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热点素材解读之“大国力量”
2021-05-12
中国道路中国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到2020年底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解决,全面小康社会和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成为现实!
“贫困始终是困扰人类的重大问题之一。2015年,联合国通过以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核心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2020年,中国将提前10年完成《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这是中国的一项伟大成就。”任教于浙江外国语学院的巴西外教若泽·达席尔瓦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8亿多人摆脱贫困。在一些国家贫困率居高不下的背景下,这更彰显了中国减贫成就的难能可贵。
2007年,达席尔瓦首次来中国,曾到访过一些偏远的农村,看到当地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2019年,他重返故地,发现当地交通网络已成规模,几乎家家接入了互联网,当地居民同外界联系越来越便捷。乡村旅游等经济活动也逐渐活跃起来,尤其是不少农村开始在网上推销农产品,消费者有机会网购到最新鲜的农产品,“这些都与中国实施的精准扶贫政策密不可分。”达席尔瓦说,多年来,中国政府坚持消除贫困,持续开展以农村扶贫开发为中心的减贫行动,带领贫困地区民众实现脱贫致富。基于精准扶贫理念,中国已经建立起一套有效而持久的解决方案。
“精准扶贫政策在推行过程中,中国地方各级政府对贫困现象深入调研、准确部署,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贫困家庭可以借助政府提供的帮扶和机会,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奔向小康。”达席尔瓦表示:“中国精准扶贫的成功实践,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增强了我们减贫信心,有助于实现共同发展。”
多维解读
核心角度1:精准扶贫。中国到2020年底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得到了解决,这得益于我们的精准扶贫。中国精准扶贫的成功实践,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经验。
核心角度2:措施有力,狠抓落实。我国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加快当地交通网络建设,使当地居民同外界联系越来越便捷,促进乡村旅游等经济活动,不少农村开始在网上推销,消费者有机会网购到最新鲜的农产品。由于措施有力,狠抓落实,成效明显。
创新角度:中国道路中国梦。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扶贫攻坚,绿色发展,使得8亿多人摆脱贫困,从而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近。
永葆“深圳精神”,续写“春天故事”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深圳广大干部群众披荆斩棘、埋头苦干,用40年时间走过了国外一些国际化大都市上百年走完的历程,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由解决温饱到高质量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当年的蛇口开山炮声依然在耳,如今的深圳经济特区生机勃勃,这是中国人民创造的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向世界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磅礴伟力,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深圳等经济特区一路走来,每一步都是艰难的,都付出了艰辛努力,不仅创造了伟大奇迹,更积累了宝贵经验,可以概括为“十个必须”。这“十个必须”,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区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短板弱项,经济特区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新形势需要新担当、呼唤新作为,新时代经济特区要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推动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奇迹!
多维解读
核心角度1:改革开放窗口。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窗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通过这个窗口,我们看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由解决温饱到高质量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看到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
核心角度2:新时代,新作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特区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新形势呼唤新作为,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创新角度: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深圳已经成为国际大都市,成为我们改革开放的样板。但中国需要更多个深圳,时代需要更多个深圳的引领。所以,我们期盼更多个深圳崛起,中国能够成为改革开放的百花园。
“天问”问天,逐梦星辰大海
4月24日,国家航天局在2020年中国航天日线上启动仪式上公布: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后续行星任务依次编号。天问一号的名称来源于中国古代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长诗《天问》,表达了中华民族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2020年7月23日,我国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将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发射升空,飞行2000多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自主开展行星探测的第一步。此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工程目标是实现火星环绕探测和巡视探测,获取火星探测科学数据,实现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技术跨越;同时建立独立自主的深空探测工程体系,推动我国深空探测活动可持续发展。此次火星探测任务的科学目标,主要是实现对火星形貌与地质构造特征、火星表面土壤特征与水冰分布、火星表面物质组成、火星大气电离层及表面气候与环境特征、火星物理场与内部结构等的研究。
2020年8月2日,天问一号探测器3000牛发动机开机工作20秒,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中途修正。2020年9月20日,天问一号探测器4台120N发动机同时点火工作20秒,顺利完成第二次轨道中途修正,并在轨验证了120N发动机的实际性能。
2020年10月1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飞行图像。2020年10月9日,在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飞行控制团队控制下,天问一号探测器主发动机点火工作480余秒,顺利完成深空机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飞向火星。
多维解读
核心角度1:不畏艰难。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向着浩瀚苍穹出征了。尽管7个月、最远4亿公里的长途布满荆棘,但任何险阻都无法阻挡我们对未知的探求。人类文明屡因断惑而进步,“天问探火”将因穷理而不凡。
核心角度2:探索奥秘。“天问一号”将载入史册:于中国,它是国家航天科技走向更远深空的里程碑,开启了国人对地球之外行星的深入探索;于世界,它意味着国际太空探索再添生力军,人类对宇宙奥秘的认知将进一步深化。
创新角度:创造人类福祉。“天问探火”,是中国行星探测工程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迈出这一步,我们将亲证宇宙真相,穷理而达本;坚持走下去,我们将创造更大福祉,推动人类进步。
风雨无阻,携手并进:展现中国对外开放诚意
2020年9月4日至9月9日,以“全球服务,互惠共享”为主题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在北京顺利举行。本届服贸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线下举办的第一场,也是全球第一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
线上线下,多元展会。据统计,本届服贸会吸引了包括近20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内、来自148个国家和地区的2.2万家企业和机构线上线下参展参会。服贸会上,覆盖服务贸易全部12大领域的展览,展示了中国服务贸易行业的繁荣全貌。数字贸易、5G通讯、工业互联网、智慧办公、区块链创新、跨境电商……服贸会上的新技术、新业态吸引着外媒的关注。路透社则在报道中重点关注了中国将支持北京打造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设立以科技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贸易试验区的举措。
敞开胸怀,扩大开放。近年来,中国坚持走开放、创新、合作的道路,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实现快速发展。2019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达7850亿美元,连续6年居世界第二。过去15年,中国从世界进口服务累计达4.5万亿美元,对全球服务进口增长的贡献达到12.9%,累计拉动全球服务进口增长10.4个百分点。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坚持扩大开放的姿态和承诺,让国际社会纷纷点赞。
共克时艰,携手繁荣。“当世界经济挣扎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寒冬中时,中国服贸会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及增长带来了一丝温暖。”“全球希腊运输新闻”报道称,以数字化、“互联网+”技术为特色的服务贸易新兴产业是本次贸易会的一大亮点,能为“后疫情时代”各国的发展带来光明前景。
规模盛大的服贸会,向全球各国释放了中国坚持对外开放、携手促进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繁荣的信心。这次服贸会的顺利举办,为低迷的世界经济增添一抹亮色。
多维解读
核心角度1:互惠共享。本届服贸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线下举办的全球第一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覆盖服务贸易全部12大领域的展览,使得世界各国尝到互惠共享的成果。
核心角度2:扩大开放。本届服贸会的举办,表明中国坚持走开放、创新、合作的道路,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坚持扩大开放的姿态和承诺,敞开胸怀,海纳百川的信念,必将赢得国际社会的赞赏。
创新角度:中国力量。当今世界,属于“后疫情时代”,当世界经济挣扎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寒冬中时,中国服贸会以数字化、“互联网+”技术为特色的服务贸易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及增长带来了温暖,贡献出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