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益管理在大米加工厂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实践

2021-05-11徐景锋吕建华黄河舟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1年1期
关键词:加工厂熏蒸成品

徐景锋,吕建华,黄河舟,刘 浩

(1. 中粮米业(仙桃)有限公司,湖北 仙桃 433000;2. 河南工业大学 粮油食品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1)

大米是人类最重要的粮食来源之一,是世界上一半人口的主要食粮[1-2]。在其产后储藏、加工过程中时常受到害虫的侵害[1],造成品质下降,甚至失去食用价值。一直以来,如何从加工厂层面降低包装大米生虫问题,是困扰大米加工企业的重要技术难题。精益管理源自于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是衍生自丰田生产方式的一种管理哲学。它由最初的在生产系统的管理实践成功,已经逐步延伸到企业的各项管理业务,而且由最初的具体业务管理方法,上升为战略管理理念[2]。精益管理的一大特点就是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高质量的服务[3]。本文拟将精益管理应用于某大米加工厂虫害防治,以期降低包装大米生虫发生数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 精益管理实施前企业大米生虫与投诉概况

2015 年1 月—12 月,该大米加工厂质量投诉中,生虫投诉占比最大。全年累计退货1 183 t,根据投诉的分类统计(见图1),其中生虫原因导致的投诉占比35.4%,近似估算得出全年因生虫投诉导致的退货约419 t。其中:

显性损失:投诉产生的退货419 t,平均每吨降等折价处理及物流费损失约1 995 元;在成品仓库未及时发货生虫滞销的406 t,平均每吨降等折价处理损失约1 631 元,两项合计约损失146.7 万元。

隐性损失:造成客户流失投入开发客户的资源浪费,对某大米加工厂大米产品丧失信心,影响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

与此同时,2015 年全年滞销生虫数量406 t,考虑到在仓库滞销生虫与发到市场上退货属于两个并行概念,因此,分别研究两个指标Y1和Y2,具体定义见表1。

2 精益管理的实施

精益管理实施分为成立精益管理小组、现状目标、原因解析、改善行动、持续改进5 个步骤进行。

2.1 成立精益管理小组

精益管理小组由该大米加工厂运营部、财务部、储运部、生产部和质量管理部负责人员组成,共9人。精益管理的项目负责人接受精益培训班的系统培训。首先小组成员一致肯定了该精益管理项目的意义和可行性,明确了研究对象分别为投诉退货数量和滞销生虫数量。其次,将研究的对象纳入立项申请,报该大米加工厂总经理批准。

2.2 现状把握与目标设定

2.2.1 主要害虫发生情况

据某大米加工厂对退货进行抽样统计,不同包装大米害虫在成品退货中检出的发生率各不相同,具体见图2。普通PP 包装袋,一般都属于打孔工艺,发生率最高;PP 袋覆膜不打孔发生率次之;PE 真空包装袋发生率最低。

统计过程中,发现的害虫主要共有5 种,按发生率从高到低排列如下:玉米象、锈赤扁谷盗、谷蠹、印度谷螟、赤拟谷盗,见图3。

2.2.2 设定目标

为了明确项目实施前所面临的问题,精益管理小组详细统计了2015 年该大米加工厂退货数量情况和滞销生虫数量。结合行业内相关成熟企业的生虫退货数量和滞销生虫数量,根据该大米加工厂文件要求,精益管理小组将目标定为:Y1≤100 t,Y2≤100 t。

2.3 原因解析

精益管理小组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收集影响虫害的主要原因,包括成品大米中含虫原因分析和原料稻谷中含虫原因分析,并绘制鱼骨图见图4。

根据鱼骨图查找原因,再通过真因验证[4]和现场观察,得出影响成品大米含有虫害的真因为:① 稻谷在储存期间大量生虫,熏蒸时机不合理,杀虫效果不理想,车间领用稻谷时带有成虫及虫卵;② 入厂检验过程中,未对虫害进行检验把关;③ 存在交叉感染现象,未及时分类存放;④ 车间和成品仓库缺乏控制虫害的措施;⑤ 成品储存采用常温储存,易滋生虫害;⑥ 碾米车间的所有工艺过程,缺少对外来白米的除虫工序;⑦ PP 包装袋打孔,易交叉感染虫害,抽真空和充气包装产品占比偏低;⑧ 熏蒸杀虫气密性差,达不到杀灭虫害的效果;⑨ 检验员和保管员缺乏对虫害排查的能力;⑩ 成品仓库账本上未登记成品的生产批次,未采用先进先出方式。

