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视阈下中国与沿线国家食用菌产品贸易状况与发展策略

2021-05-12周昊天

贵州农业科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食用菌一带进口

周昊天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重庆 400052)

0 引言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了共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合作倡议,力图构建一种不同于传统区域合作体系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贯彻与实施,为中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发展中国家为主,这些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经济发展潜力大,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一些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存在较强的互补性。

中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品种多、产量大。2013年,中国食用菌年产量达3 600万t,食用菌年产量占世界的比例超过70%,食用菌出口到126个国家和地区,占世界贸易总量的48%以上,是世界上食用菌生产和贸易量最大的国家[1]。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食用菌产业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重视,《中国食用菌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要实现食用菌行业稳步发展,引导食用菌产业合理布局,强化科技创新能力,为提升食用菌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强大支撑。作为一种绿色产品,食用菌的食疗保健作用和营养价值也得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高度肯定,并曾经提出人类最佳的饮食结构是“一荤一素一菇”,由此可见,研究食用菌的国际贸易问题对于推进中国现代农业健康发展、促进中国农产品的贸易发展意义重大。

当前,中国的食用菌种植面积明显扩大,产量与产值逐渐跃升至世界第一位,迅速推动了食用菌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发展要求下,依托中国的特色资源和政策优势,大力发展食用菌出口贸易对于中国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增加农民收入、助力商务扶贫和实现乡村振兴意义重大[2],有助于进一步强化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优化食用菌贸易结构,增强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1 食用菌贸易基本概况

2013-2019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食用菌贸易合作稳步推进,食用菌贸易总体上呈出口总额逐年增长、进出口总额较快上升趋势。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食用菌贸易总规模由2013年的270 608.75万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377 656.88万美元,增长39.56%,年均增长6.59%。2013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食用菌出口总额为269 483.07万美元,而2019年出口总额为374 724.53万美元,增长1.39倍,年均增长23.18%,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食用菌出口总额占中国食用菌总出口额的比重已从2013年的27.30%增加到2019年的69.31%,增长约42.01%。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食用菌的进口总额2013年为1 125.68万美元,2019年为2 932.35万美元,增长2.60倍,年均增长43.42%,进口总额的增长幅度高于出口总额的增长幅度。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食用菌贸易中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2013年中国的贸易顺差为268 357.39万美元,而在2019年扩大到371 792.18万美元,增长1.39倍,并且贸易顺差的趋势不断扩大。随着“一带一路”合作的深入,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食用菌贸易规模将会持续扩大,增长趋势将更加明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中国的食用菌贸易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 食用菌进出口贸易的市场结构特征

2.1 出口

从表1看出,2013年,中国的食用菌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和美国3个国家,出口额分别为122 237.52万美元、50 555.02万美元和44 033.53万美元,占当年食用菌总出口额的45.36%、18.76%和16.34%,其中,中国对日本食用菌的出口额接近50%,居第一位。2019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食用菌贸易出口市场则集中在越南、泰国和马来西亚3个发展中国家,出口额分别为191 746.54万美元、91 245.42万美元和46 390.90万美元,占当年中国食用菌总出口额的为51.17%、24.35%和12.38%,对越南食用菌的出口额居第一位。2013年,从中国进口食用菌的前13个国家中,发达经济体有8个,占8当年中国食用菌总出口额的比重高达86.39%,其余7个发展中国家从中国进口食用菌的比重不足11%;2019年,从中国进口食用菌的前15个国家中,发展中国家有10个,占当年中国食用菌出口总额的比重高达90.75%,其余5个发达国家从中国进口食用菌的比重不足9%。2013年,在占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食用菌贸易出口份额排名前10位的国家中,东南亚国家有4个,分别是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而在2019年,占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食用菌产品贸易出口份额排名前10位的国家中,东南亚国家有5个,分别是越南、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表明,随着”一带一路”进程的加快,中国的食用菌贸易伙伴越来越集中在南亚、东南亚等亚洲发展中国家,对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也有一定比例的出口额但不多,东南亚、南亚国家在中国食用菌产品出口贸易的区域格局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此也表明,中国食用菌的出口总体架构比较简单,对于某些特定国家或者地区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表1 2013年和2019年中国食用菌出口“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的贸易情况

