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四五”的省级打开方式(上)

2021-05-11整理

中国公路 2021年7期
关键词:十四五高速公路交通

整理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关键时期。如何在这一重要时期迈出重要的第一步,对各个省份来说意义非凡。

本刊将从“十四五”规划和2021年的具体行动两个维度,梳理全国各省份2021年交通运输工作计划,寻找“十四五”交通发展中将重点解决哪些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答案。本期先来看看省级交通主管单位对“十四五”工作的部分规划。

省级关键词

「综合交通网」

前不久,《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的发布,引发了行业内外的高度关注。《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十五年国家交通网的蓝图,远景展望到了本世纪中叶。国家的近远景规划已如此清晰,各个省份也必须抓紧布局本区域内的综合立体交通网,与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有所呼应,形成有益互补。快速网、干线网、基础网、城市群交通网……迅速成为省级交通工作计划中的高频词。

“十四五”时期,广东要深入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对标交通运输现代化要求,对标世界一流湾区交通运输现代化水平,着力构建便捷高效协同有力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打造世界一流的湾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沿海通道、京港澳通道、珠江黄金水道等通道功能,加快完善北部生态发展区综合运输通道。稳步推进G15沈海高速公路、G4京港澳高速公路等拥堵路段改扩建,完善覆盖全面、普惠便捷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构建便捷顺畅的城市(群)交通网,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完善粤港澳大湾区、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加快深中通道、黄茅海通道、狮子洋通道等重大跨江跨海工程建设,推进广深高速公路、机荷高速公路等干线扩容改造,持续推进珠三角地区跨界道路(公路)规划建设。打造高品质、高标准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高质量推动新时代“四好农村路”规划发展,优化调整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公路连接工程;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提档升级,实施县道改造升级和农村公路危桥持续集中整治;逐步推行镇通(建制)村至少1条四级双车道公路改造,实现县到镇(乡)通二级、镇到镇(乡)通三级公路。

福建计划新建高速公路500公里,省内现行规划内的国家高速公路全面贯通,普通干线公路连线成网,新增国道228线等3条国道并实现境内全线打通,贯通对接长三角、粤港澳等经济区,以及中西部经济区的大动脉。继续实施乡镇便捷通高速工程、县道“四晋三”、通村公路“单改双”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地区交通通达深度。深入推进“丝路海运”标志性工程,打造连接内陆省份、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一带一路”运输通道,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国际贸易新通道。主动服务国防建设,有序推进福建国防交通基础设施“十四五”规划项目实施。

到2025年,新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北通道、南通道将全线高速化,中通道扩能提升,南北疆大通道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全面建成北疆环准格尔盆地、南疆环塔里木盆地高速化环线,除塔什库尔干县以外其他所有县市实现高速(一级)公路“县县通”,全面构筑东联西出、南北畅通的路网格局,更高标准、更高效率服务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区普通国道网基本贯通,低等级路段状况明显改善,一批连接口岸、交通枢纽、旅游景区、产业园区的国省道项目相继建成,一批城镇过境段改造项目建成通车,全面提升保障能力和服务品质,高质量服务自治区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旅游开发及新型城镇化发展。加快建设广泛的基础网,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实施通村组硬化路建设,建立规范化可持续的管护机制,促进农村地区资源开发、产业发展,加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与旅游资源富集区交通建设,以交通便利巩固脱贫成果、服务乡村振兴。

“十四五”期间,交通运输部将按照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布局,畅通综合运输大通道。(摄影:赵广亮)

河南将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建设,构筑“一主、三副、多点”的三层级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支持郑州航空港建设,促进航空经济、口岸经济、枢纽经济发展;加强不同交通方式协同对接、信息共享,加快公铁、公水、陆空联运模式发展,建立综合客运枢纽旅客联程服务体系,加快实现货物运输“一单制”和旅客出行“一票制”。

