗木。针对该类苗木,在种植前要做好全面检疫,保障苗木未携带病菌,以此避免林木间的互相感染。而通过消毒药剂的浸泡,如石硫合剂等,能达成苗木消毒的最佳效果,在消毒结束后,要以清水将苗木根部清洗,将多余药剂及时冲掉。

另一方面,林区可对苗木进行自主培育,但该方式有着更高的技术要求,育苗人员应具备较佳的苗木培育专业知识,全面考虑灌溉、育苗等环节,工作量较大。

3   结束语

在林业发展中,树木种植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可确保种植成活率得到有效提升,有利于林业经济发展,并保障生态环境构建的有效性。林业单位应分析影响树木成活率的多项因素,针对各因素采取对应的管理措施,以此为树木生长营造健康的环境,让树木成活率有效提高,降低林业损失。

参考文献:

[ 1 ] 王凤娥.园林绿化施工中提高树木种植成活率的具体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7(15):138.

[ 2 ] 朱志颖.林业绿化中的树木移植栽培技术探讨[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7):178.

[ 3 ] 何圆.提高林业树木种植成活率的技术运用[J].广东蚕业,2019,53(12):34,36.

[ 4 ] 徐元萍.提高林业树木种植成活率的措施探讨[J].南方农业,2020,14(23):59-60.

[ 5 ] 谢中元,白婷.保障林业树木种植成活率的技术探讨[J].种子科技,2020(11):59-60.

[ 6 ] 宋利云.保障林业树木种植成活率的技术分析[J].农家参谋,2017(20):89.

[ 7 ] 张文宝.保障林业树木种植成活率的技术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8(3):183.

[ 8 ] 徐宗柱.论述提高树木种植成活率几个关键因素[J].科技创业家,2013(6):196.

[ 9 ] 梁守正.保障林业树木种植成活率的技术探究[J].现代园艺,2019(22):216-217.

猜你喜欢

成活率林业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浅谈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影响
提高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步伐
不同栽植模式对花椒成活率的影响
land produces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
TCP植物蒸腾抑制剂
不同扦插处理对爬地柏成活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