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球虫病对林下养鸡的危害

2021-05-10刘英

中国动物保健 2021年1期

刘英

摘要:近年来,林下养鸡以其“短、频、快”养殖特点,成为助推脱贫攻坚的主导养殖产业之一,但林下放养鸡饲养设施较为简陋,鸡的活动空间较大,生活环境阴蔽,一旦管理不当,极易感染鸡球虫病,如不能及时治疗,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本文分析了鸡球虫病对林下养鸡的危害,阐述了鸡球虫病综合防治措施,以期帮助林下养殖户更好的预防和控制鸡球虫病的发生和流行。

关键词:鸡球虫病;林下养鸡;危害分析;综合防治措施

1病原与流行特点

鸡球虫病的主要病原是艾美耳属的多种球虫,它是艾美耳科的一类肠道寄生原虫,主要危害林下鸡的有毒害艾美耳球虫、柔嫩艾美耳球虫、堆型艾美耳球虫、巨型艾美耳球虫、布氏艾美耳球虫等。在临床中,多数病例是几个虫种的混合感染。鸡球虫的唯一宿主是鸡,鸡通过采食球虫卵囊而使球虫进入体内,球虫会在肠道上皮细胞内增殖,从而造成肠道的损伤,卵囊随粪便被排出体外,污染环境,健康鸡接触到被污染的环境后导致疾病的发生。该病是养鸡业中危害较大的疫病之一,特别在南方地区,一年四季可暴发流行,特别以春夏湿热季节较为多发,一般3月龄以内的雏鸡易发,尤其是21~45日龄的幼鸡最易感染。病鸡和隐性感染鸡是该病的主要传染原。

2临床症状

急性型鸡球虫病主要表现为患病鸡精神不振,羽毛凌乱,头蜷缩,嗉囊内有液体充盈,采食量减少,鸡冠部苍白,可视黏膜苍白,随着病程的延长会逐渐消瘦,患病鸡多数出现下痢的症状,粪便呈水样,有时为白色,有时为胡萝卜色,也有严重的会出现血便,粪便中有大量的肠黏膜,鸡泄殖腔周围的羽毛因下痢而污染、粘连,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则会发生死亡。慢性型球虫病临床症状不明顯,但病鸡消瘦,足和翅常发生轻瘫,间歇性下痢,产能下降。

3病理变化

通过剖解,多见盲肠、小肠肿大,肠壁增厚,有充血、出血等症状,但因球虫的种类较多,各部位病变症状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剖解症状进行判断。

4发病原因

4.1分布广泛

鸡球虫分布于世界各地,鸡球虫在我国的分布也十分广泛,可以说有鸡的地方就有球虫,其中有6种球虫分布超过20个省市[2],分布到贵州省的鸡球虫种类主要有:堆型艾美耳球虫、巨型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柔嫩艾美耳球虫等四种[2]。由于其广泛的分布,因此也是感染养鸡业的主要疫病之一。其病发病率可达50%~70%,死亡率也高达20%~30%,有的甚至高达50%以上。

4.2反复感染

由于球虫病主要感染途径是消化道途径摄入球虫卵,而林下放养鸡活动范围较大,也就导致了与球虫虫卵接触的可能性加大,引发感染的概率增加。当养殖户不能及时的对鸡只活动范围进行清理和消毒时,即便是经过治疗已经痊愈的鸡仍能够因再次接触到虫卵而发病[3]。鸡球虫的抵抗力非常强,卵囊对外界恶劣的环境和消毒剂均具有很强的抵抗力。鸡球虫在土壤中可存活数月之久,一旦养殖场污染,就很难根除。加之有的养殖户不按疗程用药,用药品种单一等原因,导致耐药性增加,治疗效果不好。使鸡球虫的传播与流行难以控制,成为鸡易感染的原因之一。

4.3饲养管理不当

相较于规范化的养殖来讲,林下鸡养殖无论从基础设施、饲养管理、养殖技术、消毒灭源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在基础设施方面,很多养殖户从节约成本、追求生态等角度考虑,圈舍修建简易,防寒保暖较差。在饲养管理方面,在饲料投入上相对减少,存在营养不均衡现象;在管理上比较粗放,卫生条件较差,鸡只发病后不及时隔离治疗,死亡鸡只不及时作无害化处理,消毒工作不彻底甚至不到位,有的为了将利益最大化,养殖密度大大超过科学合理养殖密度,以上种种因素也是鸡球虫发生的重要诱因。

5主要危害

5.1影响鸡只生长发育

由于鸡球虫主要寄生于肠道黏膜组织,因此鸡一旦感染球虫病就会导致消化功能受阻。对于雏鸡而言会造成死亡,病愈后生长发育受阻,对育成阶段的鸡感染了鸡球虫后也有明显的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饲料利用率大幅度降低。对于产蛋鸡而言,也会降低产蛋量,从而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5.2易产生继发疾病

鸡球虫在代谢的过程中会产生排泄物,而排泄物对鸡只来讲是有毒害作用的,鸡球虫在鸡的肠黏膜内寄生后,肠黏膜组织会被破坏,破损的肠黏膜丧失了抵抗外界病原微生物的能力,此时如果肠道内有病原微生物就很容易造成继发性的细菌性肠炎,这无疑加速了患病鸡的死亡速度,也提升了死亡率。此外,因鸡球虫在肠黏膜组织中会进一步生长繁殖,会汲取患病鸡摄入的养分,从而引起患病鸡贫血、消瘦、营养不良,进而死亡。

6综合防治措施

6.1做好养殖场地的选择

对于林下放养鸡而言,预防鸡球虫病首先应当选择合适的放养场所,该场所应当靠近洁净的水源、地势宽广、无疾病史、环境不嘈杂、通风干燥、背风向阳、鸡的活动范围适宜。

6.2加强饲养管理

林下放养鸡维生素容易缺乏,要保证蛋白质及维生素(尤其是VA和VK)的需要量,增强抵抗力。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理鸡粪和未吃完的饲料,密切关注鸡群状态,发现不健康的和个体小的鸡、雏鸡与成年鸡要及时分群隔离饲养,饲料和饮水保持清洁,饲养数量要适宜,防止密度过大。同一批次的鸡最好全进全出,减少交叉感染,日常可以在鸡饲料中添加驱杀球虫功能的药物预防球虫感染。

6.3做好消毒灭源

林下鸡养殖场地一般较大,但鸡舍及周边较集中活动的地方应定期开展消毒,在每批鸡出栏后,应当对环境进行彻底的清扫和消毒,并对周边活动的范围、林地也要进行消毒。为了避免球虫产生抗药性,至少准备3种以上消毒药品轮流使用。

6.4及时治疗

当发现鸡患有鸡球虫病时应当及时用药。常用的抗球虫药有氯羟吡啶、莫能菌素、拉沙洛西钠、地克珠利、尼卡巴嗪、二硝托胺、氯苯胍等药物[4],这些药物对治疗球虫均有一定的效果。治疗时应当严格按照说明书用药,至少使用一个疗程,同时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Vk以减少胃肠道出血。球虫容易产生抗药性,所以在治疗时应当采用几种药物交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雪梅,易宗容.林下养鸡球虫病病例分析[J].农村养殖技术,2012(16):32.

[2]黄兵,沈杰,赵其平,等.中国鸡球虫种类与地理分布[A].上海市动物学会.动物学专辑--上海市动物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上海市动物学会:上海市动物学会,2001:6.

[3]肖世忠,苗云清.鸡球虫病的危害及其防制[J].养禽与禽病防治,2000(3): 10.

[4]林光忠.林下养鸡预防球虫病的综合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4,30(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