江西将强化交通运输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等重大战略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完善大南昌都市圈综合交通网络,加快赣州都市区综合交通网建设。

青海着力完善公路基础设施网络。以服务支撑青海省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提升区域竞争力、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为己任,积极打通周边省际运输大通道,促进高速公路贯通联网、扩容改造,不断构建互联互通快速网。积极打通国省干线“断头路”“瓶颈路”,促进国省干线贯通衔接、提质升级,不断构建衔接高效的干线网。积极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向进村入户倾斜,促进农村公路延展联通、提档升级,不断构建广泛覆盖的基础网。

宁夏将着力打造公路路网,率先建设黄河流域规划高速公路新通道,以省级高速跨河通道和省界出口为重点,“连通上下游、畅通左右岸”,推动快速网互通互联;贯通国省干线跨河通道,改造提升城市过境段和超期服役路段通行能力,推动干线网衔接高效;延伸农村公路,逐步推进20户及以上具备建设条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推动基础网广泛覆盖。

「智慧交通」

交通运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北斗、物联网等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搭建了综合性交通大数据平台,实现跨领域、跨区域、跨层级的综合交通运输信息资源共享共用。智慧交通在一步一步走向行业期待的高度,行业对智慧交通的重视程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十四五”时期必将是智慧交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

浙江着重突出创新发展,高标准建设未来交通科创中心,加强全行业高能级科创平台建设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快人工智能、物联网等重点研发基地建设。突出数字赋能,布局交通领域新基建,拓展智慧公路、智慧港航、智慧机场、智慧枢纽、智慧工地等场景应用。

到2025年,吉林将基本建成“交通设施数字感知、信息网络广泛覆盖、运输服务便捷智能、行业治理在线协同、技术应用创新活跃、网络数据安全可控”的数字交通体系。打造吉林交通“数字大脑”,建设智慧交通信息平台,实现交通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与社会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以高纬度季冻区公路智慧提升工程、高速公路智能化示范工程为载体,推进智慧公路、智慧航道、智慧枢纽和自动驾驶测试路建设,逐步实现全路网监测分析、全天候安全通行、全方位车路协同。以打造智慧化交通出行为目标,加快跨运输方式、跨区域全程数字化客运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旅客联程运输“一码通行”。

福建则加快发展新基建,推动5G在交通运输各领域场景的推广应用,加快泉厦轻型智慧高速公路、交通智慧杆、智能化无人集装箱码头示范区等落地。提升服务智能化,发展一体衔接的全程电子化服务模式,推广移动支付和ETC应用,创新智慧物流运营模式,推动构建多式联运、城市配送、农村物流信息等平台。

湖北将坚持传统基建“补短板”、新基建“扩乘数”,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推动传统交通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发展,推进安全可靠、智能绿色、经济高效的交通运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安徽将开展智慧交通发展专项行动,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抓好智慧交通场景落地运用,拓展新基建等智慧交通领域。大力实施智慧政务工程。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力推进政务服务系统整合,推进业务精细梳理、数据高度共享,实现交通政务服务高品质“网上办”“一次办”“指尖办”。重庆亦有智能先进的智慧交通体系上线,即加快建设交通综合业务管理系统,支持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永川区智慧交通样板区和两江新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推动建设智慧高速、智慧航道、智慧港口、智慧枢纽等新型交通基础设施,打造出行服务网、物流网,推进交通服务便捷化、治理精准化、决策科学化,促进交通发展向场景智能化、运行智慧化转变。

国道235线江苏新海线 (摄影:许特显)

河北将建成以延崇、京雄、荣乌新线和京德高速公路为代表的智慧高速公路,自动驾驶车路协同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山东将建成济青中线和京台高速公路山东段智慧高速公路示范项目,带动高速公路管理服务信息化,成为全天候通行、全路段感知、全过程管控示范样板。

