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基于电子商务工作室平台的“三阶段、双孵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2021-05-10那淼
那淼
摘 要:把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和“双创”教育结合起来,不仅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实需要,也是职业院校近年来付诸实践的热点课题。中等职业学校通过电子商务工作室建设,结合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孵化中心,探索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电子商务工作室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既是职业教育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尝试,也是对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新探索。
关键词:电子商务 创新创业 教育模式
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中小型科技电子商务企业对创新创业型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一类人才在网络上开展的实践实习、网络创业等活动,具有低成本、易上手等特点。网络是适宜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的绝佳土壤。工作室是某行业或产业技能领军人物开展技术攻关创新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并将两者相互融合的活动场所。它可以有效提供真实的工作情境和工作任务,有助于人才技术实践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创建电子商务工作室,结合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孵化中心开展“双创”教育,既是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尝试,也是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新探索。
一、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电子商务工作室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思路与实践
(一)改革的总体思路
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校企合作共同建设电子商务工作室创新创业孵化中心(以下简称双创孵化中心),包括共建双创孵化中心课程体系、共同开发双创孵化中心数字化学习资源、共同培育双创孵化中心“双师型”师资团队,共同开发孵化创新创业项目。
(二)改革实施过程分析
1.校企共建课题组,提出预设模型
校方成员主要负责在校生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创新创业模式研究,企业成员协作配合。企业成员主要负责社会化培训学员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创业模式研究,校方协作配合。校方成员设计组建实验班,设计在校生培训方案和培训内容,实施教学培训与创新创业教育,建立校内双创孵化中心并为企业的社会化培训提供师资保障;企业成员承担社会化培训任务,派专家、技术人员到校为在校生开办讲座、授课,为在校生建设校外双创孵化中心。
校企双方研究后提出基于电子商务工作室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的预设模型,即在校生的双孵化模型和社会化培训的后孵化模型。对在校生主要通过校内校外双创孵化中心的建设开展基于电子商务工作室的创新创业培训教育;对社会化学员主要通过先培训、后孵化指导的模式开展基于电子商务工作室的创新创业培训。
2.建设完善校内外双创孵化中心,开展预设模型验证实践
校企双方共同开发双创课程体系,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并完善校内外双创孵化中心,优中选优组建电子商务工作室双创孵化实验班,开展双创孵化实验。双创孵化中心既是电子商务实训区,又是创业项目实践区,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环境,运营真实的电商项目,为在校生选择优质双创项目、进入校外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帮助支持,完成学生创业转型。同时,学校与核心企业共建校外双创孵化中心,开展社会化双创孵化培训。
二、基于电子商务工作室平台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成果分析
(一)形成基于电子商务工作室平台的“三阶段、双孵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基于电子商务工作室平台的“三阶段、双孵化”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是指在校企共建的基础上,通过电子商务工作室平台,依托校内孵化中心与校外孵化中心,分三个阶段开展创业培训和孵化实践。三个阶段即孵化准备阶段、校内孵化阶段和企业孵化阶段。这种模式有三个核心要素——校、企、平台。校是指学校,企是指合作企业,平台是指创新创业孵化所依托的电子商务工作室。这种模式的核心是校企共建,先前置课程,再创业孵化。
(二)建设特色鲜明的校内外双创孵化中心
在这种校内外双创孵化模式中,校内孵化中心建设是基础,校外孵化中心建设是关键。校内孵化中心建设有三个特点:一是形成基于电子商务工作室平台的创新创业课程方案并有效实施;二是实验班的创新创业管理模式;三是创新创业项目的校内遴选孵化。此外,合理有效的场所硬件建设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校外孵化中心建设则不仅是硬件场所的建设,更重要的是校企合作孵化机制的建设。由企业为学生提供优惠的校外孵化条件。在校内孵化完成后,合作企业将遴选最优秀的学生项目团队进入企业进行校外创业孵化,由企业提供相关店铺运营条件、工作环境,带领学生进行真实的项目运营,实现校内孵化转为校外孵化的全过程。
(三)探索基于电子商务工作室平台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路径
这种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创业培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孵化准备阶段、校内孵化阶段和企业孵化阶段。实施的关键是校企共建,即企业从最初的设计准备,到校内培训实施和校内孵化项目指导,再到校外孵化项目支持,全过程与校方共建,共同完成项目孵化和人才培养。
孵化准备阶段有三项重点工作:一是前期专业课程中与创新创业相关的模块设计,即前置课程的实施;二是课程方案的准备;三是实验班的组建。
校内孵化是关键。对实验班的每一个小项目团队都尝试孵化一个创业项目,从选题到实施的全过程由校企双方导师共同指导,最终顺利通过校内孵化的项目团队才能进入企业继续进行校外孵化。
校外孵化出成果。企业最终遴选出优秀项目团队到企业进行校外孵化。在两个月的校外孵化期内,由企业提供办公条件和线上运营基金支持。两个月后,如果项目盈利前景好,则该项目团队继续在企业免费孵化项目半年,半年后自行另择办公场所创业;如果盈利未达到预期,则项目团队的学生可选择另择他处继续孵化或者受聘为合作企业员工从事电商运营工作。
(四)形成社会培训学员的“线下培训、线上孵化”模式
依托校内外双创孵化中心,社会化学员的创新创业培训采用“线下培训、线上孵化”的模式,也可称为后孵化模式。由于培训时间有限,学员无法现场完成孵化项目,于是校企双方把线上的孵化指导作为增值服务提供给学员,为他们后续的创业项目提供线上指导服务。若有成熟项目,可采用对待在校生校外孵化的同樣优惠政策,让社会化学员进入企业的孵化中心进行为期不超过半年的项目免费孵化。
三、小结
中等职业学校基于电子商务工作室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有两个最基本的原则贯穿始终:一是校企合作的深度问题,二是创新创业项目体系的价值问题。这种模式是结合专业工作室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有益尝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适当的推广。
参考文献:
[1]臧玉洁.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电子商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27).
[2]刘永伟.高职院校跨境电子商务创业实践教育研究[J].现代商业,2017(28).
[3]刘烨,肖毅.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创业教育与就业关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8).
[4]陈贵香,张新平.浅谈校企合作视域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创业教育[J].经营者,2016(14).
[5]吴婷.基于创新创业导向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4).
[6]何玉华.高职电子商务物流“校企一体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教通讯,2017(2).
[7]赵丽.浅谈电子商务教学中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商业经济,2017(1).
(作者单位:北京市新媒体技师学院)