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西永定路

2021-05-11兵马司

中关村 2021年4期
关键词:五棵松沙窝翠微

兵马司

北京西的永定路不是一条历史悠久的路,但在北京半个世纪的城市改造中却赫赫有名。每当穿越这条街道的时候,都有一种莫名的冲动,因为这条街也伴随我从少年到青年的人生历程,许多往事,或者悲伤与喜悦的故事都在这里悄悄地进行。我在这条大街找到了第一个工作,在这条大街第一次住医院,在这条大街的一个酒店与我的老婆认识举行的婚礼……在这条普通的道路像一位长者,伴我走过30年的风风雨雨。

永定路一带在古都与新都之赫赫盛名下沉寂着,只有对历史地理研究者对它有所钟情。其实永定路、翠微路、玉泉路等这几条马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已经是布局完整的。

永定路北起田村路半壁店,南至新苑村(青塔),辟于日伪时期(1939年),时为4米宽砾石路面。建国以后,先后于上世纪50年代、80年代大规模改建。其东北便是永定河引水渠,故以此为称。听六建一个老木匠说过,上世纪50年代时,他从沙窝走到田村去干活,走的都是沙地里的小路,错落几个村子,铁家坟、黄家坟到田村。还有,万寿路、五棵松到永定路年长的一代,小时候见过不少日式建筑,敦敦实实的大坡顶平房,厚墙室内木地板,墙足有一米厚……上世纪1965、1966年时,当地人回忆到永定路口南小街还叫“新北京”。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侵略者迅速占领北京,进而进占华北。控制并稳定东北、华北,建立战略后方,是日军控制亚洲,争夺南洋并且争霸世界整个战略部署中最重要的一步。因此,日军一面掠夺,一面推进东北“满洲国”的基础设施和工业建设之后,日本侵略者又试图使北京成为它侵略整个中国的重要根据地,为此,对北京的城市发展布局进行了规划。

1959年北京建设史书编辑委员会编辑的《建国以来的北京城市建设》一书259页中,有这样一段叙述,日伪统治时期,新辟了西郊新市区和东郊工业区,并以长安街为东西新市区之间的联络干线。为此,于1939年新开长安门(今复兴门)和启明门(今建国门),又修筑了长安门至玉泉路以及启明门至现在西大望路之间的道路。

清朝吏部尚书铁保之坟茔地

传统意义上的京西永定路北起田村路,南到青塔小区,现在往南延长到京石路,永定路附近最有名的单位是航天部第二研究院。永定路之西玉泉路与石景山区搭界,东望五棵松路(今之西四环路),再向东数去是万寿路、翠微路、公主坟……

永定路曾有铁家坟,是乾隆年间大书法家,官至两江总督、吏部尚书铁保之坟茔地。这条路东起航天二院宿舍,西至玉泉路。北始黄家坟,南到航天二院。这条路是因为铁保的墓地而得名的。

铁保,字冶亭,号梅庵,满洲长白山人,正黄旗。乾隆十七年(1752年)生,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进士,后官至两江总督。道光四年(1824年)正月病逝,享年71岁。次年四月十六日安葬于此地,后看墳户形成村落。

铁保墓在原铁家坟110号内,日军占领时期被日军炸开石门盗掘。到1949年时候,有50户人家,房屋破败……现全村已拆迁。

永定路1949年以前,属于枣林村,居民不足20户。当时西面有一座三官庙,东面有一座如来庙……1949年之后,陆续迁入居民大部分集中在永定路商业街两侧。1956年这里盖起了西部有名的永定路百货商场,90年代重建为今天的西典百货大厦。

在永定路的东面,有一条街叫枣林路,这个名字就来源于解放前的枣林村,以前这里有个居民院几十家居民,家家都种有枣树。在秋天来临之际,每家的枣树上挂满了大枣,令过往的人们垂涎。这里的人们每每在丰收季节,家家拿出自己的果实赠与邻里,共享收获的喜悦。

最早在永定路上运营的公交车,应该是334路,据考证,334路的前身是34路,1972年11月在全北京郊区线路统一升位的时候改为334路。334路在80年代前期使用BK660型公共汽车,印象深刻的是,334路以前从永定路到铁家坟的票价是5分,到半壁店7分,到五孔桥1角,全程可能是2角。

370路是永定路上的第二条线路,370路是1989年11月4日开通的,单向右环,1989年11月4日是一个阴天,星期六,当时还上学的我星期六还上了半天课,我坐了一圈370路,感觉还不错,就是间隔大了一些。

谈到这条街道的历史,是可以上溯到元朝的。永定路1986年施工中发现过元代古墓,墓为单室砖室墓。

五棵高大的松树

西四环路的前身——昔日五棵松路,是南连丰台北抵颐和园接海淀可去山后的南北古道。

说到这一地名的历史,可追溯到清代,当时此处有提督邵英的墓地,周围有五棵高大的古松。“提督”乃是“掌一省军权之官”,但史料中对邵英少有记载。当年五棵松树的具体位置,在今天的地铁1号线五棵松站的北侧站口,是五棵二十多米高的松树,枝繁叶茂,傲然挺拔。树与树之间距离大致相等,枝杈相接、树冠相连,相依相偎,簇拥在一起,分布于50平方米左右的范围内。当时五棵松树的周围没有任何建筑,几里之外望去,五棵高大的松树就像刚刚升起的蘑菇云,是当时京西一带的标志物之一。

