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速读

2021-05-10

证券市场周刊 2021年16期

2021年5月6日报道,据测算,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国内出游2.3亿人次, 红色旅游持续走热,“95后”“00后”成红色旅游主力。此外,还有不少人假期走进了电影院,截至5月5日17时,“五一档”总票房已超16亿,创同档期新纪录。 快递方面,仅五一前两天,全国邮政快递业揽收快递包裹4.94亿件,投递包裹近5亿件。 交通方面,5月1日当天,全国铁路发送旅客1882.6万人次,创下单日旅客发送量新高。五一人均出游量达4.18天,超过2019年的3.83天,2020年的4.06天。

调控更重精准施策 

固本培元稳预期

据新华社,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听取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情况汇报;审议《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认为,2021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有力实施宏观政策,推动中国经济恢复取得明显成效,经济运行开局良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会议指出,要辩证看待一季度经济数据,当前经济恢复不均衡、基础不稳固。要用好稳增长压力较小的窗口期,推动经济稳中向好,凝神聚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堵点,为“十四五”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会议要求,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要精准实施宏观政策,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不急转弯,把握好时度效,固本培元,稳定预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使经济在恢复中达到更高水平均衡。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落实落细,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发挥对优化经济结构的撬动作用。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强化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支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会议强调,要引领产业优化升级,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积极发展工业互联网,加快产业数字化。要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积极发展新能源。要促进国内需求加快恢复,促进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尽快恢复,做好国家重大项目用地等要素保障,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以城乡居民收入普遍增长支撑内需持续扩大。要推进改革开放,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快建设各类高水平开放平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要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建立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要加强和改进平台经济监管,促进公平竞争。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乡村振兴中持续改善脱贫人口生活,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要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要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抓好疫苗接种,推进疫情国际联防联控。会议指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是近年来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也是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统一开展的自然资源基础调查,对调查中反映出的问题,要高度重视、深入分析,采取有针对性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会议强调,要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优化调整农村用地布局,确定各地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确保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总量不再减少。要压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实行党政同责,从严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或改变耕地用途行为,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对在耕地保护方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职渎职的,要严肃追究责任。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顶层规划,因地制宜,统筹生态建设。要坚持节约集约,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土地开发利用效率。要继续推动城乡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完善政府引导市场参与的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政策体系。要强化土地使用标准和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大力推广节地模式。要加强调查成果共享应用,在此基础上做好国土空间规划,调整并进一步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要深入开展资源国情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牢固树立资源节约利用意识。会议还研究了其他事项。

金融管理部门约谈

13家网络平台企业

《人民日报》报道,4月2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联合对部分从事金融业务的网络平台企业进行监管约谈,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主持约谈。腾讯、度小满金融、京东金融、字节跳动、美团金融、滴滴金融、陆金所、天星数科、360数科、新浪金融、苏宁金融、国美金融、携程金融等13家网络平台企业实际控制人或代表参加了约谈。

金融管理部门指出,近年来,网络平台企业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金融体系普惠性、降低交易成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展的总体态势是好的,但同时也普遍存在无牌或超许可范围从事金融业务、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监管套利、不公平竞争、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严重违规问题。此次联合监管约谈的从事金融业务的网络平台企业,具有综合经营特征且业务规模较大、在行业内有重要影响力、暴露的问题也较为典型,必须率先严肃纠正。对于违规经营行为,金融管理部门将依法严肃查处。金融管理部门针对当前网络平台企业从事金融业务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一是坚持金融活动全部纳入金融监管,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二是支付回归本源,断开支付工具和其他金融产品的不当连接,严控非银行支付账户向对公领域扩张,提高交易透明度,纠正不正当竞争行为。三是打破信息垄断,严格通过持牌征信机构依法合规开展个人征信业务。四是加强对股东资质、股权结构、资本、风险隔离、关联交易等关键环节的规范管理,符合条件的企业要依法申请设立金融控股公司。五是严格落实审慎监管要求,完善公司治理,落实投资入股银行保险机构“两参一控”要求,合规审慎开展互联网存贷款和互联网保险业务,防范网络互助业务风险。六是规范企业发行交易资产证券化产品以及赴境外上市行为。禁止证券基金机构高管和从业人员交叉任职,保障机构经营独立性。七是强化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规范个人信息采集使用、营销宣传行为和格式文本合同,加强监督并规范与第三方机构的金融业务合作等。参加约谈的企业表示,将高度重视自查和整改工作,在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導下,全面对标金融监管要求,制定整改方案,认真落实到位。在全力保证金融业务合规性和连续性的同时,将继续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群众的本源,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一季度宏观杠杆率

