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照市大夏家岭清代四合院的空间形态研究

2021-05-11施文

工业设计 2021年4期
关键词:空间形态清代四合院

施文

摘要:文章对日照市大夏家岭清代四合院空间进行实态调研,了解了四合院的历史文化脉络。通过走访考察、调研、绘制院落复原图与防御路线图等研究方式,整理其中的空间形态特征,分析院落空间布局,归纳总结院落空间布局形成的原因,进一步研究大夏家岭四合院院落外部及建筑内部的空间形态。以期为时代语境下传统民居的保护及空间演化提供支持。

关键词:大夏家岭;四合院;清代;空间形态

中图分类号:TU2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1)04-0130-02

传统民居是活化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记忆,是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重要传承载体,民居建筑的空间形态直观反映了自然意识、伦理道德观念、社会文化等内在文化因素。因此,在保护传统民居时应更注重民居空间形态结构的整体保护,尽管目前对于传统村落的研究和保护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但仍然有许多具有历史价值和鲜明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未得到有效保护和研究。当今乡土建筑在保护中有一种现象是值得注意的,就是保护性的弃置,传统民居空间形态的历史文化传承和新时期的价值再生,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对传统民居的空间形态特征进行解读,分析空间布局及形态的形成缘由,有助于总结民居空间的形态构成及功能,以期为后续空间规划和建筑再利用提供支持。

1大夏家岭四合院的历史渊源

大夏家岭村地处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日照市在建国后第一部正式出版的村级志书《范家楼村志》在《大事记》中记载:“明初,夏氏由海州之东海迁来立村,后迁今夏家岭村”。大夏家岭村的夏家四合院,是日照三庄地区最后一座清代四合院古建筑。清代日照地区名门望族的院落多为四合院,房屋有石基、砖砌筑墙体,以筒瓦或板瓦作为盖顶。夏家四合院始建于清朝中期,院落包含多个功能空间:房主及务工人员的居住区域、授课的私塾讲堂、房主家庭自给自足的生产作坊等等。夏家四合院也是清代时期典型的防御型建筑,如今院内防御结构依稀可见高墙、瞭望塔(土炮楼)、逃生密道,具有显著的防御性特征 (如图1、图2)。

2大夏家岭四合院的空间形态特征分析

大夏家岭四合院选址很有讲究,院落以西侧横山为屏,北侧是辽阔的草场,为院子提供了天然的防御保护。中国人在选择及组织居住环境方面通常有采用封闭空间的传统,有时不仅是选择背山面水的封闭空间格局,在建筑形式上亦进行封闭化处理,达到多重封闭的空间格局。受日照沿海地区自然环境和清朝时期当地社会环境的影响,大夏家岭四合院及周边院落建造时形成了相似的外在特征,高大、厚实的卵石砌墙将庭院包围其中,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向内部聚合的空间,以此来抵御自然环境的侵袭和战乱的侵扰。院落总占地面积约为380m2,其中庭院面积约为225m2。四合院南房进深约3350mm,宽约7040mm,分隔为内外两间。清朝时期,夏家家业鼎盛,创办私塾,南房被用作书房和会客厅,亦为私塾课堂,外间是教室,里间为书房。

2.1院落空间形态的伦理特质

在中国传统社会观念中十分注重“礼”,强调“礼,序也,礼别异,尊卑又分,上下有等,谓之礼”,并视宅舍为“礼之具也”。大夏家岭四合院与北京四合院形制类似,院落中北面三间房被称作“正房”,是一家之主所居住的地方,显示出了作为一家之主的威严,东西两侧的厢房是妾室和子女居住的地方,明确了家庭的等级地位,南面设房屋,但只作为入院门厅、私塾、柴草房等空间使用。这种院落布局体现出道德伦理的文化观念。据夏氏后人描述,南侧的院门外曾立有一座影壁,用于遮挡院门。四合院南北两侧的房屋至今仍然保留完好,但是东西厢房等建筑均已坍塌。