早年间出阜成门往西南再向西有一条去往门头沟的大道,许多从门头沟往京城送煤、送山货的拉骆驼人,和到潭柘寺、戒台寺进香的人,大多走这条路,五棵松附近是必经之地,不少人都在这儿歇脚儿。特别是夏天,由于天气炎热,在五棵松的树阴下歇脚儿乘凉的过路人很多。

民国年间,阜成门外人烟稀少,越往西走越荒凉,还时有打劫的强盗出没,许多人都不敢单独行走。为了保险起见,一些去往京西的人们就纷纷相约在五棵松树下聚齐儿,然后搭帮而行,所以“五棵松”就被当成地名叫开了。后来在五棵松树的北面形成村落,称“五棵松村”。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五棵松一带建成大片的居民区和企事业单位,仍以“五棵松”为名称。

1965年7月,北京开始修建第一条地铁,其线路正好从五棵松附近经过,并在此设“五棵松站”。四十多年前修地铁时,还没有暗挖技术,而是采取明挖的方法施工,所有地铁的建设都是“敞开式”进行,工地面积很大。为了保住这五棵古松,人们想了很多办法,但由于施工时使五棵松树附近的土质和水质受到损坏,加之在开挖地面时又伤了树根,还是有一棵松树先死了。为了保住五棵松树的原貌,人们试图移来一棵,但没有成功,后来连剩下的四棵也死了。

五棵松樹虽然没有,但人们没有因此而改变对这一地方的称谓,依然称此地为“五棵松”,并在附近补种了五棵松树,以示纪念。以后,随着西长安街向西延长,到石景山和西四环路上“五棵松桥”的建成,使五棵松一带逐渐成为京西最为繁华的地区之一。

两番被淤塞掉的古金沟河道

西四环上有座跨越古河道的立交桥叫金沟河桥,横贯东西穿过铁家坟村落的一条道路叫金沟河路,这里曾是元代郭守敬两番主持开挖两番被淤塞掉的古金沟河道,莲花水系作为城市一般用水是完全可以满足需要的,但金代定都燕京城后,随着人口的增加及不断增长的军备开支,对物资的需求量也在增加。今永定路以北的金沟河路,就是金沟河旧河道遗迹。后来因地势高低不平,河道经常淤塞影响通航,不得不于1187年废弃,留下了一条储水的沟。

沙窝及复兴路之北,过去还有一个叫沙沟的村子。

沙窝村原名杏园村,后来因为这里风大沙多,而更名为沙窝。1949年,这里有约60户人家。房屋又小又旧……50年代初,一些单位开始再次兴建,一些分散住户也开始迁移到此,形成居民区,分为东西两部分。现在此地已经为今日家园等小区,四环路边的沙窝桥保留了沙窝的名字。沙窝村仅存的一些房屋,在今日家园的北侧,还在悄悄地隐藏着,不熟悉这里的,很容易忽视它。

万寿路北段是阜成路,北侧有明朝的慈寿寺,寺内有永安万寿塔,明神宗圣母慈圣太后万历四年(1576)年建,后来废弃,仅仅存孤塔。民间称八里庄塔。万寿路的名称,即由此塔而来。万寿路原为农田、土路,日伪时期改为砾石路。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铺筑沥青路面,是连接颐和园和丰台的主要道路。居民区、机关大院、商业区……慢慢在这条街发展起来。

朱各庄东起万寿路,西至西四环路。明朝成化年间,僧人道深《广慧禅寺开山纪略》云“京都之西十数里许玉河乡朱家庄五华梵刹……”文中称作“朱家庄”;《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称作“诸葛庄”;清朝《五城寺院册》“广慧寺在玉河乡朱家庄。”民国年间开始叫“朱各庄”,新中国之后仍称作“朱各庄”,当时只有40户人家,全是平房。

翠微路原属罗道庄村和苑家村,北段西折与万寿路相交,南至吴家场。日伪时期1939年筑造土路,因为遥对西山翠微山,取名于此路,翠微原来指山的青绿色。新中国成立后,对这条路进行大规模的沥青的铺设,西面为万寿路,再西面为西翠路,因为位于翠微路西面的原因而得名。西翠路之东原来有东翠路,后消失。翠微路北面有翠微中里,翠微西里,翠微南里……南端有机关大院,中段和复兴路相交。著名的翠微大厦位于此地。

复兴路东起木樨地,西至玉泉路,因为位于复兴门外,又区别复兴门外大街,由此得名。日伪时期,被叫作长安大道。抗战胜利后1945年改称复兴路,取复兴国家之意。1967年,称作解放军大路,1977年,恢复叫作复兴路。

猜你喜欢

五棵松沙窝翠微
长相思·别故乡
峰峰坐地铁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踏冰展“折扇”,斗球“五棵松”
华熙LIVE·五棵松
“沙窝萝卜”区域公用品牌的成就之路
天津农业新特产
——沙窝萝卜
像卖钻石一样卖沙窝萝卜 5个月卖3000万元
五棵松体育文化中心尝试场馆运营新模式
洪潮山水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