「行业治理」

“行业治理”几乎是所有省份“十四五”交通工作的热词,足见其对行业的影响力,试想一个治理混乱的行业,何以挑起强国重担、当好先行?行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是考验管理者和管理制度的重要问题。“十四五”时期,行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需要有质的飞跃,才能与国家发展、公众的需求相匹配。

北京计划“十四五”时期明显提升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交通治理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完善,市场治理规则、规范、标准进一步完善,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基本构建,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基本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日趋完善。平安交通建设水平显著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显著增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下降率9%,安全和发展的统筹能力进一步增强。

河北提出交通行业治理要规范高效,跨方式、跨部门、跨区域综合交通运输协同管理机制更加完善,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和交通法律法规体系更加健全,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升,法治政府部门建设迈出新步伐。陕西增强综合交通治理能力,深入推进“大交通”管理体制、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等重点领域改革。

黑龙江也在寻求行业治理体系建设上实现突破,将重点深化交通运输领域改革,进一步理顺省市县三级综合执法体系、工程质量监管体系、运输行业管理体系、安全监管体系,完善厅直相关事业单位的行政辅助职能。黑龙江还将健全行业制度体系,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增强行业文化建设引领力,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全面提升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水平。

河南深入开展行业治理现代化行动,内容更为丰富,包括加快推进交通强国试点建设,以及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内陆型多式联运、治超事中事后监管方面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深化交通运输行业改革,加快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完善综合交通运输协调机制,推进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让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协同发力,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格局。

提及行业治理必然离不开“放管服”。河北将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交通运输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最大限度释放行业发展活力。广西要不断扩大开放程度,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市场,要继续深化行业改革,从结构、制度、技术、标准、管理等各方面综合施策,提高治理水平,降低循环的制度性成本。

贵州着力打造行业治理升级版。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为抓手,建立综合交通运输协调联动机制。更重要的是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着力推进交通运输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过时,面临“十四五”的机遇和挑战,更需要行业管理者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和决心,坚定不移地推动改革创新。改革创新的内容不应仅局限于体制机制,应该拓展到更广泛的领域,为行业发展创造更多可能性。破解发展难题、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改革创新。

“十四五”时期,浙江将进一步强化综合交通统筹机制,深化交通投融资、运输市场化、港口一体化、综合执法等重点领域改革,优化用地保障、前期工作等管理模式。强化法治政府部门建设,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西藏也将重点实施改革创新战略,持续深化交通运输改革,完善行业管理体制机制。同时,着力防范化解交通运输领域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力争“十四五”期化解政府隐性债务450亿元。创新审批服务模式,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湖南实施改革创新计划的领域较多,在改革创新筹融资方式方面,高速公路建设将坚持市场导向、效率优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推广PPP、BOT模式。普通国省道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将用好燃油税资金、地方政府债券。此外,湖南还将研究探索高速公路与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捆绑建设机制,创新破解生态环境制约,科学设计项目线位走向和场站选址,合理避绕生态敏感区域和永久基本农田。科技创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湖南将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促进发展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

「出行服务」

优化出行服务,是2021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上的热词,“部长报告”中反复提及该词。千万亿元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上天入地的综合立体交通网,最终是为了服务出行者、方便出行者,让出行者享受快捷、安全、实惠的出行服务。成为基建狂魔不是目的,便利出行才是答案。

“十四五”时期,浙江将聚焦“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打造“出行即服务”平台,推广“城市大脑”应用,发展旅客“一票制”联程联运。进一步缩短设区市城区进入高快速路网的时间,推动中心城区快速抵达机场、高铁站,提高枢纽换乘效率。培育“交通+”人文、旅游等模式,加快建设开放型精品服务区和特色示范线,持续强化路域环境治理,形成全域美丽交通。纵深推进城市和高速公路治堵,提升绿色出行比例。鼓励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建成“四好农村路”示范省,推动城乡公交一体化融合。扩大无障碍设施覆盖面积,探索适应老龄化的社会服务模式。