企稳非信贷收缩

央行近日发布最新政策研究显示,经初步测算,2021年一季度中国宏观杠杆率为276.8%,比上年末低2.6个百分点。分部门看,非金融企业部门杠杆率为160.3%,比上年末低0.9个百分点;政府部门杠杆率为44.5%,比上年末低1.3个百分点;住户部门杠杆率为72.1%,比上年末低0.4个百分点。各部门杠杆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多重政策加力 

消费复苏进入快车道

《经济参考报》报道,“五一”小长假期间,国内旅游、返乡探亲需求強劲复苏。文化和旅游部5日晚间发布的数据显示,综合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通讯运营商、线上旅行服务商数据,经文化和旅游部测算,2021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3亿人次,同比增长119.7%,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103.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32.3亿元,同比增长138.1%,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7.0%。5月5日,支付宝平台发布数据报告显示,“五一”期间,全国景区交易额较2020年同期上涨200%,酒店住宿等行业增长翻倍,甚至远超2019年同期,强势反弹。携程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总订单量同比增长约270%,对比2019年同期增幅超过30%。酒店、门票、租车、机票四项业务单日订单量最高增幅分别为70%、449%、330%、28%。

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表示,“五一”假期,除了发放消费券、举办各种促消费活动之外,消费市场还呈现出不少新现象新趋势。乡村游、智慧游等成为热门,反映出伴随着中国数字化进程提速,新技术与旅游行业正深度融合,越来越多的新兴旅游消费业态问世,同时消费方式和消费理念持续升级,各地也不断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并通过开展一系列特色文旅活动来促进消费。文旅消费火爆的同时,“五一档”票房也不断刷新纪录。据猫眼专业版数据,截至5月5日12时28分,五一档总票房(含预售)超15.2715亿,创中国影史五一档期总票房新纪录。国家电影局5月5日发布数据显示,5月1日至5日17时,全国电影票房达16.0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诸多新亮点涌现,为中国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支付宝数据显示,“小镇青年”成为“五一”假期拉动消费新动力,他们更注重消费品质和文化生活享受。商务部研究院流通与消费研究所副所长关利欣表示,2021年“五一”小长假,居民消费热情高涨,商品和服务消费全面开花,消费市场复苏动力强劲,强大国内市场潜力可见一斑,完善的内需体系正在加速形成。消费市场的全面复苏与政策支持密不可分。近期,从中央部门到地方政府都在积极部署,进一步激发内需潜力,提振商品和服务消费。付一夫表示,当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稳定向好,国民经济持续好转、企业经营日益改善以及居民收入不断提升,市场预期与消费信心都得到进一步修复,叠加各种新消费业态蓬勃发展,海外消费回流以及系列政策加持,将为消费市场注入增长动力。“种种利好之下,预计全年消费市场将继续回归正轨,保持良好增长势头。”

耶伦闪电改口 

美国金融市场谈“息”色变

《证券时报》报道,美国版本的“货币政策不会急转弯”正在上演。当地时间5月4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称,“未来可能有需要上调利率,以确保经济不会过热”,引发美股大幅调整。随后,耶伦态度又软化,马上澄清未暗示美联储采取行动。实际上,梳理近期耶伦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表态可发现,美国财政与货币当局一直在给缩减量宽和加息的前景泼冷水,都在强调通胀上升主要源于暂时性因素。

但是,从美国金融市场表现来看,任何涉及加息的言论对美股的影响往往都是立竿见影,说明市场对于加息以及缩减购债规模导致的流动性收缩是极其敏感的。金融市场明显担心通货膨胀进一步上升的风险。美国银行统计显示,美国标普500指数内公司在2021年一季报中,电话会议提到“通货膨胀”的次数比2020年同期飙升8倍。跟踪23种原材料价格走势的彭博商品现货价格指数处于2011年以来最高水平。另外,3月份全美房价同比上涨11.3%,创下2006年3月以来的最高年化涨幅。

“股神”巴菲特在股东大会上警告,通胀将成为美国经济最大的风险。他从旗下公司看到许多业务存在通胀现象,“供应链完全被扭曲,现在通胀比人们预期要高得多,未来会接着涨”。尽管如此,美国金融监管系统仍称短期加息概率非常小。毕竟过去几十年,全球性货币超发、低利率,一直没有引发普遍的严重通胀。但是,这一次是疫情之下历史罕见的全球供给侧变革,短期内全球生产供给将持续受限,各国财政刺激带来的需求预期却又极度释放,由此带来的供需失衡很可能将持续下去。特别是,4月以来印度疫情反复加剧,欧美制造业指数回落明显,作为全球供应链上出口大国的中国,进一步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拿下不符合要求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这种情况下,美国金融监管系统押注6个月内全球疫情消退带动供给上升,进而推动通胀回落的逻辑,需要进一步观察。在疫情这只真正的“靴子”落地之前,市场对于美联储加息的敏感状态恐怕会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