2.2院落空间形态的防御特性

大夏家岭四合院东面依山,易守难攻,院墙高耸,封闭围合的院墙是院落的防御体系。院墙及瞭望塔(土炮楼)由沉重的卵石和厚重的夯土砌成,给人坚实、安全的心理感受。四合院西北角有一座瞭望塔(土炮樓)。清朝当地人口较少,总人口居住区域面积还未发展至现今的规模,夏家四合院往北是视野辽阔的草场,用以饲养家畜。夏氏作为当时18庄的“庄长”,院内搭建瞭望塔,凭借院落开阔的视野条件,负责放哨及抵御外来的侵扰(如图3、图4)。炮楼占地约5m2,最初建成时,炮楼分为上下两层,现内部结构已坍塌。炮楼是由卵石和少数青砖筑成,墙壁上设有射击孔及瞭望口。现存炮楼北墙宽2500mm,西墙宽2450mm,墙厚约400mm。北墙保留有1个射击孔,射击孔高320mm,宽470mm,内窄外宽呈向内的喇叭状,防止敌人的子弹从射击孔穿入。炮楼相较于周边房屋高出一米多,既可以瞭望敌情,又可以观察院内的状况。建成时,炮楼顶层搭设烽火台,发现敌情时,点燃烽火,可第一时间通知各庄镇居民尽快疏散。

庭院东南角有一处低矮逃生密道。通道内部现高1351mm,宽831mm,通道长为3000mm。逃生通道与东侧长工院相通,使两座院落看似自成体系,实则相互渗透,大夏家岭四合院院落在兼具防守和进攻功能的同时,更好地保证了居住者的安全。当瞭望塔上哨兵发现敌情时,烽火台燃起,夏氏族人会通过逃生密道躲进长工院。根据建筑的造型外观及装饰判断院中的钱财数量,入侵者第一时间会进入装修精美华丽的夏氏四合院扫荡,这为躲入长工院的夏氏族人争取了逃生时间。另一巧妙之处在于,夏家四合院与东临长工院的地面存在约2100mm的高差,逃生通道利用地面下沉的高差,减小入口高度,将通道伪装成鸡圈,以此躲过入侵者的袭击。

3日照市大夏家岭清代四合院的空间形态成因分析

3.1气候因素

地处我国北方的日照夏家岭四合院,房屋的朝向十分讲究。夏季偏南风可以从窗口进入室内,使屋内的空气流通良好。太阳直射朝南窗户的时间短,所以,朝南的房屋在夏季十分凉爽,而且室内空气流通较好。冬至日高纬度地区 Hsmax 可能比Hs0小, 这时最大太阳辐射强度的垂直面方向为正南向,房屋朝向正南向最有利于争取日照。低纬度地区Hsmax可能比 Hs0大,这时获得最大太阳辐射强度的垂直面方向有两个,分别南偏东和南偏西, 房屋选取这两个朝向都对争取日照有利。房屋向南开窗,冬季室内受阳光直射的时间长,有利于提高室内温度,室内环境较为温暖舒适。因此,夏家岭四合院的主体建筑建造时,为坐北朝南的朝向。

3.2文化因素

从文化根源来说,中国古代在空间营造方面讲究藏风聚气,晋代的郭璞所著的《葬书》中有云:“葬者,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范宜宾为《葬书》作注:“无水则风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由此看来,风水对于住宅来说是极为重要的。风水理论中认为直通的空间会无法藏风聚气。日照市夏家岭四合院南侧还有一处院落,为夏家四合院院主人兄弟所有,据夏氏后人讲述,当时两院院门相对,为防止两院气流直通,风水相冲,便在院门之间建造起一座影壁。如今因村子扩建、修路,当地村民对于传统建筑的保护意识欠缺,影壁被拆除。古人从对太阳的运行轨迹和植物生长的观察中归纳总结出了“万物负阴而抱阳”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背山面水”“坐北朝南”“向明而治”等礼法讲究,这也是大夏家岭四合院主体建筑坐北朝南的原因之一。

3.3安全因素

明末清初,自然条件的欠佳导致当地人民相对缺乏生活所必须的资源。据夏氏后人讲述,夏家负责把守庄镇的最北端,四合院在建造时,为抵御外来的侵扰,发现异常情况时便于及时通知周边居民,防御功能成为院落建造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4结语

大夏家岭清代四合院院落空间承载着夏家岭的历史、文化的变迁与发展,体现了当地民居院落的空间理念,包含了地域文化所赋予的地域特色,是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更是重要的精神文化载体。文章系统分析了大夏家岭四合院的历史渊源、空间形态特征、空间形态成因,希望能够对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特色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为传统民居的继承保护提供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空间形态清代四合院
北京乐成四合院幼儿园
四合院下的宝藏
澧水流域传统城镇街巷的空间形态文化
日常行为下的湖湘村落问题
清代怎样整治形形色色的诈骗案
清代典妻习俗与户婚制度的竞存及原因评析
清代写真人物略考
浅谈清代宫廷乐舞的主要类型
一套四合院 引母女对簿公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