同样注重公共出行服务的还有重庆、黑龙江、江西和甘肃。重庆将大力发展城际、城市、城乡客运,高标准建设站城一体化客运枢纽,打造主城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全面推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铁路公交化列车、跨区域城际公交,“轨道上的都市区”加快形成,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63%,轨道交通50米公交接驳率达到85%。构建宜行宜游的交旅融合体系,打造10条特色鲜明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旅游交通线路。黑龙江将全面深化道路客运公交化改革,实现经营集约化、发展规模化、服务规范化,大力推进“公交+定制”发展模式,加快形成以公交化运营为主、定制化客运为辅、班线客运为补充的道路客运市场发展新格局。促进不同运输方式协调衔接,努力实现“零距离换乘”。完善多层次的城市公交服务,实现常住人口100万以上城市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实现超过90%的县(市)城乡客运一体化达到3A以上等级。江西将推动客运出行“一票制”,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客运服务,加强各种出行方式有效衔接,推动城乡公交一体化,优化城市公交线路及站点布局。甘肃坚持共享发展,立足公共服务均等化,担当服务乡村建设行动的领跑者,巩固拓展交通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推动交通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

陕西鼓励发展公铁、空铁、地空等长途旅客联程联运,探索行李联程托运,以及联程售票服务,提高客运电子客票率,促进运输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大力发展多式联运等运输组织方式,持续推动降低运输成本。加快农村客运和邮政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物流和邮政普遍服务体系,提高建制村快递服务通达率。

到2025年,山东高速铁路将实现设区市全覆盖、客运公交化运营实现乡镇全覆盖、物流配送服务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大力推动旅客联程运输“一票出行”和货物多式联运“一单到底”。加快建设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规划建设10个海铁公一体化多式联运中心。推进中韩陆海联运整车运输,推动中亚、中欧班列扩量增效。

“十三五”省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概况

说明:1.以上数据均来自各省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统计公报等公开资料。部分省份尚未公布相关数据,并未录入本图表;2.各省份统计口径不同,比如有的含地方铁路、民用机场等。准确数据以各省公告为准,本文仅作参考。

“十四五”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目标

/北京/

“都”与“城”交通和谐运转,重大活动安全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完善京津冀高速公路网,总里程超过1500公里。城市副中心“桥头堡”交通框架基本形成,“一核两翼”交通联系方便快捷,都市圈1小时通勤圈基本形成,区域交通城市化、公交化水平显著提高。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6.5%,道路交通指数控制在6.0以内,MaaS平台日均绿色出行服务1000万人次以上,支持首都发展和城市群现代化建设的能力显著增强。

/河北/

“六纵六横一环”综合运输通道能力更加充分,实现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全面贯通,实现市县间一级及以上公路连接,县县间二级及以上公路连接,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2000人以上行政村基本通双车道公路,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

/山西/

国家高速公路网基本建成,普通国省道网进一步完善,“快进慢游深体验”的全域旅游交通网基本形成,“四好农村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部盆地城市群综合立体交通网基本形成,实现市市通民用航空、县县通高速公路、景区联网通畅、省际多路通达,基本实现乡镇通三级公路、自然村通硬化路。

/内蒙古/

打通国家高速公路网自治区境内待贯通路段,推动普通国省干线提等升级,加快农村牧区公路高品质发展,实现国家高速公路正线内蒙古段全部贯通,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80%,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20 户以上)通硬化路比例达到 75%以上,路网承载能力和网络化水平整体提高。

/辽宁/

到2025年,综合运输通道集约高效,综合交通枢纽衔接顺畅,综合交通网络层级完善,形成“通道+枢纽+网络”的一体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基础设施网络结构合理、衔接顺畅、功能互补,实现市市高效互联、县县便捷联通、乡镇快速入网。