2.2 进口

从表2看出,2013年,印度、巴基斯坦、越南、马来西亚和俄罗斯5个国家是中国食用菌贸易的主要进口国,进口总额比重达100%。其中,印度、巴基斯坦和越南对中国的食用菌出口贸易额分别为600.55万美元、266.56万美元和139.92万美元,占当年食用菌总进口额的53.35%、23.68%和12.43%,印度的出口比重超过50%,位居第1位;2019年,中国进口食用菌的国家主要是印度、巴基斯坦和土耳其,贸易额分别为2 084.79万美元、439.11万美元和403.18万美元,占当年中国食用菌总进口额的比重分别为63.24%、13.32%和12.23%,其中印度对中国的食用菌出口比重相对2013年增长3.47倍,其对中国食用菌的出口比重依然稳居第1位。2013年,向中国出口食用菌的前5个国家均为发展中国家;2019年,向中国出口食用菌的前5个国家也均为发展中国家,其中,俄罗斯食用菌的出口额由2013年的36.25万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123.95万美元,增加3.42倍。在占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食用菌产品贸易进口份额排名前5位的国家中,2013年和2019年南亚和东南亚国家均是中国食用菌的主要进口市场。表明,南亚、东南亚等亚洲发展中国家依然是中国食用菌的主要进口国,中国对西方发达国家的食用菌有一定比例的进口额但比重不高,中国食用菌的进口贸易结构仍然比较单一。

表2 2013年和2019年中国食用菌进口“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的贸易情况

2.3 进出口

2019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食用菌贸易进、出口额相比2013年均有明显的提高,出口总额已从2013年的269 483.07万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374 724.53万美元,增长1.39倍,进口总额由2013年的1 125.68万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3 296.62万美元,增长2.60倍。表明,随着”一带一路”进程的加快,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食用菌产品贸易规模在逐年扩大,发展潜力巨大,需要进一步开拓市场。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食用菌贸易顺差从2013年的268 357.39万美元扩大到2019年的371 792.18万美元,增长幅度达38.54%;“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处于对中国食用菌产品贸易的净进口地位,中国处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食用菌产品贸易的净出口地位,这意味着中国食用菌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比以往更依赖于外部需求市场,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因此,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食用菌贸易进、出口结构需要得到进一步优化和调整,需要通过采取一系列科学的政策措施来减少贸易波动对中国食用菌贸易产生的影响。

3 食用菌进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特征

3.1 出口

从表3看出,2013-2019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的食用菌产品主要包括干制食用菌、其余干蘑菇和块菌、干木耳、非醋手段制作的伞菌属蘑菇等11个。其中,干制食用菌出口总额约为993 707.09万美元,占食用菌产品出口贸易的45.46%;其次是其余干蘑菇和块菌,出口额约为449 638.25万美元,占20.57%;第3是干木耳,为372 476.22万美元,占17.04%。这3种食用菌产品的出口总额为1 815 821.56万美元,占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食用菌产品出口贸易的83.07%,其他食用菌品种占比不足17%。可见,这3种食用菌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出口食用菌产品[3],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的食用菌产品种类较少,食用菌产品的出口结构亟需进一步优化和调整。

表3 2013—2019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食用菌产品的出口贸易

3.2 进口

从表4看出,2013—2019年,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的食用菌产品相对较少,仅有其余干蘑菇和块菌、干制食用菌、暂时储存的蘑菇和块菌等5种,进口贸易总额为3 115.16万美元。其中,其余干蘑菇和块菌、干制食用菌2类食用菌进口额分别为1 523.81万美元和1 462.23万美元,分别占食用菌产品进口贸易总额的48.92%、46.94%,这2种食用菌进口总金额为3 296.62万美元,占中国食用菌进口总值的95.86%;暂时储存的蘑菇和块菌进口总额为96.66万美元,占3.10%;其余品种食用菌占比不足1.05%。表明,2013—2019年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的食用菌产品与出口相比则更加集中,进口食用菌的规模还比较小,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的食用菌产品和规模水平还有待提高。

表4 2013—2019年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的食用菌产品贸易额

3.3 进出口

2013—2019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的食用菌贸易总额为3 115.16万美元,而出口的食用菌贸易总额为2 185 893.29万美元,出口的食用菌贸易总额是进口的701.70倍;干制食用菌、其余干蘑菇和块菌占食用菌产品进口贸易的95.86%,占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食用菌产品出口贸易的66.03%,占比均超过50%。由此可见,中国处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食用菌贸易的净出口地位,进、出口产品主要集中于干制食用菌、其余干蘑菇等少数几个类别,食用菌产品进、出口结构仍然比较单一。

4 加快食用菌贸易的发展策略

4.1 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充分挖掘国内市场需求潜力

目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食用菌进、出口贸易主要集中于南亚、东南亚等少数几个国家或地区,对于某些特定国家或地区具有较强的依赖性,食用菌产品对外贸易依存度过高。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充分挖掘国内食用菌市场需求潜力、减少对外贸易依存度是当前促进中国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较为重要的任务之一,也是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的重要抓手。

