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落叶松鞘蛾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治方法探讨

2021-05-12郝小勇

种子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防治方法

郝小勇

摘    要:落叶松鞘蛾是北方地区落叶松树木较为常见的食叶害虫之一,在虫害控制措施不到位、大范围发生的情形下,会在局部范围内对落叶松林区造成严重影响。在对落叶松鞘蛾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简要概述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方法及对策,以期为害虫防治提供参考,有效防止病虫害的蔓延扩散。

关键词:落叶松鞘蛾;生物学特性;防治方法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05-0080-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763.7       文献标志码: A

落叶松鞘蛾属于鳞翅目鞘蛾科,是发生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的食叶性林木害虫,具有多年发生历史。在为害严重的情形下,落叶松针叶会被吃光并受到二代幼虫侵害。在防治不力、虫害无法控制的情形下,会使得林木生长衰弱并停止生长。做好这方面的防治工作,是落叶松林区管理的重点工作之一,对我国林业管理和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   落叶松鞘蛾的形態特征

1.1   成虫

落叶松鞘蛾成虫约3 mm,翅展在8.5 mm左右。翅体以灰色为主,呈现绢丝光泽。成虫头部为圆球形,上鳞片与头壳紧贴一起,整体呈光滑状。落叶松鞘蛾触角为暗灰色,生长于前翅前缘中间部位,其长度小于前翅长度。复眼较为发达,没有单眼。胸部和腹部位置以灰色鳞片覆盖,足上长有小毛。径节部中部和尾部位置有大小两对称型长毛。在腹部的尾端,长有浅黄色鳞片丛,腹部背板有纵向的长方形薄片,薄片上有刺状物。其生长特征使得羽化后的成虫能够利用腹部的收缩运动就可以从鞘带内爬出来[1]。落叶松鞘蛾的雌雄状态极为接近,因此只能借助于外生殖器进行辨别。雌性落叶松鞘蛾在腹部末端呈倒三角形状态,有丛生状的茸毛,内阴道比较短,交配囊的囊刺部分呈“山”字形。雄性外生殖器的颚形较为明显,并且较为宽大,在阳基端有尖削状的边框和侧带,末端则向上弯曲。

1.2   卵

落叶松鞘蛾的卵初生阶段为水晶光泽的米黄色,在逐渐发育后由淡黄、淡绿变为暗灰色。外形为直径0.3 mm的半球状,在表面约有10~15条较为均匀分布的隆起,在孵化完成后,卵壳变成透明状,以单产为主。

1.3   幼虫

落叶松鞘蛾的幼虫形态为圆通形,以生长形态划分为4龄。Ⅰ龄幼虫整体为米黄色,头部和前胸位置呈现黄褐色;Ⅱ龄幼虫整体变为黄褐色,头部和前胸则转变为棕褐色;Ⅲ龄幼虫呈黄褐色和棕褐色,头部和前胸位置为暗褐色为主;Ⅳ龄幼虫颜色进一步变深,在成熟后的胸部两侧各有棕黑色的斑状物。成熟幼虫向成虫转化阶段对落叶松所带来的危害最为明显,也是防治工作控制的重点阶段。

1.4   蛹

落叶松鞘蛾的蛹分布于蛹鞘内,整体呈黑褐色,翅部颜色最深,其他部位颜色较浅。蛹体长为3 mm左右,雄蛹与雌蛹区别主要在于前翅是否超过腹端位置。

2   落叶松鞘蛾的生物学特征

2.1   生活史

在发生落叶松鞘蛾病害的大部分地区,每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做鞘在枝干等部位越冬。在不同地区,受温度等因素影响,从次年4月中下旬开始至5月初阶段,幼虫开始在落叶松芽孢及嫩叶等位置取食,并随风迁移。在5月上旬左右开始化蛹,在随后30 d左右进入化蛹高峰期。6月为羽化及羽化盛期阶段。羽化完成后的成虫,在2~3 d之后即开始交尾产卵,在7月上中旬阶段进入孵化阶段。孵化后的幼虫在破卵后开始在叶内潜食,自9月下旬开始越冬。

2.2   生活习性

成虫、幼虫和蛹的生活习性各有不同。在羽化后成虫身体较为潮湿,在静栖晾干后,才能具备飞行能力。落叶松鞘蛾具有明显的趋光性,因此在密度较小的落叶松林、林区的边缘地带及阳坡位置,危害性更为明显。在光线过强时,其多是停留于针叶的背面位置,反之则是停留在表面。在外部惊动情形下,会以短距离飞行规避侵害。成虫交尾多是在针叶或小枝位置,在完成交尾后,雌虫会在树冠的针叶背面作为产卵位置,卵以单产形式为主,也有少数会产在表面位置。

新孵化出的幼虫能够在卵内直接咬破卵底和叶表皮,以叶肉为食。在幼虫全部钻入叶内后,会分别朝向两个尖端方向蛀食,直至叶片被蛀食殆尽。在一片叶子被完全蛀空后,会转移至另一片针叶继续蛀食。被蛀食之后,叶片会出现明显的发黄脱落现象。幼虫越冬通常选择芽孢和枝干等位置,也有些会在落叶层内越冬。处于越冬状态的幼虫,能够坚固地粘在针叶上,不会由于外部自然环境变化而脱落。在次年幼虫转入成虫阶段时,其食量明显增加,给落叶松林带来较大危害,受害林整体呈火烧后的红色状。