/吉林/

建成抵边高速公路、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等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尽快建成覆盖城乡、内外通畅的吉林公路网。高速公路规划建设12个项目1100公里。到2025年,抵边通道和长春都市圈环线全部建成,实现所有县(市)通高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000公里以上,形成“五纵四射三横两环”高速公路网。国省干线公路要以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为重点,升级沿边路、打通断头路、疏通瓶颈路、改造低等路,推进国省干线公路贯通联网。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基本建成,县县二级以上公路联通。通过实施进村入屯、路面加宽、提档升级、连接成网、打通断头路五大工程,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黑龙江/

继续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强联通、补短板、优网络、畅通道为目标,加快启动和建成一批重大项目,尽快形成覆盖城乡、内外通畅的综合交通网络。到2025年,高速公路力争突破6000公里,通达全部13个市(地),10万人以上县(市)通高速比例力争达到85%以上。普通国道基本建成二级及以上公路,乡镇通三级路、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通硬化路比例分别达到97%、86%以上。

/浙江/

率先构建3个“1小时交通圈”。重点谋划建设沿海、湾区等外联大通道,扩容沪杭甬、甬金、杭金衢等主干通道。突出多元立体、无缝衔接,推进杭州、宁波国际性枢纽,温州、金义全国性枢纽建设,联动区域性枢纽发展。以道路联通和提标、提速、提质为重点,提升普通国道等级、乡镇三级以上公路覆盖率和百人以上自然村通达率,推进建制村双车道建设。

/安徽/

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800公里以上,路网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4.85公里以上,实现“县县通”到“县城通”,基本建成“五纵九横”高速公路网;一级公路总里程达到8000公里,基本实现省会到市、市到县一级公路联通;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

/福建/

实施“一二三四五”行动,即建设高速公路超1千公里;新改建普通国省干线3千公里;打造4个千亿级交通产业集群。到2025年,基本形成“四纵九横”高速公路骨架网,高速公路陆域乡镇通达率达85%,普通国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达8800公里、比例达80%,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双车道,加快形成各设区市间2小时通达,都市圈1小时通勤,设区市至所辖县、县(市、区)至所辖乡镇1小时基本覆盖的福建“二一一”交通圈。

/江西/

到2025年,“六纵六横”综合运输“大动脉”基本建成。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7700公里,沪昆和京九十字高速公路全面形成八车道高速“大动脉”。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比例达到95%,省道二级及以上比例力争达到70%,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基本达到100%,建制村通双车道及以上公路比例达到60%。

/山东/

到2025年,高速公路加密、扩通道,通车里程超过10000公里,六车道以上占比达到35%;打造20个全国性和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大力推动旅客联程运输“一票出行”和货物多式联运“一单到底”。加快建设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规划建设10个海铁公一体化多式联运中心。

/河南/

加快实施高速公路“13445工程”,重点抓好“两圈三山六通道”高速公路建设。到2025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0000公里以上,新增通车里程3000公里以上,基本实现“市市有环线”“县县双高速”。建设普通干线公路3000公里以上,畅通主干路,打通瓶颈路,联通高速公路出入口、高铁站、主要景区等重要节点,推进黄河特大桥梁建设,实现普通干线公路二级及以上占比达到75%以上。新改建农村公路4万公里,加快推动提升建制村通畅水平,打造“四好农村路”交通强国示范区,基本实现“村村等级路”。

/湖北/

到2025年,全省高速公路里程达到8000公里,一级公路里程达到8500公里,二级公路里程达到25000公里;普通国省道二级以上公路比例达到88%以上,具备条件的乡镇实现双通道连通,具备条件的行政村70%实现双车道畅通,巩固提升“村村通客车”成果。加快城市群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建设武汉城市圈一体化交通网,加快“襄十随神”“宜荆荆恩”城市群基础设施一体联通,引导两大城市群联动协同发展。