一方面,应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更深、更快地融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去。中国政府需要积极搭建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合作平台,在巩固与“一带一路”沿线原有贸易伙伴食用菌产品贸易关系的基础上,增加与欧、美以及亚洲发达经济体的经济交流与合作,扩大与发达经济体食用菌产品的进、出口贸易规模,尽可能多地举办类似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国际经济交流活动,以更加开放的思维谋求发展,维护好多边贸易体制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减少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架构起开放、合作、融通、共赢之路。

另一方面,需要充分挖掘国内市场需求潜力,进一步释放国内市场活力。中国拥有世界上潜力最大的消费市场,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出口、投资向出口、投资、消费协调转变,有效释放国内市场的活力,是解决经济运行过程中突出矛盾的关键所在,也是促进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向好发展的重要环节。尤其是目前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贸易、投资和消费都将会受到显著影响,外贸出口压力增大,国际市场风险增加,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贸易摩擦逐渐增多的背景下,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将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出口建立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基础之上,形成中国食用菌产业的比较优势,积极扩大内需,不失为减缓国际经济波动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稳定对外贸易依存度的良方。

4.2 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适度扩大食用菌进口规模

2013—2019年,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食用菌的品种相对较少,食用菌产品进口品种仅有其余干蘑菇和块菌、干制食用菌、暂时储存的蘑菇和块菌等5种,中国食用菌产品的进、出口贸易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同时,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食用菌的规模还比较小,南亚、东南亚等亚洲发展中国家依然是中国食用菌的主要进口国,中国对西方发达国家的食用菌有一定比例的进口额但比重不高,中国的食用菌贸易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的地位,并且贸易顺差的趋势还在不断扩大,进口食用菌的规模水平有待提高。

近年来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升温,单边主义和多边主义盛行,中国的食用菌贸易屡次遭受西方发达国家以及传统贸易市场国家和地区的反倾销、反补贴、关税、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因素的限制,导致食用菌贸易发展受到限制,无法很好地掌握贸易的主动权。因此,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该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禀赋优势,积极开拓与增加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食用菌贸易种类,丰富食用菌产品贸易种类,尽可能减小由于食用菌产品过于单一、市场过于集中所带来的贸易摩擦和市场风险;同时,中国也需要进一步扩大食用菌进口规模,积极开发与充分利用欧洲、东亚、非洲、拉美等有潜力的市场,发展多元化的进口市场,适度降低对南亚、东南亚等传统贸易市场的进口依赖程度,降低食用菌产品的贸易风险,提高食用菌产品的抗风险能力,促进中国食用菌贸易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协调发展,从而推动中国食用菌产业的稳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4.3 加快技术研发力度,延长食用菌产品产业链

近年中国食用菌产品贸易份额在日本、韩国、美国、德国等传统销售市场上有所下降,其最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近年来不断提高食用菌产品的质量标准和卫生健康标准,对食用菌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严格,对食用菌产品进口的标准和准入门槛要求越来越高,使中国食用菌对传统市场出口遭受较大损失[4]。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快食用菌产品的技术研发力度,延长食用菌产品产业链。

一方面,要提升食用菌产品的品质,打造质量优势。应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力度,推动食用菌产品在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科技创新,重点发展食用菌产品的精深加工,突出食用菌产品的绿色、安全优势,力争使食用菌产品在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售后服务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延长食用菌产品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加强对食用菌品牌的培育力度,调动国内外消费者的信心,充分发挥中国食用菌产业潜在和现实的比较优势,从而增强中国食用菌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5]。

另一方面,要创新食用菌产品的生产与管理模式。例如可以根据不同地区食用菌产品的生产特点,采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新型职业农民”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经营模式,通过产业链的纵向和横向嵌合以及各方主体优势互补和分工合作,发挥各经营主体的优势,共享信息和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升食用菌产品的生产效能;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扩大食用菌市场份额,通过“互联网+食用菌+”模式,整合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加快建设食用菌领域的国际营销网络,支持食用菌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交易,促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从而实现食用菌产品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体系化和收益最大化[6]。

5 结语

现阶段,中国处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食用菌贸易的净出口地位,贸易顺差比较大,食用菌贸易主要集中于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食用菌贸易主要集中在干制食用菌、其余干蘑菇等少数几个品种,食用菌产品进、出口结构仍然比较单一,食用菌产品的品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因此,在食用菌贸易发展的过程中,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应该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充分利用好“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契机,同时,中国应该进一步密切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经济、技术、文化等领域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充分挖掘食用菌产品的国际、国内市场需求潜力,优化进、出口贸易结构,适度扩大食用菌进口规模,加快技术研发力度,延长食用菌产品产业链,提高食用菌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依托中国独特的特色资源和政策优势,加快食用菌产业结构转型,以此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互利、互惠与双赢,在增加农民收入、助力商务扶贫、实现乡村振兴的同时,促进中国食用菌产业的稳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食用菌一带进口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数据进口
数据—进口
数据 进口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