2.4 前期改善措施

2.4.1 规范熏蒸作业

为解决熏蒸杀虫不彻底,杀虫效果不理想问题,认真研究了相关业内著作,仔细分析了虫害发生的规律,在每年的4 月底至5 月初,严格按照《LS/T 1201—2002 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规程》执行,对所有稻谷进行密封熏蒸杀虫。

2.4.2 外购原料增加虫害检验指标

制定外购白米验收标准,修订了稻谷直收公告,要求白米中不得检出害虫,稻谷应属于基本无虫粮。

2.4.3 新建专门的熏蒸库房

将已经感染虫害的成品、原料米等,转移至熏蒸房内单独存放熏蒸。

2.4.4 加强对车间、成品库房虫害的防控

在车间和成品库内,按照标准采用无毒的惰性粉进行定期杀虫,按120 g / m2的用粉量,在门、窗、通风道和排风扇口布置宽10~20 cm 的惰性粉防虫线[5],降低储粮害虫飞入车间和成品库的概率,同时按照沿墙每隔5~6 m 安装一个诱捕灯,定期点检和更换粘虫纸和灯管。

2.4.5 建立定期清理设备机制

对碾米车间的所有容易积料的设备建立定期清理机制,例如凉米仓、提升机、刮板机等每周清理一次。

2.4.6 改造碾米工艺、增加风选机

一些外购白米可能含有虫卵,但未被及时检测出,因此在投米工序之后通过增加风选机加以防控。风选机选用扬州正大机械的循环风选器,其处理量可达20~25 t / h。

2.4.7 改进打包工艺

推广双面真空包装,购置三套双面真空整形机,后续推出的新品,小包装规格的全部采用真空包装方式;大包装产品PP 袋采用不打孔或者打孔内部增加内衬袋的方式,避免成品出现交叉感染[6]。

2.4.8 提高气密性

熏蒸作业之前,充分封堵仓门、窗户等漏气部位,并及时检修环流熏蒸管路,避免漏气现象。

2.4.9 对检验员和保管员进行培训

重点培训《GB/T 29890—2013 粮油储藏技术规范》和《GB/T 24534.1—2009 谷物与豆类隐蔽性昆虫感染的测定》等虫害排查专业知识,提高检验员和保管员对虫害的检查能力。

2.4.10 修订仓库管理规定

要求所有成品记账必须带有批次号(含生产日期信息),对所有成品采用先进先出方式管理。

2.5 后期持续改进

项目通过PDCA 循环,在2016 年持续改进出现的各种问题,分析新出现问题的原因,制定改善计划,并实施改进。

2.5.1 高端原料及成品实施准低温存放

为了延长成品贮藏时间,降低其在保质期内生虫的概率,新建原料米准低温库,改造成品常温库为准低温库。将准备长期存放的高端原料米、高端成品大米转移至低温库保管,原料米低温库面积约1 800 m2,共安装制冷功率为10.6 kW 的格力风管送风式空调机组12 台,将低温库的温度控制在20 ℃左右;另将1 770 m2的包装库改建为低温库。两项总投资约283 万元。

2.5.2 车间及仓库安装快速门

为了降低虫害飞入碾米车间、成品库的可能性,在成品库、碾米车间分别安装了地磁感应快速门,快速门每扇约1.4 万元,累计安装10 扇,投资约14 万元。

2.5.3 加强清扫、清洁

为了减少害虫滋生环境,对所有车间周围的草坪进行了修剪,对所有车间周围有积水的位置进行了整改,如硬化、更换落水管等措施。

3 实施效果

对比2015 年收益,2016 年1 月—10 月,实际生虫退货数量为145.71 t,实际滞销生虫数量为58.83 t,则产生的收益为:

Y1=(411.90×10/12-145.71)×1 955=38.61(万元)

Y2=(406.00×10/12-58.83)×1 631=45.59(万元)

4 结 论

精益管理实施之后,对工作流程进行了标准化,检验员、保管员严格按照制度规定的频率和方法进行虫害排查,储运部对稻谷熏蒸也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剂量实施。虫害防治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且成效显著。

经过6 个月的精益管理后,该大米加工厂储运部、生产部、质量安全部和采购部等部门参与该项目的人员的协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积极性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猜你喜欢

加工厂熏蒸成品
苗药“活络汤”熏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河南省长葛市获丰巢础加工厂
香味加工厂
参观便便加工厂
熏艾草
参观奶酪加工厂
2017年1—4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
2017年1—3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
2017年2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续)
2017年1—2月热带作物及其成品进出口情况(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