/湖南/

全力实施“12345”工程,“1”就是建设全省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统筹协调公、铁、水、空、管等各种运输方式融合发展。“2”就是构建高容量双十字大通道,全面畅通一纵一横“十字”公路大通道,有效畅通一纵一横“十字”水运主通道。“3”就是构建快速、干线、基础三张网,全面建成以“七纵七横”高速公路网为支撑的快速交通网,建设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紧密衔接重要经济节点的干线交通网,建设以农村公路为主体的更加完善的基础交通网。“4”就是构建管理养护、运输服务、安全应急、创新绿色等4个支持系统。

/广东/

到2025年,总体形成“一核三网四圈”的综合交通发展格局(“一核”: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亚太地区最便捷的客货枢纽;“三网”:构建高快速骨架网、高效率干线网、高品质基础网;“四圈”:四个交通时空圈,即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和五大都市圈内部主要城市1小时交通通达,湾区至粤东西北各市实现2小时通达,至周边省会城市实现3小时通达,与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通达)。高速公路里程达到12500公里,省高速公路网主骨架基本建成;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比例达95%以上,出省通道基本达到二级及以上公路标准;农村公路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 100%,建制村通双车道公路比例达80%以上。

/广西/

到2035年底,基本建成交通强区。基本形成“3213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货物流圈”。构建高效的干线网,构建区域高效干线铁路网,实现100%普通国道、80%普通省道达到二级以上等级。加快建成高等级内河航道网,建设完善油气管网体系。构建覆盖广泛的基础网,打通“多式联运”最后一公里,实现 100%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90%以上的自然村(屯)通硬化路。

/重庆/

到2025年交通强市取得明显突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600公里,基本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个“1小时”交通圈(成渝双核超大特大城市之间1小时通达、成渝双核至周边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成渝地区相邻城市1小时通达、成渝都市圈1小时通勤),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

/贵州/

“十四五”普通国道规划改造约3700公里,主要以便捷连接农业坝区、工业园区、旅游景区及完善城镇交通网络为重点,锻造好高速公路网和农村公路网两个长板,重点实施国家高速公路“补断畅卡”工程,推进沪昆国高安顺至盘州(黔滇界)段扩容工程等5个项目436公里建设;优化农村公路网络和服务,努力打造“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省。补齐普通公路“中梗阻”短板,重点实施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项目2100公里。

/西藏/

到2025年,力争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突破12万公里和1300公里。建成以拉萨为中心的3小时综合交通圈,基本构建形成“便捷顺畅、协同融合、公平共享、安全绿色、保障有力”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陕西/

大力实施高速公路效能提升、通道畅通、中心强化、加密连通等4项工程,高速公路建设规模约1800公里。推动国省干线提质增效,努力提升沿黄公路等重点路段服务水平,力争普通国道二级、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公路比重分别达到75%、70%。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青海/

围绕完善“都市圈互联互通、柴达木内畅外联、泛共和支撑辐射、三江源提质延伸”的公路网布局,实现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9万公里,高速公路(含一级)通车总里程达5000公里以上。

/宁夏/

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9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400公里,国家高速公路宁夏段全部贯通,高速公路省际出口达到15个以上,东西南北每个方向至少有3个以上高速出口,“三环四纵六横”高速公路网全面建成。国省干线覆盖90%以上的乡镇,普通国道、省道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分别超过96%、50%,实现所有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1222”干线网坚强可靠。20户及以上具备建设条件的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到100%,农村公路管养体系全面建立,乡镇通公交率达到70%。

/新疆/

加快构建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安全便捷的枢纽和高效的集疏运体系,到2025年,全区公路总里程达到22万公里(含兵团),其中高速(一级)公路五年建设4500公里、总里程达到1万公里以上。

猜你喜欢

十四五高速公路交通
繁忙的交通
高校“十四五”规划中学科建设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十四五”规划研究的新坐标新方位
中辉大鹏数字电视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
小小交通劝导员
为什么高速公路上不用路灯照明
高速公路与PPP
高速公路上的狗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