落叶松鞘蛾的化蛹时段较短,在幼虫进入成熟阶段,做好筒鞘之后,既可以在叶簇根基部位、叶片等处完成化蛹。在5月初至5月25日之间,完成初蛹期、始盛期、高峰期及盛末期各个阶段。

2.3   为害特点

相关调查和不同学者调查结果显示,在落叶松林的不同位置,落叶松鞘蛾的分布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状态。整体上来说,阳坡部位分布更广、纯林的分布密度更大,幼虫的危害盛期也是落叶松林的生长高峰期,因此其对树高生长具有明显影响。在出现落叶松鞘蛾虫害后,轻则出现落叶松生长缓慢,重则新梢停止生长甚至整棵树枯死。在没有相应控制,出现大范围虫害时,则会出现大面积针叶枯黄现象,造成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损失。

3   落叶松鞘蛾的防治方法及对策

3.1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是通过在树上悬挂落叶松性诱剂的方法,来消灭落叶松鞘蛾破茧羽化后的雄性成虫,以此来减少成虫交配的数量,进而达到落叶松鞘蛾虫卵数量逐年降低的效果,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缺点就是防治周期较长,见效缓慢。另外,还可以科学合理地结合林地管理措施,不断增强落叶松的树势,进而能够吸引大量的益鸟来消灭落叶松鞘蛾或者直接采用人工捕杀等方法来进行全面防治工作[2]。生物防治方法对于虫害严重性不足,整体可控的情形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也是在日常管理方案中较为常用的防治方案。

3.2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主要是采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或者熏杀的方法进行防治,常用的有敌马、林丹、敌敌畏等烟剂。熏杀时间一般在落叶松鞘蛾破茧羽化后的成虫期进行,即每年的5月下旬到6月下旬的早晨或傍晚[3]。若是在落叶松林区,由于树身高大、郁闭度较高,则可以使用敌敌畏烟剂进行熏杀;而林区的边缘地带或疏林地,则多采用杀灭菊酯、敌敌畏、柴油等按照0.2∶0.2∶10的比例,利用烟熏机进行熏杀防治,其防治效果十分明显,落叶松鞘蛾的死亡率高达90 %以上[4]。化学防治方法对虫害发生较为严重的情形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尤其是在盛虫期,能够较为直接地杀死刚羽化的成虫,从而达到高效的防治水平。

3.3   加强预测预报工作

为了有效做好落叶松鞘蛾的防治工作,就要不断加强有害生物预测预报工作,把调查监测有害生物的工作放在首位,全面监测所在林区范围内的落叶松鞘蛾的具体情况,确保其数量一直控制在可防治措施范围内,使林区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在具体工作开展中,应当在日常巡视过程中做好相应的组织,重点观察虫害较为容易发生的阳坡等位置,在发现虫害后,要对周边区域进行重点检查,及时上报并采用对应的措施进行处理[5-7]。

3.4   加强产地检疫检查

不断宣传森林植物检疫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人们对植物运输防疫工作的重视程度,转变传统观念,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及宣传工作,杜绝出现植物带疫传播的情况发生。首先,对于落葉松原产地加强防疫管理工作,杜绝落叶松鞘蛾向外传播的可能性。其次,只有加大对落叶松林区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才能够确保林区防疫减灾工作的顺利实施。再次,是对于监管不力,造成严重虫害的单位和个人,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全面提升各个方面在落叶松鞘蛾虫害治理中的责任心,为森林防护水平提升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由于落叶松鞘蛾所带来的危害较为严重,在我国不同地区的林业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都不断强化对这方面问题的重视程度,采用混交林、灯光捕杀和天敌防治等方案,加大这方面防治工作开展的力度。在管理工作开展中,强化对新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采用科学的防治方法进行虫害处理。随着这方面技术应用水平的不断提升,在未来发展中,落叶松鞘蛾所带来的危害必将进入可控状态,对落叶松林所带来的危害也将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 1 ] 鲁英华,高淑珍.兴安盟地区兴安落叶松主要害虫危害及防治研究[J].林业科技,2019(5):50-53.

[ 2 ] 陈国发,王鹏,张军生,等.两种释放器密度对兴安落叶松鞘蛾干扰交配防治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2019(3):29-31.

[ 3 ] 程立超,迟德富,王文帆.立地因子和林分因子对兴安落叶松鞘蛾的影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6):636-640.

[ 4 ] 张军生.黄眉柳莺的人工巢箱利用率及对落叶松鞘蛾的防治效果[J].野生动物学报,2014(3):311-315.

[ 5 ] 王志明,皮忠庆,胡玉山,等.关于兴安落叶松鞘蛾生物学几个问题的探讨[J].林业实用技术,1991(2):26.

[ 6 ] 金玉萍,肖平,张美丽.落叶松鞘蛾的生物学特性及无公害防治措施[J].科学技术创新,2011(14):222.

[ 7 ] 殷平芳.落叶松鞘蛾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试验[J].吉林林业科技,1986(6):32-39.

猜你喜欢

生物学特性防治方法
一株野生侧耳属菌株的分离鉴定与生物学特性
黑绒金龟子在玉米上的危害及防治方法
分析果树病虫害的识别方法及防治方法
朝阳市玉米苗期常见病虫害及除草剂药害防治方法
医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